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法是指对饲料、动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而主要是定量分析。化学分析法包括饲料分析、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及粪便分析。通过有关化学成分的测定,可为动物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确定和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基础数据,为机体营养缺乏症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数。
1.饲料分析
该方法是通过测定饲料中的概略养分含量和纯养分含量,来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中的概略养分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但这六种概略养分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很难对饲料的营养价值作出较为准确的评判。对饲料中纯养分含量的分析测定是化学分析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也是营养学研究的必然需要。目前,我们可以测定的饲料纯养分包括:真蛋白质(TP)、NPN、AA、有效氨基酸、真脂肪、类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糖、淀粉、各种矿物元素及维生素等。通过这些纯养分的含量高低并参考有关营养学理论,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通过饲料分析可对饲料的营养价值做出初步估计。
2.动物组织和血液分析
3.尿液分析
尿液中含有各种无机及有机成分,它们大多是动物新陈代谢的产物,虽然它们的含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正常情况下,各种成分都有一定的含量范围。通过某些尿液成分分析可了解体内代谢和机体营养状况是否正常。
4.粪便分析
粪便成分分析是消化试验和平衡试验的重要内容。通过测定粪便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等养分的含量,来估计饲料中的各种可消化养分、消化能及代谢能含量的高低。
二、消化试验法
对饲料的化学分析只能说明饲料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而不能说明它们能被动物消化利用的程度或性质。只有测定饲料或日粮的养分消化率,才能比较准确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消化率的测定,必须通过消化试验完成。消化试验的内容如下:
(一)全收粪法
全收粪法是指收集动物的全部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有肛门收粪法和回肠末端收粪法之分。前者是利用一定的装置(如集粪袋)在动物的肛门处收集动物粪便(一般选用公畜),然后进行处理。后者是通过外科手术在回肠末端安装一瘘管收集粪便,主要用于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从肛门收集的粪便,由于受大肠和盲肠微生物的干扰,所测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测定家禽氨基酸消化率,因禽类消化道短,大肠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小,一般仍采用全收粪法。
(二)指示剂法
(三)尼龙袋法
尼龙袋法是将被测饲料装入一特制尼龙袋,从反刍动物的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48h后取出,冲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入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相比,差值为饲料可降解蛋白含量。目前国际上已普遍采用此法测定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其优点是简单易行,重现性好,试验期短,便于大批样品的研究和推广。需注意的是,尼龙袋的通透性要好,即网眼大小和密度要适当;样品要有一定细度,便于瘤胃液作用充分发酵。
(四)离体消化试验
三、平衡试验法
通过测定营养物质的食入、排泄和沉积或产品中的数量,并用以估计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常用于研究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和利用情况。
(一)氮平衡试验
如不考虑微量的皮屑损失,通过粪氮和尿氮的测定,就可知道体沉积氮。氮平衡试验主要用于研究动物蛋白质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比较饲料或日粮蛋白质的质量。测定的方法除增加尿液的收集和分析外,其它均与消化试验相同。试验需在代谢笼(柜)中进行,粪尿分开收集,最好采用公畜和颗粒饲料有利于粪尿的收集和避免粪尿与饲料的相互污染。
根据食入氮、粪氮和尿氮可进行如下计算:
食入氮-(粪氮+尿氮)=沉积氮
沉积氮÷食入氮=氮的总利用率
(食入氮-粪氮)÷食入氮=氮的利用率
沉积氮÷消化氮=消化氮的利用率(BV)
(二)能量平衡试验
1.直接测热法
2.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是根据呼吸商(RQ)的原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氧化产热与它们二者共同的RQ有一定函数关系。因此,不管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各自氧化的比例如何,只要测得吸入O2的消耗和排除的CO2的体积,就可求得RQ,从表中查出一定RQ值的产热量。O2、CO2和CH4(反刍动物)是通过呼吸测热室测定的。从尿氮可估计蛋白质氧化产热。
3.碳、氮平衡
用碳、氮平衡估计动物对能量的需要或饲料能量的利用率,需测定食入饲粮(日粮)、粪、尿、CH4和CO2的C和N的含量。采用此法是假设机体能量的沉积和分解只有脂肪和蛋白质。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番禺节能科技园内天安总部中心15号楼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