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专业是一个“年年期末胜高考”的专业。不仅医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培训,作为医生也是需要随时学习、不断考试、培训。
不过,医生是一份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不少考生都会把医生作为目标职业,今天为各位规划师盘点一下上海各医学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来了解↓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985211双一流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创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医学门类6个,非医学门类3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100余人。截至2021年底,有在校博士研究生3477人,硕士研究生3338人,普通本科生4149人,共计10964人。有专任教师716人、专职科研人员16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76人。
复旦大学医学院丶附属医院18所(含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质子重离子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
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直属院系所10个: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科学部、脑科学转化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丶附属医院(含筹):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11双一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NavalMedicalUniversity[59]),简称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位于上海市,是国家“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和原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60]军队研究生培养重点建设院校,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是军队3所设置研究生院的单位之一,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外军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
海军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当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主要由华东医务干部学校、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国民党原国防医学院部分留大陆人员和从地方招聘的专家教授组成。1950年10月,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9日,由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6月29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并对外保留第二军医大学校名。
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校机关设“四部二院”,下辖“一部八系”、3个师级学员管理单位、4所附属医院、1个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和5个干休所。
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创建于1949年7月,始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1951年7月改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958年9月成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前身是1900年德国宝隆博士创办的“宝隆医院”,1930年更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属医院”,1948年更名为“中美医院”;1955年10月,由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签署命令,成立了“上海急症外科医院”;1958年9月,列编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66年9月,经上海市批准对外称“上海长征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由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创建并领导,是在1956年肝脏外科三人攻关小组、1978年全国第一个肝胆外科和1996年全国第一个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肝胆外科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是隶属于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建院于1943年,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为二级甲等医院。2012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2014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2020年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同济大学上海医学院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医学院分布在四平路、沪北、沪西三个校区,有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筹)、全科医学院(筹)、康复医学院(筹)、药学院(筹)、公共卫生学院(筹)、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十院临床医学院、同济临床医学院、东方临床医学院、肺科临床医学院、一妇婴临床医学院、附属杨浦医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附属皮肤病医院、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天佑医院(筹)、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附属康复医院(筹)、附属脑科医院(筹)以及20余家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基地,临床教学资源丰富,附属医院总床位数12000余张。医学院拥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科、呼吸科、中医科、急诊医学、临床护理专业和血液科),和一批上海市重点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中心。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筹)
同济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筹)
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筹)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
图书馆医学与生命科学分馆
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
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上海中医药大学双一流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作为地处张江科学城核心板块的高校,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对接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己任,利用已有的学科和综合优势,勇担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任。
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名单并进入培优建设行列;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
学校办医规模与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9家附属医院,覆盖了上海市所有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医院的总建筑面积约71.7万平方米,核定总床位数7118张,每年服务来自世界各地患者约1895万人次。龙华、曙光和岳阳等3家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单位;各附属医院共有2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中9个华东区域医疗中心。
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本科
上海健康医学院诞生于“健康中国”新时代,是一所上海市属应用技术型本科医学院校。学校地处浦东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拥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康复物理治疗、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药学、药物分析、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工程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医疗产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智能影像工程、助产学等20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工程技术、医疗产品管理、智能影像工程等专业为全国首创,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为上海首设,助产学、药物分析、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填补了上海空白。
学校秉承73年办学历史,坚持“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黄埔军校”的历史传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实践+人文”DNA双螺旋人才培养理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采用“产学医研用五方联动”协同育人模式,创设“中国系列”之“人民健康”课程体系,推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学校紧密对接时代需求,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紧缺、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学校定位于“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医学本科院校,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发展方向,办学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院。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拥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方学者、浦江学者、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及扬帆计划等高水平师资力量。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市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4个、市级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1个、市级“新工科”专业建设项目2个。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8项、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92项。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担任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国家部委规划教材24本,特色教材81本。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16项。
附属医院
崇明医院
周浦医院
嘉定区中心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
奉贤区中心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赫尔森康复医院(筹)
上海大学医学院
发展医学学科是几代上大人共同的梦想。早在“十五”规划期间,钱伟长老校长就提出要通过学科交叉发展医学。2015年,医学学科建设正式写入上海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成为重点发展的六大学科之一。2019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来上大调研时指出,上海大学要走独特的发展道路,建设有竞争力、有显示度的医学院。2020年3月14日,上海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
医学院拥有医工交叉研究院、老年医学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中日友好医学研究院、细胞治疗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本着“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长三角及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授牌9家附属医院、7家教学医院,以及一批教学实践基地。
上海大学在医学及前沿交叉领域已形成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科研团队,涉及生物材料、细胞治疗、智能医学、医疗设备、创新药物、组织修复等多个研究领域。两年多来,获批科技部、基金委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获批建设上海器官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中药外用制剂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部级工程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的1万多平米生物医工实验大楼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
上海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市中心医院)
上海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
上海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上海孟超肿瘤医院)
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
上海大学附属罗店医院(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上海大学附属树兰(上海)国际医院【树兰(上海)国际医院】
上海大学附属南安医院(南安医院)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主要基础是创建于1924年的大夏大学和创建于1925年的光华大学。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秉承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前身学校“自强不息”、“格致诚正”的精神和学思结合、中外汇通的传统,追求“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规范,发扬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等传统学科优势,致力于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杨浦区市东医院(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
1:上海市各区中心医院与上海高校的附属关系
黄浦区中心医院(与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黄浦区传染病医院、黄浦区妇幼保健院合并组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原卢湾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长宁区中心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奉贤分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
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
金山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不是一家医院)
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
崇明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
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
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
青浦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闵行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
原南汇区中心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浦东新区中心医院(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虹口区中心医院(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宝山区中心医院(现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附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到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与上海高校的附属关系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原为上海医科大学即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后冠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与黄浦区中心医院、黄浦区传染病医院、黄浦区妇幼保健院合并组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建国初的三院是现在的东方医院,70年代的三院是现在的仁济医院,现在的三院前身是二医大附属宝钢医院,后与九院合并,三院冠名为九院北院)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曾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现冠名为同济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从市一北部地址搬到闵行,冠名为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冠名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冠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现委托六院管理,冠名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徐汇分院)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分院划归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总院后冠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后与三院合并,三院成为九院北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60年代的十院与十一院合并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现在的十院冠名为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附3:上海高校医院总院和分院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总院(黄浦)、北部院区(嘉定)、卢湾分院、海南医院仁济医院:东院(浦东陆家嘴)、南院(闵行浦江)、西院(黄浦)、北院(浦东)、嘉定分院、宁波医院新华医院:总院(杨浦)、奉贤院区、崇明分院六院:徐汇院区、临港院区、奉贤分院、金山分院、徐汇分院(八院)九院:南部院区(黄浦)、北部院区(宝山)、浦东院区、浦东科教园区、黄浦分院市一:北部(虹口)、南部(松江)、松江分院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总院(徐汇)、佘山院区、青浦分院、闵行分院(闵行医院)、徐汇医院华山医院:浦东院区、虹桥院区、宝山院区、静安分院
通过学校官网对比发现,交大医学院不怎么凸显分院,而复旦突出了分院。不过通过各个医院官网对比发现,这些三甲医院的官网都不怎么提分院,比如六院官网没提奉贤分院、金山分院、徐汇分院,中山医院官网没提青浦分院、闵行分院、徐汇医院。复旦附属的分院一般也都有自己的官网,比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和闵行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