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京东印度尼西亚官网(JD.ID)发布公告称,将从2023年2月15日起停止接受用户的订单,并于2023年3月31日停止所有服务。在服务终止前,所有交易订单一切如常。此前,京东泰国电商官网也发布了(jd.co.th)关停服务的类似公告。
直到2019年上半年,京东在印尼的业务还是“稳步增长,正向发展的”,但下半年便遇到了增长瓶颈,从此一蹶不振。京东印尼的市场反应远不及预期,过去8年京东印尼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二、聚焦跨境供应链基础设施
对于关闭泰国和印尼站,京东方面表示,将在东南亚的投入聚焦在跨境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上,称将进一步聚焦在全球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数字能力的建设,集中资源投入到包括东南亚在内的跨境供应链基础设施中。对于泰国站和印尼站的调整、国际化战略的聚焦可以说进一步展示了京东在打造全球供应链基础设施网络方面的决心。
据悉,京东已经通过旗下京东产发在印尼投资管理了20个物流园,整体规模超过40万平方米。这些物流园主要分布在雅加达、芝加朗、加拉璜等核心工业物流区,聚集了大量加工制造业和汽车产业。2022年京东物流也在马来西亚布局了自营海外仓瞄准2B市场。目前第二座仓库也已经启动了建设,主要是支撑当地业务的快速增长。
三、京东出海业务遭遇“水土不服”
而刘强东在2020年1月19日全员信中表示,京东国际业务在东南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商业模式更加清晰。将继续坚定“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战略定位,赢取下沉市场、技术与服务、国际化这三大战役的胜利。
每一任负责人依靠留学或者既往工作经验拓展的某个区域市场,在其离开后,该区域还能照常运转的并不多。下一任负责人上任后,京东国际会再重新建设团队,招兵买马。人员切换和撤退的成本不容小觑。人员的频繁变动,都意味着大量的沟通、管理和运营成本,给京东的国际化业务造成损耗,不停地错过发展机遇。
朱秋城表示,京东出海计划起步很早,当时也是雄心壮志,创始人刘强东曾在京东内部提出口号,京东要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京东早在2015年就在印尼发展电商业务,但京东出海的问题在于,完全复制中国市场的经验,东南亚市场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再加疫情影响,京东东南亚日子自然越来越难,京东出海目前依然任重道远。京东未来的出海战略,会以自己擅长的供应链基础建设为核心,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继续投入跨境电商供应链基础建设,物流建设。
四、巨头纷纷布局电商出海竞争激烈
东南亚电商市场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供应链尚不完整的不足。该市场较为分散,电商依赖物流配送、交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服务、设施不一样,这需要电商企业采取更多的本土化策略。”张周平表示。
无疑,出海已成国内互联网企业寻求更多想象空间的共识。京东此次关停印尼和泰国站,虽说只是换了业务方向,但确实给行业敲响了警钟,“水土不服”是所有的出海者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国电商出海,短期内还是会以中国市场为大本营,需要不断探索,慢慢扩大海外市场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