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iReader,既没有BAT的流量和资源倾斜,也没有阅文集团等内容渠道的支撑,作为付费类阅读应用,在过去30个月内以数千万的用户月活跃度稳居活跃排行榜榜首。作为移动阅读行业的第一梯队中的领头羊,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极致的移动阅读体验。
一、产品概述:慎思之,明辨之1.竞品目的
2.产品定位
3.产品模式
二、市场分析: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1.行业概况
移动阅读行业规模&不同付费模式应用占比
移动阅读市场的增长率在2018年前发展速率已经逐渐放缓。从去年开始,由于免费阅读的爆发式增长,2018-2019年的移动阅读规模以15%的涨幅一反往年疲态。截止2019年6月,免费阅读APP占阅读类APP的近五成,同比增长90%,极大地刺激了移动阅读市场,带动了行业内应用装机量和用户活跃增长率。
对于一款阅读应用来说,阅读功能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付费类应用用户增长放缓,增长用户量的前提就是要做出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让用户有理由摒弃之前所使用的产品。
2.用户分析
3.活跃概况
移动阅读月活跃用户TOP20
三、竞品分析: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产品概况
基本信息对比
3.1产品结构
掌阅iReader结构图
结构上大体差异分为四点:
4)掌阅为付费用户提供了会员专用入口,方便为付费会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掌阅在“我的”页面中,加入了一些与阅读无关的内容,与简约风格相悖。
3.2重点流程
掌阅核心功能流程图
观察掌阅的流程,无论是看书还是听书,用户都能在一级界面无缝切换,只需一个点击,大大缩短了用户找书的重复操作,简化了流程。
3.3重点功能
3.3.1发现
通过点击发现页的书籍图标,用户会直接进入书籍详情页,用户可以根据书籍详情判断自己是否应将该书加入书架。个人体验上,目前系统根据推荐算法推荐的书籍比较贴近我所看过的书籍类型,这对提高用户的产品信任度有帮助。
好友评分等信息能为判断书本价值提供参考,建议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书籍的分类(上图所示位置)。
3.3.2书城推荐板块
掌阅-用户偏好设定与推荐
掌阅的推荐只有一个版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定制内容。喜好分为五个大类,五大类细分为几十个领域,每个领域有数十种图书类型,涵盖面广。经测试发现,该功能的推荐准确度较高,这种简洁明了的定制方式和一针见血的推送准确度确实能给人带来信任感和惊喜感。
不仅如此,掌阅推荐板块中还有另外一大亮点:上图箭头指向的“心动模式”。
掌阅-心动模式
而如果使用算法结合用户预定的阅读偏好进行内容推荐,缩小模型预测误差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3.3.3杂志
掌阅-杂志搜索结果&添加至书架
3.3.4故事
目前问题是内容针对性较少,主题分散,对用户的吸引力较弱。建议改为允许用户定制的推送内容,参考掌阅在书城推荐模块的做法,这样能提高推送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
3.4书架
书架功能对比
3.4.1书架排序
掌阅-书架排序
习惯性的差异会让部分用户产生不适感,经常提到的学习成本其实也属于习惯性的范畴——打个极端点的比喻。通常APP是中间显示内容,上下显示菜单;如果某应用的PM突发奇想,认为用户需要新鲜感,于是将其改成中间显示菜单,上下显示内容……脾气不好的用户可能已经想要找这个PM好好聊聊了。
回到掌阅所提供的排序方式,虽然它给到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但我认为依然有更优的方案:“自定义”。
我希望能将常看的几本书放置在书架的前几层,不用担心逛一次书城添加十几本书后,书架的顺序被完全打乱;我也能将不常看但舍不得删的书籍放置在书架的末尾;还能将各个类型的文件夹按喜好排序——就像整理家里的书架一样。
3.4.2书籍详情页
要说明这个功能的重要性,先来看这面这个场景。
需要四个步骤。那我们看看竞品是怎么做的:长按书籍。
掌阅-查看书架中书本的详情
3.4.3公众号
3.5阅读器
这三个功能都是围绕着社交展开的。读者通过“今日在读”板块找到正在阅读这本书的用户,查看他们的想法(下图)。如果认为某书友的想法与自己一致,可以选择为该书友点赞、留言或直接发送私信。这个功能为用户带来读书交友的乐趣。
掌阅特有的功能点
另外,繁简体切换和自动翻页,以及我没有列入表格的设置项:行间宽度,书边宽度,进度显示形式,全屏模式,显示状态栏,顶部/底部信息栏,电量等等,都是掌阅在近十年的产品迭代后所保留的功能。
3.6字体
3.7听书功能对比
听书功能对比
掌阅由百度语音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两个模式共十种声色:
离线语音模式:男主播,女主播,青年男声,青年女声,粤语,娃娃音。
在线语音模式:情感男声,磁性男生,磁性女声,萝莉音。
四、总结建议: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结束语: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感谢所有“坚持”读到这里的朋友。
转眼间便已接近尾声。之前的自己,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却不知从何处落笔,对着大半发白的文档发呆成了开始两天的常态。
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一年后的我,脸上挂着善意的嘲笑——你看,你也曾经菜过。
笔者第一次写竞品分析,文中若有不妥之处,劳烦各位前辈指点一二。——笔者落羽敬上
本文由@君子如玉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