“一个抗癌药盒可获利300元”,“医院的保洁员竟是制售假药利益链的一环”,近日,公安部指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成功收网,破获价值20亿元的假药巨案。此次专项行动一方面显示出,我国的对打击制售假药的力度与决心,但另一方面,我国假药泛滥程度之深,波及的范围之广也让人惊骇。
中国究竟有多少假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公安部的打击假药的专项行动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流通的假药绝非一个小数目。17日,公安部视频调度指挥全国开展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在统一部署下,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共破获案件12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70余名,打掉制售假药犯罪团伙350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00余个,缴获假药3亿余片(粒、支),商标标志、药盒、防伪标等包装材料4.2亿余件(套),按照正品价值计算超过20亿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下财经》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和印度可能是世界最大的两个假药集散地。
根据公安部的详细披露,涵盖药品种类也是十分之全。主要包括:假冒“美罗华”、“万珂”、“日达仙”、“立普妥阿伐他汀该片”等进口处方药;国外药厂生产、未取得我国药品准入批号的“易瑞沙”、“格列卫”、“特罗凯”等抗肿瘤药;假冒生长激素多肽类药物、“贺普丁”、“斯皮仁诺”、“达美康”、“博路定”、“布希达卡培他滨片”、“沐舒坦盐酸氨溴索片”、“头孢氨苄”以及治疗肠胃病、妇科病、心血管疾病等常见多发疾病的常用药,涉及上百个品牌门类。从处方药到保健药,从口服片剂到注射针剂,从中草药到西药,从国产药到进口药等,从日常用药到抗癌药物,假药都可能藏身其中。
假药市场已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之间连接各个环节的关键就是巨大的利润。在这条利益链中,最底层的是医院清洁工,第二层是负责每家医院收购的中间人,第三层是收购包装盒的批发商,第四层是假药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所谓正规的药店、诊所甚至制药厂商都参与到制假贩假的活动之中。在哈尔滨一个团伙制售假药案中,警方跟踪发现,与假药团伙有业务往来的药店,“触目惊心”。售假团伙从河南郑州、浙江温州等地购进成品假药,再向本省以及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3700余家药店销售,平均一个省超过900家药店涉“假”。此外,正规药厂、化工厂、医药公司也未能幸免。根据警方披露,河北、湖北等地多家药厂直接从事制售假药犯罪活动。而在上海一起制售假药案中,一家药企为主犯汪某研制配方,6家化工厂为其生产药粉。
近日,公安部破获价值20亿元的假药巨案,而这起巨案起源于浙江金华警方在出租车上查获的一批药盒。据调查,医院的清洁工和保洁员通过工作之便售卖各种处方药包装盒,一个抗癌药盒可获利300元。
这些假药危害巨大,轻者贻误治疗,重者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如不法分子在假药中添加的双氯芬酸钠、醋酸泼尼松、布洛芬等化学成分,具有成瘾性,短期内貌似对某些病症有疗效感,长期使用易引发向心性肥胖(俗称“娃娃脸”“水牛腰”)、骨质疏松、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脏肝脏损伤、粒细胞减少等病症,甚至导致死亡。
这并不是第一次关于制售假药专项整治行动,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曾多次进行过打击,但伴随每次“成果显著”的行动之后,制售假药总似“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医药的利润太大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央视曾多次“曝光”药价虚高的问题,在13日《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又曝光了一批利润多达2000%的暴利药。这是央视继去年曝光1300%利润的芦笋片和2000%利润的恩丹西酮以来,再次曝光暴利药,而且曝出的种类数量更多。与去年一样,这种令人发指的暴利行为引来了网友的一片骂声。《资本论》中有句话,“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有暴利的医药行业,就有为了暴利不惜铤而走险的制售假药行业。一颗假冒的“万艾可”成本只要0.1-0.3元,在药店的零售价却为128元/粒。高达400多倍的利润让制售假药者不惜以身试法。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要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刑罚可处以死刑。但实际上,只要假药没有直接致人死亡,涉嫌制售假药的罪犯多被判处轻刑、缓刑甚至仅处以罚金,从未有处以极刑的案例,惩戒震慑的作用有限。“只要吃不死人”,成为不法之徒疯狂制售假药,大发黑心财的安全底线。新的《刑法修正案》解决了制售假药入刑门槛过高的问题,但对于假药犯罪致死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并未作出相应司法解释。有关法律专家指出,刑法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起刑点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与其危害相比显属畸轻,加之实践中,又多适用轻刑、缓刑甚至仅适用罚金,难以起到惩戒震慑作用。也因此,据办案民警转述,制售假药行内甚至盛传,“有贩毒的利润,无贩毒的风险。”
在13日《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又曝光了一批利润多达2000%的暴利药。这是央视继去年曝光1300%利润的芦笋片和2000%利润的恩丹西酮以来,再次曝光暴利药。
“只要吃不死人”,成为不法之徒疯狂制售假药,大发黑心财的安全底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假药的比例约为5%一10%,在管制和法律监管最弱的区域,假药最猖狂。多数发达国家具有有效的调节系统以及市场监管机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在市场销售的药物中假药的比例略低于1%;欧盟药品市场至少3%是假药;在非洲的多数国家、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假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30%;在前苏联地区的多数国家,假药的市场占有率也普遍在20%以上,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一比例略低于10%。总体而言,假药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在10%与3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