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厕把厕所的卫生纸拿回家,买东西“顺走”超市里的塑料袋,为了领个小礼品在太阳下面排队三小时……很多人给老年人打上了爱贪小便宜的标签。可爱贪小便宜的背后,是老年人心理上情感缺失的一种表现,也是苦难的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
宗大爷是国展、农展等几个大型展览场馆的“常客”。这些地方经常举办各类展会,有汽车的、玩具的、珠宝的、化妆品的……虽然宗大爷并不是行内人士,对展览的内容也毫无兴趣,但他知道,每个展会都会有免费的小礼品发放。宗大爷就经常悄悄地混进观众的队伍里,不为看展,就是为了领取礼品。
除了去展会上领礼品,还有很多商家搞活动也会发东西。宗大爷也从不错过。哪怕是冬天站在外面排上一个多小的队,宗大爷也觉得很值。
有一次,一家酒厂搞周年庆,按照到场顺序发放价值不同的礼品,一等奖是台电磁炉。为了得到这台电磁炉,宗大爷早上4点多起来,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来第一趟公交车。到了酒厂之后,发现已经有一个老人排在他前面了。一问才知道,那位老人为了抢到这台电磁炉,头一天晚上就开车来这等了,在车里睡了一宿。不过,排在第二的宗大爷也获得了不错的奖品,是一台空气加湿器,市场价200多元,宗大爷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爱占小便宜的可不止宗大爷一个人,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免费的午餐”,骗子们也正是利用了老年人这种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布下陷阱,引老年人上钩。很多保健品的销售套路就是先用小礼品或者低价吸引老年人,然后一步一步获取老年人的信任,等老年人完全放松了警惕,骗子们就会张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榨取老年人的养老钱了。
李大妈苦日子过惯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保持了半辈子,买菜都要一毛一毛地跟菜贩子砍价,她也经常干些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情,比如图便宜买来十块钱一斤的大螃蟹,结果打开几乎都是空壳;为了用上支付宝一毛三分钱的红包,还要花掉五毛钱买包辣条……这些还都是小事,儿女们知道妈妈日子过得细,爱贪些小便宜,对于这些事情倒也并不在意。可有时候,为了贪这点小便宜,李大妈可是付出过惨重代价的。虽然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新闻,但李大妈还是没忍住小便宜的诱惑,被骗子“套路”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颜蓓蓓说,现如今这些60至80岁的老年人,他们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历过战争、社会动荡、大饥荒、物质极度匮乏等特殊的历史阶段,曾经的生长环境让他们形成了对物质价值的判断,他们渴望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这样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有安全感。因此,老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小恩小惠”所吸引。
更重要的是,很多老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不像过去那样能创造价值了,也不能赚钱养家了,于是就会产生一种“无用感”,觉得自己对家庭没有做出贡献。这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做一些事情证明自己对这个家还是有用的。对于没有工作的他们来说,能够免费获得一些生活用品,或者低价购买到便宜东西,为家里减少了开支,就是最为直接的体现自己作用的方式。
其实,老人们爱贪小便宜,既是那个特定时代留下的烙印,也是一种证明自己价值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容易扭转的,所以年轻人还是要多体谅老人。虽然贪小便宜容易吃大亏,老年人难免会有所损失,但是年轻人千万不要一味地去指责他们,而是要想办法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给予他们关怀,让他们觉得一家人的生活是有保障的,慢慢就会放下那些不安全的心理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