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头朱四两,南赭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
宝钗提及到的色料,
多是由矿石制成。
矿物颜料粉末
而这些矿物色料,
不论是在今天还是过去,
都是十分珍贵且价高的!
就为青金石所制。
青金石
青金石又可分为空青、沙青、曾青等。
清代《芥舟学画编》中便写道:
“石青数种,皆可入画”。
这其中最为珍贵的即是沙青,
亦称作“佛青”或是“回青”,
只产于西域(今阿富汗一带)。
在佛像造像上,
不论敦煌石窟还是新疆克孜尔石窟,
蓝色部分大都为沙青绘制。
敦煌壁画
而石青中的曾青,
“曾”字作“层”解,
即为一层深一层浅。
浅色层可炼制浅青色——“天青”。
耳边是否响起,
周董的歌词: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
薛宝钗提到的箭头朱,
是朱砂的一种。
《芥子园画谱》中记载过:
“朱砂用箭头者良(即为箭头朱),次则芙蓉匹块”
朱砂泥
除朱砂以外,红珊瑚也为红色原料之一。
“珊瑚末,唐画中一种红,历久不变,鲜如朝日,此珊瑚屑也,宣和内府印色,亦多用此。”
(《芥子园画谱》)
清红珊瑚云蝠灵芝纹如意局部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外,
石黄为黄金石;
石绿是孔雀石;
大赤飞金和青金为色相不同的黄金
所以难怪也有人说,
拿来画画的,
那可都是上等的宝石!
继于古法
在古时,
这些矿石颜料被称之为“石色”。
由“石色”完成的画作即是丹青或重彩。
相较于水色(植物颜料),
石色不仅色彩更为鲜明,
且稳定性强,色可历经千年不变。
张存玫-《暖阳》
工笔重彩
30x40cm
2020
而中国传统绘画,
正是由重彩发展而来。
重彩,
最早可见于新石器时期的岩画或者彩陶上。
用赭石和高岭土绘制的纹样,
是中国绘画最早的模本。
公元前3世纪,
秦代咸阳宫的宫殿壁画残片,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绘重彩壁画真迹。
至唐宋,
重彩已走入其巅峰时期。
此时众多的名人巨匠,
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极具绚烂的篇章,
如阎立本的《步辇图》、
张萱的《捣练图》、
顾闳中的《簪花仕女图》、
以及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
而壁画如敦煌壁画,
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瑰宝。
然而在宋之后,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
重彩画却逐渐走入艺术史的边缘位置。
一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
随着西方画派及其思想的传入、
汉唐绘画考古的发现、
以及日本岩彩画技法的回流,
中国重彩画,
才终于回归到它原有的主流地位,
进入到复兴的阶段。
承以新意
张存玫-《春山华裳》
当代重彩画,
将西方画面形式,
与传统技法和壁画效果相结合,
产生其自有的独特风格。
就源于艺术家悟于壁画自然剥落的效果。
张存玫-《长角春笛》局部
“剥落法”
179x120cm
2019
墙体表层颜色自然剥落,
形成斑驳陆离的效果。
当代艺术家,
借鉴了这种剥落的效果,运用于画作之中。
通过打磨、厚积薄罩,
画面色彩若隐若现,
层次变化极为丰富。
沧桑古朴且神秘的韵味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张存玫-《瑞河在望》
是另一种源于壁画中的技法。
张存玫-《黔秀美兮锦鸡来》局部
“沥粉技法”
150x200cm
2018
“沥粉”也可称“立粉”,
是将画作中的线或点做成凸起的效果,
显露出隐隐约约的浮雕质感。
往往沥粉技法常与贴金贴银技法相辅相成,
使得画面在光线照耀下,
金光熠熠,炫彩夺目。
此外,贴箔、洒金、没骨等传统技法,
亦被古为今用,
结合拼贴、肌理、喷洒、拓印等技法,
产生更丰富的形式语言。
并拓宽了重彩的审美范畴。
张存玫-《葵之蕃盛》局部
“贴金法”
215x195cm
2017
张存玫-《陟彼北山》局部
“积水积色法”
43x66cm
张存玫-《蒙正金秋》局部
“剥落法”与“没骨法”
136x66cm
张存玫-《谧界》局部
“点彩法”
张存玫-《贵在梯田》局部
“颜色厚积法”与“打磨法”
这些技法的使用,
尽显材质美感。
使当代重彩,
既存古意,又富新意;
既有民族性,又具当代性
而言午画廊正在展出的
不仅展现了当代重彩古今交融之质感,
亦汇入了画者笔下独有的诗歌之情;
不仅有扑面而来的壁画中的沧桑粗粝,
更有诗卷中山水悠悠的浪漫恬柔。
张存玫将其对生活与艺术的理解溢于笔尖,
造出她讴歌的自然之境。
张存玫-《红夜行》
正如她所言,
她是艺术的信徒。
张存玫-《佳处》
张存玫-《南山之下》
48x48cm
2020年12月18日-2021年1月18日
展览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199号言午画廊
(上海闵行宝龙艾美酒店1F)
主办单位
言午画廊
艺术家简介
展览经历:
2015年,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师从何家英先生等老师。
201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访问学者,导师陈孟昕先生。
2016年,参加第十届工笔画大展荣获最高奖。
2017年,受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培训班。
2018年,入选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8年,入选学院--全国青年教师中国画邀请展。
2018年,参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
2019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项目。
2019年,悦艺美术馆举办《问道花间.踏莎行--张存玫工笔重彩作品展》个人画展。
2020年,参加第三届宝龙艺术大奖“雅居”新工笔作品展荣获最高奖典藏奖。
2020年,参加第十一届工笔画大展荣获最高奖收藏作品奖。
2020年,言午画廊举办《谧.界—张存玫重彩作品展》个展。
预约看展
谧·界—张存玫作品展
上海闵行区漕宝路3199号言午画廊
本文参考文献:
[1]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曹云荟.矿物颜料在现代中国重彩画中的运用[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3]夏梦绮.浅谈剥落法在现代工笔画创作中的美感追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薛永年.重彩画及其语言[J].美术观察,1998,07:5-6.
[5]蒋采萍.中国重彩画的失落与重现[J].艺术研究,2007,03:9-11.
[6]张锦源.沥粉技法在当代工笔重彩画中的延承与创新[J].艺术大观,2020,33:49-94.
[7]冉竹樱.古代红色颜料的研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5:32-34.
[8]周智波,杨杰,高愚民.克孜尔石窟出土蓝色颜料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31(04):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