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直播带货看法的差异不止发生在天津,也不止发生在这一个网红经济的子领域。从多地企业和消费者反馈的信息看,支持直播带货、MCN(多频道网络)内容创作和网红经济发展的政策确实不少,有些地方甚至举全市、全县之力想要打造网红城市,留住这“泼天的富贵”。
但是,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网红经济能否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仍然存在不小的争论。特别是针对直播带货中“谁在带货”“带谁的货”“带货的数据哪里来”等模糊不清的问题,MCN等公司内容创作不规范、虚假宣传等问题,目前仍有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的空间。
直播带货虽好,却不是所有企业纾困的“万能钥匙”。从生产层面看,直播带货本质上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分支,属于产品营销范畴,不涉及产品生产和种植养殖过程,距离实际的线下服务尚远,更谈不上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很难给企业带来供给侧的真正改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各地在鼓励直播带货发展之余,别忘了直播带货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生产环节的问题,要从生产领域突破,服务和技术领域的问题,还要做足实体经济的功课。当然,在信息化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也没必要把直播带货与实体经济融合起来放在一起去思考问题,“酒香”与“会吆喝”并不矛盾,各地要学会促进直播电商业与新能源汽车业、文化旅游业、农副产品等领域深度融合,用直播带货新方式正确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带来“酒香又会吆喝”的多赢效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