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大会名誉主席马培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发展永远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数据作为当今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相结合,与金融制造等产业相结合,将产生新生产能力,激发新生产要素,进而形成巨大的新质生产力正反馈效应,本次大会很好地体现了携手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监管司副司长骆絮飞在会议致辞中表示,发展数字金融是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要及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科学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分阶段推进数字化转型目标,将数字化转型成效纳入科技监管评级,督促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在行业共同努力下,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应用研发能力持续提升,数字赋能业务成效逐步显现,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稳步提高。金融监管总局将切实担负起从严监管的职责使命,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政策指导,强化科技风险监测和应对处置,开展现场检查和处罚问责,保障客户信息安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田俊丽在会议致辞中介绍,近年来西城区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职能,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重点任务,着力构建以金融、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数字经济为主,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4+N”产业开放体系,强化金融街+金科新区+多产业支撑的园区开放布局。在国内率先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支持、高规格举办系列品牌活动,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为以金融科技产业优势明显,场景体验特色鲜明、生态完整、环境优良、国际交流广泛活跃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科技园区。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积极稳妥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业应用”主旨报告演讲中认为,加快发展智能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突飞猛进的一年,金融业已经成为AI大模型应用价值最高的垂直行业之一。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营销、投研、投顾、风控、理赔、中后台运营等各类场景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可能改变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重塑未来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前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仍处早期阶段,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如大模型尚不成熟,服务金融业的能力不足;投入成本较高,专业人才短缺,用于大模型预训练的核心语料库存在短板;行业标准和监管规范有待建立和完善。为此他建议出台金融业应用AI大模型的指导意见,加强AI模型治理,营造大模型应用的良好生态。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以“让数据要素赋能科技金融,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题,认为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生相伴,科技金融已成为中国金融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如何客观准确评价科创项目;二是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的不均衡、不匹配;三是如何及时发现预警和有效处置风险。核心问题都可以聚焦到信息不对称上,这恰恰是可以利用数据要素,利用数字金融来解决的问题。他认为数据要素赋能科技金融发展,一要顶层设计,发挥好数据对科技创新的放大作用;二要互联互通,发挥数据对科技金融的支撑作用;三要协同发力,打好财税金融数据的政策组合拳。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就网络安全保险助力《“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需要保险提供全面的保障,特别需要网络安全保险提供风险解决方案,为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的全过程提供专业评估、风险防范和漏洞修复等方面服务。要聚合各方面力量,加强行业的合作和生态建设,提升网络安全的治理空间和水平,广泛应用网络安全涉及到的行业合力,打造网络安全生态链,共同提升网络安全风险治理水平,做到互利共赢,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可信的发展空间。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探讨了AI升级迭代所带来的冲击及应对之策,一是算力集中和算力竞争未来会是主要经济体之间国家级的竞争以及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的竞争力;二是数据共享与数据管控,派生出与行政体制、支付模式、地缘政治之间的数据鸿沟,有可能会影响我们国家顺利达成建设一流算力,一流AI模型的科技目标;三是AI对齐指的是AI系统的目标必须与人类的价值观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有可能会成为霸权国家价值观输出的技术工具,而AI合成可以模糊真实与虚假的边境,已经被用于经济诈骗,诋毁个人信誉和企业的商誉,AI操纵可能被用于操弄负面舆情,抹黑政治对手,破坏政治信任,激化社会矛盾;四是智能金融的创新应该要以AI信任和AI安全为前提,实现符合伦理标准的金融平等,保障符合安全标准的金融效率,营造符合经济规律的创新模式。为此他建议建设布局合理、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和高品质、高效率数据要素共享体系;建立一个可信、可控的数据安全制度和安全高效的智能金融制度。
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忠以《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央行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表示成方金科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全面履行人民银行行党委决策,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统筹规划数字央行的发展蓝图,多措并举,切实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全面强化科技对人民银行履职的支撑作用,在支撑多层次、多维度业务能力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高效新型技术体系,打造敏捷开放研发过程工艺,全方位强化数据赋能能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与应用、深化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切实助力数字央行高质量发展。
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总经理范贵甫表示,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作为国家级专业化金融科技风险防控的基础设施,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在金融科技风险技防、隐私计算、数字化监管等领域建设行业级数字可信基础设施,为促进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流通、防范数据应用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大会现场启动了“数据要素X金融服务”生态合作行动计划,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概览》年度报告,展示142项“科创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大会还揭牌成立“金科创新荟·金融科技工作者之家”并举办了“金融科技创新之夜”产业对接会。
“数据要素X金融服务”生态合作行动计划启动仪式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概览:创新与应用前沿(2022-2023)》
发布仪式
“金科创新荟·金融科技工作者之家”揭牌仪式
“科创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2023)成果发布会暨颁奖典礼
(获奖名单详见附件)
“金融科技创新之夜”产业对接会
附:“科创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2023)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中国工商银行
企业级数据要素工程建设项目
中国农业银行
金融科技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中国建设银行
“建行惠懂你”普惠金融综合化生态服务平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远程金融场景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万象天眼-智能风险减量平台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防贫保信息系统
中国银联
数智运营一体化服务体系
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中银“平准”保险新会计准则产品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数智产融平台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隐语框架的隐私计算的金融风控全链路技术方案
二等奖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服务三农数字化转型的小微智贷系统
中国银行
运营集约智能化项目建设与应用
中信银行
数字普惠风控集群
中国光大银行
人工智能中台项目
中国民生银行
资金交易管理系统
广发银行
普惠金融对公线上化创新产品体系
浙商银行
小微服务宝——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北京银行
“冒烟指数”风险预警体系
江苏银行
苏银金管家3.0综合服务方案
中原银行
数智员工服务中心
重庆银行
巴狮数智移动银行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QFII极速交易系统创新实践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
ESOP股权激励综合金融服务项目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全场景数智化财富管理及综合服务平台应用
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金融系统的智能安全渗透测试平台
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
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QNN和QAOA算法的量子金融科技研究与实践
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人工智能与隐私计算模块化测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数智化投研技术在链通产投协同的应用
蚂蚁胜信(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理赔系统
三等奖
厦门国际银行
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成都农村商业银行
渠道数字化效能评估与模型设计项目
唐山银行
基于图模型的交易链路追踪监控项目
新疆银行
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东营银行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风控系统
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车险数字化、智能化承保理赔体系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青云智慧生态平台
证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技术的证券服务新渠道
人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多云多芯的保险核心系统云原生技术平台
太保科技服务(武汉)有限公司
数字员工机器人项目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手掌特征识别技术在支付系统中的应用
联通支付有限公司
碳普惠应用助力绿色转型
用友金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企业管理平台(v3.0)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九天揽月·云原生金融PaaS平台项目
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创云原生应用平台解决方案
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全面数字化的“业财风资”四位一体金融工具管理平台
苏州新建元和融科技有限公司
供应链信用金融服务平台
杭州云链趣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城投云链”供应链金融平台
淘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小金人科创企业评估平台
成都新希望金融信息有限公司
AI驱动的商业银行存、贷、汇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
上海数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I沉浸式智慧培训服务平台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身份认证服务
达观数据有限公司
智慧信贷文档分析系统
北京青麦科技有限公司
金融智能数据处理平台
华信永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住房公积金贷款线上平台
数库(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站式智能对公营销平台
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5G数字银行
苏州苏高新数融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大数据商户信用评价体系
可之(宁波)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认知智能大模型驱动的普惠金融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金融专委会
基于数字化金融人才培养的《数字金融》系列课程开发与应用
“金融数字化转型创新专题赛”获奖名单
企业级智能反欺诈项目
企业级智能远程核准项目
支付一体化业务创新模式
CZ智投
恒丰银行
基于场景交互的数字化协同应用实践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布式架构转型与平台建设
产险流程自动化集约运营平台(黑灯工厂)
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资金运用智能一体化数据分析平台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卓尔e+委托人服务平台
联通(江苏)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全域数字化服务平台
“金融人工智能创新专题赛”获奖名单
金融大模型能力建设与创新应用
天权人工智能平台
基于消费大数据的信用卡客户精益经营项目
浙江网商银行
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
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的多维异构数据理解助力智能投顾业务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