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inall的专利提示做得很细致,网站设计长在我的审美点上,像极了什么简中世界专利律师提示词教科书模板。可惜我不做专利,没办法搞测评帮大家看看提示词究竟好不好用以及哪里有待优化。
Boninall也提到,ta意识到“提示工程”(PromptsEngineering)将成为未来五年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对初试者来说,写提示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决定构建一个单独面向专利的提示网站,提供一些特殊提示以及或者常见情况下的提示最优解。
在「prompt重要吗」这件事上,以下两个观点或许大家都看到过。
第一种观点认为,未来提示工程(promptsengineering)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可能将成为企业的重要岗位。早在2023年5月就有新闻提到“位于伦敦的律所MishcondeReya近期于linkedin上公开招聘「GPT法律提示词工程师」”。
另外一种观点表示,产品设计要尽量弱化prompt的存在,能提出实质性问题并具备表达能力的人永远占少数,需要撰写细致prompt的产品对大部分用户并不友好。目前围绕着AI打造的产品也确实在弱化prompt,典型例子如notion的“askAI”功能、“沉浸式翻译”插件、最近讨论度很高的AI应用“胃之书”。
刚接触“prompt”这个概念时,懒惰让我迅速接受了第二种观点。随着数据库的完善与技术的发展,想必未来的产品更倾向于简化交互步骤,让用户可以更快、更便捷地得到需要的内容,这是非常符合人性的构想。如果这一天终将到来,那现在吭哧吭哧学prompt不是傻吗。
于是我松弛躺平了:D
转眼已经躺到24年年中,超长反射弧总算缓缓归位,我突然意识到写prompt这件事好像还蛮重要的
其实,「prompt重不重要」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你是谁?你需要什么?”。
但如果你是创作者,你需要使用AI创作,学习prompt是无法略过的一环。显然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有更细致、更个性化的要求,这些要求无法转化为快捷指令。所以,学会写prompt,AI才能真正辅助创作者完成复杂的作品创作。Midjourney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那问题来了——律师属于消费者还是创作者?
well,这件事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是否需要复杂的prompt,取决于律师认为特定任务由助理完成比较好,还是由产品完成比较好。换一个更直白的表述:特定任务是标准化的还是非标的?
如果任务是标准化的,寻找合适的产品更高效,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写prompt;如果任务是非标准化的,本来就需要助理来操作完成(对,就是像我这样的倒霉助理),(助理们)开始学习写prompt吧。
写prompt确实存在一些技术要求,但更多是在考验人类对特定任务的理解程度,及其表达能力是否到位。拆解一下具体要求,我认为写prompt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拿Boninall老师的prompt来做做段落赏析,这是一个「分析专利是否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提示词,我觉得Boninall老师写蛮好的。做专利的朋友可以去试试好不好使。
至于如何撰写prompt的技术类方法论,以下信息或许值得参考:
1.目前prompt的主流搭建框架
(1)PREP框架
(2)CRISPE框架
(3)B.O.R.E框架
2.搭建prompt可能用到的工具
(1)基本符号/标注
a.标识符
b.属性词
(2)使用思维链进行prompt
通过使用思维链,引入推理路径作为提示,可以帮助大语言模型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其推理、预测、分类和判断能力。具体推理路径有如下几种:
3.如何在写prompt的时候有效偷懒?
小提示:用GPT-4o写prompt,拿着GPT-4o给的prompt向免费版ChatGPT提问,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搭配。
(2)市面上优化/评估prompt的功能/产品
四、脑洞:律师优化prompt的终点是实务知识/经验
从上述例子可以窥见,最终的最终,提示词是在向AI传递一套认知框架、拆解任务的思路,由此推动AI按照用户的想法进行落地执行。
最近我在读《合同起草审查指南:三观四步法》,读着读着我突然意识到这也是一套思维框架,具备转化为prompt的潜力。不知道有没有好心菩萨能写写prompt验证一下可行性。
朋友们请看书中以下内容,这难道不是一个合同起草prompt的基本模板吗==?
“宏观一交易结构”层面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即使没有接触过“三观分析法”的律师,也应该能认识到,起草审查合同时,应该首先对合同及背后的交易有一个整体把握。
我们假设下列场景:王律师是资深合伙人律师,李律师是团队的低年级律师,他们经常要做合同起草审查工作。
假设王律师收到客户的一个合同起草需求,并且通过沟通了解了客户的交易需求。此时,王律师首先应对合同及交易有一个整体把握。体现在具体工作中,王律师会给李律师一个类似这样的交代:
——合同起草时
李律师,请你为客户起草是一个股权转让协议(这个交易能做)
主要内容是:A公司的股东B转让公司注册资本的10%的股权给另一个股东C,对价为200万元,先付100万元,工商登记完成后再付100万元(什么交易结构)
这个合同风险不大,双方都了解公司资产情况,内容可适当简单一些(风险大不大)
——合同审查时
李律师,请你为客户审查这个股权转让协议(这个交易能做)
主要内容是:A公司股东之间的一个股权转让(什么交易结构)
王律师的交代实际上就是“宏观一交易结构”层面的整体结论。即使王律师自己亲自处理上述工作、不用向谁交代,在王律师的头脑中,仍然会先形成一个整体结论,然后再进入具体的合同起草审查工作。
我们进一步剖析合同审查实务中律师要做出的整体结论,并将其拆解为下列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交易能不能做、风险大不大?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的组合,在实务中这两个问题难以切割:“交易能不能做”的问题背后其实就是“风险大不大”的问题。
实务中律师或法务一般只能提供建议,说明风险,不能直接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即使律师或法务认为交易不宜做,也不排除公司仍愿承担风险推进交易;反之,律师或法务认为能做,也不排除公司不愿承担风险而停止交易。因此,把这两个问题看作一个问题的两面、一起给出结论更为合适。
“交易能不能做”决定是否还要起草或修订这份合同;风险大不大既决定做不做,也决定了如何起草或修订这份合同。如果风险大,显然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对待这份合同,交易结构、合同形式、条款都需要更谨慎、全面。如果风险很小,则在各个层面的起草审查工作都会适当放松。可见无论风险大或小,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判断。
第2个问题:采取什么交易结构做?包括合同类型、合同主体、合同标的、合同程序方面的整体安排。
——这既决定了宏观-交易结构,也决定了合同形式、合同条款等各个方面如何安排。
上面这两个问题,都是影响整个合同全局的,因此属于“宏观”的问题。“宏观一交易结构”层面的所有知识,都是为解决上面这两个问题提供指引。
综上我得出暴论:好的法律类prompt终究要去实务知识/经验里淘金。prompt的技术门槛很低,最终的最终,是在考验一个人实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系统学习「撰写prompt」的技术可以读《chabot从0到1》。不过其实市面上讲如何写prompt的资源特别多,随手一搜就可以挖到很多好东西。
4.给我增加prompt脑洞的书:《合同起草审查指南:三观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