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微专题中国哪些地方缺硒?土壤硒含量分布地图一目了然!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新教材土壤知识精讲土层容重有机质母质腐殖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全国(除台湾地区)30个省区市的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的半数)布设了1782个采样点,测定了11437个作物样品及805个土壤样品的含硒量,绘制成了中国土壤硒含量分布图。

有高清大图

图中红色代表缺硒病发生区域,红色带从东北到西南分布,在上个世纪,这个区域就是我国发生缺硒病克山病的地带。

橙色为严重缺硒地区,黄色为缺硒地区,橙色和黄色面积超过过了国土面积的一半,再加上红色,便组成我国为72%的缺硒面积。

根据这个地图,中科院列出了我国具体的缺硒省份和严重缺硒省份。

严重缺硒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重庆、云南、新疆、内蒙古。

这十三个省份土壤中硒含量很低,在20微克/千克以下,为严重缺硒区。

缺硒地区: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北部、广东、甘肃、宁夏等。

相对不缺硒地区:广西、海南、台湾、贵州大部、湖北东部、江西南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等。

我们不缺硒地区较少,在全国呈点状分布,总面积也较小。

我国7亿人需要补硒

我国72%地区缺硒,生活在这72%缺硒地带的人口约7亿,其中29%地区严重缺硒,人口约4亿。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由于人体不能合成硒,也不能储存硒,只能从外界持续性获取。

著名硒专家于若木说:我们要像补碘一样补硒。著名硒专家卢良恕说:40多种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缺硒。

科学补硒,势在必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60-250微克的硒,补硒已经成为利国利民的大事,科学补硒,从你我做起。

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二、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它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图3.47)。特别是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并且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导致陆地乃至整个地球面貌地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二)土壤的成分构成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3、土壤水分(水溶液)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两者的组成比例常常随着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并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就会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植物生长;如果空气过多水分缺少,则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会枯萎。性状良好的土壤,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三)土壤的形成

1、成土母质、风化壳对土壤的影响

成土母质或称土壤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成土母质就是风化壳,它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刚刚能释放一些矿物养分,而土壤是具有肥力的。

2.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直接影响指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而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这也是热带雨林的脆弱性的表现之一。

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逐渐加厚。

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

(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3.地形对植被、土壤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

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山麓冲积扇分布的地区往往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4、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生物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通过生物的循环,才能把大量的太阳能纳入成土过程,才能使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多种养分物质聚集于土壤之中,才能使土壤具有肥力并使之不断更新。因此,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为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尤其是陆生植物与土壤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从属性。

(四)土壤剖面

(五)土壤常见特征及其冻土介绍

1、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2、冻土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对温度极为敏感,分季节冻土以及多年冻土。

影响冻土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

纬度因素(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

海拔因素:中低纬度高山高原,如安第斯山脉,乞立马扎罗山、青藏高原。

(2)非地带性:

①受海洋和洋流影响:冻土较不易形成。

从沿海向内陆,多年冻土的最南边界逐渐南移。在蒙古和我国东北达到最南界限。在北美,海洋的影响较亚欧大陆更强,南界在52°N附近。在阿拉斯加西海岸,由于强烈的海洋性气候影响,即使纬度很高也无多年冻土。

②土颗粒粗细及含水量:粗颗粒土导热率高,透水性大,含水量小,不利于冻土发育,细颗粒土则相反。

中国的多年冻土分为高纬度和高海拔多年冻土。高纬度多年冻土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在青藏高原、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等。

土壤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辨识给定区域土壤的分层结构、土壤的发育程度和土壤的组成。【区域认知】

2.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能够使用地理工具,对土壤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地理实践力】

知识清单一认识土壤

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3.发育

发育程度

土层厚薄

分层情况

土层厚

层次多,分层明显

土层薄

层次少,分层不明显

4.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

知识清单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气候与土壤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3)生物与土壤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4)地形与土壤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形成土壤。

2.人类活动

不合理利用土壤存在的问题:土壤结构破坏、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等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除了有机质含量,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土壤是在生物作用下形成的,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教材P79图3-4-4“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

获取信息:1.岩石风化崩解;2.低等生物作用;3.土壤分层形成;4.成熟土壤形成。

解读信息: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其形成过程:岩石→成土母质→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

任务清单一土壤剖面和土壤组成

情境探究

[情境]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蕴含着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探究]从哪些方面认识土壤?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提示主要从土壤分层、土层厚度、土壤颜色、土壤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认识土壤。土壤主要由枯枝落叶、动物排泄物及遗体、矿物质、水分及空气组成。

素养凝练

1.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土壤剖面能直观地反映出土壤的厚度、层次,以及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发育成熟的土壤,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土壤分层

图示

主要特点

腐殖质层

自然土壤中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土壤。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淋溶层

自然土壤剖面的上部,由于长期间水分自地表向下的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层次。因淋溶作用使这一层内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含量减少,质地较松,酸性,肥力较低

淀积层

由土壤表层淋洗下来的物质,到一定深度就淀积下来形成淀积层。它承受淋溶层淋洗下来的可溶性物质、土壤胶体,以及其他的细微物质,并且淀积起来形成不同形态的新生体

成土母质层

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另一方面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于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2.土壤组成

组成

特点

矿物质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未分解的动植物遗体、动物排泄物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

水分

大气降水渗入土壤内部,充填土壤中的孔隙,形成土壤中的水分

空气

素养应用

(1)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

(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流域的水稻土

(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

[尝试自解](1)______(2)______(3)______

[获取信息]

文本信息

土壤容重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图像信息

土壤是由土壤空气、土壤溶液和土壤颗粒组成。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Vf表示土壤孔隙

[思维路径]

[参考答案](1)A(2)B(3)A

任务清单二分析土壤的形成

[情境]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移栽盆中。并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土壤不浇水。

[探究]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什么?②③比较说明了什么?②④比较又说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①②对比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通过②③比较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通过②④的比较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2.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土壤的影响

举例

合理的耕作

可以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耕作土壤

保护性耕作、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土壤改良等

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状

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不合理灌溉、大量施用化肥等

例2: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生物量的变化B.气候的变化

C.成土母质的变化D.地形的变化

[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

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

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

(2)生物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答案](1)B(2)A

课堂小结

考点必背

1.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从地面向下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3.气候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4.生物为土壤提供有机物,形成土壤肥力,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课堂学业达标

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下图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读图完成1~2题。

1.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在()

A.①~②之间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D.③~④之间

2.土壤有机质不包括()

A.矿物质B.枯枝落叶

C.动物残体D.腐殖质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

C.生物D.地形

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

C.红壤D.黄壤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将土壤块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的重量。

(1)观察土壤块的颜色自上而下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2)用干纸巾分别贴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稍过一会,观察纸巾的潮湿状况,判断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的湿度差异。

(3)观察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疏松状况的差异。

参考答案

1.C2.A

解析第1题,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的组成比例常常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就会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植物生长;如果空气过多而水分缺少,则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性状良好的土壤,则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的空气和水分组成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变化。第2题,土壤有机质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

3.B4.B

解析第3题,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正确。第4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故A、C错。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错。

5.答案(1)土壤块的颜色自上而下变深,因为越向下水分含量越多。

(2)土壤块表层湿度小,底层湿度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土壤块表层较为疏松,底层较为紧实。

(厦门市2018届5月二检)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图3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A、土壤蒸发较多

B、草类生长耗水

C、径流流失较多

D、果树生长繁盛

2、夏季晴天时,该果园白膜覆盖区较黑膜覆盖区()

A、白天气温高

B、气温日较差大

C、白天土温高

D、土温日较差小

3、该果园土壤有机含量最高的是()

A、清耕区

B、黑膜覆盖区

C、白膜覆盖区

D、生草覆盖区

解析:

结合土壤水分在不同月份的变化情况可知,7-9月该地降水丰富,但充沛的降水也使得草类生长旺盛,因此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土壤水分较少。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夏季晴天时,太阳光照旺盛,白膜透光而黑膜吸热,因此白天黑膜覆盖区气温高于白膜覆盖区,但土温白膜覆盖区高于黑膜覆盖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植物残骸等受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有机质,因此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生草覆盖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19福建厦门上学期质检)图7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过程状况。据此完成4-5题。

4.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C.使地面反射率变小

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

B.获得光照较少

C.水分蒸发较弱

D.上空气温较低

4、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少,D对。秸秆不能改变大气逆辐射,A错。秸秆遮挡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错。使地面反射率变小,但不是土壤温度较高的原因,C错。

(2018届佛山一模)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分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回答6-8题。

6.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

7.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8.该地区最可能是()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壞湿度,即土壤湿度的变化可能使土壤到达凋萎湿度,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即为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

C项,基岩位于土壤之下,且几乎不含水,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故C项正确。

A项,气温高低尤其是温度升高会减少土壤湿度。故A项错误。

B项,土壤颗粒大小会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湿度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

D项,降水会增加土壤湿度。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本题考查读图分析信息的能力。

结合图表信息可知,山桃凋萎湿度最低,即当土壤湿度减少到3%以下时,山桃植物叶片才会开始呈现萎蔫状态,在以上树种中,山桃抗旱能力最强。

3.本题考查作物的分布。

因为当地有苹果、核桃、山桃等典型的温带树种,所给的四地中只有黄土高原处在温带的暖温带区域,最适合这些树种存活生长。答案选A。

(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与坡度角小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

(3)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1)根据图示曲线,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处和高坡度处,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比灌木具有竞争优势,更适宜该生长环境。判断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是较低海拔处陡坡。

(2)坡度角大30°的部位土壤较薄;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而草本容易生存。

(3)草本不能制造水源,只能从消耗量减少分析。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所以士壤水分增加。

答案:

(1)较低海拔处陡坡。依据: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

(2)土壤较薄,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

(3)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

土壤课后质量评估

合格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2.图示区域()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a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a中甲为()

A.有机层B.淀积层

C.耕作层D.犁底层

4.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完成5~6题。

5.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

A.黑土B.红壤

C.水稻土D.寒漠土

6.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A.生物B.地形

C.降水D.成土母质

8.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ⅠB.甲与Ⅱ

C.乙与ⅡD.丙与Ⅰ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A.风化基岩B.气候

C.地形D.生物

10.图示区域()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共50分)

11.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4分)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分)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10分)

12.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8分)

(2)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4分)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13分)

等级考——大显身手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5cm的土壤中。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据此完成13~15题。

13.中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

A.病虫害防治技术

B.插秧机大型化技术

C.水稻良种培育技术

D.新型肥料生产技术

14.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

A.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

B.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C.延长水稻产业链

D.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15.下列地区中,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是()

A.江汉平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16~17题。

16.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D.降水多少

17.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B.山丁子

C.久保桃D.山桃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的前沿地带,也是京津冀地区风沙源头之一。科学家把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纤维粘合剂放到沙里,再添加适量的水,实现沙漠土壤化,然后种植农作物来改善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平衡。

(1)把纤维粘合剂放到沙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在改造后的土地里,春季农作物出苗后需要把稻草垫铺在幼苗上。在幼苗上垫铺稻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解析第1题,读图知①是大气,②是生物,③是地质,④是地形,⑤是水文。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2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故A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故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故C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利于地表土壤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高。森林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故D错。

3.B4.C

解析第3题,图a显示,甲位于淋溶层和成土母质层之间,为淀积层,故选B项。第4题,从图b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故选C项。

5.A6.C

解析第5题,选项中各土壤类型在我国分别主要分布在东北、南方低山丘陵区、南方水稻种植区和气候干旱严寒地区。东北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分充足,植被丰富,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质。但与南方低山丘陵区相比,东北地区年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更多。干旱严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故本题选A。第6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而苔藓类等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一定有机质,发育为“年幼”土壤。

7.A8.D

9.D10.A

11.解析第(1)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根部吸收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第(2)题,气温和降水影响着土壤的肥力。第(3)题,结合教材即可回答。

12.解析第(1)题,根据“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第(2)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第(3)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其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1)腐殖质淋溶(2)成土母质(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13.D14.B15.A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中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新型肥料生产技术。第14题,推广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增加施肥技术,没有延长水稻产业链;与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无关。第15题,江汉平原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华北平原是旱作农业,不是水稻产区;青藏高原是高寒农业,河西走廊是绿洲农业,不是水稻产区。

16.C17.D

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17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

18.答案(1)把纤维粘合剂放到沙里是为了改造土壤颗粒的力学结构,进而提高其对添加水的调节能力,减少水分的渗漏,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2)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春季农作物幼苗上垫铺稻草,主要作用是防止风沙对幼苗的侵害。综合自星球地理、樊勇地理工作室等

THE END
1.生产关系改变下的互联网经济~劳动工具.大脑思维互联网的劳动工具是大脑,大多数人会习惯地认为互联网的劳动工具是电脑、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虽然是互联网的基础,相当于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农业生产的核心工具不是土地,所以电子设备只是承载工具,而不是互联网生产的核心工具。网民在互联网进行生产的核心生产工具是网民的大脑和思维。他在互联网的行为都只...https://www.meipian.cn/39730hmj
2.小学劳动教案◎2、回家练习煮饭,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好帮手。 第二课做酸泡菜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做酸泡菜,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工具、材料:盆、刀、泡菜坛、萝卜、盐、蒜球、花椒、辣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学做做 学做酸萝卜: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950397_152601998.html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7篇)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105215514_2051353.html
2.农业劳动工具简笔画简笔画图片大全农业工具简笔画 劳动工具 铲子--简笔画大全 劳动工具简笔画大全 农具-简笔画图片-儿童资源网手机版 翻犁简笔画 田间劳动的简笔画 简笔画大全 交通工具简笔画 拖拉机 钱农耕工具简笔画 劳动工具简笔画彩色 有关劳动的工具简笔画 展开更多看过该简笔画的同学还看了: ●劳动工具简笔画 ●幼儿劳动工具简笔...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eb32dfe450f038e2.html
3.2022年第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析本文研究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各地区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通过数据采集、预处理和可视化分析,揭示了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突出表现。使用Excel、Tableau、Echarts、Pyecharts和Matplotlib等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策略建议,强调了农业对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https://blog.csdn.net/qq_74399973/article/details/130992160
4.外电评我1966十九年前,中国实际上只拥有自己工人农民的劳动力,只拥有几乎建立在手工业水平上的工业,只拥有听任旱涝为害的原始农业,而今天在食品和工业品方面已自给自足。 中国现在依靠技术上先进的、能够抵抗自然灾害的农业,已有能力生产人民所需要的食品。它的工业生产着铁路设备、卡车和其他运输工具,整套水电站设备,石油开采和精...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09/09/41388.html
5.小农具图片农业工具的美丽瞬间小农具图片农业工具的美丽瞬间 为什么我们需要小农具图片?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生命线,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农场往往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农具图片成为了记录和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们不仅能够展示出小农民...https://www.erxlghartq.cn/yao-cai-zhong-zhi/435883.html
6.农民工具图片农民工具图片素材大全摄图网汇聚农民工具图片大全:农民工具素材、农民工具高清图片、农民工具背景图片等。你可以找农民工具设计灵感、摄影创意,我们欢迎您下载农民工具vrf正版授权图片,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nongmingongju.html
7.2022年社旗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从事客货汽车使用、维护、修理、检测、维修接待等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 ...http://www.sqzz.cn/teaching_research/detail/content/10362
8.2024展示一些关于不同劳动工具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劳动工具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简短介绍劳动工具改进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劳动工具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工具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劳动工具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劳动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05/5304042333011342.shtm
9.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采摘机器人设计与实现腾讯云开发者社区1.1 项目介绍 【1】项目功能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其中,果蔬采摘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效益。传统的手工采摘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且在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满足大规模种植基地的需求。人工采摘还可能因不规范的...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419973
10.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标准05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051 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指对农业提供的各种专业及辅助性生产...2011 锯材加工 指以原木为原料,利用锯木机械或手工工具将原木纵向锯成具有一定断面尺寸(宽、厚度)的木材...657 数字内容服务 指数字内容的加工处理,即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信息内容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加工...http://www.abler.cn/Policies/html/80352.html
11.水稻补苗器最新图片及其实际应用介绍机电设备摘要:最新水稻补苗器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农业工具,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补苗环节。该设备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特点,可显著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产量。通过提供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水稻补苗器外观设计和结构,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该设备的应用将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水稻补苗工作,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http://3g.lnyuanyikj.cn/post/642.html
12.现代农业技术教案(精选8篇)2.1.1 国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做简单介绍 2.1.2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数据库(2)农业管理信息系统(3)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专家系统(4)“3S”技术的应(5)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p6lw1ho.html
13.墨玉县技工学校都有哪些专业2023(墨玉县技工学校哪个专业好就业...注明:专业介绍来源于西安劳动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 电子商务 墨玉县技工学校 学费 学制 3 电子商务 专业特色:(1)突出商务运营能力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学生电子商务运作、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强化网络营销与策划知识体系,具备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提高企业管理水...https://wz.93ta.com/q/myxjgxxdynxzy2023myxjgxxngzyhjy_9339/
14.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生产劳动技能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所需的劳动能力。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劳动工具,学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最基础的劳动技能,包括使用工具、手工劳动、缝纫编织、种植劳动、养殖劳动、畜牧技术和职业准备七个项目,其中部分内容为拓展性内容。通过此类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为接受职业教...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15.农业工具小农具图片捕捉田间劳作的温馨瞬间在中国的乡村地区,农业一直是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进步,小农具也从简单的工具演变为更加智能化、节能环保的小型机械。这些小农具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给田间劳作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小农具图片,来看看它们如何在田野上展现出其独特魅力。 https://www.v0bh5xqt8.cn/nong-yao-fei-liao/499994.html
16.印度安得拉邦达利特人的传统食物系统,未开垦的蔬菜成为食物重要来源达利特的字源可追溯至梵文,字面意思为地面、被控制的。包括旃陀罗、穆萨哈尔、恰马尔等族群,在印度都被归类为贱民,其身份低于印度教的主要四个阶级,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没有土地,文盲比例高,大部分从事农业劳动。印度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报告,17%的达利特妇女身材矮小,42%患有慢性能量缺乏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02003951026538
17.农业实习总结(精选15篇)自动化将会是以后所有生产工具企业面对的关键问题,自动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那么在市场的竞争力就越...相信xx模式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虽然在各个公司呆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我们有幸...第二部分主要是参观的农业公司的技术管理,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以讲座形式介绍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内容,同学...https://www.jy135.com/shixizongjie/1351645.html
18.经济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农业生产的总供给是否能与总需求相匹配、涉农交易能否顺利、涉农微观个体能否找到更有盈利潜力的产品、更合适的交易伙伴来获取盈利都取决于农业信息的掌握,《农业经济学》应该增加农业信息市场的介绍,并对我国目前农业信息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农业经济学》不只要介绍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一般理论,还应该对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510929.html
19.爱劳动主题班会内容(精选16篇)(1)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说说爸爸妈妈工作时都做些什么? (2)请幼儿结合图片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工作?例如:交警、医生、公安、售货员、公交司机等,他们都在做什么? 二、请幼儿了解人们工作的时候是在为别人服务,学会尊重、关心劳动者。 https://www.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3202420.html
20.民丰县在600平方米的主展厅内设立了反映民丰50年发展的图片室、国家级重点保护地(尼雅、安迪尔遗址)出土的文物及其图片室、民族风情生活用品室、“八·一八”水利工程所用劳动工具及图片室、中央和自治区领导视察民丰县纪念照图片室、介绍天然药用植物红柳管花肉苁蓉图片室等六大展厅。 民丰县(3) 沙漠第一村 沙漠第一...https://baike.sogou.com/v5595864.htm
21.(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划建设服务农业规划设计.兆联顾问公司特色专题园:智慧农业-有机循环农业-小红军开荒竞赛-农场搭建-农田小水利 特有的推广模式及延伸盈利点:为中小学设置专门的进校园课程/进家庭课程 创造性劳动工具及劳动文化场景:创意劳动工具-劳动模范人物-民俗劳动故事 合理搭配竞技劳动.田间劳动.工程服务劳动:满足季节性趣味性多样性的需求 ...https://www.69agri.com/yanxue-nc?wptouch_preview_theme=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