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机制并不完善,不同于内容分发带来的0成本转化,货物是需要购买的,所以在决策链路上产生了一个隔膜,结果就是,这个机制的转化率并不高(更别提大数据、算法存在很多漏洞的情况下,问题更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拼多多的崛起:利用社交关系链带动货物找人、分发。对应的方式,那就是直播带货了,偶像一说、头脑一热,你就下单了。
本质上,直播是注意力经济的延伸,也是彻底让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化的一种高阶商业形态:即时性、体验化(参与+互动)、去中心化、私域化。主播、货物(或者游戏、娱乐等等)、消费者,基于人设、讲解体验、互动,产生货物找到人的一种转化,并通过这种方式,延伸出了十多种带货形式,进而形成“边看边买(下载、使用)”的生活方式。
1、随着注意力经济时代到来,各大平台积极探索“直播+”模式,布局内容生态,带动自身业务发展,截至2019年6月,已有4.3亿的网民观看直播
2、直播的出现,给碎片化的互联网应用,赋予了即时化属性,让用户所看即所得,进一步增强实际体验,深化注意力的价值,成为注意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随着对直播的探索,其边界不仅仅是娱乐,还广泛渗透进用户的购物、教育、出行甚至社交之中,直播+X成为标配
1.1存量竞争的电商市场,传统攫取流量红利的思维已不再适用,行业需要新的发展通道
随着网购人群突破10亿大关,行业渗透率也接近九成,市场玩家之间竞争加剧,同时拉新成本攀升,用户需求愈发复杂,如何提升存量用户价值,成为行业普遍的难题。
1.2直播带货成主流消费形式之一,现已经发展出十余种带货模式
1.3边看直播边买买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参与直播网购的用户,生活水准高于平均水平,超过75%的用户线上消费处于中高水平,其中女性则热衷假睫毛、化妆刷等美妆护肤品以及亲子装、童鞋等母婴产品,男性更偏好护腕、钓竿等类居家商品以及穿衣镜、酒柜等家装产品。
1.5但腰部KOL主播稀缺明显,呈现“哑铃型”分化,职业主播带货能力二八分化严重
2、直播+游戏:游戏直播成为一种成熟的游戏宣发及与用户互动方式
2.1直播作为视频的三种主要形式之一(长视频、短视频与视频直播),游戏直播承载着游戏内容分发和宣传的有效渠道,成为一种成功验证的直男经济商业模式
2.2游戏直播迎来两强格局,短视频典型玩家快手也借自身流量基础,推出独立直播APP,探索游戏直播
3、直播+娱乐真人秀:直播让众口“协调”,亿万观众各有所爱
3.1“楚门”背后的世界有过亿真实的观众,但与游戏直播不同,娱乐秀场直播同样吸引到多达4200余万的女性观众
3.2娱乐直播凭借主播才艺,得到受众认可,收获大量注意力,为转化为经济收益提供基础
3.3除了拼主播才艺吸引土豪打赏,平台还能够开发各类趣味回馈活动,培育中低收入群体的打赏习惯
4、直播+其它行业:各行各业,布局利用直播,带动自身业务发展
4.1直播+典型内容平台:图文、音乐、视频等典型内容平台,纷纷增加直播模块,进而丰富自身业务,让碎片化与即时性共存,满足用户多种需求,获得拥趸,粘性增强
4.2直播+教育:面向K12的班课直播和一对一直播热度持续,当前在线教育普遍存在续费率低、获客成本高、现金流要求高等痛点,面向K12的直播课具有高毛利、边际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当前各阵营重点聚集模式
在线教育行业中,营销费用和师资成本是主要支出。直播+K12教育的盈利模式较为突出,其中大班直播课不限定人数的模式存在规模化效益,容易产生口碑效益,让获客成本随之边际递减,降低固定成本,而一对一直播针对个性化需求,注重师生互动,往往客单价更高,提高毛利水平。
4.3直播+社交:社交平台正处于向多场景化泛社交的聚合平台发展,立足自身流量优势,聚合泛社交玩法,进而覆盖更多的用户垂直需求和场景,提升商业化效率和变现能力
随着5G、AR等技术进步,“直播+”在未来仍是大有可为的快车通道,KOL的专业性、销量的真实性、供应链的流畅性都成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