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的增大,越来越怀念儿时的一些东西,一些经过的人和事物。特别是在独处的时候,尤其是如此。
每次回老家,看到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些老物件,就感觉特别有感情,儿时的一幕幕不由地浮上心头。
今天带朋友们认识80-90年代常用的10种老物件,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用过这些老物件的人都老了。你家还能找到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实木水桶
在80-90年代的农村,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家里都是喝天然的井水的,在一个村庄里面,都会有一口井,以能满足本村人的喝水问题。
那时没有自来水,要喝水就得去井里挑,那时挑水流行用这种木质的水桶,这种水桶都是农村的老木匠们制作出来,是纯实木的。
这种水桶一担水大概有120斤左右,那时的农村孩子们也不能闲着,家长们也会请木匠师傅制作一担小一些的木桶,装满水大概在70-80斤左中,用来给小孩挑水用的。你儿时有挑过水吗?
二、理发推剪
理发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了,如今大街上的理发店非常的多。现在理发都是用电剪的,你知道吗?在80-90年代,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通电,理发怎么办?就是用这种手工推剪,你用过这种推剪理过发吗?
三、粮票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用过这种粮票购过物的人都至少60岁了,如今这种粮票已成为了古董了。
那时物资不丰富,什么东西都是按计划生产的,因此,都要凭票购买,不像现在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有钱哪里都有得卖的。你家还能找到这种粮票吗?
四、风车
这种风车现在有些农村依然可以找得到,像在小吴的家乡湖南新化农村还有,它的作用就是把粮食里面的叶子,灰尘,杂质吹出来,使粮食更加的干净。
五、连枷
连枷这个农具,估计很多的人都没有见过吧,它是一种有着地域特性的工具,有的地方用不上,在湖南是常见的。
它是一种用于黄豆脱粒的农具,它利用杠杆原理将黄豆从豆荚中敲打出来。在黄豆丰收的季节,连枷成为了农民们的好帮手,大大提高了黄豆的脱粒效率。如今农村里面种黄豆的人少了,这种工具自然也没有用了。
六、墨斗
墨斗是木匠师傅们常用的工具之一,可以用墨线来弹直线,也可以用墨笔来划像,作标记。方便把握尺寸,这样才能做出精细的家具和工具。
七、织布机
织布机是农村妇女们用来织布的工具,它见证了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用这种织布机织过布的人现在在世的估计不多了。在那个时代,人们穿的衣服都需要自己纺纱织布来制作。非常的辛苦。
八、煤油灯
在那个没有通电的年代,偏远的农村山区的晚上就是靠这种煤油灯来照明的。
70-80后和少部分的90后用过,小吴儿时就是在这种煤油灯下做作业的,一直到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才通电。
九、手电筒
手电筒是在煤油灯之后出现的一种照明工具,它利用干电池作为能源,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手电筒的出现,为人们夜间出行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煤油灯经不起风吹,风一吹就熄了,手电筒就能解决这一个问题。那时一对干电池要2元钱,很多的家庭都舍不得用的,只有在出门不方便带煤油灯的情况下才用手电筒的。
十、升子
升子在你的家乡有用的吗?这是小吴自己家里使用的升子,每天都在用,妈妈用它来量米做饭的,家里有多少人,就可以用它量多少米来煮饭吃了。
朋友们,这些农村老物件,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被淘汰掉了,但是都藏在经历过和使用过的人的记忆深处,永远的不可磨灭的。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珍惜这些老物件所传递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让它们成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