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官方途径外,macOS系统也允许用户下载、安装第三方应用,无论是从网上下载的,还是通过移动硬盘、隔空投送等方式获取的安装包均不受影响。
从2016年开始,Mac助理(www.maczl.com)的出现也意味着Mac用户多了一种付费使用Mac应用的方式,这种通过订阅制来解锁所有应用的方式给Mac新手一种成本更低、获取方式更简单的方式来接触Mac付费应用。在本文中,我将带大家详细了解MacAppStore的使用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第三方渠道来安装和卸载Mac应用。
应用商店虽然不是Apple的首创,但AppStore绝对是最为大众熟知的代表,用户可以在这里下载到各种各样需要的应用,大大小小的开发者也将这里作为自己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说到在macOS上安装应用,大多数刚接触macOS用户可能会想到通过AppStore下载安装。在macOS上,同样可以通过MacAppStore下载应用。
你有3种方式可以打开MacAppStore:
在启动台或程序坞找到AppStore的图标,并点击打开。
打开AppStore,映入眼帘的是探索界面。左侧导航栏的七个按钮分别是探索、游戏、创作等。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MacAppStore。
MacAppStore的界面设计比iOS要简洁很多,只由两栏构成,左边是分类搜索栏,右边是应用页面。
此外,探索中还包括「巧妙工作」和「挥洒创新」这种教授使用技巧或游戏心得的卡片。最底部才是比较常见的排行榜,从是否付费和类型分为了四个排行榜,分别是免费App排行、免费游戏排行、付费App排行、付费游戏排行。
向下滑动就可以看到软件的分类,例如「修图利器、下笔如有神、打造设计大作」等,它们分别对应着图片编辑、文字写作、图形设计三类等应用。如果刚要入门使用某一类应用,而不知道选什么好,不妨可以参照此处的推荐应用进行选择。
接下来再看看软件的搜索,点击左上角的搜索框,输入软件名即可搜索应用。以Bear熊掌记为例,在搜索框中输入Bear回车搜索,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搜索结果。
点击进去之后就可以看到软件的详细信息,详情页面从上至下,分别是:
App隐私和应用信息。
在应用名称下方会有一个购买按钮,用于获取当前应用:
如果你已安装当前应用,且应用有更新的版本,则会显示为「更新」。
简单来说,这个按钮会根据实际情况显示不同的内容,但执行的操作都是获取当前应用的最新版本。
在应用信息概览区域,可以看到软件的六个基本信息:
应用大小。
点击图中的「排名榜」,就会进入效率类应用的排名总榜,在这里可以看到同类应用的排名高低。如果没有看到排行榜这一信息,这代表着该应用在同类应用中排名在200名以外,所以不再显示排名。
点击右上角的「效率」,可以出现排行榜类型选择,用户可以根据感兴趣的类型点击选择,查看兴趣类型下所有应用的排名。
在界面预览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应用,以及所有应用提供的功能,部分应用还会在此处提供视频演示。点击图片,可以切换进入大图查看模式。
对于初次使用的应用,不妨留意一下用户对它的评价。
还有一种情况是,软件的排名很高,但是评分只有一星两星。这代表着该应用可能存在刷榜行为,通过大量的下载提升榜单排名,对于此类应用也应留心注意。
再往下看是应用的详细信息,包括了「App隐私」和「信息」两部分。
App隐私包括三个部分:「用于追踪您的数据」「与您关联的数据」和「未与您关联的数据」。
信息部分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应用信息,在支持内购的应用中,还会在此处展示内购的价格。点击右边的展开按钮,可以查看到的更详细的年龄分级和App内购买的价格信息。
最后是「应用支持」和推荐区域。钱包可以将凭证直接加入Apple的钱包应用,在需要出示凭证的时候方便使用。而家庭共享可以为在家庭成员共享App内的部分购买项目,或者是订阅项目。推荐区域会首先推荐腾讯开发的更多应用,紧跟着是来自AppStore的其他应用推荐。点击「查看全部」,可以查看更多腾讯开发的应用。
点击「按最有帮助排序」,会显示出更多的排序选择,除了看「按最有帮助排序」,还应该查看「最高评价」和「最低评价」这两个项目,它能帮助用户更快地对应用有一个判断。
如果一款应用好,它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通过用户的评价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款应用。
部分初次接触macOS的用户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此处没有「下载」按钮,其实MacAppStore的「获取」就是「免费下载」的意思。
点击完获取之后,可以在触控板上捏拢拇指和其他三指,进入启动台,在此处可以查看下载进度,方便用户了解实时的下载进度。
点击应用区域即可进入应用详情页面,查看更多关于该应用的信息。如果想要直接购买,也可以点击右侧的价格按钮。
点击价格按钮后,图标会从蓝色价格变成了绿色的「购买」二字,再次点击「购买App」,会弹出验证密码或者TouchID的界面,通过该界面的验证后软件即购买成功。
像「PixelmatorPro」这样的应用购买,属于买断制。一次付费,终生可用。但是在AppStore中,还有另一个付费方式,即应用内付费。应用内付费又可再分为:买断制和订阅制。
以效率类应用DraftsformacOS为例,安装之后初次运行会询问是否要升级到DraftsPro(专业版)。从图中可以看出,DraftsPro有年付和月付两种付费方式,其中年付有7天试用期。
对于不熟悉的应用,可以在试用订阅之后,立即前往AppStore取消订阅。前往AppStore>帐户>订阅。可以看到DraftsPro的订阅信息,点击「取消免费试用」,但是这个免费试用也不是立即取消,而是在一周后才会真正取消。
所以在这一周里,可以充分体验应用的功能。如果一周后对应用的功能感到满意,再付费订阅也不迟。但如果对应用的功能不太满意,又忘记取消订阅了,那么一周后就会被自动扣款,这也就是免费试用后立即取消的意义所在。避免觉得应用不好,又忘记取消订阅而被扣款。
如果是新的macOS需要安装软件,而软件曾经下载过了,那么可以直接从已购买的软件页面下载,这样可以快速找到需要下载的应用,免去了一个个搜索的繁琐程序。
如果某个软件在试过过后,觉得比较一般,又不想让它出现在已购项目中,可以将此应用从已购项目中隐藏。可以打开已购项目界面,将鼠标移动到需要隐藏的应用上,这时在应用的旁边出现「更多」的按钮图标,点开选择首个「隐藏已购项目」即可将该应用隐藏。
在AppStore中,为了给不同地区用户更合适的推荐,会根据不同的地区/国家展示不同页面。除此之外,某些应用也只在相应的地区/国家提供。
为了能够下载到需要的应用,部分用户可能有多个不同国家的AppleID,例如一个国区,一个美区。为了实现换区,最简单的方法即为切换账号。进入AppStore,点击状态栏上的商店>退出账号,即可退出当前账号。
如下图所示,左边是中区界面,右边是美区界面。除了推荐的应用发生了变化之外,左侧导航栏还多了一个Arcade选项。
App的购买和内购信息是跟随AppleID同步的。如果是付费应用,可以直接在AppStore下载。而对于采用内购形式的应用,则需要在应用内恢复内购:
如果审核通过,Apple便会通过原支付渠道退回费用,并发送订单处理完成的邮件。但是如果系统审核不通过,又确实是错误购买了App,可以致电Apple客服转接高级顾问,进一步申诉。高级顾问对退款请求拥有最终决定权,在仔细审核考虑之后,会给出最终的人工审核结果。
AppStore在设置中提供了一个偏好设置,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进行设置。打开AppStore,在菜单栏上选择AppStore>偏好设置...,在这里可以选择开启或者关闭自动更新,如果开启则可以让应用始终处于最新版的状态。
除了常规的通过macOSAppStore安装之外,macOS还可以通过从互联网上下载安装包安装应用。不同于Windows软件的安装是exe后缀,macOS上应用的安装包有多种格式。目前主流的是zip、pkg、dmg三种,dmg最为流行,zip和pkg次之。
在讲解安装包安装之前,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在macOS中程序的后缀名是以app结尾的。
在macOS的应用程序目录下任意选择一个程序,以系统自带的「邮件」为例,可以看到在「名称与扩展名」一栏中是以app后缀结尾的。
所以zip和dmg安装包本质是就是将程序的主体打包压缩在里面,通过解压或者挂载磁盘即可看到程序本体。然后再将程序拖入「应用程序」文件夹即可完成安装。接下来就来实际操作看看,如何从第三方渠道安装应用。
这时候前往下载文件夹,或者直接点击Safari下载列表中应用程序右边的放大镜,就会直接跳转到应用程序所在的位置。此时这个程序是可以直接点击运行的,但是为了下次查找使用方便,还是建议将它拖入侧边栏的「应用程序」文件夹中。
有的应用会在运行前检测是否移动位置,如果没有拖入「应用程序」文件夹的话,还会发出提醒。但是如果是临时使用一次的应用程序,也可以直接使用,用完就删除了,免去拖入文件夹这一环节。
接下来再来看看dmg的打包格式,相比较于zip压缩包格式,dmg就显地方便一些。此处以iMazing为例,前往它的官网点击「DownloadforMac」下载,再次查看下载进度条,查看在下载列表中的文件名,可以看到它就是以dmg结尾的。
双击下载列表中的dmg文件,dmg磁盘挂载上之后就出现了如下的界面。不同于zip压缩包的安装方式,为了方便用户安装程序,开发者可以在dmg磁盘一个「应用程序」文件夹的替身,又或者是称之为它的快捷方式。只需要将应用程序向右拖动到该替身文件夹上方,再松手即可将程序复制到「应用程序」文件夹中。
但是要注意,刚才所做的只是将程序复制到系统中,原来的那个依旧存在,所以为了不占用磁盘的空间,可以点击Finder左侧「位置」标签磁盘下的「」符号,将这个磁盘取消挂载。然后再前往下载文件夹将dmg文件删除,这样才算是将安装包删除完成。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两种应用打包发行的方式使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它们最后都是只需要将程序拖入「应用程序」文件夹即可。但是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pkg安装包。
不同于上面两种只安装程序本体,它还会在系统中加入必要的组件,以确保程序可以正常运行。相对应地这类程序也会要求输入用户密码,以更高的权限来安装辅助程序到指定目录。
以知名的包管理器和环境管理器Anaconda为例,从官网上选择macOS的版本进行下载,可以在下载列表里看到文件是以pkg结尾的。
开发团队MacPaw在推出Mac助理(www.maczl.com)之前已经通过CleanMyMac、Gemini等Mac应用在市场上积累了足够的口碑,而Mac助理也招揽了超过2300款应用,其中不乏2Do、Ulysses、NotePlan、MindNode、MoneyWiz等大牌应用,部分应用甚至可以同步解锁iOS客户端的使用权限。
从Mac助理(www.maczl.com)网页之后,就可以看到应用库内的所有应用都已经按照类别进行了分类,任意一款你想要尝试的应用都可以直接点击安装并使用。
当某个应用不再使用或者有更好的代替品替代后,可以考虑将旧的应用删除。至于用什么方式删除,这与应用的安装方式有关。
先看看MacAppStore是如何删除应用的。在触控板上捏拢拇指和其他三指,进入启动台。长按需要删除的程序,这时候图标就会开始抖动起来,点击图标左上角带圆圈的「X」,再回车确认一下即可删除。
通过上面的演示可以看出,通过互联网下载的应用,是无法从启动台删除的。所以对于这类应用,只需要在「应用程序」文件夹找到它,使用Command+Delete快捷键放到废纸篓即可。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MacAppStore应用的删除,所以准确来说,MacAppStore下载应用是有两种删除方式的。
那么pkg安装的应用该如何卸载呢?前面提到过,pkg安装的应用,除了在「应用程序」文件夹下放了应用本体之外,还在系统的其他路径下也放了一些必要文件。对于这类应用,使用上面的方法虽然也可以删除,但是并不是彻底删除。
所以部分应用会在安装程序的时候,附带一个卸载器,通过官方的卸载器可以完整地卸载整个程序。例如Photoshop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应用,它会在「应用程序」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文件夹,并且将卸载器放在该文件夹下。如果用户不需要再使用Photoshop的时候,可以通过运行该卸载器一键卸载。
但是大部分通过pkg安装的应用是不自带卸载器的,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安装第三方的「卸载器」来彻底卸载应用。目前在macOS平台,这类应用已经有了非常多的选择。此处以AppCleaner为例,这是一个非常小巧的应用,体积仅有4MB大小。打开AppCleaner,主界面提示「Dropyourappshere」。
至于Mac助理网站内的应用,如果你知道如何安装,那么也就掌握了如何卸载的方式,因为在同一个应用界面内安装应用的入口同时也包含了卸载应用的操作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