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数字图像艺术具有高度的智能化

2、数字图像艺术避免了创作材料、工具等所带来的麻烦

三、数字图像艺术对传统绘画的负面影响

1、数字图像艺术消解了传统绘画中创作主体的独特性

2、数字图像艺术消解了传统绘画中的审美意境

绘画艺术是人类情感的创造物,是表达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外在形式。意境是画家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画家主观思想、情感、意志中的“意”与客观物象的“境”相交融的产物。创造者运用创作材料工具进行写、涂、抹、刷、勾、染等各种手段,形成由线条、色彩等构成的视觉现象的画面,这艺术形象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空间、质感。对于接受者来讲,绘画作品能激起人的审美情感,对作品观察阅读能寻找的作品中的美的意境和韵味。此时的绘画不仅能转换出崇高的理念,同时也能提升人的修养,健全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然而数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作品经过数字系统完成,作品本身蕴含的审美意境随之消解。取而代之的是缺少内涵的徒有其表的空壳。由于追求形式上的哗众取宠,人们常常为这些华丽的图像营造的环境所遮蔽,越来越习惯于“精神快餐”,讲究速度一效率,忽视内涵与韵味。[5]

四、结语

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绘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正受到其他媒介的威胁,新形式下的绘画艺术正在变化。数字图像艺术虽然有其神奇的物化优势、互动效应、智能性、大众性特点,但艺术是和人类的情感紧密联系的,艺术的创造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时代利用电脑科技来表达思想,但好的技术不等于就能创造出好的艺术品。只有创作者自身具备了一定的修养、造型、审美创造能力才能借助电脑利用高科技手段完成艺术品的创作。

参考文献:

[1]张耕云.数字艺术三题[J].美术研究,2005,(02):110-112.

[2]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84-88.

[3]马丽.浅析在数字媒体艺术下的绘画造型语言[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8):219-220.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文化价值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使数字艺术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成为引领当代艺术教育领域发展的主力军。当前,高校数字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传统文化艺术和数字艺术和谐共荣的生态发展局面,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升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的文化软实力,彰显其魅力。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的文化价值

(一)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正向价值

1.数字艺术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标准

事实上,由于数字艺术作品特有的审美的分时性、复制的无差别性、交互的便捷性、创作的开放性等特点,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的同时,也彻底变革了学生对传统艺术审美的标准,导致了学生审美意识的深刻变革,给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带来深远的影响。数字艺术作品的发展超越了传统的审美概念,传统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唯一性与真实性,都将被重新定位和思考,数字艺术作品已然成为一种先进理念、一种前卫精神的象征。

2.数字艺术开辟了全新的文化传播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艺术的兴起,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保存发生质的改变。普通大众从事艺术创作变得“易如反掌”,创作者只需发挥想象,运用电脑,通过简单的拼贴复制或局部修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色彩、构图和造型都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自由、开放的表达和宣泄被推崇,释放自我,追求个性占据文化发展的主流,学生的创作热情、表现欲望得到空前的释放。

3.数字技术为艺术开辟了全新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二)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消解作用

艺术的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其为学生的艺术创作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布下了形形的文化陷阱。

以往的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追求的是经典和永恒,往往对作品精雕细琢,为了完成一件旷世作品,创作周期达到几个月、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艺术领域后,客观上造成了艺术创作周期是短暂而劣质的,铺天盖地的“快餐式”作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人们陷入了疯狂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略艺术品质的怪圈中。

而主观上,学生易浮躁,追求捷径,对作品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不能准确驾驭,没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自身的艺术能力没有得到释放和发挥,使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很难与观赏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过分地追求数字技术,热衷于种种特效,过多地追求新奇效应,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艺术形式,忽视了作品深意的赋予,缺乏人文张力,使其走向了一个极端的反向。同时,还引发了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问题,如艺术道德的开放性缺失、艺术人格的自由性失度、艺术文化的传统性断裂、艺术形式的怪异性恶搞、艺术规范的随意性扭曲等都使学生开始对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文化冲击。①使学生在感受数字艺术的新优势之时,也在不断承受着它所带来的令人疑惑的文化冲击甚至是心理伤害,对文化发展起到了反向的消解作用,抑制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高校数字艺术教育文化价值实践研究

高校数字艺术教育专业发展要想在绿色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得以提升和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蕴含的文化脉络和体系中。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的深层次支持,任何学科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缺乏文化底蕴的短视行为。因此,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辞,维持文化发展的生态平衡,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使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艺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学生。

(一)促进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和谐发展

由于数字艺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不像传统艺术那样拥有明确的风格、体系、特点和艺术内涵。所以数字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水准,难以与传统形态的艺术作品比肩,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械复制的艺术导致传统艺术韵味的散失,缺乏强烈的个性和艺术内涵;失去存在的物质本原和现实依托,艺术在过度虚拟幻想中迷失了创作方向;艺术娱乐功能泛化等等。②

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与数字艺术教育模式接轨,实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机传承,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与核心。因此,在数字艺术发展过程中,必须延伸传统艺术的历史脉络,打造多民族、多学科、多知识层面融合的数字艺术作品,以满足学生人文关怀和文化意识的需要,提炼出有数字化时代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审美风尚。在数字艺术作品创造过程中,要以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为平台,与数字艺术的创意、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并被多元世界文化所认可的艺术形式,将濒临断裂的文化链条重新连接,努力建设传统艺术与数字艺术和谐共荣的艺术生态发展新格局。

(二)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和文化修养的夯实

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数字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源泉。因此,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梳理,深入发掘其永恒的内在价值,同时注重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抛开现实中的各种功利计较,消除内心的各种思虑和纷扰,逐步将所修所学积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人格境界的重塑。

具体可通过史论课和鉴赏课,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历史,熟悉各个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进而深入认识历代杰出艺术家所涵具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人格境界。③特别是对传统人文思想、经典艺术论著、典型符号图案等,从“科学――艺术”角度对其进行全新的学习和诠释,在潜移默化中修得的文化底蕴必然赋予数字艺术教育新的爆发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艺术风格,以数字技术为辅助手段,结合展览、交流、社会实践、参赛等方式实现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精品。

(三)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文化价值观,使其具有文化批判意识

数字技术的介入,势必影响学生对主流文化艺术价值的思考和定位。学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群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与“时尚”“前沿”的外来文化,这些多元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势必对学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产生一定冲击和影响。不加选择地吸收会导致部分学生人文精神匮乏,艺术价值取向扭曲,还有极个别学生把一些庸俗、恶搞的艺术作品视为新潮,或盲目嫁接,或潜心模仿。这种不加批判、鉴别地接受往往制约了学生自身艺术能力的提高,也与全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念背道而驰。

高校艺术教育中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促进整个社会与个人全面协调发展。要突出文化批判意识,具备辨别文化优劣的能力,在各种外来文化面前懂得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④社会、学校以及教师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文化鉴别力和判断力,在各个环节、通过各种途径教育、教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文化,拒斥文化糟粕,加强文化价值观选择能力意识,净化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免疫力”。通过文化素养的提高,通过文化价值观念辨别能力的提高,促进专业教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数字艺术教育的任务异常艰巨,在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的同时,如何教育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价值观和具有文化批判意识已经成为数字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⑤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B050;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培育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XP2012-12)。

注释:

①卢新亮.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0.

②卢昕昕.论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

③晏莹.传统文化精神熔铸下的艺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④张宝生.艺术教育的文化诉求与文化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9).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来自于历史的延续,它不仅是国人的价值观念的体现,也具有极其宽泛的内涵,渗透在我们的思想、道德、风格、心志、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文字之中。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亮点,它能够准确、快速的传播,是一个国家塑造对外形象和树立民族自尊的关键,是对外展现本国风采的传播方式之一。

当今社会,数字新媒体技术空前发展,它所催生的丰富灵活的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段也越来越成熟。新媒体技术综合不同媒体的特点,又加上二维制作技术、三维制作技术、虚拟技术、感应技术等,使得艺术欣赏变成一个更为立体、效果真实、可以互动的过程。相较于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传统艺术欣赏方式相当单一,都是静止的、被动的,这不仅局限了传统艺术的艺术感染力,更妨碍了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本文由收集整理

在我国,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其构建期适逢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期,这为两者在形式和体系上,进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如何相互介入和融合的问题。因此,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和新型媒体中如何表现,我们如何将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传承传统,打造民族艺术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经久不衰、博大精深、意蕴丰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然而这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宝贵的民族传统艺术,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己进入物化消费阶段,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受到金钱的挑战,在日益转变,加上最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档案、娱乐、艺术、建筑设计、家庭、通讯、交通、饮食等等。新媒体集合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录像、声音、音乐等传统表现媒体的优点,结合了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加上开发者针对客户日常需求,通过精心的策划创意构思,结合各种表现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受众,引导着大众的审美理念向数字化转变。

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与传播,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这不仅可以对国民进行循序渐进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洗礼,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介重新建构起更加符合现在形势的文化观。同时,避免传统艺术形式因内涵意义不易理解而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也避免产生因为新媒体艺术重形式,轻内涵而导致艺术缺乏文化深度的社会现象,而要以媒体语言整合传统文化精神,让世界更清楚地认识中国的现在和过去,从而实现文化传承,打造民族艺术精品。

二、融合矛盾,博采众长

新媒体艺术在为文化发展带来机遇、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消极影响。因为它既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艺术的否定和创新。

从产生根源上分析,传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反映的内容都是现实世界中或者是对现实世界的升华和提高。而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则源于信息技术,反映的是一些虚拟的现实,许多新媒体技术它的创建者大部分又都是西方国家,他们在创建初期是为了服务他们自己,发展他们本国文化,传达西方理念的工具。这些技术不能很好的展现我们本国的传统艺术,它里面没有适用我们本国文化的展现程序,这样很难合理的表达出传统艺术韵味。

从发展脉络上看,传统艺术是一种封建保守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向导,讲究“仁爱”、“修身齐家”的文化;而数字媒体艺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技术上的先进性导致其成为强势文化。在当今社会现状下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受到西方文化和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导致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

从社会地位上看,传统艺术一直出于权威地位,并受限于传播形式,属于单方面的文化输出;而新数媒艺术则是高度自主的文化,是平等参与的文化,强调交互性。新旧两种形式的文化在互动和发展中的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一者关系既有现代对传统的冲击,又有来自东西方的碰撞,数字媒体技术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来说,都迥异于以往所有文化,并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

然而,文化并无优劣之分,同样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摆脱不了“文化”的内涵,必然存在着千妊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共通之处才使得不同的文化形式间可以相互借鉴、吸收对方的合理因素,形成一种包含两种艺术内涵的新型文化,这种新型文化博采众长,更适合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文化传播交流的机会,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吸收、消化,融合先进的文化元素,实现两种艺术形式的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最终形成既包含外来文化又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新的文化艺术形态。

三、让新媒体技术成为传统艺术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意味着中国将自己的文化传递给世界,同时也体现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新媒体的出现深化了传统文化的双向流动。例如: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现场表演与高科技精密结合,形象地描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国外开发的网络游戏、动画产品与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元素被频频利用,《功夫熊猫》、《花木兰》的热映,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和喜爱。

一、创新特点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下,人们的思想认识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这就要求艺术家们不能局限于追求某一种单一式风格,要广泛的运用创新艺术手段。运用现代的视角和技术去表现艺术家的想法,让各个阶层的观者都能认同和接受其作品从而促进插画艺术的传播。

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就是在创新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水墨画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再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建立了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不断的创新创作手法和构思方向,过度的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创作而降低自己的创作水平,来一味地迎合市场商业利润的需要,甚至模仿他人或国外的插画作品,这种方法实不可取。应该利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大胆地去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自己的精神食粮和财富。而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化创新的艺术环境影响下的产物。要想让中国传统绘画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和打动观者的心灵就要适当地运用数字技术仿古绘今,在画面中适当地进行夸张和美化的处理,追求艺术家在画面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气质。如精雕细琢的无论从纹样图案、色彩或者风格都不同的服饰,或者作品的背景运用仿传统水墨效果的环境渲染等等,虽然削弱了传统水墨绘画的表现,却融入了流行元素,符合现代插画的发展趋势和现代人对传统水墨艺术的理解和阐释。

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使中国传统的绘画发扬光大,也为现代水墨插画找到了更准确的定位,为其发展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二、传承特点

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在运用数字技术的同时,传承了传统水墨画的精华。那就是传统水墨画的精神所在,灵魂所在。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绘画手法去绘制,而是赋予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赋予数字化水墨插画新的活力,使它更为长久的存在下去。使传统水墨画成为一个载体,其传统绘画形式不会消失。

一个民族的绘画风格与形式是进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而逐步沉积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延续性的,具有深刻影响的绘画艺术。中国的传统美学和传统水墨画艺术对现代的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艺术的影响价值是不可预测的。时代在发展,数码水墨风格插画艺术作为新的传承载体并不是单纯的套用传统水墨画的各种绘画特点,也不是单纯的去模仿传统水墨画的形式以及产生的绘画技巧。而是在传承传统水墨画的最大效用的同时用数码技术融合传统绘画,并不是随意的嫁接和拷贝,也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简单拼凑,而是具有真正精神内涵的插画作品。这样才能使现代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更加的经久不衰,不断的传承下去,这是作为一个插画艺术家的重要使命。

三、模拟特点

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是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和模拟传统水墨画的插画艺术设计。它在吸收传统水墨画的精华同时,用数字技术经过计算机算得的结果表现出各种形象的图案元素。经过屏幕显示出来,构成纷繁复杂的图形与颜色,使其形成成千上万的数字信息与计算机屏幕上的每个像素点相互对应。利用计算机的特性来大大提高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一个图像可以拥有成千上万个像素点,这使得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的清晰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通过模拟现实的特点重现重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雕细琢,使作品能最大程度地还原传统水墨画元素的相互协调、相互晕染过渡相连接的关系,以及更富意境和更富表现空间的表达,达到真正模拟传统水墨画的效果,创造虚拟的视觉真实,强化对传统水墨元素的理解,以及墨色、淡彩等元素给画面带来的雅致、生动的水墨语言。通过模拟特点描绘出极具情趣的现代水墨风格插画,来高度还原视觉效果的真实性,再现传统绘画的逼真程度,通过模拟技术,乱真的程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绘画技术效果,使插画家们在创作中能更好地构造各个要素产生的水墨元素风格的美感和和谐的色彩协调,使画面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好地营造插画师们心中的绘画语境,使作品能够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对比效果。

四、视觉特点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摆脱了传统绘画形式的制约,不断的创新,立在追求更为个性化的表达与渲泻,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百花齐放,而且插画师们的个人特色十分突出。像在商业插画界非常有名的张旺,其玄幻类的水墨风格插画已经成为他作品中的典型代表,作品的个人风格也极其强烈,有高度的水墨视觉冲击力。

关键词数字艺术;中国画;结合

在计算机技术全面发展背景下,形成了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综合体,即为数字艺术。随着数字艺术形式的推广和发展,逐渐衍生出了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充分呈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数字国画,这一传统艺术的现代技术呈现方式,有效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框架,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再现,充分把握时展趋势,凸显了创新意识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将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完成了我国传统艺术的转型,开拓了传统艺术新的发展之路。

1数字艺术与中国画结合的内涵

1.1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应用现状

中国画承载了我国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情操与智慧结晶,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其漫长的发展长河中诞生了众多风格流派与艺术名家,是我国艺术文化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华夏名族历史文化瑰宝。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标准逐渐发生着改变,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数字技术广泛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开拓传统艺术的发展之路就必须积极创新,突破传统艺术框架充分结合数字技术,形成新型数字艺术形式,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而当下艺术创作者也必须积极更新创作观念,加强自身创作水平,从而创作出更多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1.2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运用形式

自上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传入我国以来,就在各个专业领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并且逐渐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影响还延伸到艺术领域,并在长期的融合中形成了综合性的艺术产物即数字艺术,该艺术形式包含了平面设计、电脑音乐、数码艺术电脑图像、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游戏场景等。数字艺术概念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计算机技术由最初的基础功能逐渐开发出用于艺术处理软件的过程,至今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艺术创作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运用该技术所创作的数字艺术也成为当下艺术领域发展的主力军。

2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审美特质

2.1艺术语言的数字性

2.2体现交互性

在通过数字技术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了创作者本身的绘画意识和思维灵感,同时也渗透了鉴赏者对该绘画作品的建议和想法,真正实现了鉴赏者与绘画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绘画创作者的思维更加广阔,激发创作者的创意灵感,使数字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数字中国画的创作,能够实现中国画作品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并且能够保证其在不断的传阅中保持原有的品质和活力,使其能够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此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创作,更多的是创作者对自我感情的宣泄和情绪的表达,在绘画作品中主要展现了艺术情操、社会现象、道德观念、自然风光、人文情怀等方面的探讨和见解,侧重于对当时的哲学理念的表达。

2.3虚拟的时空性

2.4非物质性

数字国画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国画绘画软件,并连接专业的绘画板,从而进行数字国画创作过程。该创作形式简化了传统国画创作中的复杂工具以及流程,并且通过模拟传统国画工具毛笔的笔触,充分还原了传统国画绘画效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数字国画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改变,操作流程更加简便绘画更加真实,不仅如此,通过数字国画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是传统国画创作所无法实现的。

2.5后续性

自美学理念衍生起便一直追寻艺术发展的脚步,以此为背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完善的过程。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主要依托于美学理论的支持,与此同时,美学理论还是人们感知与理解美的根源及其所存在的思考方式。在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不同阶段中,应该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去观察美的表现,在此过程中美学的理论架构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始终离不开围绕美学展开研究,所以,不论通过何种艺术形式或者手段展现美,都会从不同层面展现出美学的个性化特征,并且在这些特征中普遍存在着美学关联性。由此可见,美学理论中涵盖了广泛艺术形式的统一化美学规律,从某种角度来看数字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但仍然与传统艺术保持着一致的核心思想即美的展现,因此,数字艺术与传统中国画之间具有统一的美学规律,同时也将会在数字艺术中延续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精髓。

3数字艺术下中国画应用的发展趋势

3.1创造方式

3.2创造内容

3.3创造理念

与其他绘画表现形式有所出入的是,中国画的创作和其艺术表现形式更侧重于哲学观点和审美观点的抒发,既要通过该国画作品的写意形式充分再现创作者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景象,更要通过该作品达到儒家思想的教学作用。另一方面,既要达到歌颂祖国美好山河的目的,还要充分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针对整体构思及创作思路而言,中国画所注重的是运用灵活多变的构图方式、自由奔放的展现手法,结合变幻莫测的线条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艺术内涵,这是中国传统艺术所独有的特点,也是现代绘画所不能取代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技术有效解决了中国画创作中的难点,找了中国画再现与创新的突破口,实现了在传统绘画艺术基础之上实现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专业绘画板这一简单形式,将中国画艺术更为广泛的传播出去,有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并形成了一种新型艺术创作形式,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增添了新的动力。

4结论

参考文献

[1]臧涵.论数字艺术创作中技术与美学的矛盾与平衡[D].南昌大学,2013.

一、数字媒体艺术

二、旅游文化传播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旅游文化传播的影响

旅游文化的传播是不同地域间景观、人文、社会和民族文化等文化信息的流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文化旅游者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渗透至旅游文化传播的各个角落,在传授关系、传播形式、传播媒体、传播效果和传播意义等方面产生了下列的影响:

(一)传授关系依托于电视媒介和平面印刷媒介的传统旅游文化信息基本上属于被动型媒体,信息和旅游者形成的是给予与被给予的单一关系,旅游者仅可以被动接受信息。基于主动化传播是传播的重要属性这一思想,数字媒体艺术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以其强大接受力和传达效果实现了旅游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主动传播。旅游者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旅游文化信息,从灌输式传输的消极接受过程到互动双选的主动参与过程,通过双向沟通、合作、互动和反馈过程,旅游者从传统的旅游文化接受者角色主动转变为旅游文化的传播大使。基于数字技术数字化和高容量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增强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丰富性,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旅游文化的传播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均采用数字化形式和数字设备完成,利用计算机将实拍素材和图像合成实现非线性自由编辑,经数字保存、压缩和传输技术完成高质量影像作品至旅游网站、旅游电子地图、旅游电子杂志、网路虚拟旅游等数字终端设备上,均以数字化的形式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

(二)传播形式无形的旅游文化经数字媒体艺术视觉听觉综合处理后,具有多感官体验的综合表现,有利于实现旅游文化信息传播的最好传播。基于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增强旅游文化的视觉感知,加之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响等新型形式组合的巧妙使用,不仅有助于增强旅游者对文化信息和内涵的视听感官效果,而且会以全面化和立体化,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效果,吸引旅游者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旅游文化传播活动,开阔旅游文化传播新视野和高效互动性。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集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响、文本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维性的创意设计语言集中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三)在传播媒体上,实现了多媒体的整合传播和新旧媒体的延续与共融基于计算机虚拟完成平台和资源的整合,打破传统媒体各自为政的格局。在结构上,通过调研各媒体的优劣,优化组合,借助统一的数字形式整合众多单一的传统媒体为一个多元媒体组成的扩媒体传播平台,即数字传播媒体。在功能上,数字媒体集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途径,构建了高效、高容、多元的传播方式,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方便旅游者自主选择。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体,旧媒体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会在新的数字环境下继续适应和演进。一方面,考虑到年龄较大的群体对新媒体的尚未充分适应,另一个方面,在数字媒体的帮助下,传统媒体也实施了相应改革,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方面全面实现数字化。

(四)传播效果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数字媒体艺术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了旅游者的注意。数字媒体艺术多元化的设计帮助旅游者选择性理解,充分挖掘和彰显了人文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通俗易懂方式帮助旅游者顺利读懂人文景观文化。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多种手段加深旅游者选择性记忆,帮助旅游者多记住有意义的旅游文化信息,同时忽略或抑制不友好的旅游文化信息。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综合考量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像、本文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二、科学技术对舞台美术的数字化启发

(一)全息投影与影像技术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视觉构成元素

上个世纪90年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催生了“数码艺术”的产生,图形图像设计作为“数码艺术”中极其重要的发展果实,以数字为媒介的数字化图形图像设计以制造、制作、储存和传播,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大大的扩展了舞台视觉艺术领域[3]。数字化的图形图像结合传统图形图像艺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平民化过程中,使得一般人都能够利用数字软件对图形图像进行编辑和制作,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属于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图形图像作品。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视觉化特性

(一)多媒体、多感官的视觉形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复杂多样的视觉体验形式,数字媒体是信息时代下对舞台艺术形式的变革,使得舞台艺术的创作形式得以多元化,不再是独有的一项技能。人们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轻易的利用软件对传统媒体图形图像进行处理和改造,并加之更多自己的思想和审美理念。通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思想和审美趣味观念过数字化的形式轻松转化出来变成为一种与文本内容更相融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将舞台艺术创作改造为一种人们日常的一种习惯,通过不同的人和不同思想的组合,创造了新的多重感官的视觉形式。

而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传承了传统艺术的视觉理念和经验的同时,更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去再现和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更广泛的视觉表现题材

数字媒体艺术在继承传统艺术的优秀部分之外,利用了新兴技术包罗万象的优势,融合了多种形态的艺术成分和特点。对于舞台艺术这种具有多方创造性的思想综合体,数字媒体技术的介入无疑是为舞台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无数的可能。依据数字媒体的艺术,也将衍生出更加广泛的视觉表现题材,拓展演员对时空的及人物的塑造。

摘要:我们在传统皮影艺术的调研中深切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科学的创新和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皮影的角色造型、表演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需要。简而言之,就是将民间元素现代化,现代元素民间化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皮影;动漫;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

1背景

2皮影艺术的现状

传统皮影艺术到了今天,由于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多元,娱乐方式的多元,使皮影戏逐渐被淡漠。对于皮影没落的原因之一,一位长年拍摄皮影艺术作品的记者如是说,“皮影戏最初在农村无论嫁娶寿丧、节庆丰收,都会请戏班子搭台唱影热闹一番,但是随着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比如年轻人的婚礼,更喜欢卡拉ok等更为时尚的方式,也因为皮影戏比较严肃,所以现在只有老人的丧事才会愿意选择皮影戏,其他活动选择皮影戏的人就越来越少了[2]”。群众基础的萎缩在深层次上是皮影功能存在的弱化甚至消亡造成的,目前传统皮影处在一种后功能期,即传统皮影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逐渐在消亡。

3皮影艺术的保护

华县政府如此重视皮影艺术,但皮影艺术的未来并非就能良性发展下去。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华县皮影目前仍面临老艺人不断减少、年轻一代后继乏人的困境。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4传统皮影艺术的现代传承方式

任何传统艺术,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有自己的基因、要素和生命链,在这里蕴含着生命的全面意义。因此,确实要维系和增强一种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必须探询它的基因谱系和生命之根,找到它的灵魂和脉搏,从而从源头上准确认识,精心保护[3]。传承“皮影”艺术,首先要保护那些在时光中逐渐佝偻的老艺人。有了他们在,皮影才是鲜活而生动的,有了他

在,我们才能感受到皮影所带来的深沉与厚重,才能感受到皮影这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深处的根脉所在。因此应加大老艺人对新艺人的艺术传承力度,政府应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新艺人的工作价值。但是用制度措施来促进艺术的传承,始终是治标不治本,任何一种艺术如果没有吸引观众的价值,那么它必将走向衰落。

我们在传统皮影艺术的调研中也深切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也喜欢皮影,但不看,因为他们只能看到皮影的形式、音乐,看不懂内容。更有甚者有的老年人看了一辈子戏,也没有看懂一出戏。因此一种艺术要想长青下去,必须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新内容。传统艺术需要保护,同时又要对传统艺术进行改良。其实传统皮影从汉代产生至今,已经经过了多次的改良,近代最大的一次改良就是随着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而诞生的京剧的影响,京剧脸谱融入到了皮影头茬的样式,使得皮影角色中也产生了“生、旦、净、丑”之分[1]。

时至今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皮影的角色造型、表演方式也必将产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需要。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将民间元素现代化,现代元素民间化的过程[4]。例如:与数字技术联姻,选择性的保留一些皮影艺术的特征,比如影人身上的原有的镂空花纹,表现在平面化的数字动画作品中的时候可以转化成纹饰。皮影的原材料是牛羊皮或驴皮,而在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我们可以模拟出布纹、布料的质感,但是为了保持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丰富画面语言,可以对皮影的显著特性予以保留而对其他的配件或布景进行技术上的改进,比如让旗帜或植物在风中飘扬的更生动[1]。

下面以皮影与现代数字动画结合为例来说明:

皮影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动画,将现代数字动画与皮影结合起来,现代动漫与传统皮影艺术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中国动漫的文化底蕴,还可以起到弘扬传统艺术的作用,更将传统艺术中无形的东西通过动漫让更多的人去理解。现代动漫从传统皮影艺术借鉴造型元素,不是简单的直接嫁接传统皮影造型,而是提取皮影中的造型精华元素,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再创造。以求达到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动漫艺术的较好结合。

5结语

对于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体现方式,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对皮影实施抢救和保护外,更应该给传统艺术一个载体,使之与现代艺术能结合起来。在发展现代艺术的同

时,也传承保护了传统艺术。陕西剪纸艺术大师贾四贵认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必须和现代的故事、表达方式结合起来。例如用年轻人喜欢的动画片方式展现古朴的剪纸、皮影艺术是个创新,而且故事的内容也要贴近现代百姓生活,有时代气息。他说:“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文化,是发自心灵之花,是第一手创造,要把历史和现实的原生态结合起来,把远古的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

既然传统艺术是一种生命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在与自然、社会、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有正负两个方向:负向为畸变,正向便是创新。它是生命自身在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时,自我实行的一种调节与变革。这种积极刨新,促使保护对象得以应时而变,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8992.

[2]马东平.行动与反思——对环县道情皮影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02):174183,207.

[3]曹国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n].中国文化报,20060211(003).

[4]黄宸翰,冯东.浅析皮影艺术元素对民族动画品牌塑造的影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4042,51.

0引言

数字艺术设计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软件等辅助工具来对艺术进行创造加工,受到人们喜爱。

1何为数字艺术设计

2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的对比

艺术的主要目的还是表达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与世界和他人交流沟通,与传统艺术相比,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产品也更加人性化,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相比,数字艺术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设计效率

在进行绘图等艺术设计时,手工过程往往比较费时费力,不仅过程复杂,而且修改也很麻烦,稍有不慎,可能之前做的很多工作都会白费。而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绘图便没有这些烦恼,首先,数字技术对细节的处理更加完美,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相比也更加规范,能够大大减少人工作图的错误;其次,手工绘图会受制于设计者的绘画水平,而数字艺术设计则更能体现设计者的思想和专业素质,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加完美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

2.2数字艺术设计应用更加广泛

数字技术使得各种媒体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也更加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使得艺术更加人性化,更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在计算机图形艺术的辅助下,平面设计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而是扩展到了三维、四维,在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方面都给予人们美的享受,也使设计更加立体化。数字艺术的设计与数字技术、文化产业等都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数字艺术的帮助,各种数字产品,例如数字电视、视频音乐等媒体的数字播放器等硬件设施也离不开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传统艺术设计更注重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最终起到纠正人们的行为、从而在无形中影响社会走向的目的,而数字艺术设计则更偏向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它融合了艺术与科学,是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大杂烩,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

3数字艺术设计的具体表现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数字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相比有哪些特点,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字艺术设计的具体表现。(1)各种数字技术工具例如高像素的数码相机的发展使得数字艺术设计能够做到“以小见大”,非常直观且完整地再现真实场景,当然就更加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除了对真实事物的再现,数字艺术设计还能够表现出设计者脑海中的想象,使得知识、思想的传播更加立体,说服力强,触摸屏等应用的使用也使得参与感大大增强;(2)数字艺术设计不论是在元素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对受众感官的刺激性还是视听效果上都具有无与伦比的表现。比如,参观科技馆时的地震模拟、身临宇宙的模拟,都充分体现了数字艺术设计“虚拟现实”的能力;(3)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更加惊叹的效果。例如,由梦工厂出品的大热电影《功夫熊猫》,就采用了3D技术与大量中国元素相结合,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构成了世界文化和谐共存的环境。

4总结

数字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相比,它更具有表现力、更加易于传播,对促进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1.在版画创作中引入数码艺术可以加速版画的发展

2.数码媒介引入版画艺术能扩展版画的欣赏范围

数码新媒介与版画艺术的结合在丰富传统版画内容与传播途径的同时,给传统版画艺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版画艺术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数字版画艺术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版画艺术家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引入网络流行语言,使得版画艺术所要传递的情感更形象具体,在丰富版画内容的同时,通过数码媒介简化了创作难度,使得作品更容易被欣赏者理解和接纳。

二、利用数码新媒介进行版画艺术创作的途径探索

1.与时俱进地继承与发展数码版画艺术

要保持版画艺术的生命力,就需要对其艺术形式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传统版画艺术中引入数码作为新媒介,能使版画艺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保持数码版画艺术的新鲜与活力,除了大量运用科技处理手段外,还需要重视对版画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等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地继承与发展数码版画艺术,使之更贴近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版画艺术所传达的内容贴近人们的心灵,更容易打动欣赏者,与人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2.重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受到人们追求时尚感与节奏感的影响,很多数码版画艺术家为了迎合欣赏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往往忽视了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是版画艺术的灵魂,对数码版画艺术进行创新必须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辩证分析、继承与发展,保留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运用现代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对其进行再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数码版画艺术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得到更长远的持续发展。

3.保持数码版画艺术的独创性

现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对艺术作品的原创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数码版画艺术家要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不断学习先进的艺术表现方法与理念,摸索版画艺术的发展规律,在实践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总结,形成独树一帜的具有创作者个人特点的艺术风格。在当今重视人文气息的时代,鉴于人们对艺术作品人文特性的重视,版画艺术家要将人文性贯穿创作的整个过程,赋予作品独特的灵性。

THE END
1.版画的工具材料版画的工具材料 版画需要的材料有椴木板或吹塑纸、版画油滚、油墨、圆珠笔、电烙铁、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画颜料)等等 1、吹塑板、吹塑板与KT板 吹塑板与KT板不是同一个东西,但吹塑板和KT板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KT板上有一层膜,可以用KT板做油印版画创作,而吹塑板和吹塑纸上面都没有膜,质地比较脆,较软,易...https://www.jianshu.com/p/a3a329ab1678
2.课件2.1认识多面绘画——绘画的工具与材料课件2021【课件】2.1认识多面绘画——绘画的工具与材料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修绘画.pptx,;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26/6105053031004203.shtm
3.晨长折纸/手工纸吹塑纸a4版画套装材料吹塑板8k幼儿园儿童手工diy工...吹塑纸a4版画套装材料吹塑板8k幼儿园儿童手工diy工具a3小学生美术专用4k16k加厚4mm薄款1mm八开8开全开彩色 类别:折纸/手工纸 品牌:晨长以及吹塑纸a4版画套装材料吹塑板8k幼儿园儿童手工diy工具a3小学生美术专用4k16k加厚4mm薄款1mm八开8开全开彩色图片、评论、心得等信息,http://product.dangdang.com/11153243120.html
4.水印版画的材料和工具.doc文档介绍:该【水印版画的材料和工具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水印版画的材料和工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https://m.taodocs.com/p-1104041924.html
1.十大版画常用工具有哪些画版画必备的工具推荐→MAIGOO知识版画是一门古老而又精妙的艺术形式,通过刀刻和墨水的巧妙运用,艺术家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那你知道十大版画常用工具有哪些吗?小编将详细介绍版画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工具,包括铅笔、圆珠笔、刀具、版材、墨水、油滚、吹塑板、水粉颜料、调色盘和水粉笔,帮助您深入了解这一艺术形式背后的工艺与技术。 十大版画常用...https://www.maigoo.com/goomai/320404.html
2.《版画》教学反思(通用19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版画》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版画》教学反思 1 一、 采用各种办法解决工具材料的困难 工具材料是版画制作的第一大困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工具材料的缺乏,使得版画课无法开展...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fansi/122651.html
3.版画工具套装全套版画材料儿童专用木刻胶板版画油墨颜料滚筒小...版画工具套装全套版画材料儿童专用木刻胶板版画油墨颜料滚筒小学生版画美术拓印全套雪... 分享 收藏 降价通知 已选 【木刻版画基础20件套】木刻板2块+刻刀12支D,无规格,1个 送至 北京朝阳区三环到四环之间 评价 *** 商品介绍 售后保障 包装清单 商品参数 服务承诺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http://item.m.jd.com/product/10122250082323.html
4.版画的多个下属类别(版种)虽然在材料和工具差异较大,但是有其共通...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版画的多个下属类别(版种)虽然在材料和工具差异较大,但是有其共通的特性是:A.都会呈现“印”的痕迹,也就是自然的机理B.都具有可复制性C.都使用木板D.都具有间接性,也就是制作版和印刷是两个工序https://www.shuashuati.com/ti/d53efbee66e34d40acf5d2599be9fde2.html?fm=bdb8be238998e0dc3dbf040d96207fdc74
5.龙年露一手冰城艺人亮宝冰版画——“铜坐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在这个艺术气息高涨、年味十足的冬季里,跟随着张开义老师的刻痕,一起来雕刻年味十足的“铜坐龙”冰版画吧! 所需材料工具: 雕刻刀一套 、宣纸、颜料、稀释剂 制作过程 步骤一 : 用记号笔,在冰面上进行起稿与初步的绘制 ...https://www.my399.com/p/309474.html
6.版画启蒙教学范文9篇(全文)三是课堂教学实践少。传统的版画教学通常要涉及较为复杂的工具材料,容易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使本来少得可怜的教学内容被“自主调整”,从而使学生无法获得愉悦、丰富的版画创作体验。 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并拓展小学版画教学内容,简化版画教学的复杂性,让教师和学生一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5ii0m7b.html
7.纸版画小学美术教案(通用11篇)我们在上一节美术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有关制作技法。纸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简便,各种质地、各种厚薄的纸张都可以用,工具也以剪刀为主,通过剪贴、撕贴就可以印制版画,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兴趣很浓,大多数同学都很好地掌握了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并且课后都能完成一幅质量较高的作业。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30101085250_2180231.html
8.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彩印版画》教案(通用10篇)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彩印版画》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玻璃版画作品及其制作的过程,感受玻璃版画丰富的造型美和色彩美,初步了解其制作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制作玻璃版画的工具材料,初步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喜欢玻璃版画,对制作玻璃版画产生兴趣。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110309172727_598523.html
9.儿童手工剪纸模板拓印版画转印底稿美术专用剪纸儿童手工剪纸模板拓印版画转印底稿美术专用剪纸 儿童手工剪纸模板拓印版画转印底稿美术课专用工具套装diy材料包 ¥19 折后¥19 发货地: 河南 郑州 包邮 风格: 儿童 手工 剪纸 模板 拓印 版画 底稿 美术 专用https://www.zhe2.com/note/64679965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