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成为你的冠军私教!”罗丹边蹦跳,边给网友们打气,“我们要做身体的主人,让它知道谁才最棒!”70分钟的运动直播进入尾声,她接连做完了十七八组动作,没有休息,几乎不怎么大喘气。
每天中午一点和晚上七点,一天两次,38岁的罗丹在抖音上带着网友们跳操。操课是罗丹根据自己30多年专业运动经验和运动训练学知识编排的。
罗丹是国家蹦床队原运动员,曾两次获得团体世界冠军。退役后,她在湖南省蹦床队担任教练。十多年里,她一直尝试连接更大的世界。在两个孩子出生、长大的过程中,这种愿望更加迫切。
2019年,罗丹开始在抖音上发布短视频,意外走红。随后,她抓住“用户需求”,回应网友们关于专业锻炼和健康饮食的疑问。在短视频和直播间里,她打开了越来越广阔的世界,开始乘风破浪。
以下是罗丹的讲述。
直播间里的世界冠军私教
认真投入做抖音的决定,是因为一条意外爆火的短视频。我在训练馆里,介绍运动员为什么要穿高叉的体操服,“可以拉长腿的比例,动作幅度更清晰,有利于裁判员对动作的评判”。
这条视频下,网友们有很多有趣的留言,称赞我是“活泼开朗可爱的世界冠军”。这让我意识到,和他们互动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很多运动员退役后,曝光的机会并不多,也许我可以自己打开一个窗口,让大众接触到我,也了解蹦床这项相对冷门的小众运动。
我一直想做点什么。
12年前,要退役时,关于要不要回长沙,我犹豫过。当教练,可以培养运动员,但生活按部就班,一眼能望到头。回长沙后,我恋爱,结婚,两个孩子陆续出生,生活安稳又和美,是那种典型二线城市的生活。
当生活发生变化,我感到兴奋。我2019年开始发抖音,最初很随意,想到什么就拍点什么。很快,因为疫情,体育健康类内容在抖音上大爆发,我感觉到大众对专业运动知识有强烈的需要。
2022年11月,我也尝试开直播,带网友们跳蹦床操。这是受刘畊宏直播跳操的影响,他的直播间互动性强,大家也有了运动热情。我想这是我的强项!我是专业运动员出身,退役后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过运动训练专业,可以带网友进行专业训练。
我使用了健身用的小蹦床,在上面一边跳有氧操,一边介绍蹦床这项运动。这比在平地上跳操更耗体力。我们还在户外播过几场,路过的阿姨在一旁跟着抻手抻脚,活络筋骨。
播了一两个月,我决定改改思路。直播的初衷,是想让更多用户跟着一起动起来,但直播间里跟着我跳蹦床的人并不多。蹦床有门槛,如果家里没蹦床,怎么跳?
所以我也转向了“零基础居家运动”的有氧操课。我根据运动训练学的专业知识编排动作,一次直播,安排十八组动作,时长持续在70分钟。为了能让网友们坚持下去,我做了波浪型上升的动作设计,一组动作强度大,下一组就缓和,再下一组再提升。一次直播把全身不同部位都锻炼到了。
跟着我锻炼的人慢慢多了。我在单位附近租了一个舞蹈室,改造成直播间,精心布置绿幕和灯光,铺上地毯,全身心投入这项新事业,一天的日程满满当当。
2022年11月,350斤的表妹开始在直播间里跟着我跳操,动作吃力,步伐也跟不上。但她能吃苦,每次直播完,浑身都湿透了。7个多月里,她的体能和体力一点点增长,体重降到了248斤。
把表妹拉到直播间一起锻炼是机缘巧合。听表姨说表妹报名去训练营减肥时,我建议她来直播间一起跳。表妹减过几次肥,花了不少钱,都没坚持下去。因为她不愿意动,寄希望于各种减肥产品。
因为病态的肥胖,表妹之前的人生很受限,工作一直很难找,不用露脸的售后客服工作,她干了七八年,工资一个月只有3000元。
大基数的肥胖患者要减重很艰难,就像贾玲的电影《热辣滚烫》演的那样。表妹也有过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网友们每天的鼓励,对她是很正向的反馈和引导。因为“姐妹们”在陪着她坚持,她更想证明自己能挑战极限,做成这件事。
到最近,她下了180斤,已经瘦了半个人出去了。距离她的目标130斤,还有四十多斤的差距。前几天,她刚迎来30岁的生日,网友们在直播间里送上了祝福。在直播间运动的这一年半,她变得自信又开朗。
我今年38岁,虽然是运动员出身,但毕竟不是18岁了,一天两次不间断地高强度运动70分钟,对体力也是不小的挑战。这一年半,我的精气神越来越好,掉了10斤,体重维持在95斤,还练出了马甲线。
小众运动,要主动走近大众
会共情这么深,是因为我也经历过因为体重特别无力的低谷阶段。
那是2004年,我从国家队被调回了湖南省队。一年前,16岁的我因为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被选入国家队。随后不久,我进入发育高峰期,体重上涨,竞技水平因此受限,提不上去。那一年真的非常痛苦,我拼尽了全力,却突围不了,状态越来越差。
省队的教练,我的伯乐,及时把我喊了回来。刚回来时,我情绪不太好,觉得去了国家队又回来,脸上挂不住,经常跟教练吵架。教练很耐心,陪我慢慢调整,降体重,增体能,一步一步,重新开始往上爬。
我从小练体操,练到十一二岁,长高了,被省队淘汰了。正好新成立的蹦床队选拔队员,才有了继续运动生涯的机会。
我们从零开始,借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录像带,一遍遍看,反复研究,再对标自己的动作学习和摸索。
训练很严苛,周一到周六雷打不动,5点45起床,6点准时到达田径场跑3千米,练400米冲刺,练体能;再跳楼梯,练力量。上午和下午做技术训练,晚上经常还要加练两个小时。一天四练,我们咬着牙坚持下来。
罗丹在比赛中(图/作者供图)
虽然竞技水平高,蹦床运动的大众知晓度却一直比较低。有人在我的一条视频下留言,说这个项目“不吃身体,又小众,拿个健将比田径二级还容易”。这是很典型的误解。
蹦床运动员要达到健将水准,要在全国比赛预赛中进入前12名,以男子为例,需要达到连续翻腾3至4个三周空翻的难度,总分水平98分,我的学生练了十年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水平。
网友的误解,正好是我们普及这项小众运动的机会。我在直播时,边跳操,边介绍这项运动;也会拍摄我们的训练日常,让大家更了解蹦床运动员的生活,拉近和大众的距离。
这些年,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在推广蹦床,向中小学、幼儿园下沉,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但蹦床有成本支出,要场地,要器具,还做不到像羽毛球、篮球等大众运动,能铺得那么广。
因为小众,蹦床运动在吸引和培养人才上存在困难。作为曾经的蹦床国手,我有责任加强对它的推广,提高大众认知,让他们知道这项运动有什么比赛,有哪些顶尖的选手。
回省队后,我的状态慢慢上扬。2005年世界锦标赛前,国家队选拔参赛阵容,觉得我表现、稳定性各方面都不错,又把我从省队调回来跟他们出去比赛。当时我没有自己的教练在,一个人到了国家队,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比赛。只知道派我来,让我上场,那我就上。
初赛上四个人,取前三名的有效分。决赛时,团体赛只上三个人,有人失误,就少一个人的分。我在队里排第三和第四位,胜算并不大。当时的领导拍板,说一定要让罗丹上,因为我稳,只有稳才能有可能冲击金牌。
我最后一个出场,压轴。当时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俄罗斯女队出现了重大失误,最后一个我上场,只要稳下来,我们就是冠军。在这样的情境下,一个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其实很大。
我完全没包袱,上去正常发挥,拿分了。等我们站上了领奖台,拿着花领了金牌,我才知道这是什么比赛。但凡有人当时告诉我这个比赛有多重要,我的心态可能就不一样了。我就这么“迷迷糊糊”地拿了世界冠军。
罗丹(左二)获得世界冠军时同队友合影(图/作者供图)
蹦床运动员们大多比较内敛,不太善于表达。但既然这项运动这么小众,我们就应该张扬一些,主动走近大众。我属于比较有韧劲的人,既然开启这项新事业,我还是有一颗想赢的心,像练习蹦床一样,从无到有,闯出来一条路。
当然,我的心态也很平和:我在直播间每天跳操,让他们好奇,去搜索,对于蹦床运动,也是一种推广。
跳完操,在拉伸环节,是镜头内外姐妹们的闲叙聊间,她们会问我,罗老师你是什么项目的,这个项目都有什么类型的比赛啊。
人生四十,乘风破浪
罗丹(左一)获得世界冠军后和队友们合影(图/作者供图)
没参加奥运会一直是我心中比较大的遗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组委只给了中国队两个参赛名额,我在国家队的排名是第三第四。我心态比较好,接受自己的位置。
但退役前,我焦虑。每个运动员在退役时都会经历职业选择的焦虑。特别像我们这种小众的冷门项目,路就更窄了。蹦床运动员退役后的去向,一般是在学校当老师,在健身房当教练,或者进入大学学习深造。
退役后,我先去北京体育大学读了几年本科。运动员的生活是封闭的,十几年,翻来覆去就十几个队友。到了大学开放的环境,乌泱泱的都是人,我不大能适应。北京体育大学有个冠军研究生班,是一个激励政策,但当时我不爱和人打交道,有信息差,错过了报名,我就回来当教练了。
说实话,这对我是最舒适的安全区,没有任何挑战。我太了解这个行业了,可以一眼望到头当教练的职业人生。我想寻找一些变量,但当时并不知道职业规划要怎么做。
2012年,罗教练上岗了。从运动员变为教练,每天要琢磨着怎么教授技能,帮助运动员把动作做得更流畅,体力运动变成了脑力运动。我也像我的教练那样,努力钻研,对队员们很严苛。12年教练生涯,我培养了5位全国冠军,2位世界冠军。
罗丹(右一)和蹦床运动员合影
真正打开自己,是在这几年,尤其是开始拍短视频和直播后。以前我是个i人,现在可以对着镜头滔滔不绝地讲话,这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我开始跟各行各业不同的人群打交道,慢慢开拓了自己的认知。
我的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5岁多,也喜欢运动。我时常将陪孩子锻炼的视频发在抖音上。有网友留言,“我孩子八岁了都不锻炼”。我回复她,“家长可以陪着一起,带头去锻炼”。
我希望帮两个孩子培养起运动的乐趣。人在一生中会碰到很多挫折和不如意,运动是很有力的一种支持。他们会看我的直播,有时也跟着练。身边的同学会告诉他们,在抖音上看到你妈妈了,他们特别自豪。
我特别能体会这位宝妈围着孩子转的状态。产后,她胖到了170斤,渴望有所改变。跟着我打卡三个月,她瘦了30斤,生活也变得轻盈起来。
罗丹在比赛中指导队员
我一直笃信,只要全身心投入,把过程走好,一定能有结果。选择当蹦床运动员的第一天,我从没想过能拿世界冠军。我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去找第二步,又迈向第三步。一步一步,最后也拿到了冠军。
在抖音上,我想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把体育带给人的正面、积极、阳光的一面展示出来。
说实话,我不是那种知名度很高的运动员。我想我的尝试,给运动员群体提供了一个案例。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退役后可能还封闭在光环下,不愿意走出来。走出光环,主动向各行各业优秀的人学习,我们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