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这种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绝”古诗十大排行榜
第十名《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七绝古诗中的“压卷之作”,写于他离世的前一年,是一首抒发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佳作。安史之乱前,盛唐社会一派繁荣昌盛,杜甫和李龟年二人多次相遇在达官贵人府,觥筹交错,享乐太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社会陷入巨大动荡。杜甫和李龟年经历战乱和漂泊,再次在江南重逢。此时的杜甫穷困潦倒、疾病缠身,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而李龟年也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孤苦伶仃,早已没有往日的潇洒倜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这句诗用在他们俩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此诗中往昔盛景和今日惨景形成鲜明对比,寓意人生不定、兴衰无常,令人唏嘘不已!
这首诗,诗人通过叙写自己和著名乐工李龟年在飘泊中的相逢之事,从两人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境遇中,抒发了国家、社会和个人身世的沧桑之感。此诗虽无直接抒情之语,但在看似平常的写景叙事中寄寓了无限沉痛的今昔之感、沦落之悲,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第九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这首诗是作者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时所作。孟浩然大李白十余岁,李白出蜀时,孟浩然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了,也深得李白敬佩,故李白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可见当时李白就是老孟的小迷弟。时逢开元盛世,烟花三月,地在天下名楼,两位风流潇洒的朋友的离别本身就带有一种浪漫的诗意,作者以黄鹤楼上所见长江的浩瀚景色为衬托,抒发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
第八名《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也是一首古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成诗大约在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此诗为诗人送别朋友辛渐所作,描绘了清晨和朋友在江边离别分手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用有些凉意的寒雨、如泣如诉的江水、孤兀的楚山、天刚破晓的时刻,营造出一种诗人与诗友惜别的凄楚氛围。
后两句则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代我以冰清玉洁的高洁和纯美,表达我对他们的情意,因此成为千古名句。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浑然融为一体,蕴涵着无穷的韵味。
第七名《夜雨寄北》李商隐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七绝的“压卷之作”。关于这首诗作者是写给谁的,史上略有争议。但从诗意表达来看,此诗应该是他写给妻子王晏媄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同。
李商隐一生夹在“牛李”党争之间,备受排挤,郁郁不得志。在一个大雨磅礴的秋夜,他一个人喝了几杯酒,孤独感油然而生。此时,他想起远在长安的妻子,只有她才是这个世上唯一的知己。于是诗意大发,写下这首流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第六名《枫桥夜泊》张继
《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所写,是大历歌中最著名之作。这首诗同时入选了中国和日本的教材,在日本,《枫桥夜泊》影响力巨大,流传甚广,家喻户晓,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唐诗。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这首诗对中华文化,对当地旅游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这首诗,一座桥被改名为“枫桥”,“苏州”、“寒山寺”名扬天下。后人为此刻了一座“诗碑”,并产生一首流传度极广的流行歌曲《涛声依旧》,此诗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又有谁会不喜欢这首诗呢?
第五名《清明》杜牧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佳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的所见所闻。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是描写清明节最好的诗篇!
唐代诗人中,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同属第二集团的领军人物(李杜王白可算是第一集团),但两人各具特色。诗人词人多为好色之徒,喜欢寻花问柳醉卧花丛者多的是,但象老杜这样洒脱不羁的还真不多。一般人都是光干不说,老杜却是又干又说,春香院中,潇湘馆里,处处留下墨迹,还自吹“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第四名《凉州词》王之涣
此诗既体现出作者对守边将士们的同情,又诗意盎然,带给人悲壮美感,这就是诗词的魅力。
唐代诗人中天才不少,但王之涣同学绝对是天才中的第一牛人,他流传下来的诗仅有区区六首。小编认为,只此一首,足可让其跻身一流高手之列。再加上那首人尽皆知的五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不成为江湖大腕都难。本诗大气磅礴,意境优美,豪迈中有郁闷,郁闷中有控诉,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小编把他排在第四名也实属无奈啊!因为名篇太多,不把七绝高手李、王排前面恐怕难以服众!
第三名《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好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之前。其送行之地是渭城。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这首诗是王维水平最高的一首七绝,属于“折腰体”。全诗蕴含对好友离别的不舍之情,用词
自然流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极能打动人心。此诗一出,在盛唐即被谱成曲子传唱一时,可见好诗能引起共鸣,自然会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第二名《早发白帝城》李白
《早发白帝城》是“诗仙”李白的得意之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径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长途跋涉,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内心自然是欣喜若狂的。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作者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脍炙人口,李白毫无疑问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史上最浪漫的诗人,其诗想象奇特,变化多姿,律诗、绝句这类格律要求较严的形式窃以为是不太符合口味的,但所谓功到极处,信手拈来即是诗。
第一名《出塞》王昌龄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
这首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心理刻画;既表露了对边防战士的同情,又委婉讽刺了朝廷用人不当,同时表达了对平息边塞战事的美好愿望。
看看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看看矗立着的关城也还是秦汉时的关城。那皎洁的明月,那不变的雄关,是历史最公正的见证:千百年来多少远征万里戍边的征人都没有回来啊!现在只要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飞将军,能坚守边防,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来侵犯,岂不是可以使众多的戍卒免于牺牲吗
《出塞》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是因为王昌龄把七绝的题材、主要用途、人生境界都提及一个很高的高度。他对七绝的瑜伽体式、写法、构造、艺术手法做了许多试着,被后代延用,而且几乎没有超过。王昌龄自傲“七绝妙手”,送别诗大约占他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而盛世大唐七绝四百多首,王昌龄一个人就贡献了七十多首,接近六分之一,他以一人之力,抗下盛世大唐七绝一角。
所以被后世称之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这也是我把王昌龄《出塞》排在古诗“七绝”第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