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哉!达子香之殇——网上热卖折射我区野生达子香遭受疯狂掠采新闻调查之一□文/摄本报记者李睿军常擎旗刘迪
①
②
③
④
⑤
①山坡上被折枝的达子香伤痕累累。
②淘宝APP上火爆的达子香促销场面。
③记者与淘宝店卖家的聊天截屏。
④库房里大捆的达子香枝条堆成小山。
⑤快递站里已经打好包装即将发货的达子香花枝。
在大兴安岭林区,有一种野生植物——兴安杜鹃,老百姓俗称达子香。她们不畏严寒,在冰雪中孕育花蕾,在春风中吐露芳华,以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传递春的讯息。
然而眼下,就在冰雪即将消融、万物期待复苏的季节里,有谁能够想到,那些枝条已缀满花蕾、翘首以盼绽放的达子香,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现象:淘宝上成为热卖品
节后上班,记者无意中听人提起,我区盛产的达子香春节期间成为网上热卖产品。出于好奇,记者打开淘宝,在“搜索”栏输入“达子香”三个字,点击回车键,屏幕上随即出现一长排销售达子香花的网店,粗略地统计一下,有上百家不止,而且九成以上的店铺地址都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即便有一些发货地址不是大兴安岭,商家也会明确标注,产品是大兴安岭野生达子香。再看成交量,多的月销高达三四千笔,少的也有几百笔。
记者随机进入几家经销达子香的店铺,以买家的身份分别与卖家进行了交流。当问及他们的具体地址时,回复无一例外,全部来自我区,分别是新林、松岭、塔河、呼玛……“你们的花是野生的还是家养的啊?”“当然是野生的啦,我们这里满山遍野都是,直接去采就行了,根本用不着自己养。”如此轻松甚至还带着一丝骄傲的回复,却让记者的心情愈发沉重。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在接下来的深入采访中,记者所看到和听到的事实,则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暗访:掠采呈席卷全区之势
2月10日,记者驱车前往淘宝销售达子香花成交量最大的新林区翠岗镇进行暗访。原以为要想找到卖家肯定会费些周折,却不想进展出奇的顺利。一听说有人上门来买达子香,热心的老百姓立刻帮忙引路,很容易就在路边一家商店找到了一个卖主。
看我们是外地人,而且对这种植物很感兴趣,卖主很是殷勤,一边滔滔不绝介绍达子香在网上卖的如何火爆,一边大方地打开了存放达子香花枝的库房大门。
你无法想象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成捆的达子香被堆放在地上,就像当年林区特有的柈子垛。当达子香花枝被修剪整齐成捆成捆地摆放在库房里任人挑选,当她们脱离大山母亲的怀抱被藏在黑暗的库房里成为热销的商品,记者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痛心。此时卖家倒很是兴奋,他们似乎已经预感到将有一大单生意送上门来,于是介绍愈加卖力:从山上折回来的达子香花枝长度都在60厘米左右,每45枝被扎成一小把,每10把扎成一大捆。小把在网店上卖给个人,15元钱左右,成捆的都做大单,批发给南方花市。据说偶尔碰上一个大单,一次就能卖出上万把。而据引路的群众介绍,现在很多人家都在采达子香卖,他家的经营规模还算小的。
目击:达子香枝条新伤盖旧痕
在新林区的采访中,记者不断地在老百姓家的窗台上、在山产品商店的橱柜里、在快递站即将发出的包裹堆中,看到已经绽放的、被打好捆的和打好包装的达子香花枝,她们本应在山坡上凌寒盛开,却终将在花瓶中孤寂凋零。
一声叹息!大兴安岭的老百姓果真愚昧到如此程度,竟不知这种折枝行为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是不被允许的吗?
在新林镇一家山产品商店,当记者提出请店主帮忙介绍达子香卖家时,店主明显有些犹疑:“那不能领你们去,谁都知道折枝是违法的。”记者佯装不懂:“那违法啥呀,反正山上有的是,采完了不是还长吗?”“那不行啊,这么采下去,一片山的达子香说没就没了,就是第二年再长出新枝来,当年也开不了花了。”
记者在新林镇随意选择了一处靠近公路边的山坡察看,不用费劲去找,就可以看见到处是达子香花枝被折的新痕,并且往往是一棵达子香上,够顺够长够粗的枝条都已经被折掉了,只剩下树根和一些短枝细枝因为被嫌弃而存留下来。记者目测,一小把45根枝条,起码要采三棵达子香树才能凑齐。
这里还不算最严重的,据一家饭店老板娘介绍,因为近山的达子香越来越少,更因为害怕被抓,那些采花的都去更远的山里折枝了。
追问:谁来扼住“采花大盗”的黑手
记者不禁要问:
●谁是达子香这种植物的保护和管理部门?它的分布、储量和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