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除了工作群、家族群、业主群、同学群,不少市民还加入了一些闲置物品交易群。这些群的活跃度普遍较高,闲置物品种类丰富,各式各样。出售方发来物品图片,标上信息和价格,性价比高的物品常常被“秒光”。
“1900元买来的干衣机,九五成新,300元自提。”“只用了一个多月的婴儿折叠推车,90元出。”“儿童床头柜,几乎全新,297元购入,160元出。”……记者在一些闲置物品交易群里浏览发现,二手物品发布频率高,小到一双全新的袜子,大到一台三开门冰箱,有很多“抵值”的物品。
和黄女士一样,不少市民坦言,闲置群体验感不错。连日来,记者陆续采访了多名受访者,他们中有上班族、全职宝妈、学生,构成了闲置物品群的主力,有的自己就是群主。
对于转让闲置物品的一方,这种快乐就更明显了。“花了1000元买的移动空调,才用了几次就闲置了,问了很多亲朋好友,没有一个愿意接收的。”市民小潘说,在群里发了转让信息后,一个刚入职的年轻人马上要了,“300元转出去了,我觉得这个价格还可以,最重要的是物尽所能,不浪费”。小潘还亲自送货上门帮安装好,对方也很满意。
“很多闲置物品都是半卖半送的,能给到需要的人,本身就很快乐。”有市民坦言,群里很多人都是同小区的邻居,这种天然的亲切感也拉近了彼此距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即便价格很低,也不会有“吃亏”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些闲置物品因为原价较高,转让价格也不都是“地板价”,比如品牌挎包、崭新的家电,价格会是交易双方比较看重的点。
闲置群多为公益群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连日来,记者了解了近10个闲置物品交易群。这些群的主要成员都是小区或是片区居民,也有同城其他地方的住户。意外的是,并非成员分布越广群内活跃度就越高。一些片区居民为主的闲置群,群主和群成员交流融洽,本身也是邻居或是熟人,成员之间信任度较高,二手物品周转速度很快。而陌生人较多的群里,成员间信任度大打折扣,交流欲望不强,潜意识里或觉得和陌生人的交易,没那么可靠。
线下到线上的变迁承载旧货交易需求
闲置物品交易群日渐兴起,可以说是社交软件不断更新换代的产物,满足了人们的交易需求。其实,二手交易从来不是新鲜事,线下的旧货市场、二手商店,甚至南宁曾风靡一时的交换物品商店,都承载了人们对于二手物品交易的需求。
在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没有办法构建有效的沟通,旧货商店应运而生,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中介,来淘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不过这种商店是需要营利来支撑的,对于交易一方来说,付出的成本可能就要高得多了。
相比旧货商店,也有的店铺推出物物交换。曾经营南宁一家二手物品交易商店的桑普介绍,早年交换商店红极一时,深受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用家里闲置的物品来交换别人闲置的物品,以物易物,也可以通过较低的价格买入。”桑普说,虽然都是交易,但又有些不同。他对小店很有感情,在他看来,很多物品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世间百态,都藏在这一件件有故事的物件里。
闲置物品交易群
●利:种类丰富,价格低廉,信息传播速度快,交易成本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