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水流动的速度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二)技能目标:
1、幼儿通过对针筒水压机的安装,锻炼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的发展。
2、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探索要点:怎样才能让水流变快、变慢;探索路径:出示两个针管,问这两个材料怎样做实验(幼儿分散回答)问:怎样才可以让小针管里的水到大针管里。(引导说出胶皮管);兴趣点:水从针筒流到另一个针筒里;重点:水流动的速度跟压力的大小有关;难点:幼儿使用针管的方法、用胶皮管连接两个针管。
四、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注射器2个、胶皮管1根、色素
五、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以前做的小实验吗?(复习操作过程、原理)
2、出示本节课所需材料。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材料宝宝怎样和我们一起做实验。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感知材料
教师出示注射器,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在哪里见过,那么跟医生用的打针的注射器有什么不同,如:没有针头。
教师再出示胶皮管,请幼儿摸一摸,说说它能干些什么?出示色素(注:提示幼儿色素的安全性)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先将色素调成色素水,在把一个注射器里吸入色素水,然后连接胶皮管,在胶皮管的另一边连接没有吸色素水的注射器。
3、总结:当推动针同时,我们给水一个压力,水是液体的,遇到压力后就会向另一个方向流动,压力越大,流的越快,压力越小流的越慢。
幼儿园科学认识镜子教案篇1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激发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能大胆实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照片:公告汽车
2、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一、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照镜子,激发幼儿照镜子的欲望)
二、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1、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理解。
三、“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1、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2、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四、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鼓励幼儿扩散思维,大胆发言,如,汽车的后视镜等。)
五、游戏:照镜子
1、我的表情
如,教师说:高兴。
小朋友就笑一笑,照照自己的表情。
2、我是镜子
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叶子》篇1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相近的颜色涂色,体验创作的乐趣。
2.引导幼儿说出常见的树叶的名称,了解其形状、色彩。
3.教育幼儿关心周围的植物,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1.知识经验:注意带孩子观察幼儿园里树木的叶子;
2.工具准备:作业纸、油画棒;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用相近的颜色进行涂色;
活动难点:涂色均匀
1.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知道夏天大树上的叶子长成什么样子了吗?老师带来几片树叶,让小朋友们看看他们一样吗?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树叶的颜色和形状。
师:我们幼儿园有什么树呀,桃树、枫树、槐树、丁香树、海棠树、梧桐树......
出示桃树叶、枫树叶、梧桐树叶让幼儿观察:
桃树的叶子:长长的、细细的
梧桐树的叶子:大大的、园园的
枫树的叶子:五角形的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知道的树木的名称和叶子的形状;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叶子的颜色,都是绿色,让幼儿了解叶脉、叶柄。
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一样吗有的地方深一些,有的地方浅一些;
3.老师示范涂色,用相近的绿色涂色,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
4.老师准备了好多树叶作业纸,请你选一样最喜欢的把它涂上美丽的颜色。注意:要一笔挨着一笔涂,不要把画面弄脏了。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指导选色。
师:请小朋友找出三根绿颜色的油画棒,先选一种来涂色,接近中间的地方要换色,继续涂色。
幼儿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种类。
2、动手“制造风”,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活动准备
1、课件-可以产生风的物品。
2、注射器、气球、电吹风、风扇、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变大了。)
为什么变大了?(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气”从哪儿来?(从针筒中来。)
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从空气中来。)
: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你还能感觉到风吗(没有风了)。
: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小朋友选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
(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幼儿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们奇特的功能。
2、通过观察画面、盆景,感知有趣的植物,并大胆地讲述植物的外形特征。
3、产生进一步探究花草植物的愿望,对花草植物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一台,电视机一台。
2、教师准备含羞草一盆,幼儿从自己家里带一盆有趣的植物、图片资料或影像资料。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含羞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认识它吗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引导幼儿看看、摸摸含羞草,观察并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植物。
(2)每组推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3、观察画面,感知奇特的花草,了解它们特殊的功能。
(1)幼儿自己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奇特的花草,并与同伴交流。
(2)教师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讲述引导幼儿看图,并逐一介绍:
①会捉虫子的花草:毛毡苔、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
②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王;
③会动的花草:含羞草、向日葵;
④长在水里的花草:睡莲、王莲、荷花;
⑤可以治病的花草:黄连、金银花;
⑥沙漠里的植物: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幼儿教育)
活动目标:
一、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幼儿园科学教案范文篇1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其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空中交通工具,理解飞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
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其作用。
活动难点:
理解飞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收集有关各种飞机的资料,布置飞机图片展。
2、《飞机本领大》(飞机结构图、航空展视频)教师教学资源。
一、谜语导入: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引出飞机。
1、请幼儿说一说:你见过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参观飞机图片展,选择自己喜欢的飞机仔细观察,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观看教师资源《飞机本领大》(飞机结构图)第一部分,了解飞机的外部特征。
教师小结:飞机由机身、机翼、螺旋桨和起落架等部分组成。
二、请幼儿坐到“机舱内”(小椅子上),播放教师教学资源《飞机本领大》(飞机结构图)第二部分,简单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
三、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飞机?他们可以帮助人们干什么?
2、结合教师资源,教师小结。
运输飞机可以帮助我们将货物运到比较远的地方,直升飞机可以解救被困在高高山上的人们。这些都属于民用飞机,还有许多飞机他们有着特殊的任务,例如民用飞机,可以保卫我们国家的航空领域,攻击敌人,防止敌人对我们国家的破坏。
幼儿园科学《垃圾分类》教案篇1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内容选自中班《幼儿创意学习课程》第八册《美丽村》的一节社会领域活动。《纲要》提出:"4—5岁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并具备了用简单语句交流的能力。"我班幼儿知道垃圾不能随便扔,但是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不知道有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册教材的主题目标是认识环保标志,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环境。学习垃圾分类,培养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培养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如今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不仅影响自然环境,更是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也会产生很多垃圾,但在幼儿眼里却太过平常并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对垃圾的危害及如何处理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导。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并通过分类操作,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并能带动家庭、带动身边的人为创建良好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幼儿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锁篇1【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讲话,并能迅速、正确地对话,训练幼儿语言反应的敏捷性。
3、使幼儿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进行游戏活动。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两把钥匙,一把贴有苹果形状的锁,一个玩具娃娃。
1、示范操作表演。
(1)先出示一把苹果锁和两把钥匙,接着边操作教具边念儿歌:
金锁锁,银锁锁,
两把钥匙一把锁,
咔嚓咔嚓把它锁,
小朋友快点来开锁。
(2)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的口吻问:"这是什么锁?"答:"这是苹果锁。"玩具娃娃又说:"苹果,苹果,红彤彤。"咔嚓一声将锁打开,接着再插入另一把钥匙说:"苹果,苹果,香又甜。"咔嚓又打开了苹果锁。
(3)带领幼儿念儿歌2~3遍,从而使幼儿对整个游戏活动有了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
(分析:在这个活动开始,教师采用示范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这是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集中幼儿注意的一种很好的策略。)
2、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幼儿交代游戏规则。
(1)念完儿歌后,开锁人才能问:"这是什么锁?"扮锁的幼儿必须想出一个锁名来,告诉他:"这是锁。"
(2)开锁的两位幼儿分别是两把钥匙,这两位幼儿必须用"。,"的句型来描述锁。前面重复说名词两次,后面用3个字描述一下这种事物的特点,如"苹果,苹果,香又甜。"
幼儿园科学教案范文篇1教学目的:
1、初步让小朋友了解人和动物出生,了解胎生和卵生的基本知识。
2、培养小朋友对妈妈的热爱之情,知道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妈妈。
3、萌发小朋友爱动物的情感,让小朋友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保护动物。
活动背景: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动物,我们的朋友”的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了解了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有哪些动物是稀有动物等等,小朋友们也知道了要争当保护动物的小卫士。随着孩子们知识的增加,有的孩子提出了小鸡是鸡妈妈先生蛋,然后孵化出来的;小猫怎么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直接生出来的呢?它们不都是动物吗?我们小朋友又是怎样来的呢?等一系列关于出生的问题,为了让小朋友系统的了解有关出生的知识。于是,我生成了这一活动。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关于动物出生过程的碟片,各种动物头饰、碟机、电视机、视频展台,幼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跟着磁带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刚才唱的歌真好听,小朋友都喜不喜欢自己的妈妈?(喜欢)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我们都是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然后妈妈把我们生出来,我们就成了一个小宝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通过视频展台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看,引发小朋友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师:小朋友刚才看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知道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有谁知道小动物是怎样出生的呢?(幼儿发言)
幼儿园科学豌豆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
1、在数豌豆活动中自然感知7以内的数量。
2、探索用简便的标记有序地记录多次剥豌豆的数量。
3、在数豌豆这一生活情境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1、豌豆荚一袋,每桌一个箩筐、一个盆子。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人手一支记号笔。
3、PPT课件、记录单。
一、由豌豆引发活动,观察、了解豌豆的特征。
1、出示装豌豆的袋子:猜猜这里装的是什么?请几个小朋友摸摸、猜猜,然后将豌豆分发到每桌的箩筐里。
2、轻轻地摸摸、看看,豌豆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交流。
3、豌豆荚里藏着什么呢?猜猜里面有几颗豆豆?
4、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里面有几颗豆?请一位幼儿来剥豌豆,然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5、讨论:6颗(或者7颗)豆豆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记录?教师用幼儿说到的不同标记类型进行记录(如小星星、小短线、小点点等)
讨论:哪些标记记起来又快又清楚?
小结:我们在记录的时候要挑选容易的标记,记得又快又清楚。
二、幼儿剥豌豆,探索如何有序、清晰地依次记录。
3、幼儿剥豌豆并探索在白纸上有序记录的方法。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记录方法,提醒幼儿让自己和别人看得清第几次剥了几颗豆。
三、交流记录结果,比较得出有序清晰的做记录单的方法。
1、你剥了几次豌豆?
2、每一次剥了几颗,你是怎么记录的?请5—8位幼儿讲记录方法,并将记录单呈现在白板上。
3、比一比,哪些记录单让我们看明白了每一次剥了几颗豆?他是怎样记录的。通过比较让幼儿发现在记录单上有顺序排列的记录方法最清晰,如果选择简单的标记,就会记得又快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