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贸已久如此,中小企业出口额应该不比2017年差。
还有跨境电商,过去的外贸整单现在变成小包货物,直接快递到国外消费者或零售商户手里。这些小额订单也保持了中国外贸出口的一部分业绩。一批外贸新生力军加上基本成熟的跨境电商,弥补了传统外贸流失的订单和业绩,所以,给我的感觉,起码能和2017年的出口额持平,由于现在的外贸出口模式和过去很不同,我总觉得官方统计数据可能也没那么准。
2、一些过于传统的外贸企业撑不住倒闭了。
过于传统的外贸企业是指那些营销模式没有变化,工厂+B2B+展会,业务经理+业务员、模式的外贸企业,这种模式已经严重落后,几年前就该升级,但是由于行业人才的缺乏和企业主的意识不够,很多企业一直守着这种模式在坚持,这种模式下,没有市场部门和岗位,只有销售,推广方式单一,以渠道客户为主,是过去“碰运气”式的外贸模式,所有的投入和推广都不是基于市场分析、产业链分析、客户群分析的,针对性不强,目标性不强,策略性不强,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在大客户流失严重的形势下,这种模式是受伤最大的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危害也是最大的,所以,固守这种模式的外贸企业在2018年,可能真的守不住了。
3、人才流失持续加重,外贸行业沦为苦逼行业,招人更难了,人才问题,成为外贸企业最难过去的坎
造成这种现状的表面原因是订单难接,利润低,赚钱难,收入上不来,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客户质量太差了,尤其是传统外贸企业,现在大部分还没有解决客户质量的问题,每天工作围绕的核心,是一些质量不高的三流客户,这些客户给一线业务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服务这些客户,接一个这些客户单,要付出很多很多,客户既挑剔又吝啬又霸道,有的还很没有礼貌,甚至出口伤人骂脏话,业务员被客户骂哭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工作过程根本谈不上什么愉快感,除了销售阶段伺候这些客户,售后还要跟进订单、协调生产、处理客户各种投诉,制作各种单证单据,都是细节,一点马虎不得,工作状态一直是高压状态,很多人从小到大就没遭过这样的罪,这样的工作性质,条件好一些的女孩子是很难坚持下来的,随便找个文职类工作,再找个好人嫁了,何必受这份罪呢?现在的年轻人,能在外贸行业坚持的,确实应该给个赞!
所以,如果不解决客户质量的问题,员工早晚都被客户给赶跑了,一个垃圾客户的最大危害是他对公司员工的负面影响,我个人认为,员工比客户重要,可是很多企业老板都是要求员工要无条件服务好客户,只要有投诉就有惩罚,外贸不是一般服务业,靠取悦客户赚钱,外贸是贸易,贸易就要公平,否则也就没有贸易可言了,一个员工可以带来很多客户,一个客户就只是一个客户,因为一个客户流失一个好员工,对企业是莫大的损失,企业必须有丢弃垃圾客户的准备和机制,否则,全公司从老板到员工都跟着受累,这样的企业是留不住人的,但是不幸的是,现在大部分外贸企业做不到拒绝垃圾客户,等米下锅的时候,什么饭都得往下咽,这导致整个行业沦为苦逼行业,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可言,这是一个行业最悲哀和危险的事情,2018年,外贸企业招人和留人都是非常非常头痛的事情,这对自身业务能力不强的老板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企业很有可能倒在这个问题上。
4、跨境电商持续火爆,中国制造开始涉足国外二三线品牌市场
这两年,我发现一个现象,过去很多生产型工厂的主要客户是渠道大客户,对做跨境电商的客户并不是很重视,但是随着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他们的销量越来越大,生产商逐渐发现他们慢慢成长起来了,所以,现在工厂对跨境电商类合作伙伴的重视度高了很多。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跨境电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企业已经暂露头角,脱颖而出,尤其在深圳,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和企业,他们的销量正与日俱增,相当数量的跨境电商企业开始在国外建立海外仓,这些优秀的跨境电商团队,在需求分析、选品定位、质量控制、营销策划上都有了成熟的方案,随着而来的就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接受度的逐渐提高,慢慢形成了良性循环,过去做渠道客户,品牌都是客户的,客户的身份一是客户,二也是市场屏障,跨境电商的模式直接面对消费者,一些日用家居、礼品、数码电子、文具、玩具、美容美妆、服装等行业,已经开始有跨境电商企业直接销售自有品牌,有的是在当地国注册品牌。
总之,中国制造开始拥有自己的品牌,这是非同寻常的意义,品牌代表着市场占有度和占有率,过去,品牌是大客户的,大客户转移订单,中国制造的产品就没法再进入这个市场,有了自己的品牌,市场才真正是我们的。政府起码在宣传论调上,是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的,这点上看,政府的的政策是英明的,说起跨境电商,有让我想起地道战,游击战!大客户转移订单,贸易保护壁垒,在跨境电商面前,似乎都可以规避一部分。
5、新型外贸人才自然诞生,外贸培训行业有待升级
6、产能型企业面临十字路口
产能型企业是指以生产设备及产能为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擅长接大单,小单由于产线和生产流程的问题而没法消化,这种企业只适合接大客户的订单,所生产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在南美和东欧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这类企业的客户和订单流失是最多也是最快的.
很多过去只为几个固定客户代工的制造型企业,在过去几年的持续压力下,2018年日子会更加难过,因为过去只做大客户,不需要开发太多客户,企业人才大多是服务和生产岗位,营销能力其实非常弱,而且他们的设备很多是十几年前购置的设备,今天来看很多已经过时,在订单和利润都不断缩减的形势下,升级设备存在很大的风险和成本压力,不升级设备的话竞争力又不够,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不升级设备,就要么利用现有设备,在营销上找突破口,投入组建有营销力的营销团队,引进人才,打造营销体系,开始寻找企业新的定位和经营模式,所以,这类企业处于这样一个十字路口,走不同的方向,就有不同的结果。
总体来看,组建营销团队,建设营销体系,投入少,风险低,斌且可以利用现有生产资源,升级设备,投入大,风险高,并且没有营销让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我个人的观点,应该把投入营销,压缩生产规模和固定成本作为考虑,不管以后生产是什么情况,营销无论如何都是要做到,环境变了,形势变了,过去的客户已经不再是客户,需要通过营销寻找新的客户了。
7、外贸推广趋向数据化、社交化
大数据时代,不管任何形式的营销,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中国外贸发展的这20年,第一代推广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广交会,由国家统一派发展位,第二代是纸质印刷物,现在的“环球资源”,当年叫“亚洲资源”,第三代是国外展会,第四代是B2B平台,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第五代是搜索营销,谷歌搜索加邮件群发,第六代外贸客户开发系统,内置全球的引擎直接搜索国外目标客户信息代替谷歌手动操作,其中值得重点说明的是第五代和第六代,第五代的谷歌搜索加邮件营销,由于搜索技巧、翻墙限制、邮件屏蔽等各种限制,目前操作的比较专业的企业不多,其中一个最大的瓶颈就在搜索环节,绝少企业能通过搜索快速获取真正深层的客户数据,而第六代的外贸客户开发系统也正是在第五代出现瓶颈的基础上诞生的,有效解决了邮件屏蔽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信息数据更加精确!“数据”,在2018年将成为外贸开发的关键,只有能够快速获取关键目标客户数据,社交营销才能发挥威力,“数据”与“社交”,将是2018外贸推广的关键词。
8、“跨界定位”成为快速转型的救命稻草
9、深圳将成为i新外贸模式的行业标准和人才发源地
传统外贸模式势必被淘汰,新形势下,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外贸模式,从方法到团队岗位和工作流程,而这个新模式将会在深圳首先形成,深圳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既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有华为、腾讯这样的一流高大上企业,也有无数驻扎在廉价工业区和写字楼的外贸小微企业,既有顶尖的技术高科技人才,也有初中学历不到的创业者,深圳是一个不看出身的城市,深圳的活力不仅仅在于顶尖的技术,深圳的活力还在于那些不安分的草根们,就是那些在大排档里三五成群在讨论如何找开黑,如何赚钱的年轻创业者们,我的客户里,有寥寥无几的上市企业,却有大量的中小创业企业,有的公司只有三五个人,甚至只是夫妻档,但是他们支付的服务费用和那些上市企业是一样的,有的借钱来买我们的服务,这些人,智商和情商都不算高,也没有资金基础,但是他们有一个想改变命运的信念,有一个想过上好日子的欲望,这些人最能吃苦,最能付出试错成本,最有毅力和战斗力,他们没有思维框框,跟着感觉走,年轻有精力,在外贸形势普遍不好的情况下,那些曾经的老外贸,已经上岸过上优越生活的老外贸企业,已经没有心力挑战严峻的形势。
创新和方法往往都是被逼出来的,只有这些人,这些没有退路的人,才最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他们慢慢会趟出一条路,摸索出一种新的模式,近年来,我发现身边一批这样的人已经创业成功,组织了可以有效运行的团队和经营模式,这些人就是新外贸的实践者,他们通过创业经营企业,培养了自己,也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看似草根,但是对中国外贸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外贸的未来不在于那些大的平台,也不在于那些外贸大神和导师,在于这些具有真材实料的一线人才,我的预测,过去,中国外贸看深圳,未来,中国外贸还是看深圳。
外贸,作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发展了20年以后的今天,危机与商机并存,惆怅与刺激并存,在消极的人眼里,是一个没落的行业,在积极的人眼里,充满了希望与机遇
山东博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钢结构技术研发、生产、施工。十年以来,公司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临建房材料生产制造商,业务遍布非洲、南美洲等十二个国家。我们的宗旨是把简单、便捷带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