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关键议题,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2023年,全球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在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和贸易争端的交织影响下,多个国家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加强了对关键技术和战略物资的出口管制。同时,经济制裁手段被一些国家广泛采用,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制裁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贸易格局。在此情形下,中国政府、企业等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地应对策略,以寻求自身利益发展与国际合作之间的有效平衡。
展望2024年,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仍将是国际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随着局部战争、大国竞争、人权、供应链安全等问题的持续存在,各国可能继续强化对出口的监管,并通过制裁等手段进行应对。同时,国际社会或将进一步寻求多边对话与合作,以缓解贸易紧张局势,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中美、中欧等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将成为推动解决全球经济挑战的关键因素。
一、前言
二、2023年回顾:国际形势紧张与制裁加剧
(一)中美博弈:持续升级的制裁与反制裁
2023年,中美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行动愈发频繁,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
首先,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频繁采取出口管制经济制裁措施对中国企业进行执法,2023年度中国被列入美国政府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黑名单的个人及实体数量再创新高。美国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0月31日,中国企业及个人被列入黑名单的总数量总计为2545家,其中截至2023年度10月底新增数量即高达287家,远超2022年全年新增总量(168家),增长比例达22.8%。
2023年具体各黑名单数量统计如下[1]:
其次,面对美国制裁措施的滥用和升级,2023年度中国外交部亦多次运用反制措施对美国反华议员、美国军工企业等进行了有效的反击。例如,2023年4月7日,中国外交部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中国外交部首次运用外交部令的形式发布反制措施,并在官网增列“反制裁清单和措施”项目[2],标志着中国制裁和反制措施逐步迈进系统化和制度化。
(二)高科技出口管制:半导体成为重灾区
1.美国
2023年2月16日,美国司法部、商务部宣布成立所谓“颠覆性技术打击小组”(DisruptiveTechnologyStrikeForce),以来保护美国的先进技术不被美国的敌手国家非法获取和利用。美国司法部副检察长丽莎·莫纳科(LisaO.Monaco)表示,“我们将利用情报和数据分析来定位非法行为者,加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强化供应链,并及早识别对我们的半导体等关键资产构成的威胁。”[3]
2023年3月14日,美国国务院宣布提供5亿美元以实施《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andScienceAct)项下的国际技术安全和创新基金,用于保证和加强美国的长期经济安全和稳定,确保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以及开发和部署安全可信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网络和服务。预计美国将在未来投入更多资金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半导体、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的研究,促进其基础研究及先进半导体制造能力。
2.欧盟
2023年9月21日,欧洲《芯片法案》正式生效。当天欧盟委员会宣布,该法案通过“欧洲芯片计划”促进关键技术产业化,鼓励公共和私营企业对芯片制造商及其供应商的制造设施进行投资。《芯片法案》旨在为欧洲半导体领域工业基地的发展创造条件、吸引投资、促进研究和创新,并为欧洲应对未来的芯片供应危机做好准备。欧盟将募集430亿欧元公共和私有资金(其中33亿欧元来自欧盟预算),目标是到2030年将欧盟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翻一番,从现在的10%增加到至少20%。
3.日本、荷兰等其他国家
(三)俄乌冲突:国别贸易风险增加
俄乌冲突在2023年继续升级,对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美国领导的多国制裁行动不仅对俄罗斯产生了压力,还对涉俄的外国企业产生了重大贸易风险。这一局面在2023年迅速演化,导致了很多中国企业频繁出现在美国的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名单上。
首先,俄乌冲突导致了更广泛的多边制裁合作。以美国为首的30多个国家多方位、多领域、多波次地对俄实施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措施,涉及领域涵盖金融、能源、国防军工、建筑、工程、奢侈品、交通运输等。制裁范围之广、制裁强度之大,不仅对俄罗斯的军事供应链、经济和国防军工行业造成了重大冲击,也对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与俄罗斯有密切经济合作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贸易风险和商业挑战。
点击可查看大图
最后,国际形势仍然不断升级,美国和欧盟等国继续增加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措施,这导致中国企业涉俄贸易的风险继续增加。中国企业需要采取更加谨慎的方法来开展国际贸易,确保他们遵守国际法律和贸易规则,以避免被列入黑名单或遭受制裁的风险。同时,他们还需要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市场和供应链,以减轻单一市场和合作伙伴带来的贸易风险。
(四)UFLPA法案:涉疆问题引发的供应链问题
美国政府持续以“保护人权”为幌子,恶意打压新疆棉花、番茄、太阳能光伏等优势产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五)中国出口管制体系:日趋完善
2023年度,中国的出口管制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刻反映了中国政府在维护技术安全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坚定决心。这一趋势在当今全球技术和贸易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中国国内产业有深远影响,还对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中国的出口管制体系正朝着更加透明和可预测的方向发展。这对国际贸易伙伴和企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透明性和可预测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业务策略,减少法规不确定性。此外,这一趋势还有助于建立国际社会对中国政策意图的信任,为跨国合作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六)多双边机制:多边合作与利益联盟的新格局
2023年见证了全球技术管制的重要变革,呈现出多边合作与利益联盟的新格局。美国的领导作用在多边机制中愈发凸显,为应对单边技术管制采取行动,美国积极与盟友协调,实现多边化的全球技术管制。
首先,美国不仅是各多边机制的主要成员,还在全球技术管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3年,美国通过多边机制推动国内单边管制措施的多边化。例如,美国与日本和荷兰以经济安全为出发点,共同协调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日本政府于2023年3月31日宣布修改《外汇及对外贸易法》,扩大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的范围,涉及23种高性能半导体制造设备。荷兰则于2023年6月30日通过《先进半导体生产设备法规》,限制特定高级半导体生产设备的出口。这种多边合作助力美国及其盟国强化半导体供应链,增加相互的出口贸易,以应对全球半导体短缺等挑战。
(七)沟通与对话:中国关于全球挑战的应对之策
2023年度,中国持续加强国际间的出口管制对话和合作,通过多边合作和对话机制的建立,不仅在中美关系中寻求共同点和解决分歧,还在中欧、中日等关系中强调合作与共赢,以维护和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1.中美之间
2.中欧之间
2023年9月25日,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对于双方存在摩擦的领域,如出口管制、供应链依赖等,中欧双方表达了努力相向而行的意愿,例如:同意建立出口管制领域对话机制,就中欧原材料供应链预警机制的建立保持沟通等。2023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2023年度中欧坚持对话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双方承诺保持双向开放,并加强中国商务部与欧委会贸易总司的交流,维护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信心。
3.中日之间
2023年11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美国旧金山会见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双方同意建立中日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中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以促进两国贸易投资合作。2023年11月1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双方积极评价刚成立的中日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同意保持各层级对话沟通,适时举办新一轮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
三、2024年展望:挑战与机遇共存
2023年在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领域经历了显著的挑战和变革。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技术竞争的加剧、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别贸易风险的不断增加,都使这个领域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着2024年的到来,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国际社会需要以更为智慧和合作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以确保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灵活适应这一新的现实,以降低风险并抓住机遇,同时确保合规操作和可持续经营。
技术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国际合作和创新将成为关键因素。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将继续,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一)先进技术领域竞争加剧
2024年,技术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中国、美国、欧盟等大国将继续争夺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科技产业的领导地位。例如,2023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发新行政令,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领域限制对华投资。结合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以及生物、药品、关键矿物质、大容量电池四类关键产品的供应链风险的评估报告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等文件,美国对于其他重点技术领域的管制措施很可能在2024年进一步落实。
(二)全球供应链重构持续
(三)地缘政治导致的贸易风险持续增加
(四)全球数字化加速
(五)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的重要性
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在2024年将成为应对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挑战的关键。尤其是在出口管制领域,多边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共同应对单边制裁和技术管制措施。这包括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区域贸易协定和国际出口管制制度。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密切合作,推动更开放、透明和公平的出口管制政策。同时,多边主义框架也可以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帮助企业维护其权益。
四、结语
2024年,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领域的动荡局势将继续影响全球商业和经济格局。对企业而言,这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但也充满机遇。面对这一动荡局势,企业需要采取灵活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
其次,企业应准备好应对潜在的经济制裁风险。美国等国家不断扩大对国际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制裁措施,可能导致企业在国际金融系统中受到限制。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企业应加强内部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其与受制裁国家或个体没有不当的业务联系。
最后,在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领域,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合规有效性评价或合规审计。这不仅是一种合规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关键。企业应确保其运营符合监管标准,以维护声誉并降低法律风险。
[注]
[1]本文所有数据的统计均截至2023年10月31日。
[2]具体查询路径:外交部>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内容类别>反制裁清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