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口腔感染管理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医疗器械的污染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4]袁有兰.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38-139.

[关键词]护理管理;口腔医院;医院感染;门诊

医院感染是与医院的建立相依并存的世界性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诊疗技术、抗菌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病原微生物类型的不断演变,医院感染已成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评价医护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1]。

1口腔医院的特点

1.1口腔医院的特点

口腔专科医院有着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3]。门诊患者多,儿童和老年患者较多。口腔疾病的诊治基本上都是在口腔内进行和完成的。口腔医院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分泌物、血液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它们可以直接污染各种设备、器械以及医护人员的手等。

2口腔医院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1空气介导的交叉感染

在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各种器械和物品,牙钻、洁牙机在高速旋转工作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沫、气雾和气溶胶,这些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气沫、气雾和气溶胶对诊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口、眼、鼻黏膜及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从而引起医护之间、医患之间以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2.2口腔医疗设备介导的交叉感染

2.2.1口腔手机、三用枪介导的交叉感染口腔综合治疗台内部管道系统复杂,与连接在其上的手机、三用枪等一起组成了口腔的基本治疗单位。当综合治疗台、手机停止转动的一刹那,手机头部的空气呈现负压的状态,该状态已经Ojajavi等实验研究证实。这种负压状态可导致患者口腔内的血液、分泌物吸入手机内部的水、气管道系统和死腔,病原微生物会在管腔壁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同理,用于冲洗口腔和干燥牙体表面及窝洞的三用枪也会产生回吸现象。由于手机、三用枪是有腔器械,而且管腔细小,不易清洗。若处理不当,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就可能随着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患者的口腔,造成交叉感染[4]。

2.3口腔材料、药物使用过程中介导的交叉感染

口腔的各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口腔的各种材料和药物,如口腔内科在治疗牙髓炎、龋病等常会使用安抚镇痛、窝洞消毒、盖髓、失活、干髓、根管消毒等药物。但这些药物每个患者的用量并不大,常常很多患者共同使用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反复取拿并与其他药物混合在一起调拌,在操作过程中若操作不规范,稍有不慎,极易成为交叉感染的介导。

2.4口腔印模、模型介导的交叉感染

口腔修复、正畸科的患者,口腔印模直接接触了患者口腔内的唾液甚至血液,表面有很多微生物,包括某些致病菌,若口腔印模未经消毒处理即灌注模型,则很容易在技工室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

3护理管理在口腔医院门诊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3.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组织

3.2提高全体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培训力度

有针对性地专业培训和教育是做好医院感染的基础。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对护理人员不断地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等的培训和教育;选派骨干护士参加有关的医院感染培训班;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关于消毒供应室的“两规一标”,不断强化和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在护理工作中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在进行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5]。

3.3诊室环境管理

保持各诊室的空气流通,自然通风,尤其在使用空调时,更要注意诊室的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以减少空气中各种微生物的含量。每日诊疗结束后,用含氯消毒液刷洗痰盂、擦拭台面、有薄膜覆盖的物体及时更换薄膜,湿拭清洁地面,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及时清洁地面,用臭氧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减少细菌存留造成的污染。

3.4在诊治患者时要做到“六个一”

口腔疾病的诊治基本上都是在口腔内进行和完成的,接触到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所以,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对每个患者都应做到“六个一”,即一套检查盘、一副或多副手套、一支或多支手机、一套小器械、一套隔离膜、一杯消毒液。

3.5四手操作

是在口腔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通过医护人员四只手同时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3.6正确洗手

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预防感染扩散的措施,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6]。因此,在进行操作前后都应做好手的卫生,应正确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7]。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进行传播,每一诊室或每一诊疗椅位,均应设洗手池,要求其位置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即使用脚、肘、膝操作开关或感应开关。使用医用洗手液,擦手巾必须清洁干燥,一人一用,最好是使用一次性擦手巾。洗手方法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

3.7个人防护

强化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意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即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规范着装,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在为患者治疗,特别是开髓、洁牙时要戴面罩或眼罩,对治疗中患者的双眼也应给与保护。在做牙体治疗时使用橡皮障,可以有效地减少唾液、血液而形成的污染气雾,同时也可以防止治疗中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创伤和继发出血。标准预防强调的是双向防护,既可以防止病原菌从医护人员传播给患者,也可以防止患者把病原菌传播给医护人员。在口腔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距离极近,如果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及防护意识不强,则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8]。

3.8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

对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口腔器械种类多、形态大小不一、材质各异。如钻针短小,前端为多层次锯齿状,不易清洁干净;如手机,精密度高,为有腔器械,有水、气道管腔系统,手工无法清洗干净。口腔器械使用频繁,被血液、唾液、炎性坏死组织等污染的机会多,必须严格消毒或灭菌。对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对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包括手机、车针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对接触患者完整皮肤、黏膜的器械,包括口镜、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对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前必须消毒。本院对重复性的医疗器械,均在使用后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

3.9维持就诊秩序,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3.10医疗废物的管理

3.11监督及监测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时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等的监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室,进行整改或改进。

3.1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于口腔专科医院,每一个科室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其中消毒供应室又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对消毒供应室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用物处置流程,提高消毒供应室人员的意识和素质,对消毒灭菌物品按规定进行各项监测,保证全院消毒灭菌物品的供给。

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而这些技术措施都离不开护士的护理操作。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护理工作贯穿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工作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7.

[2]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3.

[3]吴红梅,陆金星.规范化管理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8):2037-2038.

[4]郭敬珍,沈迈旗.加强口腔科消毒灭菌的规范管理[J].中国学杂志,2004,21(1):76-78.

[5]陈茜,彭丽娥,宋军燕,等.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8):135.

[6]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7.

[7]赵中,何惠明,唐金梅.综合性医院2011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6(19):140-143.

方法:对口腔器械以及收集进行消毒。

结果:要想控制医院感染,就需要对医护人员加强感染知识方面的培训、对感染因素进行加强管理、医护人员加强个人卫生、保持通风以及消毒。

结论:在口腔内科门诊中,容易出现感染,同时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问题。有关制度的完善,规范医疗流程以及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得到减少。

关键词:口腔内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方法

一旦口腔内科出现感染,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传播疾病[1]。我国目前的口腔内科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受到环境以及不同感染原因的影响,对医院感染的控制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对口腔内科门诊的感染控制是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出了无菌手机的使用,大部分人认为无菌手机要比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好。但是在使用无菌手机方面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践研究[2]。目前所使用的手机通常都是采取真空脉冲进行灭菌,主要因为它能将冷空气气泡充分的排出。采用预真空脉冲灭菌器进行灭菌,能使灭菌的效果得到确保,也能更好的将器械保存。

2方法

2.1对医护人员加强感染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医院的发展中,需要医护人员加强自身在感染方面的知识。在当今的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医护人员诊断水平以及感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医院可以开展关于感染知识方面的座谈会,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全面了解,同时也能使其熟练的掌握灭菌的操作过程。医护人员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与自身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对临床的治疗做进一步的总结,使医院发生感染的概率得到降低,这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必须做到工作的合理性。

2.2对感染因素进行加强管理。随着人们年纪的增加免疫能力也会下降,患者本身的体质较为特别,并且医院集中了许多微生物,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在口腔内科中,患者的口腔疾病有很多种,在免疫能力以及防御能力方面都有所差别。要及时的检测病原菌,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要合理。根据容易造成患者感染的因素,医院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这样能将感染的路径阻断,进而实现对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

2.4保持通风以及消毒。患者进行口腔治疗以前,使用消毒液,冲洗患者的口腔黏膜,进而达到消毒的作用,这样能使患者自带病菌量得到减少,同时也能使交叉感染的情况得到避免。口腔门诊的患者比较多,在加上医院的环境较为特殊,在门诊的空气中通常会有大量细菌产生,所以要注意门诊的通风。

3结论

在口腔内科门诊中,容易出现感染,同时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问题。有关制度的完善,规范医疗流程以及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得到减少。医护人员要对灭菌以及消毒的过程进行了解,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此外,还要做好对医疗设备以及器械的消毒工作,对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控制。

[1]叶宇,黄卡立.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在口腔科门诊的应用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5):122-124

[2]崔彩霞,杨彦第,崔涛.浅谈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对卫生员管理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03):133-135

本文作者:吴慧琴、马翠琴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方法

2结果

2009-2011年每季度对县城、每半年对乡镇采样1次,3年共采样412份,合格378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1.75%。其中消毒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94.35%,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88.89%,室内空气合格率为87.50%,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5.83%,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100.00%,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为95.83%,紫外线灯合格率为85.42%(表1)。所有消毒与灭菌后的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均未检出致病菌。

3讨论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呼市综合医院的口腔科门诊诊疗室空气、工作台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总数、消毒剂的有效含量、使用中消毒剂的染菌量以及诊疗器械的无菌检验等。

1.2评价方法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与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本次对呼地区6所医院的口腔科门诊进行的消毒灭菌效果检测中,共采样100份,合格97份,合格率为97%,消毒剂染菌量和诊疗器械无菌试验合格率均为100%,其他依次为物体表面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97%,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100%,消毒剂有效含量的合格率为100%。

3.1感染途径

3.1.1吸入感染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3.1.2接触感染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3.2对策

3.2.1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2.2加强环境管理,作好个人防护口腔科诊室、治疗室需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用紫外线照射2次/d,1h/次。诊断桌、窗台、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做到规范洗手。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正确规范的洗手是避免医院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为确保医患安全,操作者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洗手。

3.2.3更新口腔器械,改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手机选择耐高温而又耐湿的品牌,且配备足够的周转基数。手机清洗:手工清洗不能将手机内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机空转30s后,再清洗手机上的污垢,并使用超声清洗消毒机在清洗过程中加入清洗剂、消毒剂或酶等,从而达到彻底清洗手机内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机采取全自动注油,纸塑封包,然后再高压蒸汽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机一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WHO及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首选方法,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拨髓针、牙周刮治器、拨牙钳、牙挺、洁牙器、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刀柄、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调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清洗擦干后分类,独立包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2.4牙椅管道系统的消毒下班前每张牙椅用0.5%健立素含氯消毒液抽吸消毒,开诊前、收诊后用快速手机排气、排水1min,牙椅表面采用诗乐氏消毒液在治疗结束后抹洗,痰盂随时保持清洁。

【关键词】口腔门诊艾滋病控制对策

1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报告,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世界上已有25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全球共有332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世界艾滋病新闻会上联合通报了中国艾滋病病情: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其中病人77753例;报告死亡34864例。2008年1~9月共报告发现艾滋感染者和病人44839例,报告死亡6897例。目前,我国艾滋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虽有所减缓,但是地区分布差异大,流行因素广泛存在,并且,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2艾滋病(AIDS)在口腔门诊的感染

艾滋病病毒(HIV)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及组织之中,潜伏期短的2个月,长的可达15年[1]。口腔治疗时,口腔器械如拔牙钳、牙科手机、车针、拔髓针、洁牙器等接触口腔唾液、粘膜和血液,如果不彻底进行消毒,极易引起感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高速牙钻机在治疗停止瞬间形成的负压将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致病菌回吸到手机内部造成手机水、气管道的污染也会造成HIV的感染和传播;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在口腔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出现误诊、漏诊造成传播;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要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和分泌物等直接接触,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洗手或戴手套操作,医生的手就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介[2],更为严重的是口腔医务人员一旦染上HIV又可传染给病人。如亚特兰大DCD报告了3名牙病患者因治疗牙病而被1名患有AIDS的牙医所传染[3]。

3艾滋病(AIDS)在口腔的临床表现

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显示,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患者可出现各种口腔病损。艾滋病的口腔表现被认为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关键症状。艾滋病在口腔的常见病变如下:

3.1白色念珠菌病。HIV感染者口腔发生念珠菌病占61%[4]。在没有任何诱因,如无放疗、化疗史,无长期用激素、抗生素史以及无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情况下,患者颊部的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或咽部、软腭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应高度怀疑艾滋病。

3.2舌毛状白斑。现已被广泛认同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特殊口腔损害。常发生在舌的双侧缘,表现为白色斑块,表面不规则,为垂直皱褶状突起和毛发状病损,不能擦除。

3.3牙周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牙龈线形红斑,表现为牙龈缘呈明显的火红色线状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发性牙龈出血或刷牙后出血,口腔局部治疗无效。此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可发生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牙周炎、坏死性口炎,并可在短期内(4周内)出现牙龈溃疡、坏死,牙槽骨破坏。

3.4卡波基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肿瘤。肿瘤常位于上腭的两侧,其次是牙龈,表现为无痛性紫红色或紫褐色、大小形状不一、扁平或隆起的病损。肿瘤出现溃疡时可有疼痛感觉。

3.5其他口腔表征。单纯疱疹性口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非霍奇金氏淋巴病等。

4口腔门诊医生对艾滋病认知和防护情况调查

5口腔门诊消毒情况调查

2008年10月,我们对东营区辖区内34处口腔门诊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了调查,34处口腔门诊均有高压消毒锅,有齿科专用高温高压灭菌器的占78%,消毒制度健全的占84%,手机一人一用一消毒占56%,开展消毒效果监测的占45%。通过调查,只有少数口腔门诊能够做到规范操作,严格消毒灭菌,而多数口腔门诊存在规范消毒不规范,未开展消毒效果监测,更有甚者,极个别的口腔门诊存在把消毒设备当摆设,不进行严格消毒的现象。

6口腔门诊艾滋病感染控制对策

艾滋病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和死亡率高,而且尚没有杀灭HIV的有效药物和手段,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所以重在预防。通过对口腔门诊医生艾滋病认知、防护和消毒情况的调查,发现口腔门诊在防控艾滋病感染方面存在极大的隐患,我们感到加强口腔门诊艾滋病防控措施刻不容缓。主要对策如下:

6.2加强内部管理。

6.2.1完善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口腔科门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标准预防隔离原则,确保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等综合方法的实施,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血源性感染发生。

6.2.3加强监测,确保质量: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定期对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对压力灭菌器采用工艺、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监测,确保每锅次、每件器械和物品的灭菌质量。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器械的功能完好、清洁明亮、无锈迹。每月对器械的灭菌效果进行生物学监测。

6.2.4规范操作:口腔门诊医生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另外,在治疗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和手套,每治疗一个病人都要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尽量使用一次性的诊疗器械。提倡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对无防回吸的高速牙钻机,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都要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6.2.5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对口腔门诊产生的一次性以及普通医疗废物要每日进行消毒焚烧,必要时将焚烧残渣深埋。对患者血液、唾液污染的地面,用浸透0.1%次氯酸钠溶液的布擦掉后弃入一次性用品袋与医疗废物一同焚烧。

1刘甘露等.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口腔医学纵横,1999;4(15):88

2尹美女.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9(22):89

3史久成等.艾滋病及其口腔疾病(一).口腔医学,1997;17(3):165

4刘甘露.蒙坚.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口腔医学纵横,1999;4(15):88

关键词:口腔诊疗机构;感染控制;硬件配置

1.1对象

泰州市内所有开展口腔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包括下辖兴化市、姜堰区、海陵区、高港区、泰兴市、靖江市和市辖范围内的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口腔门诊部、口腔诊所、综合医院口腔科、乡镇卫生院口腔科等。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

1.2.2现场调查

1.2.3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1地区与类型分布

泰州市开设口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共有185家。按地区统计,各市、区口腔诊疗机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姜堰市(38家)、兴化市(37家)、靖江市(34家)、泰兴市(32家)、海陵区(19家)、市辖区(15家)和高港区(10家)。按诊疗机构类型统计,口腔诊疗机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乡镇卫生院(64家)、口腔诊所(62家)、综合医院口腔科(32家)、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13家)、口腔门诊部(12家)和二级口腔专科医院(2家)。其中,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是指设有口腔科目的妇幼保健院(所)、厂矿医务室、非口腔类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

2.2患者接诊情况

2014年各类口腔诊疗机构的年均患者接诊量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2014年各类口腔诊疗机构平均每家单位的日均接诊患者例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50例次、综合医院口腔科20例次、口腔门诊部9例次、口腔诊所7例次、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7例次、乡镇卫生院4例次。

2.3消毒与灭菌方法

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物理与化学方法均使用的有98家,单用物理方法的有73家,单用化学方法的有14家。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的单位数共计143家,总体使用率为77%。不同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一次性诊疗器械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医院口腔科占91%,口腔门诊部占83%,乡镇卫生院占81%,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口腔科占77%,口腔诊所占68%,二级口腔专科医院为0。

2.4清洗、消毒与灭菌区域

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有50家,其中综合医院口腔科19家,乡镇卫生院口腔科23家,其他口腔诊疗机构8家;在清洗消毒间的有100家;在诊疗区域内的有80家。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均有在诊疗区域内清洗消毒的情况。清洗、消毒或灭菌间(区)平均面积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医院口腔科55.2m2,其他预防保健机构53.1m2,乡镇卫生院12.8m2,二级口腔专科医院12.0m2,口腔门诊部7.9m2,口腔诊所6.1m2。

2.5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选取机械清洗设备、水枪、水池、酶洗液配置四个调查项目。泰州市185家口腔诊疗机构超声清洗机等机械清洗设备总体配置率为59%,仅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和口腔门诊部配置率达100%,配置率较低的为乡镇医院口腔科,占34%。配置清洗用水枪的共有58家单位,总体配置率为31%。按机构类型统计,除二级口腔专科医院配置率100%外,其余均未完全配置,配置率较低的为口腔诊所19家,占31%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8家,占13%。见表2。

2.5.1烘干设备

选择是否配置烘干设备、气枪、擦干用消毒纱布以及是否自然晾干4个调查项目,一家单位可以选择多种干燥方式。185家口腔诊疗机构仅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完全配置烘干设备、气枪及擦干用消毒纱布,其余各类型机构配置率均未达到100%。配置专门烘干设备的共有29家,总体配置率为16%;配置气枪的共计有55家,配置率为30%;采用自然晾干的有82家,占44%。

2.5.2包装材料、器具

包装用材料、器具包括布类、硬质容器(方盘)、一次性纸塑纸和一次性无纺布。一家单位可以使用多种包装方式。185家口腔诊疗机构的四种包装方式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硬质容器(88%)、布类(51%)、一次性纸塑纸(42%)、一次性无纺布(20%)。按照机构类型分析,硬质容器(方盘)在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中使用率均为最高,布类在综合医院口腔科及乡镇卫生院中使用率较高。

2.5.3消毒、灭菌设施设备

185家口腔诊疗机构中采用物理方式消毒、灭菌的,小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总体配置率最高,为56%;配置率最低的是快速卡式灭菌器,为4%。大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中均有配置,配置率最高的是综合医院口腔科(38%);小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配置率较低的是乡镇卫生院口腔科(31%)及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38%);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除口腔门诊部未配置外,其他类型机构均有配置,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配置率(44%)最高。采用化学方式消毒灭菌共计112家单位,均使用戊二醛消毒灭菌,另有2家诊所采用其他方式消毒、灭菌。在112家中,配置无菌水的仅有为22家。总体配置率20%,各类型机构的配置率分别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占50%、口腔门诊部占17%、口腔诊所占16%、综合医院口腔科占9%、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6%、其他机构占15%,配置率均较低。

2.5.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调查是否配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化学指示物(或浓度测试卡)及有无监测记录两个项目。185家口腔诊疗机构配置消毒与灭菌效果指示物(或浓度测试卡)的共计97家单位,总体配置率为52%。其中,乡镇卫生院口腔科的配置率较低,占44%。有监测记录的共计82家,登记率占44%;登记率较低的为口腔诊所,占26%;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31%。

2.5.5存放设施选取是否有专门诊疗器械保存柜

以及是否在诊疗区域内存放诊疗器械两个调查项目。185家口腔诊疗机构中有专门保存柜的共计138家,总体配置率为75%。其中,配置率较低的为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54%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63%。在诊疗区域内存放诊疗器械的共计170家,占92%。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内存放口腔诊疗器械的比例均较高。

2.6环境清洁及消毒

配置紫外线灯的有147家,总体配置率为79%;配置率较低的是乡镇医院口腔科,为55%,其余各类型机构配置率均较高。配置化学消毒剂对环境消毒的有80家,配置率较低的为综合医院口腔科,占31%;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33%;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38%。配置空气净化设备的有18家,分别为综合医院口腔科11家、乡镇卫生院口腔科5家、其他预防保健机构2家,其他类型机构中未配置。配置机械通风设备的共计有54家,配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100%)、综合医院口腔科(81%)、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54%)、口腔门诊部(33%)、口腔诊所(16%)、乡镇卫生院口腔科(8%)。见表3。

2.7职业防护设施

选择是否制定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以及所使用的消毒产品是否索证两个方面进行调查。185家口腔诊疗机构对所使用的消毒产品的整体索证率不高,为17%。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的整体制定率为60%,制定率较低的口腔诊所占60%,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54%,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47%。

(1)清洗环节。

(2)干燥环节。

未配置干燥设施会将清洗时的残留水分带入化学消毒剂稀释其浓度进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同时,残留水进入包装材料后进行压力蒸汽灭菌不仅影响灭菌效果而且会缩短其有效期限。

(3)包装环节。

多数单位直接用不锈钢方盘盛装,蒸汽无法穿透,灭菌效果无法保证。

(4)消毒灭菌环节。

尤其是以戊二醛化学方法灭菌的单位,多数未配置无菌水而是使用自来水冲洗,使得已灭菌器械再次变得“有菌”。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薄弱环节,除综合医院口腔科、二级口腔专科医院的监测记录较为完整外,其他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常规物理及化学监测基本未按要求进行,设备损坏维修后、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及重量发生改变后须做的生物监测更是无从谈起。未监测,则无法确定消毒、灭菌器械的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正确,亦不能保证灭菌效果。

(5)存放环节。

存放的温、湿度条件对保存期限有影响。用方盘包装快速灭菌的器械有效期为4小时,多数单位的医师及感染控制人员甚至不知晓这个知识点[6],方盘盖上居然标示有效期为7天。在环境清洁、消毒环节,未配置空气、物表消毒设施及空气净化、机械通风设施,尤其是在冬季、夏季,由于空间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无新风进入,易导致大量口腔飞沫残留在诊疗环境中,引起医生、患者的感染[7]。

(6)职业防护环节。

[1]杨玉勘.3371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5):504.

[2]黄雁虹,江勇,贺佩兰.口腔科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医院,2008,8(1):113-115.

[3]吴晓磊,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0-3221.

[4]范雪兰,张红岩.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的管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24(3):284-285.

[5]顾爱萍,冯萍,茅挺,等.39650例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苏州医学,2007:3093-3094.

[6]吕金,张锋.口腔感染特点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95.

[7]杨燕,严艳,许曼艳.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原因及预防[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3):183.

广西省柳州市卫生监督所,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医院作为病患与病菌高度集中的场所,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发地区,特别是口腔科很多操作器械都与患者唾液和血液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口腔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就医院口腔科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感染控制对策。

[

关键词]口腔科;感染;原因;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1口腔科医院感染原因

1.1口腔科环境污染影响

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有空气污染、设备污染及水污染,其中空气污染主要是在口腔治疗期间,容易形成一定量的气溶胶,或者在牙齿修复或者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末,对室内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依据某医院口腔科室在2012年共采集了68例空气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进26例分样本合格,合格率仅为38.2%,空气污染严重;设备污染,主要是X光机、牙椅、按钮、手柄、门把手及开关等设备在口腔治疗中成为感染介质。在口腔操作过程中,粉尘、唾液及血液等对医疗设备造成污染;水污染,主要是供水系统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医疗器械未能进行有效清洗,口腔科的污水排放前未进行有效消毒。

1.2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到位

某医院口腔科室在2012年对30份消毒医疗器械,30份灭菌医疗器械进行采样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仅12份消毒医疗器械样本,合格率为40%,16份灭菌医疗器械样本合格,合格率为53.3%。口腔科手机头及车针等医疗器械污染率相对较高,特别是涡轮手机在操作时容易被粉末、血液及唾液等物质污染,导致涡轮手机腔隙内存在很多的污染物,且难以进行清理。同时在牙齿打磨后,涡轮手机会产生回吸效应,将粉末、血液及唾液带入到机头内,在口腔治疗时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症状[1]。再者,钢丝、车针及牙钻等都由主治医师保管,未能进行规范性的消毒和灭菌,大大提高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1.3医务人员受到严重感染

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能够与患者直接接触,容易受到患者体内血液及唾液的严重污染。临床研究表明,口腔科室工作人员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2倍,因此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通过采集某医院15名口腔科科室工作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查发现,其中10例工作人员HBsAb呈阳性(66.7%),7例工作人员HBeAg呈阳性(46.7%),8工作人员例抗-HCV呈阳性(53.3%)。

1.4医疗意外损伤感染

通过对某医院口腔科科室2010年—2012年医疗器械损伤感染事故进行调查发现,2010年共发生8起损伤感染事故,2011年共发生12起损伤感染事故,2012年共发生9起损伤感染事故。主要由于口腔科很多医疗器械都属于尖锐器械,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若医务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未能树立良好的防护意识,将发生切割或者针刺等损伤情况,大大提高了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2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2.1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2.2改善口腔医疗环境

首先,将口腔科室分为三个区域,即诊疗区、清洗消毒区及污染区,定期开窗通风,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其次,口腔医疗前,护理人员必须对治疗方案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术前应准备各种手术物品,避免治疗期间反复取物,对医疗物品或者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手术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及手套,不可直接与物体表面相接触,避免医疗物品受到感染[2]。再次,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若诊疗物品表面受到污染,应及时用消毒液进行擦拭,且每日应用消毒剂清洁地面。最后,定期对口腔诊疗环境和诊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及时掌握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状况,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口腔医疗安全。

2.3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首先,要求医院口腔科做好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感染控制及无菌操作等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让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口腔科室感染控制知识。其次,在口腔医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可能与患者口腔黏膜、血液及唾液等直接接触,从而引发交叉感染现象,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在口腔医疗操作期间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帽子及口罩。患者体液或者血液可能会喷溅到医务人员眼部,要求医务人员要佩戴防护镜,同时严格遵守术前洗手消毒的要求。若手套严重破损或者手部受到污染,应立即将手套脱出,并用流动水和肥皂水清洗手部。再者,器械消毒室必须与口腔诊疗室分开设立,器械消毒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在对口腔诊疗器械清洁、消毒及灭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即佩戴帽子、手套、袖套、口罩、防护镜及防护裙,在清洗消毒结束后及时进行手卫生。

2.4医疗器械消毒及灭菌

2.5做好医疗废物和医院污水处理工作

按照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医院口腔科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口腔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以规范口腔医疗废物处置行为。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口腔科医疗废物进行严格分类,做好标记,规范储存、运输及处置,避免医疗废物的流失和泄漏。一次性诊疗物品不可反复使用,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使领用数量与废弃数量相吻合,避免重复使用[6]。未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口腔科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达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2.6加大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力度

医院口腔科必须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学和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诊疗器械、无菌保存液使用中消毒剂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实现医院感染监测的制度化和经常化,以实时掌握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状况,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率,为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结语

口腔科诊疗器械由于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发生医源性感染,尤其基层医院口腔科诊疗空间较小,布局缺乏合理性,医疗器械消毒不够规范,容易被污染,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口腔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滞后现象较为严重,大大提高了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因此,要求医院必须加大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配备充足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同时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以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操作行为,降低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提高口腔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美琴,许笑华,陈淑良.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0,11(3):78-80.

[2]索英,李美兰.加强口腔科感染管理及控制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12(10):76-78.

[3]钱瑛,张淑军,邢媛.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2,15(1):98-99.

[4]金顺贞,袁季华.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7(18):90-93.

[5]魏新社,代灿灿.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11(30).

[关键词]医院感染;口腔疾病;危险因素;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口腔科2010年12月~2012年1月发生医院感染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17~64岁,平均(48.9±2.6)岁;牙周病13例,急性化脓性腮腺炎6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12例,其他11例。选择同院口腔科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6~66岁,平均(49.1±2.4)岁;牙周病15例,急性化脓性腮腺炎7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14例,其他14例。

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疗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诊疗资料包括患者诊疗过程中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空气定期消毒及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疗过程中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合格率、空气定期消毒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生素联合应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所述,临床护理工作者应了解本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卢爱工,李莉莉,柳淑杰.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79-1080.

[2]张文燕.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及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17.

[4]彭生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151-152.

[5]贺佩兰,林慧,黄雁虹.口腔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5):4-5.

[6]方洁新.护理质控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18-119.

[7]戴轶.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10,26(8):88-89

[8]李懿.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11-212.

[9]陈爱霞.手消毒习惯对控制基层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其养成方法[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51-152.

[10]江田,.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2717.

[11]赵金花.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及防护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531-1532.

[12]王海雪,周慧霞,左亚新.浅谈口腔门诊的感染管理[J].护理杂志,2000,17(2):49-50.

[13]刘卫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76-177.

耳鼻喉科门诊医院人员流动性大、病情各异、致病菌繁多[1],且其检查多需与患者口腔、唾液、血液等接触,发生感染几率较大[2]。本通过分析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感染预防和护理管理方案,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我院耳鼻喉科门诊自2013年3月起开始实施感染预防与护理管理制度,以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作为干预前对照期,以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作为干预后观察期。

1.2.1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耳鼻喉科门诊医院的患者繁多复杂,病情各不相同,携带致病菌种类混杂,且人员集中、流动性大,极大提高了致病菌感染几率。其次耳鼻喉科门诊医院多数需接触患者口腔、唾液、血液等进行检查和治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若门诊环境消毒、医疗器械消毒不合格,医务工作人员无菌操作理念不强或不规范,则很容易成为致病菌感染的媒介。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医院各项感染监测情况分析表明:以手检阳性标本检出率最高,其次为一般物品表面和空气,无菌物品阳性标本检出率最低。

1.3评价指标比较干预前后(1)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包括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率及标准预防执行情况三项,采用抽查统计方式;(2)消毒隔离管理质量,包括无菌物品保管、废弃物处理、消毒灭菌及患者隔离防护四项,参照护理部检查得分情况,各项满分为100。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1医院感染监测指标比较

干预前抽查176人次,干预后抽查158人次,干预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P

表1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比较[n(%)]

组别例数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率标准预防执行

干预前17689(50.57)117(66.48)109(61.93)

干预后158124(81.65)141(89.24)128(84.81)

x235.472424.544321.9845

P

2.2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比较

干预后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P

表2干预前后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比较()

组别消毒灭菌无菌物品保管患者隔离防护废弃物处理

干预前83.3±7.679.6±9.775.9±8.884.1±5.7

干预后94.2±6.890.4±5.291.2±3.190.8±4.6

x27.70757.076211.82526.5962

【关键词】口腔;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

为了全面实现关于“以病人为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目标,硬抓医疗的质量管理、保证护理安全、逐渐的规范考核标准过程、重视持续改进一种管理理念,口腔专科护理的质量考核准则应与时俱进,紧跟调整的步伐。具体根据口腔专科医院的“大门诊小病房”特点,我院口腔护理部重新调整了质量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1重建护理部门的质量管理

护理部门需要设立专职护理管理监督小组,各尽其职,分别对病房及门诊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与管理。同时,门诊部及病房应落实到个人,如护士长、各科室的护理骨干等负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

2严格要求护理管理

不断调整与修改关于口腔专业特点护理的质量管理标准,完善口腔护理的制度。落实护理部门人员的职责,如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主任护师、护士长及整个护理部领导的职责等。不断健全与完善护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门诊护理、住院部管理、抢救护理、护理员的专业培训、整体护理等一系列专业护理制度。

3对不同级别人员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4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在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下,口腔医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需要完善口腔护理的专科标准,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因此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要。主要包括:计算机水平、学历教育、口腔专业水平、外语交流水平、护士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合理分配护理人员资源,根据需要对护理员进行调整[2]。

5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根据我市的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需要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在不同病房的比例。同时,严格执行关于口腔专科器械的消毒灭菌标准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消毒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检查、急诊室服务、门诊系统服务、手术室服务等规范检查标准,对护理操作的标准度进行考核评分。

6确保及时的信息反馈[3]

为确保使口腔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的改进,一定需要评价系统的监督检查,发生问题时做出及时反馈:有实际措施、有改进、有批评、有表扬、有奖惩等制度。抽查并记录病房和门诊的护理质量,通过检查组人员进行汇总,随后反馈到各级管理员,在反馈表提出需采取的措施,总成绩与奖金相联系。

7持续质量改进(注重过程)

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包括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护理岗位及口腔专业护理等。各种工作应该有相应的记录,如:培训笔记、会议记录、护士长手册、健康护理的教育资料及对现场护理的卫生宣传。

8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给予优秀护理员多种培训机会,包括学术交流、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在职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机会,使其水平得到提高[4]。为各级护理员创造晋升及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外来技术,善于各种交流。另外,护理部要为不同护理人员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如:优质护理服务的演讲比赛、护理高技术操作比赛、护理论文的交流等。

9门诊部护理的综合管理

10体会

口腔专科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护理管理多种材料和原始记录,护理质量,以及持续改进的方法和过程。重点是是服务与质量持续改进、质量安全、着重改进过程的原始记录,每项标准和制度的建立都应该有根据,突出医护配合治疗过程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和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1]刘学宁,黄亮,赵硕辉,等.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96.

[2]刘学宁,孙伟.口腔科诊疗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19.

[3]沈显军,林海升,罗旭明,等.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改善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1):1004-1006.

[4]黄华,罗维,林田,等.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建立——以口腔预防教研室为例[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6):898-899.

[5]何咏群,李楠,陈军,等.银连含漱液在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3):254-256,264.

关键词:口腔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是医源性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康复水平,经大量临床资料证实,保持手卫生是抑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基本、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1]。口腔门诊诊治患者众多,医护人员人均接待量大、操作频繁,且操作多围绕口腔进行,后者环境复杂、病菌众多,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抑制感染的关键。本次研究对我院口腔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改善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我院口腔门诊医护人员78人(男26人,女52人),年龄20~52岁,平均(34.92±8.25)岁;学历:中专5名,大专15名,本科及以上58名;医师49人,护士29人;从事口腔医护工作1~30年,平均(9.2±3.6)年;职称:低级职称52名,中级职称14名,高级职称12名。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

2.1医务人员行手卫生措施前后手部监测护士洗手前、洗手后、有效洗手后携带病原菌数量均低于医师,医师及护士洗手后、有效洗手后携带病原菌均低于洗手前,差异显著(P

2.2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措施因素分析据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间洗手执行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工龄、岗位间手卫生执行率差异显著,其中工龄5~10年医护人员执行率最低,医师执行率高于护士,差异显著(P10年合格率最高、

手卫生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医护人员手携带细菌数量,本次研究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携带细菌情况较严重,与大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医护人员执行洗手后,特别是有效洗手后,手中携带病菌显著下降,执行卫生消毒后基本达到了无菌标准,但仍未达到手术消毒标准[4-5]。

该院存在手卫生执行不严格现象,统计应执行1493次,执行1333次占89.28%,其中合格率82.67%。医师手携带菌数量较护士更多,本次研究中医师其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均远高于护士,可见医师对于自身手卫生重视程度较高,而护士手卫生重视程度相对不足,与大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如刘怡清等统计护士较医师其手卫生意识更强,笔者认为可能与本次研究中医师经验丰富、资历较老、工作素质较高有关,研究中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差异较大,个别护士存在工作散漫现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工龄在5~10年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均较低,笔者认为此类医护人员工作态度有待提高。此外,男性者其洗手执行率与女性未见显著差异,但合格率低于女性,应加强有关督导。

参考文献:

[2]张有英,时军辉,支君,等.洗手后两种不同干手方法的选择与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05):386-387.

[3]黄洁英,甄晓燕,罗海玲.口腔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525-3526.

THE END
1.国产自锁牙套排名:前三名牙医超级推荐并且价格还便宜!国产自锁牙套是一种在牙齿矫正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器具,具有许多优点。下面将介绍国产自锁牙套的优势特点,并列举几款相关产品进行详细比较。 一、国产自锁牙套的优势特点 1.舒适性高:国产自锁牙套采用高品质材料制成,佩戴舒适,不易造成口腔不适。 2.矫正结果好:自锁设计有效固定牙齿,可以更精密地进行矫正,减少矫正时间。https://m.xizee.com/forums/59683.html
2.今天去牙医诊所切牙龈,不知道消毒有么有消毒,是在我面前打开器具...今天去牙医诊所切牙龈,不知道消毒有么有消毒,是在我面前打开器具包装的,会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什么的啊?2021-12-23 17:35:37问题描述:怎么检查?医生回答(1) 张刚 副主任医师日照市中医医院 治疗口腔疾病一定要出专业正规的牙科医院,如果切除牙龈只要出血就有传染病毒的风险,但艾滋病潜伏期普遍在6年以上,在潜伏期...https://mip.familydoctor.com.cn/ask/q/20060980.html
3.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另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https://m.1010jiajiao.com/czwl/shiti_id_07c8f9f1149172d340762a2ca99d8854
4.牙齿定位器具及其制造及使用系统及方法与流程1.本技术案在2020年5月19日申请,作为pct国际专利申请案,且主张2019年5月20日申请的题为“牙齿定位器具及其制造及使用系统及方法(tooth-positioning appliance,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and using the same)”的序列号为16/417,512号的美国专利申请案,所述美国专利申请案的公开内容特此以其全文引用方式并入...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5/202080044679.html
5.牙齿牙医图标元素素材牙齿牙医png图片下载觅元素是设计素材的免费下载网站,提供牙齿牙医图标元素素材,牙齿牙医png图片等素材免费下载,下载牙齿牙医素材就来觅元素。https://www.51yuansu.com/sopng/yachiyayi-43-0-0-0-0-1/
6.牙医用来泡钻头的药水叫啥名是不是快速问医生牙医用来泡钻头的药水叫啥名是不是液面应超过被消毒的钻头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医生回答(1) 王磊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病情分析:一般用来浸泡器具用的消毒水是戊二醛,在口腔内使用的器具浸泡30分钟后还要通过高压消毒后才可以使用,浸泡10小时后就可以直接使用。指导意见:一般消毒水需要完全盖...https://m.120ask.com/askg/mip_detail/31818524
7.会叫疼的硅胶娃娃,看完心理阴影了...牙医hanako牙科口腔就像在牙医器具碰到舌根位置的时候, Hanako会产生呕吐反应。 当然如果力度刚刚好, 或者牙医生询问力度如何, Hanako也会凭借语音识别系统, 做出表示同意、称赞的回答。 甚至存储下医生练手时的系统表现, 客观记录到电脑上。 Hanako的强大功能归功于 对Hanako一代优缺点的结合改进。 https://dy.163.com/article/FTGCN0LS0545KZQY.html
1.牙医助理此外,在以下设备上放置了塑料屏障:连接到椅子的手件、头顶灯、混合器、X射线机、混合材料和其他杂项牙科器械、材料或器具。牙医助手参与的角色之一是在每位患者离开该手术后改变这些塑料屏障。样可以确保为下一位患者做好手术准备。 这些感染控制程序和协议不仅适用于牙医助理,而且适用于口腔保健机构中的所有同事。但是...https://vibaike.com/113958/
2.专业牙医检查病人mov格式视频下载正版视频编号359975专业牙医检查病人 - 00:071080P 付 应版权方要求,该素材仅支持单个购买后使用 实拍 牙科医生给病人做了X光检查 - 00:081080P 付 应版权方要求,该素材仅支持单个购买后使用 实拍 牙科手术 - 00:091080P 付 应版权方要求,该素材仅支持单个购买后使用 ...https://699pic.com/video-359975.html
3.有以下器具:①远视镜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初中物理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有以下器具:①远视镜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窥镜,请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其特征是;二类包括:,其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6834773.shtml
4.牙医通常会建议我们拔掉智齿,但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担忧:“拔掉智齿...牙医通常会建议我们拔掉智齿,但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担忧:“拔掉智齿有什么后果?会影响味觉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科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拔智齿可以改善味觉,而且该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这表明( )①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比较而...https://www.shuashuati.com/ti/7bc7aaf7063949ebac4b3da5fc8d895b.html
5.牙科用其他仪器及器具(但不包括牙钻机或牙科用椅)海关编码,HS海关...牙科用其他仪器及器具(但不包括牙钻机或牙科用椅)9018499000 申报实例汇总 商品编码商品名称 9018499000超声波洁牙治疗仪 9018499000护牙弯角 9018499000抛磨机 9018499000抛光系统 9018499000抛光模具 9018499000抛光杯 9018499000抛光打磨机 9018499000抛光弯机头 9018499000抛光刷 ...https://www.ourcargo.com/hscode-13334.html
6.拔牙需要准备哪些东西拔牙需要准备什么器械1.牙医工具 拔牙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工具,其中包括镊子、牙科钳、托辊以及拔牙器具等。这些工具需要经过消毒和清洁,确保无菌、干净的状态,以免造成感染。 2.局部麻醉剂 拔牙通常需要使用局部麻醉剂,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常见的局部麻醉剂包括利多卡因等,需要由专业医生施行,以确保用量和效果合适。 https://www.pink-baby.net/gonglue/34374.html
7.牙齿矫正绕8字细钢丝作用虽然隐形牙齿矫正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选择,但钢丝矫正依然是牙科行业中常用的一种矫正方式。钢丝矫正器具作为一种传统的矫正方式,在矫正效果和可控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钢丝矫正器具的矫正效果稳定可靠。传统的钢丝矫正器具可以通过牙齿、骨骼和软组织的力学调整,达到对牙齿位置和咬合关系的全面矫正。使用钢丝矫正...http://www.sypxf.com/zx/47921.html
8.二年级绘本推荐目录仔细观察这本书的画面,我们会发现,在表现鳄鱼怕牙医和牙医怕鳄鱼的过程中,画面逐一展示了儿童补牙所看到和所经历的每一步骤:上牙科诊所——看牙医准备补牙器具——看到补牙的冷光灯和机器。然后,坐上补牙的椅子——任凭医生磨去蛀牙层面——填充治疗龋齿药物——覆盖修补珐琅质——完成补牙。再一次翻阅图书画面,我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i6uyo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