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如期举行。
这一次的拍卖会以绘画作品为主题,其中,常玉的作品《五裸女》,以3.039亿港元的天价成交。
这个价格高昂到什么概念呢?这是中国现代绘画作品拍卖出的最高价格,是油画作品价格的巅峰。
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画面内容,在收藏家的眼中成了珍宝。
这幅作品的画家常玉,由此也引发了巨大的讨论。
他是一个生不逢时之人,生活在巴黎的几十年里,他的众多作品几乎无人问津。就连想要来台湾办画展,他都因为名气太低而找不到投资商。
他这一生钟爱绘画裸体美女,但是在人生的最后一幅作品中,却留下了一只孤独的象。
常玉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在他的绘画作品里,我们可以窥见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独来独往,沉浸绘画
若你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的巴黎,若你是个热爱社交活动之人,那你或许能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遇见同一个奇怪的人。
他总是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不管是打网球还是音乐会,不管是保龄球还是马术,他都表现出了莫大的热情。
但他又好像总是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不与任何人交流,以游离在外的姿态冷静的观察世界。
在旁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奇怪的东方年轻人。
他的大脑似乎总在思考,他的双眼就像照相机一样定格住了世界的不同一面,而他本人,却又显得那么神秘。
实际上,他并不是神秘,只是名气不高,他是一位画家,名字叫常玉。
常玉是一个具有典型东方思维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总是带着东方的文化色彩。
但他又是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所以很快接受了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西方色彩的点缀。
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在他的作品中碰撞出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只可惜,这份魅力似乎并不能被同一时代的人们所接受。
有时候,他也会思考,自己来巴黎学习绘画艺术,体验生活,是否是个错误的选择?
但联想到过去的学习经历,他又无数次肯定自己,这一条道路没有错。
1900年,常玉出生在四川南充。
他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收藏家,酷爱书画,所以他从小就在充满了绘画艺术氛围的家庭中长大。
相比起其他孩子来说,在绘画这条道路上,常玉赢在了起跑线。
他的父亲为他找到了当地名师,老师也总是有意识地引导他,用画家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画笔去重现自己看到的世界。
老师笔下传统的东方绘画技法,也为他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基础。
可在少年时,他却对老师的教导内容产生了质疑。
常玉认为,某些传统的绘画技法实在太过循规蹈矩。
眼前看到的是一座山,笔下画出来的就是一座山;眼前见到的是一只鸟,笔下就得把这只鸟的每一根羽毛都画得活灵活现。
这确实能体现画家的个人技艺,但却无法为观赏者传递更深层次的东西。
画笔不是照相机,而是画家手中的工具。
画家创作绘画作品,不应当以一笔一划的复刻为原则,而应当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展现能够代表个人态度和情感的内容。
这一部分,恰恰是常玉少年时代的学习所缺失的部分。
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以后,他更是不满足于现有的传统学习方式。
所以他在1919年离开了中国,独自一人来到巴黎,在浪漫之都体验沉浸式的绘画生活。
可常玉却认为,父亲的思想仍然是传统的思想,想把他培养为一个学院派的画家。
但是,这并不符合他对自己的期待。
他要在生活中去感受世界,在实践中体会世界的不同一面。
因此常玉不打算走进学院,而是想用自己的灵感和灵性,向众人展示常玉眼中的绘画艺术。
来到巴黎之后不久,他就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文艺创作,而他的绘画作品主题,则以裸体女性为主。
在他的眼中,女性的身体是天然的带着美的身体。
世界的所有细节,都能够在女性的身上得到折射;女性的某种身体形状,恰恰能够与世界的某一部分相吻合。
这就是他创作裸女图的初衷,这也是他看待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为了能更深层次的体验生活,他多次出入种种社交场合,观看他人的生活方式,观察人际交往的种种细节。
在打网球时,他看见了一位法国女性原地跳起、接住网球的动作,那一瞬间,他突然联想到了自由生长的树枝。
树干是固定在土中的,似乎被某种约定俗成的观念束缚住了。
但树枝却在空中自由生长,呈现出与树干完全不同的姿态,浩瀚的天空里,没有任何外在的约束可以影响树枝的姿态。
女性正应当如此,社会环境总是给予了女性太多的约束。
但女性本应该成为追求自由的个体,她们的选择是自由的,她们的姿态是多样的。
没有人可以规定女性应该成为什么样子,女性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样即可。
这个场景给了他很大的灵感,所以他当即拒绝了别人的网球邀约,马上收拾东西赶回画室,把那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并不断加以润色。
这就是常玉的创作,看似随意,但却颇具灵性。
只可惜,他的风格并不能被同一时代的人们所接受。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在绘画作品中运用的东方技法,简直让人难以忍受,西方人将之称为不伦不类的作品。
况且裸女图在西方并不少见,他那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着实无法流通于市场。
而对于东方人来说,裸女的主题是一个十分大胆的主题。
至少,这个主题并不会被传统而含蓄的文化体系所接受,所以,也没有东方顾客愿意买他的帐。
常玉所沉浸的绘画,自始至终只是自己的世界,他的作品在当时含金量极低,名气也不高。
晚年孤独,投射内心
虽然辛苦创作的画作卖不出去,但常玉也并不为此而懊恼,他追求绘画艺术,本是为了热爱和理想,并不是为了谋生。
他不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谋生,因为他有着强大的后盾。
常玉的父亲是南充有名的富商,能够承担大量收藏成本的商人,其财富储备必然十分可观。
他的兄长也是商业天才,从小接受培养,年纪轻轻就已经可以跟着父亲在商海中闯荡。
家人是他最大的支撑,家人也给了他最大的自由空间,他可以毫无顾忌的伸手向家里要钱,然后把这些钱都投入到体验生活的内容当中。
在上世纪的巴黎,常玉所热衷的社交活动都是贵族阶级的活动,所以,他需要支付一大笔钱去承担所谓的观察世界的成本。
而且,他学习的绘画形式是油画,油画的材料和工具并不便宜。
因此每个月,他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支付大量的费用。
在有家庭可以支撑时,这笔钱当然不会让他为难,但是当父母和长兄相继离世时,他的生活便瞬间从天堂坠入泥沼。
家里已经无法再为他提供钱财,他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在巴黎从事一些廉价的劳动。
这部分兼职大约都是发传单、洗盘子、做清洁,技术含量极低,劳动报酬当然也极低。
常玉也不是没想过通过卖画赚钱,但是一来,他的绘画作品市场流通情况并不好;
二来,他有身为艺术家的清高,不愿意市侩的商人对自己的绘画作品指指点点。
有一次,一位商人想要批量购买他的数十幅画作,而且这位商人非常大方,给的价格并不低。
但很明显,商人对绘画一窍不通,只是想把一些所谓的小众画作买回家充场面。
所以他对常玉提出了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要求常玉更改画面主体比例,或者修改主色调。
这样外行的修改意见,对艺术家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常玉宁愿不挣这份钱,也绝不愿意在外行的商人面前,赔上自己的尊严。
一来二去,他的生活便愈发窘迫。
妻子嫌他不务正业,果断离开了他,他也并不为此而沮丧,只是一心沉浸到自己的绘画事业当中。
但人总是群居动物,总会天然的感受到孤独,所以在晚年时分,常玉的孤独感尤为深重。
他人生的最后一幅作品,一头正在奔跑着的大象,就恰好能够传递出他的晚年之悲。
在这幅作品中,常玉用了很大的笔墨去描绘空旷寂寥的背景,在画面的正中央,他画上了一头小小的大象。
大象在这空旷的背景中,就好像浩渺天地之间的一颗尘埃一般,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足轻重。
那是大象,但也是他。
他就好像是一头行走在天地之间的大象,没有任何牵挂,也没有任何情感上的牵扯。
他不与任何人产生过于密切的联系,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感到悲痛。
渐渐地,没有人再记得他,他的生存痕迹将被完全抹去。
人的生命是流动的,常玉通过大象把这种流动性加以艺术化,这幅画的基调是沉重的,这也与他人生后期的心境不谋而合。
所以一生画惯了裸女图的常玉,在绘画之路的终点,交出了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答案。
天价拍卖,大受欣赏
多年来,常玉的绘画作品一直无人问津。
他太过超前的绘画思维和艺术表现手法,实在无法被同一时代的人们所认可。
但是当时光轮转,几十年过去以后,他的作品却在文艺市场大放异彩。
这一时期,裸女主题的绘画作品不断减少,他的作品,恰好能够填补人们在这一审美领域上的空缺。
而且,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大众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绝大部分人都能够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去欣赏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也能够理解超前作品传递出来的深刻含义。
2019年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常玉的《五裸女》拍出了3.04亿港元的价格。
上亿的天价拍卖,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价值。
《五裸女》呈现的画面内容,是常玉所有绘画作品中尺度最大的。
他没有利用任何角度来对女性的身体部位加以遮掩,而是将之完完全全的进行了呈现。
这幅作品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深红与亮黄的背景既能够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特征,又能够与洁白的人体形成强烈的对比。
五位被放置于画面中央的女性,她们的身体比例不像常玉先前的作品一样那么夸张。
但是,她们的身体特征也没有完全写实。
而且,在黑色线条的勾勒上,我们也能看到常玉更加深厚的绘画功底。
除了这幅画之外,一个多月以前,他的另一代表作《曲腿裸女》,也拍卖了1.98亿港元的高价。
结语
社会主体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总是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