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网络各大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一个词——“打call”。稍加留心就能随处看到诸如“给XXX打call”这样的语句。那么“打call”究竟是什么意思?
“打call”是什么意思?
打call一词源自日系应援文化。
众所周知,日本是宅文化的圣地。由偶像、ACG延伸出的曾经属于日圈的“小众文化”现如今渐渐被更多的普通大众所熟知,圈子里的一些既定用语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使用,这些词就演变为了流行语,打call的普及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例。
打call,日语为「コール」。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这个词的:LIVE时台下观众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的行为。打call是对台上艺人支持与喜爱情感的集中表达,看似疯狂,实则理性,主要体现为台下整齐划一的呐喊和一片荧光棒的海洋。
从基本定义上来看,与打call密切关联的要素有以下3点:
↑标准打call姿势
↑教主亲自示范打call
打call的关键点之二:呼喊、挥舞荧光棒。从字面上的call来看就知道这种应援肯定要发声,至于呼喊的内容就因表演者而异了。另外就是荧光棒,作为日系偶像(多为女团)应援的必备用品,观众挥舞的荧光棒与舞台灯光相互辉映,绝对是提升氛围的利器。
第三个关键点:集中表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LIVE这种很high的环境下大家的情绪都异常激动,如果你一句我一句各自放飞给台上的偶像应援,那画面估计跟吵架差不多……那么如果有统一的口号、统一的节奏点、统一的动作的话,就可以发挥出应援本身最大的作用而达成会场的一体感,对舞台上的表演者来说也是超强的鼓舞和激励。
为什么要“打call”?魅力在哪里?
简言之,因为好玩。
好玩在哪里?
三、反馈。试想一下,因为你的喊call,小偶像在原本的舞蹈动作中与你产生了一个互动(比如比心、wink、飞吻之类)……是不是会更加激发打call的热情和趣味性呢?
怎么“打call”?
打call是为了活跃气氛,通过应援让自己成为全场的一部分。当然,打call并不是强制要求的行为,所以不喜欢的话也可以不参加。但大部分的人都表示一旦玩一次就会觉得很开心,所以也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其中。如果你要去看日系LIVE,特别是偶像、宅向的LIVE最好就不要矜持和冷漠啦,尽可能地让自己参与进去,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
“打call”一词的演变和泛用。
从根本上来讲,打call的使用场景就是偶像、二次元向的LIVE或者活动,偶像的话多以女偶像为主,男偶像一般不使用这个词。
最后再说回现如今变为网络流行语的“打call”。
在网络社交用语的情况下,打call的意义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一般在网络上的“为XXX打call”的用法,其实就是为了表达“我为XXX加油”、“我支持XXX(的某种行为)”的意思,表达一种赞成、支持的态度。
所以,打call这个词的流行,是一种小圈子文化向大众文化的传递和拓展。无论是纯粹意义上的LIVE上喊口号还是感情上表达一种支持的心理,其“应援”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程度和表象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