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的山地,在数十公里的距离内急剧下降了几千米的海拔。在陡坡上的亚东沟、樟木沟等沟谷内,低海拔地区的森林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滋养而格外葱郁。这些亚热带丛林中,生物物种神秘而美丽,它们大多鲜为人知,有些甚至从未有过图像记载。一支由生态摄影师和动物学研究者构成的考察队多次进入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丛林峡谷,本文作者便是其中一员,他将为我们讲述考察中的精彩发现与收获。
帕劳群岛由西太平洋中20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这片热带海域的海水能见度接近百米,是举世闻名的潜水胜地。然而海水清澈并非是帕劳唯一的金字招牌,那里还拥有印证火山活动的牛奶湖、推动生物演化的水母湖,更有着生物量巨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作者张帆多次前往帕劳,并深入到当地的水下世界,他的文字和图片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独具魅力的热带海洋国家。
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的山地,在数十公里的距离内急剧下降了几千米的海拔。在陡坡上的亚东沟、樟木沟等沟谷内,低海拔地区的森林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滋养而格外葱郁。这些亚热带丛林中,生物物种神秘而美……
拉达克,位于喜马拉雅的另一侧,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因为地理以及政治原因,现在这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所在。让我们跟随作者张轶的脚步一起深入这片神秘的土地,巡礼拉达克古王朝的王……
古人云“国无三年之储,谓国非其国”。意思是国库中的存粮若不够吃三年,这个国家就难以称为国家了。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对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中国来说,粮食存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在你乘坐火车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火车行驶在崇山峻岭中时,由于线路坡度过大,火车顺着山势盘旋而上。这种迂回上升的铁路线就是展线,为了爬坡,展线有“人”字形、S形、灯泡形、马蹄形等多种类型……
作为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物,骑楼从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和中国的其他诸多传统建筑不同,它一扫“封闭”、“保守”的气质,彰显着开放、平等、商业等蓝色文明的气息。
我国沿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沿海渔民和捕捞公司不得不到更远的公海区域另辟生路。用“延绳钓”捕获金枪鱼是最受渔商疯狂追捧的牟利方式。那么,金枪鱼捕捞的动因何在?“延绳钓”又是怎么一回事?本文作……
帕劳群岛由西太平洋中20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这片热带海域的海水能见度接近百米,是举世闻名的潜水胜地。然而海水清澈并非是帕劳唯一的金字招牌,那里还拥有印证火山活动的牛奶湖、推动生物演化的水……
作为中国唯一的渔猎民族,三江之畔的赫哲族人从穿戴到工具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说起赫哲族,人们往往会想起鱼皮衣、鱼群和河流,以及他们波光潋滟的岁月。然而,几十年前,一位闯入赫哲族聚居地的民族研究者却发现,在他们质朴简单,甚至有些原始的生活中,却闪现着诸多华美而富丽的……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许许多多中国人自童年时代就熟悉的说法。摄影师陈海汶说,儿时的记忆和向往成为他创作的动力——多彩的民族服饰、欢乐的民族舞蹈、悦……
在中国的东北,生活着一个富有美感的民族——朝鲜族,他们白衣翩翩,尊师敬老,平均教育水平之高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来自何方?又有着哪些我们所不了解的故事?
2
珠峰保护区及周边鸟类区系垂直分布格局
4
3
1
摄影/陈海汶
拉达克,是世界上最崎岖、最荒芜的山地之一。它的海拔在3000—7000米之间,大部分都是人烟稀少的高地,只有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印度河上游附近、在喜马拉雅的冰川融水滋养出的小块绿洲上,拉达克的居民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村、镇。
摄影/张轶
近海无鱼,渔民不得不去远洋搏命舟山渔场等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后,附近渔民陷入无鱼可捕的境地,所以他们不得不冒险到更远的海域去。2011年12月28日,一艘远洋渔船从舟山港启航,行驶一天一夜后进入公海。船舱外,海浪不时打上甲板,涌入船窗。随着远洋船一路向东,海水颜色越来越蓝,风浪也越来越大。
摄影/李颀拯
图为关角展线群的二郎北展线,三列东风4型内燃机车牵引着货车,运行在二郎车站以北的S形展线上。可以看出列车由图片右侧的车站向远方驶出,穿越隧道后,迂回并爬升至列车现在的位置,接下来将穿过图片左侧的隧道继续爬坡。
摄影/王嵬
虽然是被圈养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的人工环境里,可这只苏门答腊虎仍然对周围的一切保持着警惕,王者之相显露无遗。在这座建于1857年、堪称世界明星级的动物园里,苏门答腊虎可以得到人类的精心照顾,不用为食物发愁,可是狭小的空间只能让它们在郁郁寡欢中空耗着强壮的身体,荒度余生。要知道,野生状态下,每只虎至少需要80平方公里的领地,才足以让它施展拳脚,饱食无忧。摄影/TomJefferson
摄影/TomJefferson
摄影/董磊
漫长的铁丝网在荒野中孤独蔓延照片中的500号界碑位于中国与蒙古国的交界处所在,在距界碑南侧数十米至上百米的地方,我国修建了一道漫长的、与边界平行的铁丝网。这道铁丝网往往给人以错觉,以为是中、蒙之间的边界。其实不是,一看界碑就明白了,真正的边界由界碑与界碑间的中心线连接而成,所以铁丝网外还有大片中国领土。这一带的景观,无论中国还是蒙古国,都是荒凉的黑色戈壁,渺无人烟,只有这一道高耸的白色铁丝网沿地表起伏,连绵不绝,醒目又突兀。这道铁丝网修建的初衷是什么呢?几十年、上百年后,会不会有人将它误解为边界?摄影/王彤
摄影/王彤
新疆巴里坤的清代粮仓从原始社会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产出有了剩余开始,人们就必须面对如何储存粮食这个性命攸关的问题,各种各样的粮仓由此应运而生。从原始的存粮窖坑,到工艺考究的粮库建筑,从古到今,粮仓也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发展。图为清乾隆年间修建于新疆巴里坤的皇家粮仓,其性质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摄影/陈志勇
摄影/陈志勇
夜色中,古老的骑楼街显得有些孤独,它们伴着海风而来,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征程,多少梦想和传奇曾在骑楼中萌发生长,又随风散去。摄影/冯木波
摄影/冯木波
美丽而充满危险的西亚斯隧道帕劳是世界著名的潜水胜地,这里有很多适合较高级潜水爱好者的潜点,比如西亚斯隧道。隧道中水流较诡异,沿着软珊瑚遍布的水道前行,从深30米左右的入口进入隧道,你会看到两旁峭壁嶙峋,眼前鱼群攒动。需要注意的是,潜水一定要齐着隧道顶行进,不要被下面郁郁葱葱的大海扇吸引而去——海扇所附着、生长的沙地距离隧道顶足有40多米深,对于潜水员而言,那是个危险的深度。
摄影/张帆
拉达克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两大山系分列南北,将它与外界隔离开来,其中又有拉达克山脉和赞斯卡山脉从中横贯。在拉达克的大部分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并未划界,是非常具有危险性的争端领土。
黄昏暴风里,收线的海员迎着海浪作业远洋延绳钓渔船的主要作业就是放线和收线。每天太阳快落山时,渔船开始收线,整条船开始进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段。阵阵大浪打上作业渔船的甲板,带来疾风骤雨般的猛烈冲击。穿着闷热雨衣的船员要连续工作8小时,被海水和汗水浸透后,全身又湿又黏。
都永浩朝鲜族,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民族问题和民族学研究。出版、发表多部专著和论文。
兴安岭展线:中国第一个螺旋形展线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这个词在兴安岭螺旋形展线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在铁路刚刚传入中国的清末时期,修建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大规模开凿隧道,外国列强为了加速在中国修通铁路,展线应运而生。兴安岭展线是中国第一个螺旋形展线,因兴安岭隧道东侧山岩陡峭,东侧洞口至雅鲁河谷段落差大,铁路为了爬升高度需盘旋一圈,螺旋绕行后进入兴安岭隧道。
马来亚虎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此前被归为印支虎的一个种群,由于目前没有太多研究,故在此不做对比。绘图/陈瑜
摄影/陈瑜
蓝大翅鸲蓝大翅鸲,一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以及青藏高原东部,体长约21厘米的罕见鸟类。它们的雄鸟全身闪耀着亮紫色的丝光,雌鸟体色呈灰褐色。对于很多观鸟人来说,见到这种鸟几乎是一种奢望,然而从这些生态摄影师带回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数百只蓝大翅鸲顶着风雪飞翔的精彩画面。摄影/郭亮
摄影/郭亮
内蒙古额尔古纳河
硕果仅存的含嘉仓160号仓窖1969年10月,洛阳博物馆发掘部(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接到了正在施工中的焦枝铁路洛阳车辆段的报告,说是发现了古代“墓葬”,抢救性挖掘工作随之展开。结果,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粮仓含嘉仓,就此重见天日。遗憾的是该遗址目前仅存160号仓窖,其他仓窖均被城市建成区严重占压。摄影/王立力
摄影/王立力
华侨,骑楼操盘手骑楼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华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将海外骑楼的建筑式样、建筑材料不断引入,并注入了大笔资金和热情。这也催生了一个明显的倾向:骑楼的集中分布区多为侨乡。图为海口骑楼鼎盛时代某华侨家族的合影。供图/蔡葩
“小西藏”列城老城区全景列城是拉达克古王朝的王都,现在拉达克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从高处俯瞰拉达克,可以发现这是一座建在河谷中平坦地块上的小城,城中的道路复杂而散乱,传统的藏式民居在道路两边随意地展布开来。围绕着小城的群山荒芜而沉寂,而更远处的山峰之上则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这里的一切都让去过西藏的人感到颇为熟悉。
跟陆地一样,蓝色的“海洋土壤”也有肥沃与贫瘠之分。渔业资源集中、方便人们捕捞的海域,就是海洋中的沃土——渔场。随着近海资源枯竭,远洋渔场成为全球渔船作业的主要区域。远洋船中,金枪鱼捕捞占了大多数。因为金枪鱼数量逐年锐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出了5种濒临灭绝或接近濒危的金枪鱼:南方蓝鳍金枪鱼、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
赫哲族
中国铁路展线位置示意图图为中国铁路主要展线的位置示意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铁路选线设计时,展线没有标准图式,需要根据地形变化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展线方式,我们所展示的仅是展线的常见类型。
野生苏门答腊虎仅生活在苏门答腊岛,栖息地范围从平原到高山,现存不到400只,分布密度平均为5只/100平方公里。
喜马拉雅山的森林喜马拉雅山脉虽然拥有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雪山冰川群,但它也有生机盎然的一面。从地图上看,森林葱郁的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主要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国家。其实中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也拥有如季雨林般的风景,它们就隐藏在雪山下的沟谷中。摄影/程斌
摄影/程斌
新疆波马
摄影/单之蔷
摄影/高虎
帕劳群岛地形图及主要潜点分布帕劳群岛太平洋岛链南段的观景台与潜水胜地帕劳群岛位于太平洋西部,菲律宾群岛东南的海脊之上,这条海脊向北与马里亚纳群岛、火山列岛、小笠原诸岛等形成弧形的岛链。按照地球板块构造学说,岛链所经之处,便是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板块间的碰撞、挤压使得帕劳一带历史上火山活动频繁。由于纬度较低,帕劳群岛所处的海域也是珊瑚生长繁茂的地区。珊瑚礁为帕劳群岛营造了海中花园,也为这里造就了众多潜水胜地。帕劳被称作彩虹尽头之国,由200多个火山岛与珊瑚岛构成,最大的岛屿为巴伯尔道布岛。帕劳原先的首都位于科罗尔岛,2006年迁都至巴伯尔道布岛的梅莱凯奥克。如今,梅莱凯奥克的人口仅有500左右,几乎是全世界人口数量最少的首都。
朝鲜族
印控一侧的班公错班公错,是中国西藏日土县与克什米尔交界的国际性湖泊,它的形状狭长,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50多公里,南北宽约2至5公里。目前,班公错约五分之四的长度和面积在中国境内,剩下的五分之一则在克什米尔,由印度控制。作者张轶到达了班公错印度控制那一侧,为我们带回了平时难得一见的班公错另一侧的风景。拉达克地区海拔在3000—7000米之间,空气稀薄,和青藏高原一样,初到拉达克的人可能会因高原反应而深感不适,当年唐玄奘取经路过拉达克时就曾被高山症所苦,以至他认为是中了邪魔。这里的气温也非常不适宜人类居住,冬夏温差竟高达60℃:7月的昼间温度最高可达38℃,入夜后最低却又会降至7℃;冬天则常处于-30℃左右。
中国南海是盛产黄鳍金枪鱼的大渔场中国西沙、中沙、南沙海域的南海渔场为太平洋五大渔场之一。在这里,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是主要的捕捞对象,主要渔期为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2010年5月18日,南沙群岛海域迎来鱼汛,来自海南三亚的远洋船连夜下钩,捕捞金枪鱼。摄影/马宏杰
摄影/马宏杰
郑茜曾供职于《中国民族》杂志社,历任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中国民族》英文版执行主编,踏遍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偏远民族地区,采访过30多个民族。现就职于中国民族博物馆,任研究部主任。出版专著若干,著有《人活天地间(哈尼族)》、《边缘叙事—2006—2011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现象评析》、《中国有56个民族》等著作。
关角展线群:中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关角展线群位于青藏铁路关角山附近,自南山站起至察汗诺站共有5组展线,分别是南山展线、二郎北展线、二郎螺旋展线、洛北展线、洛北南马蹄形展线。关角展线群可能是中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因周边山谷的自然坡度较大,而且山谷狭长,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开工时,国内还不具备开凿数十公里长大隧道的能力,所以铁路只好在山谷中不断盘旋,进而爬升高度。这个展线群中的二郎螺旋形展线最为独特,它是中国唯一一个现存的全露天螺旋形展线(一般的螺旋形展线都在隧道里)。2014年年中,新关角隧道通车后,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
1.摄影/WillRose
摄影/WillRose
吉林图们江
摄影/赵春江
1300多年前贮存的谷物含嘉仓160号仓窖,还以出土时保存了一窖完整的粮食而闻名,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的粮食究竟是何模样。这些谷子虽然已经发生了炭化,但经测定,其有机质的含量仍然高达50%以上。摄影/高虎
摄影/黄一鸣
种植珊瑚帕劳海底的苗圃海水污染、水温升高等等因素都会导致珊瑚的死亡。帕劳以及其他一些分布在太平洋上的岛国在海水中设置养殖珊瑚的苗圃(摄影/DaveFleetham/c)。
摄影/DaveFleetham/c
这个传统的朝鲜族村落仍然保留着民族特色鲜明的老屋和屋内陈设。别具一格的厨具和各种缸罐格外引人注目。
遍布印度士兵的军事重镇因为是领土争议地区的军事重镇,在列城,印度士兵随处可见。拉达克节上,举行马球比赛或各种表演时,也都有印度军人在侧。大部分军人手上都是人手一根木棍,用来维持秩序,还有一些甚至荷枪实弹、持枪把守。
金枪鱼延绳钓是一种悬浮于大洋表层、随风漂移,钓捕个体较大金枪鱼的有效捕捞方式。其作业原理是:从船上放出一根干线于海中,若干数量的支线、浮子按照一定间距系在干线上,并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用特制的鱼饵诱引金枪鱼上钩,从而达到捕捞目的。整个延绳钓系统由干线、支线、浮子绳、浮子、钓钩、无线电浮标等组成。延绳钓捕捞的金枪鱼主要有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青干金枪鱼、黑鳍金枪鱼等。其中,蓝鳍金枪鱼目前数量稀少,价格最为昂贵。绘图/刘震宇
摄影/展线,火车,铁路
赫哲人的家园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盛产各种鱼类,以鳇、鲟和鲑鱼(大马哈鱼)最为著名。他们不论男女老少,大都是捕鱼好手,并对鱼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在春、秋多用叉、钩、网捕鱼;冬季则将冰层凿透,以逸待劳,用铃网捕捞。图为捕获了一条大鱼的赫哲渔民。
2.摄影/TomJefferson
樟木沟森林与瀑布的交响曲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南部山地明显比北坡拥有更为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为喜马拉雅山南坡带来充沛的降水,樟木镇海拔大约是2300米,山间葱郁的森林与纵横的瀑布让每个来过这里的人真切感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具有多么强大的能量。摄影/赵春江
西藏普兰一道广袤的带刺铁丝网正沿边境“生长”过去几年,当我们沿着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边境采访时,总是遇见一道道严密且带刺的铁丝网,它们造型各异,位置不同:在中国和朝鲜的边境图们江,人们在江的内侧(而非河道中心)修建了连绵的铁丝网;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在界河额尔古纳河中心线,但是在远离河岸几十米(有的地方甚至有数百米)处,中方已经修建一道高耸的铁丝网,禁止牲畜和人进入。在新疆昭苏县波马边防站,来自四川、安徽等地的工人正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上修建更新换代的铁丝网——这种铁丝网被称为“刃片铁丝网”,上面挂满了一个个锋利的小刀片,若没有保护,人或者动物撞上去定会皮开肉绽。在西藏普兰县与尼泊尔交界处,人们也正在打桩、挖地基,为建铁丝网准备。画面中的尼泊尔人往返于本国与普兰之间,从事民间商贸活动,当铁丝网建成之后,这种小型的民间边贸活动将终止……这些沿边境延伸、耗资巨大的铁丝网,形成了一道无比漫长、禁卫森严的障碍,不仅阻止了动物的迁徙往来,也将对历史上形成的边境两边的民间往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摄影/单之蔷赵春江宋文
摄影/宋文
摄影/牛爱红
骑楼中的新老生活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海口骑楼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也建构了众多有趣的空间和邻里关系;人声鼎沸的“老爸茶”茶室、丰富多元的商业社区、休闲游玩的去处……一百多年的时光,海口人的生活已和骑楼融为一体。摄影/黄一鸣
在合适的温度和养分下,活体珊瑚会像盆栽花卉一样在一年内逐渐长出新的枝条,负责监护的“园丁”把苗圃中的珊瑚枝条移植到已经死亡的珊瑚礁盘上。两年之后,本已死亡的礁盘或许就会因为移植而来的活体珊瑚而重获新生,再次成为鱼群密集的花园。
朝鲜族老建筑前面往往都有很大一片空地,在重要的日子,他们都会在空地上载歌载舞。可以说,舞蹈和音乐渗透到朝鲜族每个人的骨子里,也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生物影像调查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沟谷曾有这样的狂想:用炸药把喜马拉雅山炸开缺口,让印度洋水汽北上至青藏高原,为中国再造一块鱼米之乡。喜马拉雅山并不是一道完整的屏障,在这张遥感图上可以看到,仅在珠峰附近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就有许多缺口和沟谷。这些沟谷主要因为河流切割而形成,它们为穿越喜马拉雅山提供了捷径。走过这些“捷径”的人数量有限,陈塘沟、亚东沟、樟木沟……一条条沟谷山势险峻、丛林茂密,降水充沛并且难以预测。或许正是因为人迹罕至,沟谷丛林间生活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珍稀动植物,这支以生态摄影师为主体的考察队深入沟谷,他们带回的影像或许能让我们对这些喜马拉雅山下的秘境有所认识。制图/蔡博峰摄影/赵春江
喜马拉雅山特有的灵长动物在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口岸樟木镇,喜山长尾叶猴在森林与灌丛间活动、觅食。这种叶猴和尼泊尔以及印度常见的长尾叶猴是不同的种类,它们仅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陡峭崎岖的山地间,凭借地形的保护,逃避人类的侵扰。摄影/左凌仁
摄影/左凌仁
马球运动在拉达克已风靡千年虽说关于马球的起源说法不一,有波斯起源说、西藏起源说、中原起源说以及西北游牧民族起源说等4种说法。但不论从何种说法看,这项运动在拉达克都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每逢拉达克节,列城都会举行盛大的马球比赛。列城周边是拉达克寺庙的主要聚集区。距列城40多公里的黑美寺,是拉达克地区最大的寺庙,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寺中有一尊金碧辉煌的坐佛,将近3层楼高,是拉达克境内最大的佛像。昔日寺内还经常展示许多极为珍贵的雕像与佛教文物,但后来频频失窃,于是寺方决定停止展出,我们此次无缘目睹,十分可惜。
图为中国某远洋渔船在太平洋公海进行作业。
秦岭展线:坡度33‰,全路干线铁路中坡度最大的线路宝成铁路的秦岭展线非常神奇,从宏观角度来看,它是个特大号的S形,但其实细看,里面还包含几个马蹄形和螺旋形展线。虽然秦岭展线已经相对减缓了列车翻越秦岭的坡度,但33‰的坡度还是会增加通过此区段列车的一些作业流程——加挂补机(为提高机车的牵引力,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车共同牵引列车运行)。与京张铁路关沟段一样,不但客运车需要在此加挂补机,货运车也需要,并且上山货车的前部和尾部都需要增加一台机车,以推挽运行的方式上山。
3.摄影/PaulHilton
摄影/PaulHilton
著名的瓦罕走廊上的山口,中国与阿富汗的边界从这里通过。
出土的汉代陶仓楼在古代墓葬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粮仓造型的陪葬品。特别是汉代墓葬,无论墓主身份如何,陪葬品中必有粮仓,无非是在造型和质地上有优劣之分而已。这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对古代粮仓的形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图为出土的汉代彩绘陶仓楼和一门两窗式陶仓楼。摄影/牛爱红
传播路径风从海上来图为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摄影/Hulton-DeutschCollection
摄影/Hulton-DeutschCollection
清理侵蚀珊瑚的杀手活体珊瑚最大的天敌莫过于长棘海星,这种海星会把胃翻出来覆盖在珊瑚礁上,直接把大片的珊瑚虫消化为自身的养料。为了更好地保护帕劳的珊瑚资源,会有工作人员不定期地潜入水下,消除长棘海星。摄影/NorbertWu/c
摄影/NorbertWu/c
拍摄当天的中午,在朝鲜族老乡家里用餐,并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这时,一位朝鲜族女性正在镜子前穿戴民族盛装,摄影师抓住机会,通过镜子的反射,拍下了一张生动自然的照片。
铁路的限制坡度最大值(单位:‰)展线的类型主要取决于铁路的限制坡度,而铁路在设计线路的限制坡度时又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铁路等级,等级越高的铁路,设计线的意义、作用和客货运量越大,要采用较小的限制坡度。地形条件是另一个重要因素,限制坡度要和地形相适应,既不能选择过小的坡度引起大量人为展线,又不能选择过大的限制坡度,使该限坡得不到充分利用。另外,牵引种类和运输需求等都是设计坡度时的考虑因素。
悬崖河谷小道随时会有失足的危险为了运送行李和装备,张轶一行雇了6匹马。但赞斯卡山谷中根本没有路,只有当地居民和家畜在河谷边悬崖上踩出的勉强能够落脚的“小道”,这些小道最窄处的宽度也就和42码的鞋差不多,人必须身体斜贴着山崖挪动,马也随时会有失足的危险。如果遇到塌方或是滑坡,就更加危险了。
之字形展线: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之字形展线也被称作“人”字形折返展线,最早美国人将这一技术用于矿山铁路,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引入。但是这种线路的运输效率有限,而且折返线所设的车站到发线长度(站内能容下列车的轨道长度)会直接影响每列机车能挂多少节车厢,所以在非特殊条件下,一般不修建此类型展线。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的青龙桥“人”字形折返线时,就曾经想采用螺旋形展线通过此地,但由于青龙桥一带山谷过于狭窄,修建螺旋形展线需要开凿隧道,再加上当时的技术、资金和限期等原因,詹天佑只好选择了之字形展线。
数十个日夜煎熬,29号远洋船迎来了大鱼汛2012年1月3日,摄影师李颀拯跟踪拍摄的29号延绳钓渔船开始收钩,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青干金枪鱼以及鲣鱼、旗鱼等陆续被捕获。这次捕获的金枪鱼小的有20多公斤,大的多在70公斤以上,最多的一次有200多条鱼进舱。刚钓上来的鱼,要立刻进行分类清理,快速处理后放入可以保鲜的超低温(-50℃以下)冷库。
大马哈鱼平常栖息在海洋中,每年秋季便会成群结队地进入黑龙江产卵,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老赫哲人回忆,在鱼群资源丰富的时候,大马哈鱼洄游时,江面上黑压压一大片,水中的鱼密密麻麻,像浮着的木排,几乎能“踏着鱼脊过江”。图为正在处理捕获的大马哈鱼的人们。摄影/徐英杰
摄影/徐英杰
4.摄影/WillemvStrien生物多样性遭遇空前危机长期以来,苏门答腊岛的生物多样性都极为丰富,茂密的丛林里生活着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6.4%的红毛猩猩(图1),被称为五不像(鼻似象,耳似犀,尾似牛,足似虎,躯似熊)的亚洲貘(图3),以及又名“双角犀”的苏门答腊犀牛(图4)。苏门答腊犀牛是体型最小、最原始的犀牛,数量仅200多头。这里丰富的物种中,当然还包括苏门答腊虎(图2)。它是大约10万年前从其他亚洲虎中分离出来的,当时上升的海平面将苏门答腊岛与亚洲隔绝开来,从而让这种老虎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基因。如今,上述这些动物都受到人类肆意砍伐原始森林、种植经济作物的影响,数量日益减少。
摄影/WillemvStrien
摄影/范毅
摄影/范毅
大图中这道铁丝网建于中国和阿富汗之间,远处稍微高起之物就是界碑。我们在得到边防部队的许可下穿过铁丝网中的铁门,在铁丝网外近距离地拍到了这块界碑。
窖藏粮食防潮措施示意图储藏粮食的土窖挖好后,为了防止底部湿气上升造成储粮变质,大都需要经过以下方法处理:第一是对窖底进行加固夯实,第二是进行火烧,第三是铺设红烧土碎块和黑灰等拌成的防潮层,第四是铺设木板和糠草层。然后才能堆放粮食,粮食堆放至窖顶半米时,还需要在其上铺上席子、堆糠垫草等,最外层则用厚厚的黄泥、青泥膏等密封。
图为新加坡的唐人街。历史气息浓郁的骑楼区和背后的摩天大楼群一起,演绎着这里的岁月变迁。摄影/AtlantidePhototravel
摄影/AtlantidePhototravel
海平面下的喀斯特洞穴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让热带海域的很多珊瑚礁露出水面,风和水的侵蚀让石灰岩质地的珊瑚礁千疮百孔,形成溶洞般的结构。当海平面上升,礁盘再次被淹没,便形成了水下洞穴(摄影/DanielaDirscherl)
摄影/DanielaDirscherl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发觉,和中国很多地方的乡村一样,在这些民族风情浓郁的朝鲜村落中大部分都是老人与小孩留守,年轻人则都去外面学习、打工了,偶尔还能看见壮年在村里劳作。
赞斯卡地貌遥感图赞斯卡,是属于喜马拉雅山系的一个山群,在整个喜马拉雅地区,这里是荒无人烟和神秘的代名词。张轶一行历经7个日夜,沿着被赞斯卡河切割开来的峡谷,攀过悬崖,越过冰川,深入了这一区域。制图/蔡博峰
从捕获到运输金枪鱼须在超低温中储存全球约80%的金枪鱼用于供应日本市场。2009年8月底,在日本东部海岸的静冈县港口,一大串刚捞上来的金枪鱼被送至岸上(摄影/ManabuWatanabe)。
摄影/ManabuWatanabe
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赫哲人有着多种纪年的方法。大马哈鱼纪年就是赫哲人的发明,在洄游季节,将捕获的大马哈鱼头取下一颗,晾干收藏,以此记一年。图为赫哲族的木日历,带回弯的铁丝悬挂着多个木条,拨动木条可记录日期。据研究者推断。这种历法是以中原的“夏历”为源头,并根据自己的民族特点和生活需要演化而成的。摄影/杜殿文
摄影/杜殿文
原始森林被棕榈园取代在苏门答腊岛,曾经郁郁葱葱、层次错落的原始森林,正逐渐被整齐划一、品种单一的棕榈园取代。目前印尼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用于制造肥皂、饼干和生物柴油等)生产国。据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在2009到2011年间,印尼遭到破坏的热带雨林中有1/4是由于棕榈油商业化扩张造成的。油棕种植的肆意扩张导致苏门答腊岛雨林面积正以每年25万公顷的速度消失。中国是全球棕榈油第二大进口国,其中将近一半来自于印尼。
新疆瓦汗走廊经过层层关卡才能抵达的铁丝网仍然建在我国界碑内侧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中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几国交界。由于这里的边界是沿高海拔的高山分水岭划分,大部分处于雪山冰川地区,但是高山间的低矮山口是历史上形成的边境两边国家间往来的著名通道。本页照片所拍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上的山口,中国与阿富汗的边界从这里通过。这里海拔近5000米,人烟稀少,但有边防军和武警同时把守。大图中这道铁丝网建于中国和阿富汗之间,远处稍微高起之物就是界碑。我们在得到边防部队的许可下穿过铁丝网中的铁门,在铁丝网外近距离地拍到了这块界碑。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东西向,共400余公里,横亘于帕米尔高原南端与兴都库什山北段间的山谷里,西接阿富汗,东接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玄奘西去取经时,也曾取道于此。今天的瓦罕走廊空空荡荡,中方的100多公里把守极严,对方的300多公里却基本无人防守。本页摄影/单之蔷马宏杰
含嘉仓仓城规模及位置示意图1970年洛阳博物馆对含嘉仓遗址进行了钻探和重点发掘,找到了的仓城,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探出粮仓287座,发掘粮窖40余座。仓城位置就在洛阳隋唐古城的东北方,有泄城渠穿仓城而过,连接漕渠,汇入洛水,以便粮食运输。绘图/刘春田
帕劳的蓝洞就是这样一个潜点,从水下仰望,阳光从不同的洞口射入,让海水的颜色充满奇幻的色彩(摄影/GaryBrennand/c)。
摄影/GaryBrennand/c
骑楼传播路线示意图虽然有争议存在,但主流观点认为,骑楼这种特别的建筑模式最早起源于希腊的廊柱式建筑,随后传到南洋,再辗转传至中国东南沿海,并逐步融合吸收中国文化元素,产生了新的发展。
朝鲜族擅长在寒冷地区种水稻。他们克服了图们江、鸭绿江流域山多、荒原多、沼泽多和寒冷、无霜期短等困难,营造出大面积的良田。今天,延边等朝鲜族聚居区已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水稻之乡”。图为1973年,吉林省朝鲜族女社员玄顺姬正在耕作。摄影/朱宪民
摄影/朱宪民
赞斯卡几乎是荒无人烟和神秘的代名词,这里被群山包围成一个盆状,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终年冰雪覆盖,最高峰是海拔7135米的NunKun。在海拔3000米到4000米之间有一些零星村庄,至今未通电、通路,几乎没有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由于地形复杂陡峭,进出这里只能通过被赞斯卡河切割开来的几个峡谷,从河谷边悬崖上的小路徒步进入,或冬季河面封冻后走冰面进入,若非在宽阔的地方,连骑马都是件很危险的事。
S形展线:关角展线群中的二郎北展线这种展线是由两个马蹄形组合在一起,在山谷中反复绕圈,进而爬升高度。这种展线比较常见,在近年新建或改造的高标准线路中,也有S形展线,但比最初的S形展线的曲线半径要大许多,以便列车快速通过,比如兰新铁路金昌附近的展线群。
冰冻后的大鱼就像一块块坚硬的石头,容易砸伤手脚,所以海员在工作时要处处小心。一旦有渔船满舱,大型运输船会适时前来接应。
赫哲人用网的历史源远流长,图为一种当地麻类植物,在新材料没有传入之前,赫哲人便以此为材料编织渔网。
5.摄影/DanielBeltrá
摄影/DanielBeltrá
部分中国古代重要粮仓遗址分布图中国古代的国家粮仓大多建在国都内(如东周王城内的粮窖、含嘉仓、南新仓),或是国都附近水陆运输便捷之处(如京师仓、黎阳仓、洛口仓、回洛仓),出于军事需要,在一些边防重镇也会设立国家粮仓(如巴里坤粮仓)。而常平仓和义仓等则在全国各地分别设立。新中国成立后,粮仓更是遍地开花。
曾经船只往来的人工水道,如今蝠鲼游荡的水下长廊从空中俯视,珊瑚环礁上的水道与周围水色迥然不同。海水落潮时,一些环礁可以大面积露出水面形成浅滩,这些浅滩、暗礁对于航船的通行显然是不利的。为了通航便捷,人们在环礁上开凿水道,帕劳著名的德国水道(供图/帕劳PIT中国)就是100多年前德国人为运输磷矿而用炸药炸出来的。
摄影/帕劳PIT中国
摄影/HaywoodMagee
不同时代,朝鲜族的聚居区也有明显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朝鲜族聚居区主要集中在东北,规模较为稳定;改革开放后,朝鲜族由传统聚居区逐渐向南迁移,形成以北京、青岛、上海、深圳等为中心的新聚居区。
壮美的冰川下隐藏着重重危机冰雪,是进入赞斯卡的另一道障碍。赞斯卡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冰雪终年覆盖,还时不时会有巨大的冰川从雪山上俯冲下来。从冰川上穿越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冰川漂砾形成的乱石滩会给徒步者的行进造成很大困难,而隐藏在冰川下面的巨大冰洞则随时有把人吞没的危险。
图为远洋捕捞中几种常见的金枪鱼。绘图/付大伟
赫哲族曾被称为“鱼皮部落”,以前,赫哲族的衣服多用胖头、鲟、大马哈等鱼皮制成,这种鱼皮服饰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湿,充分显示出赫哲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下适应并利用自然的智慧。灵巧的赫哲族妇女穿针引线,能把零碎的鱼皮缝成一件件衣服。图为鱼皮衣和鱼皮鞣制过程。摄影/赵冰
摄影/赵冰
6.摄影/MelvinasPriananda非法伐木者的围剿非法伐木者在前面开路,将原始森林清空(图5),后面的棕榈种植园就迅速跟进。据绿色和平的隐蔽调查发现,世界最大的浆纸和棕榈油生产商之一金光集团,还用濒危的印尼白木制浆,进一步将白木和苏门答腊虎推向灭绝。这只野生苏门答腊虎因为中了猎人圈套而死去,被森林管理员抬出人工林场(图6)。而老虎被困的这片人工林,恰好就是金光集团旗下的林场。
摄影/MelvinasPrianand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穆拉维约夫
回洛仓遗址地点/洛阳市最新发掘的回洛仓遗址2012年初,为配合大运河申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了对回洛仓的新一轮考古发掘。通过这次发掘,考古人员断定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外东北部。仓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仓城城墙厚约3米,内部由管理区、仓窖区、道路和漕渠等部分组成。共探出仓窖220座。据推算,整个仓城仓窖大致有710座,是目前已知隋唐时期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摄影/祝贺
摄影/祝贺
如今,德国水道早已不再承担运输任务,成为观赏蝠鲼、鲨鱼和鱼群的绝佳潜点。
一样骑楼多元姿态华侨、宗族势力和工匠是广东开平赤坎古镇骑楼建筑发展的民间力量。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华侨归国投资,使得原本只是个小圩的赤坎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华侨的经济实力构筑了当地人对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认同,加上攀比斗富,赤坎骑楼的装饰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西洋化倾向。摄影/陈景
摄影/陈景
以往,朝鲜族的房子多以木搭架,屋顶四面坡用谷草或稻草、瓦片覆盖,墙壁多为泥墙刷白灰。图为朝鲜族村落中劳作的妇女。
甘肃天祝的乌鞘岭展线废弃的展线:它们曾代表一个时代的铁路技术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废弃的展线,它们基本上都是因为通过效率有限而被新线或隧道所取代,比如乌鞘岭展线群被乌鞘岭隧道取代、拉海岭“人”字形折返线群被京承铁路所取代等等。这些废弃展线的路基有的被改为公路,有的被山民改为小道,也有的被杂草埋没,永远地荒废了。
东京筑地是全球最火爆的金枪鱼市场筑地水产市场是位于东京都中央区筑地的公营批发市场,亦是日本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除了水产交易,筑地市场还是日本全国鱼价的风向标。百余年以来,鱼在当地不仅是一种食品,更形成了一种特色文化。筑地市场在全球相当知名,各国游客往往是冲着筑地市场去的。摄影/B.S.P.I.
摄影/B.S.P.I.
灵巧的赫哲族妇女穿针引线,能把零碎的鱼皮缝成一件件衣服。
一名印尼森林管理员展示常用的一种用来捕获野生动物的简易钢丝圈套。摄影/MelvinasPriananda
摄影/MelvinasPriananda
树形杜鹃Rhododendronarbo摄影/董磊世界杜鹃花的分布中心喜马拉雅山与中国的横断山是现今世界杜鹃花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不同种类的杜鹃花从海拔近4000米的森林上缘,一直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亚热带丛林都可以见到。在高海拔地带,杜鹃花呈低矮的灌丛状;到了中低海拔的森林中,很多种类则生长为高大的乔木。在嘎玛沟,考察队与一株花色火红的树形杜鹃不期而遇,树形杜鹃又名喜马拉雅杜鹃,是尼泊尔的国花。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哈巴罗夫
丰图义仓实测三温图粮仓的三温,是指仓外温度、仓内温度以及平均粮食温度。从丰图义仓的三温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仓外温度和仓内温度波动较大,而平均粮温波动较小。这与丰图义仓构造上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且因为粮食是不良的导热体,仓温只能对上层粮食产生影响,而对中间层和下层粮食温度影响很小。所以在丰图义仓内存粮,可以实现全年粮温基本恒定在10—20℃之间。
相比赤坎骑楼的“西式”,福建漳州的骑楼就显得较为“东方化”。受客家文化影响,这里的建筑风格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浸润。摄影/冯木波
在中国海域几乎绝迹的玳瑁龟在这里也并不罕见,它们神出鬼没地隐藏在礁盘间,看准觅食的机会,一次次用鹰喙般的嘴将猎物从珊瑚丛中准确地钩出。
世界上最难到达的藏传佛教寺庙Phugtal寺是拉达克地区最偏远的寺庙之一,想要到达这里只能从赞斯卡的Purne村徒步前往。远望Phugtal寺,好似一个蜂巢从山崖上的巨大洞穴中延伸出来,映衬着湛蓝如洗的天空,翡翠一样明媚通透的河水,显示出不属于尘世的超脱之美。
河北滦平的拉海岭人字形折返线
俗世中的修行喇嘛的日常生活虽然Phugtal寺位置非常荒僻,但整个寺庙中仍然有大小70名喇嘛。图为喇嘛们在佛堂前的空地上准备进食。
日夜游动是金枪鱼肉鲜美的重要原因金枪鱼是不知疲倦的快速游泳者,即使晚上也不休息。因为新陈代谢旺盛,金枪鱼肉的颜色不是白肉,而是类似牛肉颜色的红肉。金枪鱼肉质紧密,脂肪含量低于牛肉、猪肉、鸡肉和其他鱼肉,而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奇高。因品种、部位不同,鱼肉营养价值差异很大,所以出售价格不尽相同(摄影/JeffreyL.Rotman)。
摄影/JeffreyL.Rotman
赫哲人不仅善渔猎,也是灵巧的工匠,和其他的通古斯兄弟如鄂伦春族相比,他们的建筑技巧更胜一筹。图为1956年乌苏里江中游赫哲人聚居的四排村。他们很早就定居在这里,盖起了成片的房屋。摄影/吕向全
摄影/吕向全
虎落圈套被犬欺在一片种满相思树的人工林里,一只18个月大的野生苏门答腊虎不幸被埋伏的狩猎圈套困住。摄影/MelvinasPriananda
丰图义仓地点/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丰图义仓内仓城占地就达20多亩清代粮仓建设以房仓为主,修筑于清光绪年间陕西省大荔县的丰图义仓,被誉为中国古代粮仓建筑的典范。它的内仓城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高约8米,仓城中间为天井,院落深广,便于存取粮食。从西南有坡道通仓顶,顶面平铺青砖,边上砌以栏墙,四面留有排水道,晒粮转运,极其方便。摄影/陈旭
摄影/陈旭
珊瑚丛间,体型巨大的砗磲展开厚重的贝壳,露出绚丽的外套膜。
摄影/马鼐辉
北宋、辽时期全图(左),北宋、辽边境示意图(右)
春秋时期列国位置关系示意图
普通中国公民很难自由出入的边境地图上的藏南(西藏东南部)面积广袤,但是如果按照地图所画边界进入这一地带,尤其是错那、米林、墨脱、察隅4县南部,也许会因“非法进入边境地区”而被拘留,我们的摄影师和作者都曾在此遭遇过类似困境。这是因为,在这片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地带,存在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边防军常在此巡逻。即使没有过线,如果没有办理有关边防证件,只要接近这一地区,就可能会被关押。
图为正在建造房屋的黑龙江省的赫哲人。摄影/杜殿文
圈套上的钢刺深深扎进了老虎的右腿。援救队员赶到现场时,不敢大意,准备给老虎注射麻醉剂,避免在救援中受到老虎攻击。摄影/MelvinasPriananda
摄影/谢罡
网檐南星Arisaemautile摄影/范毅热带至寒带不同气候带的花集聚于此一株长着大叶子与瓶状花朵的网檐南星在林下颇为引人注目。摄影师董磊俯下身观察、拍摄,他知道这是一株有着很强毒性的天南星科植物,队友将其称作“毒美人”。丰富的垂直植被带注定喜马拉雅山南坡是一个百花盛开的独特区域,北半球各个气候带的花,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花色艳丽的高山花卉类群——绿绒蒿、报春花等,更是喜马拉雅山植物种质资源中的亮点。
建成百年仍在发挥作用现在丰图义仓为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为全国少数几个还在使用的古代粮仓之一。丰图义仓是仓墙合一的建筑构型,58座仓廒就建在仓城墙体内。仓廒为砖窑式,每仓进深11米、宽4米,可储粮90余吨,全仓共可储粮5220吨。摄影/陈旭
闪亮的商业建筑之花骑楼与商业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廊道可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促使骑楼的所有者愿意舍弃部分土地作为公用的人行道,故商业繁华区的骑楼廊道往往畅通无阻。而在商业不发达的地方,业主们往往会筑墙封住柱廊或堆放杂物,使其变成私人空间,骑楼遂有其名而无其实。可见,骑楼与商业的彼此依赖促进关系十分明显。图为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清广州十三行街区,专做对外贸易。有观点认为,十三行的商业建筑就乃是中国近代骑楼建筑的雏型。
如今,德国水道早已不再承担运输任务。的绝佳潜点。除了德国水道,帕劳的乌龙水道、快速水道也非常有名。强劲的水流带来丰富的养料,各种珊瑚在这些水道及水道两端的海域生长繁茂,鱼群在其间穿梭来往,大型的苏眉鱼甚至鲨鱼也常来光顾。
顶罐走路是朝鲜族妇女的生活习俗。朝鲜族妇女以吃苦耐劳著称,她们从儿时起即开始学顶罐走路。在长期的锻炼中,朝鲜族女性能做到顶罐不用手扶,走起路来轻松自如。每逢节日,朝鲜族妇女还身着各色彩裙,进行“顶罐走”比赛。图为1957年,吉林延边的陶器生产合作社以及顶着缸罐的朝鲜族妇女。摄影/马鼐辉
日本筑地市场的厨师正在用一种特制刀切割金枪鱼肉(摄影/John&LisaMerrill)。
摄影/John&LisaMerrill
青海西宁的巴燕展线
一个小喇嘛因为不认真上课被罚靠着佛塔倒立反省。“中国?中国!”掌管钥匙的僧侣露出惊奇的表情,然后不知从哪里翻出一本册子开始认真查找,看起来有点像名册之类的。不一会儿,他抬起头说:“以前从未有中国人来过这里,你们是第一批。”
森林管理员为刚刚死去的野生苏门答腊虎测量牙齿,以获取信息。摄影/MelvinasPriananda
普通中国公民很难自由出入的边境地图上的藏南(西藏东南部)面积广袤,但是如果按照地图所画边界进入这一地带,尤其是错那、米林、墨脱、察隅4县南部,也许会因“非法进入边境地区”而被拘留,我们的摄影师和作者都曾在此遭遇过类似困境。这是因为,在这片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地带,存在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边防军常在此巡逻。即使没有过线,如果没有办理有关边防证件,只要接近这一地区,就可能会被关押。本页摄影/谢罡
暗紫脆蒴报春Primulacalderianda摄影/左凌仁
图为新加坡繁华的骑楼商业街
朝鲜族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擅长歌舞,诸如农乐舞、龙鼓舞、婚礼舞、刀舞和槌衣舞都是著名的民族舞蹈。图为在水边的朝鲜族姑娘,背影充满了美感。摄影/朱宪民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捕鱼、农耕都被赫哲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而作为通古斯诸民族中的一员,狩猎也是他们的传统。“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打鹿、擒熊、捕狼、抓野猪、套狍子,是赫哲人的特长。冬季雪深,他们还创造了一种在雪上滑行的踏板,爬山、下岭、钻树林子像飞一样迅疾。图为赫哲族猎手的英姿。摄影/吕向全
现在人们除了偶尔发现老虎的足迹外,已经越来越难在野外一睹虎啸山林的风采了。栖息地面积的缩减,增加了人虎冲突的频率。1998到2011年苏门答腊岛发生638起人虎冲突,造成72人死亡,63人受伤。摄影/ArdilesRante
摄影/ArdilesRante
新疆阿拉山口国门
毛唇独蒜兰Pleionehookeriana摄影/范毅
中国现在的各种粮仓中国现在的粮食仓储还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既有按照高科技、高标准修筑的新型粮库。
对开平、梅州的骑楼立面装饰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梅州中式构件比例最高,开平骑楼则大量使用西式装饰元素,反映了侨乡和客家文化区骑楼建筑的不同特色。
朝鲜族非常重视教育,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子女就学”的优良传统。图为上世纪50年代,正在学习的延边师范学校女生班。
展线:渐行渐远的铁路景观随着中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线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但这个现在看来较为落后的“舶来品”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铁路技术。每当青藏线上的列车在关角展线群的二郎螺旋形展线和紧挨着的二郎北S形展线上行驶时,画出一个近似音符的轨迹,那种震撼的场面是行驶在隧道里所不能想象的。但铁路的发展终究要追求行车效率,我们能做的只是拿起相机,去更多地记录这个即将逝去的时代。
桅杆挂彩旗感谢大海赐予的厚礼经过20多个日夜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到了2012年1月26日,29号渔船终于迎来了一次不小的丰收。这天,海面风平浪静,天空艳阳高照。这时,甲板长爬上了前甲板的桅杆,在上头挂上一面小彩旗。这样做有两个用意:一是为了庆祝昨天的丰收;二是为了向大海表示感谢。
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230只苏门答腊虎被各地动物园饲养。
内蒙古满洲里五代国门第一代
尼泊尔鸢尾Irisdecora摄影/董磊
偏远地区老百姓修筑的简单粮仓。
风雨烈日和台风的保护伞作为一种“舶来”的建筑,骑楼之花能在中国东南沿海遍地盛开,也得益于它与当地气候的协调。在炎热多雨的南方,人们需要躲避烈日和频繁的降雨,骑楼底层通畅的人行廊道符合了这一需求。此外沿海台风多,易造成楼上物件坠落,而骑楼可保护行人免受伤害。图为汕头的骑楼廊道中的商家和正在品茶的人。摄影/杨俊坡
摄影/杨俊坡
清澈见底的红树林水域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滩涂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们生长在海洋与岛屿或者陆地的过渡地域,树林下的水体大多浑浊。能够在水下拍摄红树林,是很多潜水者的心愿,但很无奈,要找到一片有着良好能见度的红树林水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在帕劳的洛克群岛,这件事变得非常简单:阳光透过水面洒向水底,水下苔藓如荫,树根上附生着花丝般的红色海绵,天竺鲷等小鱼在沉木与树枝间穿梭游动,仿佛静谧的水族箱。
朝鲜族妇女荡秋千的场面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荡到最高时,秋千的绳几乎与地面平行,惊险万分,站在踏板上的姑娘们裙袂飘飘,宛如仙女下凡。
浑身是宝惹杀身之祸在印尼的北苏门答腊省,两具经过处理的苏门答腊虎尸体被当地林业警察缴获。在很多人眼里,老虎全身上下都是“宝”。不仅虎皮和老虎器官很抢手,就连作为小饰物、护身符、纪念品的虎牙和虎爪也受到追捧,更不用说大名鼎鼎的虎骨了。20世纪30年代,一位名叫弗罗林的荷兰商人每年都能在印尼收到150-350张苏门答腊虎皮。当时每张虎皮售价100美元,到70年代售价上升到3000美元。上世纪90年代,几乎每年都有30-50只苏门答腊虎被杀死。摄影/ChalidNasution
摄影/ChalidNasution
满洲里第二代国门
金黄脆蒴报春P.strumosa摄影/董磊
在一些粮库中,受条件所限,也有大量的粮食堆放为露天的储粮囤。摄影/肖殿昌
摄影/肖殿昌
图为雨中的海口博爱路老街骑楼。骑楼外,行人必须撑伞避雨,骑楼内,货物繁多,人们悠闲购物,丝毫不受影响。摄影/熊一军
摄影/熊一军
水母湖位于帕劳西部的洛克群岛。湖中的水母名为黄金水母,地壳运动造成的海陆变化使它们原本生活的海域变成了咸水湖。
满洲里第三代
桃儿七PSinopodophyllumhexandrum摄影/范毅热带至寒带不同气候带的花集聚于此一株长着大叶子与瓶状花朵的网檐南星在林下颇为引人注目。摄影师董磊俯下身观察、拍摄,他知道这是一株有着很强毒性的天南星科植物,队友将其称作“毒美人”。丰富的垂直植被带注定喜马拉雅山南坡是一个百花盛开的独特区域,北半球各个气候带的花,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花色艳丽的高山花卉类群——绿绒蒿、报春花等,更是喜马拉雅山植物种质资源中的亮点。
骑楼街,走向何方岁月变迁,今天不少骑楼已变得沧桑老旧,在早年的忽视和破坏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建筑的价值,但如何保护骑楼,仍然是一个没有成熟答案的难题。图为广州的某条骑楼街一角,被“保护加固”得过了头,只剩下摇摇欲坠的牌坊般的门脸。摄影/牧川
摄影/牧川
柔美而脆弱生活在湖水中的黄金水母水母湖位于帕劳西部的洛克群岛。湖中的水母名为黄金水母,地壳运动造成的海陆变化使它们原本生活的海域变成了咸水湖(摄影/IngoArndt/c),黄金水母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失去了毒性。身处在水母湖的核心地带,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特别轻缓,我们可以用双手捧住、轻触黄金水母,它们不会将人蜇伤,但人类任何粗鲁的动作都可能会伤害到这些水中精灵,让它们很快死亡,化为湖水。
摄影/IngoArndt/c
满洲里第四代
蛇雕Spilornischeela
图为汕头的老骑楼街区,当年,这里曾是一片极为繁荣的商业区,街道呈放射状分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今天,只留下一片灰暗破旧的老房子。摄影/杨俊坡
第五代满洲里的国门堪称“中国国门之最”。这里位于中、俄边境,自清代就开始修建第一代国门(由俄方所建),之后分别于1920年、1968年、1989年、2008年修建了第二代至第五代国门(第二代也由俄方所建,其余几代为中方所建)。目前这五代国门都保存完好,并排站立,第五代还是目前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正在申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已是4A级旅游景区,游客众多,但这种热闹的景象,几乎只在满洲里的国门处才有,其余大多地处偏僻,鲜有人至。
黄颈啄木鸟Dendrocoposdarjellensis
拯救最后的大猫美国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在帮助一只苏门答腊虎幼崽进行游泳的训练测试。这只虎崽能够让头浮于水面,游到河道较浅的一端并能爬上岸,表明它通过了测试并证明自己可以探索户外空间了。摄影/ConnorMallon
摄影/ConnorMallon
而此时,在英国爱丁堡动物园,一只成年苏门答腊虎并不用如此搏命,正悠闲地接受一群高中生的近距离观赏。摄影/PA
新疆红其拉甫国门
方尾鹟Culicicapaceylonensis
拟大朱雀Carpodacusrubicilloides
内蒙古策克国门
内蒙古二连浩特国门
鹮嘴鹬Ibidorhynchastruthersii
领鸺鹠Glaucidiumbiodiei摄影/郭亮这里有多少鸟类纪录不断被刷新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记录到的鸟类已有400余种。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观鸟人来到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地,这个数量仍在快速地增长。按照鸟类区系分析,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南坡,海拔4000米以上古北界种类更为多见;在海拔3100米至海拔4000米间,东洋界区系的鸟类与古北界物种比例大致相等;随着海拔继续降低,东洋界的鸟类则成为主体。这些生态摄影师带回大量的鸟类图像,其中红胸角雉等喜马拉雅山特有物种的照片尤为珍贵。
甘肃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国门中国边境“国门景观”集纳如果沿中国的边境走一走,会看到一种中国特色的国门大景观:在东北的绥芬河、集安,在内蒙古的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甘肃的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新疆的阿拉山口、红其拉甫等边境地带,巍然耸立着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国门。顾名思义,国门即国家的门户,但除满洲里等极少数地方外,绝大多数地方都只有中国一方的国门。这些地方大多偏远,荒无人烟,一座座气势恢宏的中国国门就在这样的旷野里寂寞地挺立着。摄影/单之蔷马宏杰安保权肖韦多吱树莓刘朔UGI
我们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几个地区为什么会纷纷归属他国?上图的照片分别拍自尼泊尔木斯塘地区、不丹王国、印度拉达克地区,而翻过大图中这张照片所在的雪山,山后即今天已属印度的锡金。历史上这几个地区一直与我国关系紧密,至今在自然环境和文化属性上也与西藏无异,现在已归属他国。这些从自然和文化特性看理应归于我国的地区,为什么归于他国之怀抱?如果我们对边境的态度采用铁丝网式的防外、防内的隔离式思维,这种结果的产生也很自然。但如果我们能够从祖先的“天下”式思维中汲取精华,敞开大国怀抱,让近者亲附,远者来归,如果能从地理的边界走向利益边界、合作边界、联盟边界、战略边界……那么中国重现历史上的大国丰采,重拾往日的辉煌,也不是不可能的。摄影/李国平张超音张轶AmarGrover
红胸角雉Tragopansatyra摄影/左凌仁
摄影/李国平
火尾太阳鸟Aethopygaignicauda摄影/郭亮
不丹
尼泊尔木斯塘
摄影/张超音
印度拉达克
白尾鳾Sittahimalayensis摄影/郭亮
黑冠山雀Parusrubidiventris摄影/董磊
火尾希鹛Minlaignotincta摄影/左凌仁
黑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iouschistos摄影/郭亮
蓝大翅鸲Grandalacoelicolor摄影/彭建生
摄影/彭建生
蓝大翅鸲Grandalacoelicolor摄影/董磊
珠峰保护区及周边的繁殖鸟类垂直分布垂直迁徙繁殖地与越冬地只有千米之遥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沟谷堪称鸟类绝佳的繁殖地。这里食物充裕,鸟类不用担心人类的侵扰,甚至还可以免去长途迁徙之苦。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季节变化为鸟类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栖息地,比如火尾太阳鸟、蓝大翅鸲等种类夏季在高海拔的针叶林乃至灌丛草甸间繁殖,冬季垂直迁徙,下至低海拔丛林中躲避寒冷。
棕尾虹雉Lophophorusimpejanus
灰腹角雉Tragopanblythii
尼泊尔鹪鹛Pnoepygaimmaculata
剑嘴鹛Xiphirhynchussuperciliaris
火尾绿鹛Myzornispyrrhoura
雪鹑Lerwalerwa
黑鹇Lophuraleucomelana
红胸角雉SatyrTragopan
藏雪鸡TetraogaIlustibetanus鹛类与雉类喜马拉雅山的特色类群就鸟类的多样性而言,喜马拉雅山与藏东南是西藏自治区丰富度最高的地区,其中以鹛类等中小型鸣禽尤为突出。对于全世界众多的观鸟爱好者而言,喜马拉雅山的雉类甚至比鹛类更具诱惑,能够亲眼目睹棕尾虹雉、红胸角雉等美丽的大鸟,是令很多人魂牵梦绕的心愿。绘图/张瑜
制图/刘伟
李渤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喜马拉雅山中段有9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峰喜马拉雅山脉东西横亘2400公里,壁立于青藏高原南缘。该山脉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西、西北、中和东四段,中段位于道拉吉里与库拉岗日雪峰之间,其间耸立着9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峰,为喜马拉雅的最高山段。喜马拉雅山脉是在南北挤压、东西拉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断块山地。其山地巨大的高差使南坡丰沛的降水汇聚成河流沿诸多南北向断裂迅速下切,因而形成许多切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峡谷,如贡当、吉隆、波曲、绒辖、朋曲和亚东等,而生成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则沿着这些天然通道深入到喜马拉雅山地内部。喜马拉雅(中段)北坡与北麓高原受山地雨影作用与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寒冷、干旱,显现出高寒灌丛、草原的景观,而在切越山脉的低海拔谷地里却温暖、湿润,呈现出以热带季节雨林为基带的河谷山地森林景观。
喜马拉雅麝Moschusleucogaster摄影/袁倩敏喜马拉雅麝人类对它们知之甚少喜马拉雅山地的哺乳类动物同样很有特色,特有种类如喜山长尾叶猴、喜马拉雅塔尔羊、喜马拉雅麝、喜马拉雅鬣羚、喜马拉雅斑羚等等。其中喜马拉雅麝本被认为是马麝的一个亚种,直至1995年才因为标本间头骨比例的差异,将其分作独立的物种。雄性麝类在下腹部有能够分泌麝香的麝香腺,历史上过度的捕杀使得麝类在中国已经濒临绝迹。如今残存的野生麝类异常胆小,人们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而喜马拉雅麝更是其中最为神秘的物种。
摄影/袁倩敏
云雾林中棕尾虹雉悄然出现棕尾虹雉又名九色鸟,常集小群活动在喜马拉雅山林线附近,觅食于高山灌丛和草甸。它被尼泊尔人奉为国鸟,其雄鸟体长约70厘米,羽色鲜艳并闪烁着彩虹般的金属光泽。棕尾虹雉数量非常稀少,即便攀爬到喜马拉雅山的林线地带,想要见到棕尾虹雉也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或许是摄影师的执著等待感动了山神,一只雄鸟终于在雨雾中出现,它站立在岩石上发出报警的哨音。快门按下,棕尾虹雉与它最为典型的生活环境被一同记录下来。摄影/左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