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炫技”到“服务”,国产人形机器人“抢滩”未来产业赛道优必选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世界机器人大会

正在北京举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7款人形机器人“争奇斗艳”,不仅参展规模创历届之最,还成为展会上当仁不让的“人气王”,几乎每个展台都围满了人。

人形机器人研发投入和技术难度大,外观、行为更贴近人,不仅“亲近感”和“科技感”更强,也带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引发无尽想象。人形机器人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能为人类展示什么、做什么?本届大会上有了“新答案”。

赶在各类机器人与观众见面之前,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1.2MAX”已经提前“秀了一把”。21日,在大会开幕式上,这位身高1.73米、体重60公斤的机器人,在现场数百位嘉宾、观众见证下,双手抱起大会徽章,自主站上舞台中央,与嘉宾一同按下大会启动的按键后,还不忘向台下挥手致意,引得掌声一片。

在大会序厅,“天工1.2MAX”的兄弟机型还表演了奔跑、上台阶等技能。尤其跑步速度可到达每小时6公里,与成年人慢跑速度相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测试负责人王满占告诉记者,此次“天工”重点展示了运动控制能力方面的研发水平,未来将会朝着细分市场方向拓展。

图为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本届大会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各有所长。有的摔倒了能自己爬起来,有的能跳舞、翻跟头。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认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产物,这些动作能完成背后,是人形机器人“大脑”更聪慧,高级认知和决策能力更强;“小脑”更敏捷,运动控制更精准;“肢体”更灵活,本体结构运动精度、能源效率更高,体现出关键技术的发展进步。

记者还注意到,尽管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大有“脱虚向实”之势。有别于人形机器人厂商以往展示局部研发成果、播放演示视频、只做静态展示的做法,此次展商带来更多整机成品,直接在现场搭建应用场景,努力将机器人“在岗上班”的实际过程还原给观众。

在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展台,参观者按下按钮,对一款人形机器人说:“我要一杯拿铁,大杯的,不加糖。”一杯咖啡很快经人形机器人制作好,端到用户面前。

在优必选科技展台,WalkerS系列人形机器人现场展示智能搬运、分拣、质检等三大主要应用。在执行智能质检任务时,WalkerS稳步靠近一辆蓝色轿车,启动探照扫描。在发现前车轮轴心的LOGO图标存在问题后,后方大屏同步显示出“ERROR”(错误)的质检结果。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告诉记者,基于深度学习的核心技术,WalkerS的质检可覆盖全车360度范围和0.5米以下低矮区域,检测准确率高达99%。目前,该企业机器人已进入国内多家车厂开展实训。

业内人士认为,工业制造、危化品生产等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优先场景,这些“机器打工人”将从提高重复性劳动的效率和精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等方面赋能实体经济。未来,人形机器人还将在服务业、家庭陪伴等场景扮演更重要角色,成为人类的朋友、伙伴。

一款人形机器人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炒菜。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多家人形机器人参展厂商向记者表示,作为未来产业之一,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尽管当前人形机器人面临硬件门槛高、软件算法难、知识积累难、人才聚集难与安全应用难等现实考验,但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是普遍共识。

近期,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取得一系列突破:8月12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中国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RRMM)及双臂协作系统(RTACS),为核心技术突破奠定新基础;8月18日,智元机器人发布了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并宣布将于10月开始量产……

未来已来,正如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所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井喷前夜’。”

THE END
1.全国科普日仿人机器人中国科技馆打太极科普9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段星光教授(左)向记者介绍仿人机器人。中国科技馆新馆“科技与生活”展厅展出由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仿人机器人。贺长山摄 9月18日,小朋友上台与仿人机器人亲密接触并合影。中国科技馆新馆“科技与生活”展厅展出由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仿人机器人...https://jixi.dbw.cn/system/2009/09/19/052118639.shtml
2.第18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在中德工业服务区举行7月29日至7月31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足球工作委员会主办,汇聚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顶尖机器人创作队伍的第18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七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在中德工业服务区举行。 01 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永久落户中德工业服务区 ...http://sino-german.foshan.gov.cn/xwzx/zdzt/36_1094669/
3.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2022年详细规则详细内容2023-08.仿生爬坡项目(社.研.本.职-1双足仿人赛.2四足仿生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比赛规则2023-08.仿生爬坡项目(社.研.本.职-1双足仿人赛.2四足仿生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比赛规则.pdf上一个 | 下一个 参赛学校 http://www.robotmatch.cn/contents/949/6317.html
1.中国最新仿人机器人亮相可眉目传情现场作画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最新研制的两款仿人机器人,九日下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行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仪式上与公众见面。 这两款仿人机器人分别是中国首个表情机器人“童童”和中国首个仿人型画像机器人“贝奇”,前者可眉目传情,后者则可现场作画,代表着目前中国仿人机器人研制的最高水平。 https://m.fznews.com.cn/2006-5-10/2006-5-10/2006510EyjLylESvu103243.shtml
2....十五届全国机器人大赛及第四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大赛中喜获佳绩11月22日至24日,第十五届全国机器人大赛及第四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大赛在贵州省会贵阳隆重举行。自动化系冰锋队代表我院参加了此次比赛并获得两项二等奖。 在佟春生、原菊梅、周敏老师的指导下,冰锋队经过与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大学代表队的激烈角逐,获得FARA仿真足球...https://www.tit.edu.cn/info/1026/6061.htm
3.机器人智能制造百科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中国的分类是一致的。https://www.gkzhan.com/baike/7.html
4.优必选Walker亮相春晚,向世界展示AI机器人的中国力量——中国青年网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优必选6台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惊艳亮相深圳分会场,与韩雪、关晓彤、王嘉、魏大勋、台风少年团等明星和舞蹈演员同台表演歌舞《青春畅想》,这是全球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首次在大型晚会上进行集体舞蹈节目表演,也是优必选继2016年和2018年后,四年内第三次登上春晚,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中国...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finance.youth.cn/finance_cyxfgsxw/201902/t20190211_11866964.htm
5.2023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将为...目前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研发均取得显著成果,硬件发展稍快于软件,优必选、Agility Robotics等企业已实现小批量应用。大部分已发布的产品聚焦于机械结构上的“仿人形”,这类产品具备比较优异的运动性能。优必选科技是是少数已完成从小扭矩到大扭矩(0.2Nm到200Nm)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的公司之一,优必选Walker同时还是中国首款...https://www.huaon.com/channel/trend/946063.html
6.2023年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人形机器人拥有极高表达能力正如前文所述,当 前社会对于机器人的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代替劳动者从事危险和无聊的工作,这就 涉及到在室内和野外的复杂环境中进行作业活动,维持运动能力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根据孟非的《仿人机器人快速作业的关节驱动与动作规划及其匹配研究》这篇论文, 提高快速作业能力需要机构、驱动、规划和控制方法等多种关键技术...https://m.vzkoo.com/read/20230427545e36e66181dc0c2a850bb0.html
7.王鹏中国科学院大学具身智能(机器人视觉-学习-操作) 灵巧抓取与操作学习、类人灵巧操作机器人 仿人灵巧手与仿人臂、自主柔性作业机器人 类脑与神经拟态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系统 欢迎申请博士后职位:CAIR香港-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中心 【中新社】中国团队研发系列仿人灵巧手机器人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Casia Hand系列...https://people.ucas.ac.cn/~wangpengcasia
8.国外用9个人形机器人开了场新闻发布会,中国能做到吗从2015年成立至今,钢铁侠科技已成功研发五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ARTROBOT,提出机器人“运动脑”概念和设计架构,深入研究机器人智能和控制技术,持续开发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并自主研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解决了高精度电机驱动器、姿态传感器、机器人控制器和多种通信传输模块等难题,且拥有多项专利。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93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