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本文不做具体告知哪些平台可以开直播卖货、怎么创建直播场次、商品怎么上下架、怎么设置活动等等。一是太简单了,二是不同平台有差异,三是希望各位自己实操一遍,主动去学习。
简单来说,我把直播卖货总结为三个字:人、货、场。
当然这三个字,在很多行业都有不同的解读,那么直播带货方面怎么理解呢?
既然是直播卖货,那么有哪些人会参与进来呢?这些人应该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不管是直播还是卖货,肯定要有主播。那么主播应该怎么选择?是自己培养,还是外借?
a、主播该怎么选?
关于主播应该怎么选择、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很多都不是特别清楚,我觉得至少包含两个方面。
主播形象:
直播卖货首先得看人,人长得什么样?是需要男性还是女性?是90后还是80后?
关于这一点,商家或者是平台,得考虑自身卖什么的?或者你自己对主播是如何定位的?比如你做母婴商家,正常情况下一定是选择一名30岁左右的已婚女性会比较好,因为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育儿经验都有。
但是,如果你想以理科男的方式,做科学测评,儿童专家的角色,也可以用男性主播。
服装是电商的半壁江山,年龄层次上就有孩子、青年、老年的差异,而款式上又有潮流、二次元、大码,具体类目上又分鞋子、内衣等。
而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你是选择活泼可爱的、性感的还是稳重踏实的、帅气的、有个性的主播。
卖货能力:
当然光有长相还不行,我们来看直播卖货这个字,其实是直播+卖货。
所以,作为主播不仅要会直播,关键还得把货卖出去的。
这就需要主播具备口语表达能力、肢体表现能力以及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能随时调节现场的气氛和观众互动。
b、培养还是租用?
那么,既然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主播,接下里是自己培养还是租借呢?
培养:
如果你自己是商家,自己在平台上开播自己卖,那最好是建议自己培养,甚至是自己亲自上场。
因为自己培养,掌控性更强沟通也方便。
尤其是一些淘宝、拼多多的商家,都是自己店里面的店员出镜。
租借:
直接找直播机构合作的好处是,方便快捷。
因为主播本身就有销售经验,有不同的形象、能力的可选,直播效果不好,可以立马停止。
一般按照一场直播多少个人、多少小时来算钱,个别的还会谈销售提成。
其实租借这种模式,我觉得更适合电商平台来做,一次性导入,不管好坏总之见效快。
另外我知道大家会担心一点,就是主播离职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自己培养还是租借,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无法避免的。
正常的操作就是签署各种利益绑定、违规处罚的规章协议。
虽然主播一定会单飞,但是作为机构或者商家要想清楚,除了不可抗力因素外,主播为什么要离职?
有了主播,就得考虑卖货,那么货哪里来呢?自然是找商家来提供了。
有的主播自己就是商家,而有的电商平台或者直播机构,需要进行招商。
在招商的过程中,核心考验的是两点。
a、产品
商家的产品SKU是否足够丰富?有多少爆款?能不能满足我们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优惠力度上大不大?
b、服务
如果商品出现了问题,商家服务能不能到位,要不要考虑先交一笔保证金等等。
因为一旦商品出问题服务跟不上,下一次主播再播的时候,直播间就会变成对峙公堂了,很影响销售。
3、客户
有了主播、有了商品,接下来就要考虑卖出去,自然就得考虑到消费者。
所以,我们要思考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期待什么样的活动,会因为什么而感到惊喜。
消费者在直播中,会因为什么而下单,什么样的时令节气需要什么,最近正在追哪些全网爆款。
这些都是作为主播在选品、直播过程中,要注意表现出来的地方。
毕竟,直播最终是为消费者服务的。
4、运营
几乎所有的人都容易忽略了直播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直播运营。
尤其是对于许多观众或者初级小白来说,会以为只要一个主播就能把所有的事情搞定了。
如果你是个体户,当然也许有这个可能性,在快手也很常见。
但若是大型商家或者平台的话,直播运营扮演的角色,重要性其实和主播相当。
如果细分的话,一场直播卖货涉及是多方面的,比如策划、招商、客服、商品运营以及现场直播运营。
简单点来说的就是两部分,台前和幕后。
a、台前
大家都知道李佳琦、薇娅都有自己的小助理,那么他们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还有可能没有出镜,但要随时协助主播拿货,摆放样品、补妆等等事宜,所以这个属于台前的直播运营。
b、幕后
而在幕后,主播直播中的灯光道服化,商品的上下架、改价、发放优惠券、设置抽奖、赠送礼品、设置库存等等。
还有需要随时联系合作商家,确认物流、客服、发货、商品临时优惠的调整。
直播结束后,还要进行直播的复盘,次日直播计划、资料宣传、官方活动、商务对接等安排。
所以,真正一场大型的直播,不仅需要的人多要干的活也不轻松。
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直播卖货的成败,商家毕竟也是靠卖货吃饭的,那么货的角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讲解。
a、你有什么货源
不管你是自己有货源,还是依赖于招商合作,都要根据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来决定卖什么,越是独家资源,竞争优势就越大。
而自己如果就是货源方,在定价、发货、生产、科普、优惠政策等方面,也就占有很大的优势。
c、什么东西好卖
商家也好,平台运营也罢,既然直播卖货,就得对商品有极强的敏感性。
基于这些因素,要么反向引导自己的生产线加快爆品开发设计,要么直接找到有一手货源的商家。
有了货源之后,接下里就要考虑这些货怎么和主播卖出去。
肯定不是因为直播,上架就会被秒杀的,快手、淘宝上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一场直播中,有许多商家几乎是0销量。哪怕是卖货一哥李佳琦,也都有滑铁卢的时候,所以卖货的环节设计很重要。
a、卖多少
有的商品是卖的越多越好,而有的低价款、组合款的商品是为了引流的。
比如9.9元5斤苹果包邮,作为引流款,可能就只有500份。
当然,一些淘宝商家为了冲销量和排名,可能会做不限量。
所以,商家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同时哪些商品承担着引流款的角色,哪些普通款、利润款。
另外,一周做几场直播,每周大概卖多少款商品,哪些是重点介绍的款式,每场要播多久都是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来确定。
b、优惠是什么
除了做限量抢购外,优惠福利是电商卖货的标配。
有没有组合装、套装、礼包装的产品,单品上面有没有折扣、优惠券的,全场是否还有满减、满赠等优惠政策。
这些具体的方案,要根据每场活动的商品、目的来商讨制定。
我们习惯于把主播直播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笼统的叫做直播间,但其实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场景。
比如直播间是怎么样布置的,直播间氛围如何等等,所以接下来我们围绕直播卖货的场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析。
a、直播间布置
把主播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中,突出什么样的形象,会对交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卖茶、卖衣服、卖视频的,直播间的布置肯定不是什么粉粉嫩嫩,都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来定。
另外,直播间除了自己打造以外,也有专门的直播机构可以租用直播间。
但是,按照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其实没多大必要。个人或商家自己布置一下,入门级的直播只要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张桌子就可以了。
b、直播外场预热
直播卖货不只是直播间需要打扮,其实还有很多基础直播配套需要设计。
我们刚才提到大部分的主播都是驻点直播,但也有个别的主播属于旅游、评测、探店等类型的。
包括驻点主播偶尔也需要出去户外直播,其中就有两种户外卖货的场景。
a、产地溯源
比如水果生鲜一类的商品,农民现场采摘、主持人现场试吃,包括现场采访游客,就会比较有代入感、感染力。这也是多地会把直播卖货加入到丰收节、采摘节的原因之一。
b、走进工厂
服装、日用家居、美妆、电器等这些产品,特别适合做实验室探秘、走进生产车间、基地。采访写研发人员、看看车间高精尖技术,会更加有信任感。
所以场景不同,直播的讲解方式、流程设计、产品展示以及优惠政策都要随之改变。
3、直播互动
如果一场主播只有主播纯介绍、纯推销,失败的可能会很大,那么直播间里面应该怎么做互动,才能辅助卖货呢?
我从三个小方面,为大家解答。
a、优惠福利
快手商家在卖货的时候,会在网红和自己的直播间里面发快币红包,少则几百,多少上十万。
比如红包发多少,发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发。
b、产品展示
试吃试用:
直播间和直接看详情页的区别在于,有真人现场为你演示、讲解以及使用。所以,一个食品怎么吃、怎么摆盘,用户才会流口水。一款洗衣液怎么洗,才能展示快速除污的能力。
每个主播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产品也有自己的卖点表达方式。
有的主播喜欢叫卖呐喊、暴力拆解,这种讲解方式看起来土,但有时候就是很有效。
嘉宾助阵:
另外,大家都看过李佳琦、薇娅的直播间经常有明星大咖露脸,这也是直播当中嘉宾助阵的一种玩法。
利用嘉宾本人的名气或者其他的特长优势,向消费者推荐,对卖货会有拉动作用。
现如今,多地乡县市的政府官员领导,也参与到直播带货中。
c、答疑解惑
除了闲聊家常减少距离感以外,最重要的是围绕当天的播货,随时解答用户的问题。
对于大主播来说,这也是为什么要配助理的原因之一。
那么以上,就是我们直播卖货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流程。
因为涉及人、事、物之多,所以不管大小团队,开播前后都要提前筹备和复盘。直播团队每人要有每场要有直播脚本,物品卖点清单、团队商家联系表等等。
所以,一场专业且成功的直播,离不开每个环节的配合和超长发挥。
我们看到的只是主播在镜头前的2、3个小时,但其实背后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比我想象的要多。
最后,诚如开篇提及说明的,本文主要是让大家对直播卖货有个框架性的了解。具体怎么开播怎么设置创建、有准备哪些设备,有怎么投放引流,商品上要设置多少的优惠券合适、怎么展示等等。
后续我们会结合具体的个案来为大家展示,如果觉得有用的话,给村子点个赞,转发吧。谢谢!
题图源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讲的很透彻,例比通俗易懂,果然是高手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