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带不走或不用的床、沙发、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家具,入手没多久更换的电饭煲、烤箱等家用电器,宝宝的推车、婴儿床、玩具等闲置物品,拿到二手货市场处理不划算、放在家里占地方,怎么办?有人就建了小区闲置物品交换群,让大家把闲置物拿出来换购,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但“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有些人打着服务邻里的幌子建群另有图谋,还有人在群里“浑水摸鱼”。
火爆3个群已有近千人
质疑打着公益幌子吸纳客户
闲置物品交换群并不是新鲜事物,为何有人乐此不疲建这样的群?“这种闲置物品交换群是一种引流利器,不少群都由做微商的人建起来,目的就是要吸纳客户。”一名微商坦言,这种方式已经成了行业里默认的比较有效的引流方式。“闲置物品二手群方案:最低成本持续吸粉引流利器!我今天教如何通过‘闲置群’方案持续引流吸粉。”“转让二手物品置换群”……记者上网搜索发现,原来打着“公益建闲置物品交换群”幌子吸粉的方式已经很普遍。
提醒群内交换可能引发纠纷
将家中的闲置物品拿出来交换或出售,给有需要的人群带来了方便,还让闲置物品变废为宝,可谓一举多得。黄静建立的闲置物品交换群里交易活跃,也没有出现欺诈现象。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市民加入的闲置物品交换群里却时常发生闹心事。
高新大都荟小区业主陈女士的遭遇和耿先生很相似。陈女士是一名80后宝妈,孩子的玩具、衣服都换得很快,在获悉小区有闲置物品置换群后,她加入了该群。加入群后,她就迫不及待想发置换信息,却被群主告知需要“拉几个网友进群,否则不能发信息。”“想着开心置换闲置物,或者送人也行,没想到生了一肚子气。”陈女士一气之下退了群。
和盛花园小区业主周强的遭遇比上述两位更闹心。他加入了一个小区闲置物品交换群,有人在群里叫卖一双名牌球鞋,原价900元只卖350元。没想到付完款后,他就被卖家拉黑了,卖家也退了群,球鞋愣是没了下文。群主得知后,排摸出卖家是混进群里的“外人”,他还劝周强报警处理,但周强最终选择了自认倒霉。吃一堑长一智,群主在群公告中明确:要验货后再当面交易,以免上当受骗。
建议交换物品时附交发票等资料
“虽然这种二手交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罗震东律师提醒,因为交换者不是商品的生产者,无法确保产品的性能质量。如果交换的物品有瑕疵,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其他纠纷,换购者很难取得证据。邻里之间的物物交换,不具备相应主体所能提供的职能,双方的交换是原始的信任。所以在交换物品时,应对物品的性能、生产日期、安全性有全面了解后,再确定是否完成交换。
律师提醒,如果社区居民所交换物品附随的买卖合同、发票、收据等资料齐全的,因质量问题或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受害人仍然有权依法向销售者、生产者主张赔偿责任。因此,市民在交换物品时要将这些随附资料一并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