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案有关案例

2、宁波150多名老人1200多万养老钱打水漂

3、'乐网贷'非法吸金1亿元被查办

4、湖南维财金6000亿赌局沉沦始末

5、陕西益万家公司集资诈骗案

6、丽水市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7、华西股份公司出售原始股集资诈骗案

8、上海黄某私募股权基金非法集资案

9、四川加加连锁超市集资诈骗案

10、宁夏石嘴山市网络传销集资诈骗案

11、四川成都康福贝尔公司集资诈骗案

1、慈溪胡某非法集资案

2009年底至2011年,胡某在负债严重而且明知自己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以成立、经营慈溪市水立方大浴场有限公司等公司为幌子,编造建造游泳池等理由,以高息为诱饵,大肆向数十人募集资金共计5000余万元,其中向俞某等10余人募集资金共计2530万元,以偿还本金、支付利息形式归还共计482万元,尚有2048万元未归还。

2014年1月,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处慈溪非法集资案案犯胡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责令胡某将违法所得人民币2048万元退赔给被害人。

2、宁海储某集资诈骗案

储某在经营宁海县施恩麦芽有限公司过程中,因企业经营困难,早于2005年前,就将本人及家属名下的所有房产及公司房产抵押给银行用于贷款。2008年后,储某在明知本人及公司资金亏空的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大肆向社会公众集资。

从2008年至2012年间,在宁海县施恩麦芽有限公司经营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储某为了维持本人及企业经营正常的假象,以购买大麦、银行转贷为理由,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形式不断向社会公众进行集资,并用于偿还债务、利息及银行贷款。储某为顺利获得借款,故意隐瞒自己的债务情况,给债权人造成自己家产雄厚,企业经营正常,且未向其他人举债的假象,并许诺债权人以1分至1角利息回报。2012年5月,储某在已无法募集到任何资金的情况下,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巨额债务,将甘肃新金威麦芽有限公司的股权及自己和家人名下车辆所有权转让他人。

经查,储某从2008年至2012年间,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额达5300余万元以上,且无法偿还,致使债权人经济损失共达5300万元以上。

储某于2014年3月被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抽逃出资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最终两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权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储某犯罪所得3520万元继续予以追缴,发还给被害人。

案件警示

2、生态农业投资梦破——宁波150多名老人1200多万养老钱

打水漂

案情简介

宁波有百余名老人陷入了辽宁鼎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手策划的疑似“庞氏骗局”(借新债还旧债)中,这家在当地号称食用菌龙头企业的公司,以打造食用菌航母,企业准备上市为由,在各地吸收投资,对象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几年前,宁波的150多名老人在听了鼎旭公司组织的投资讲座后,掏出1200余万的养老钱入股。

宁波G女士今年60多岁,退休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健康、生活开心。2012年2月7日,刚过完春节,她在一个买保健品认识的朋友介绍下,参加了鼎旭公司的投资介绍会。据G女士描述:“会场设在中宁大厦11楼,当时有30多个像我这样年纪的老人。有些是听保健品讲座时接到传单来的,也有是朋友介绍来的”,“一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先给我们介绍了鼎旭公司的情况。他说,该公司是辽宁省农业龙头企业,经营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且还有美国公司合作,不久就准备上市”,“当时他把鼎旭公司吹得天花乱坠,说钱投进去,年利息高达15%,一月一结,我被他说得动了心,而且介绍我过去的朋友告诉我,她也投了不少钱,于是我当场就拿出了5万元,签了投资协议”,“投钱后,公司常组织我们搞活动,大约1个月1次,每次都是唱歌啊、短途旅游、抽奖,人也越来越多,反正挺开心的。我们老人退休后生活都比较孤单,这样形式的聚会,大家都还觉得不错。最重要的是,利息按时结算,从没拖欠,后来我又陆陆续续投了10多万元进去”。最多的时候,参与投资的老人达到100多人。

案件查处

2012年年中,接群众举报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局联手盘锦市局经侦支队,一举破获了辽宁鼎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特大非法集资案件。经查,辽宁鼎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份开始在沈阳集资,后相继发展到省内的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以及河南省安阳市、江苏省徐州市、天津市、浙江省宁波市等地,总集资额达1.1亿元。目前,该公司的董事长黄某因涉嫌集资诈骗,已在辽宁盘锦市进入司法程序。公司资产被当地司法机关查封,但严重资不抵债。

2014年5月,该公司宁波分公司的2名负责人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宁波海曙法院受审。开庭之前,不少老人在海曙法院门口等候,其中很多人已经跟了这个案子1年多。没有人是子女陪来的,就连记者现场采访,很多老人也面露难色,“家里子女都还不知道,也不敢告诉他们,我跟你说了,你可千万不要把我的名字写出来。”最终,海曙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决刘某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20万元;判决王某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20万元。

作案手段

以老年人为主要诈骗对象是最近几年非法集资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不法分子看中老年人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受到怂恿鼓动的弱点,以高回报为诱饵,以投资、保健、旅游、环保等名义,以贴身关怀、嘘寒问暖等手段引诱老年人参与其所谓的投资活动,然后卷款而逃,让老年人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因此,中老年人在面对这些高额回报的宣传时,特别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投资之前要和子女或朋友商议,让子女或朋友帮助分析、辨别,要听取他们理智的建议,千万不要盲目从众。

3、网络借贷风险暗藏——'乐网贷'非法吸金1亿元被查办

2013年5月,康某注册成立山东莱芜万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并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网贷网站,雇佣韩某负责人员管理、网上公关等工作。自2013年5月至11月,犯罪嫌疑人康某、韩某以万顺公司旗下的'乐网贷'为网贷平台,对外宣称是新型P2P网络借贷第三方信息中介平台,发布虚假借款标的,以高额回报(年利率20%~24%)为诱饵,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涉及全国30个省市1000余人,涉案金额1亿余元,造成损失约3000万元。康某非法吸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其个人经营和放贷给他人。后因资金链断裂而无力偿还投资人本息,康某为躲避债务,逃匿外地后被抓获。莱芜市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批捕了这两名犯罪嫌疑人。

办案检察官提醒公众,乐网贷倒闭使得众多投资人资金被套,是因为犯罪嫌疑人往往以高额的利息为诱饵,吸收网民的资金,然后用于私人放贷赚取利息差或用于私人经营,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法律对P2P网络借贷行为进行规范,市民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克服贪便宜心理,拒绝高息诱惑,谨慎对待网络借贷。

要警惕假借P2P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即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目前P2P的网站借贷发展迅猛,新开设的P2P借贷网站数量和贷款规模迅速飙升,已屡屡出现挤兑、倒闭、卷款跑路等情况,有的已涉嫌非法集资。具体而言,网络借贷涉嫌非法集资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搞资金池,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账户,产生资金池。

二是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没有尽到对借款人身份真实性的核查义务,未能及时发现甚至默许借款人在平台上以多个虚假借款人的名义发布大量虚假借款信息(又称为借款标的),向不特定多数人募集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等,有的直接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用于高利贷赚取利差。

三是个别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发布虚假的高利借款标的募集资金,采取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有的用于自身生产经营,有的甚至卷款潜逃。

4、黄金财富神话灰飞烟灭——湖南维财金6000亿赌局沉沦始末

2011年2月,楚某在长沙注册成立了湖南维财大宗贵金属交易所,楚某和妻子赵某是这家公司仅有的两名股东,并租用上海富远软件公司的“大宗贵金属订立转让系统”,建立了“维财金”黄金交易平台。在宣传中,维财交易所自称“湖南省政府批准”及“中国工商银行第三方监管”,误导投资者认为其是合法的黄金期货电子交易平台。楚某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幅美妙的钱景:投入1800元保证金,就可以购买1盎司黄金期货,并实行5倍的杠杆,如果客户投资100盎司,就可以获得100倍杠杆。投资者们被告知,“维财金”是一个以小搏大的投资产品,1万元可以当作100万来用,客户所投资的黄金只要上涨1%,即可获得百分之百的收入。但楚某和他的团队并未告知客户投资黄金期货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重风险:客户所投资的黄金只要下跌1%,即有可能血本无归。“机会越大,风险越大”的教条,在这一刻被遗忘了。也很少有人注意到,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的保证金比例为7%,杠杆率仅为14倍。

案发后,据警方统计,湖南维财八个多月共在全国各地发展了近4万名客户。维财交易所八个多月共产生单边交易额6000亿元,这个数字,已超过201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年成交额的1/10。在后期的宣传中,维财交易所开始对外宣称,自己是国内仅次于上海和天津的国内第三大贵金属交易所。然而,投资者基本上都是这场黄金游戏的输家,譬如60岁的长春市民刘某。2011年8月份,刘某通过维财交易所在杭州的一家代理公司开通了账户,一共投入65万元,却只玩了十多天即血本无归。楚某后来自己解释说,开设交易所,就如同开了一家麻将馆,来打麻将的赌徒们输赢无常,但麻将馆照比例抽水——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类似刘某这样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在维财交易所的客户中比比皆是。潮水般的输家离开之后,自有新的投机者源源不断补充进来,延续着维财疯长的神话。

警方事后调查显示:投资者们都是在维财公司的交易平台软件系统上进行交易,但这些交易资金其实并没有进入真正的黄金交易市场,而是流入了维财自设的电子盘,维财公司自己作为“交易的另一方”与投资者们进行交易。

2012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该文件规定: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据警方调查,维财交易所的运营特征包括了电子集中交易、标准合约、保证金制度和当日无负债、强行平仓等变相期货交易的手段,均是在国务院整顿之列。2012年2月8日,楚某正式被长沙市开福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1、通过高杠杆率以小搏大(保证金只需2%~10%,杠杆率达到20倍、30倍甚至50倍,个别甚至达到100倍),风险极大,价格稍有波动就可能强行平仓。

2、通过随时建仓、随时平仓诱导客户频繁交易,收取高额手续费。维财金通过所谓“指导老师”指导投资者操作,有的甚至直接替用户设立账户进行操作,通过超高频率恶意交易产生高额手续费导致投资者巨额亏损。这种高频率的交易完全就是为了赚取高额手续费。

3、通过虚假交易骗取客户资金,一旦客户盈利就采取限制操作甚至修改规则等方式侵吞客户资金。其手法有三:一是先赢后输。为引诱投资者上钩,开始时让客户赢一把,让投资者尝到甜头,吊起胃口,然后让投资者输得血本无归。二是“专家”辅导。这些所谓的“理财专家”往往是反向辅导,没听“专家”意见可能会赢,听了“专家”辅导反而输得更多。三是后台控制。如果有客户不听“专家”意见,眼看客户要赚得多时,后台控制人员就会让系统出故障,无法完成交易。因此,只要进来的人一般都躲不过他们设下的陷阱,输个精光。

利用互联网开展黄金、白银以及其他贵金属的“电子盘”交易,很多时候并没有实物交割,或实物交割比例很低,实际上是非法的标准化合约交易和类似期货的炒作。其交易形式:以交易所、交易中心、投资咨询公司、代理公司等名义,搭建所谓的“交易平台”,往往编造“政府审批”、“政府同意”之类的信息,承诺高额收益,通过各类代理机构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群众参与。

2、由于国家对黄金交易实行了严格控制,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与机构开始炒作白银和其他贵金属。但根据有关规定,白银或其他贵金属交易只能采取现货交易的模式,且不得采取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一些不法机构以很高的杠杆率吸引客户参与交易,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3、个别机构往往利用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编造所谓“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信息,其实只是经过工商注册成立,而且其开展的业务远远超出了工商注册的经营范围,属于非法超范围经营。部分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更增加了查处难度,客户一旦发生损失就很难追回。

建议:非专业人士和没有产业背景的投资者回避此类交易,特别是打着“现货”旗号,实质上并没有实物交割的“电子盘”交易。

5、益万家?损万家!——陕西益万家公司集资诈骗案

2004年9月,张某采取虚假出资登记注册的方式,成立了以企业营销策划和商品购销信息咨询为营业范围的益万家公司,张某为法定代表人。益万家公司采用散发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外大肆宣传“消费积分奖励”模式,即公司与加盟商签约,约定公司会员到加盟商家消费,加盟商按消费额的一定比例向益万家公司返还佣金;公司根据会员消费积分情况,将收取加盟商佣金的40%以奖励的方式返还给消费会员。但张某在实际经营中,并未按照“消费积分奖励”模式运作公司,而是采取“现金积分奖励”模式向会员非法集资,即益万家公司会员在未到加盟商家消费的情况下,直接用现金购买积分(一元一分),并按积分情况对会员进行奖励。200分为一个兑奖权,兑奖权越多,得奖励款越多。益万家公司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大肆对外宣传益万家公司“消费积分奖励”经营模式,但实际上是继续采取“现金积分奖励”模式进行集资。自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郝某某、蒋某某及张某以益万家公司的名义共向3.5万余名会员累计非法集资8600余万元,案发时尚有4770余万元未能返还。

1.名为“消费积分奖励”,实为“现金积分奖励”。益万家公司对外宣称“消费积分奖励”模式,但在实际经营中,却是以巨额奖励为诱饵,采取“现金积分奖励”模式向会员募集资金。即会员未到加盟商家消费的情况下,直接用现金购买积分,会员用现金直接购买200分为一个兑奖权,兑奖权形成后,要求会员从第二个月开始至第十七个月,每月购买积分不少于40元,公司从第三个月开始隔月向会员返还奖励款,第十七个月时返还一个兑奖权的7.5倍即1500元,获兑奖权越多,得奖励款越多。

3.目标锁定老年人和下岗职工。益万家事业手册上说,“让消费者花出去的钱去而复返”。郝某某说要让大家一起得实惠,“悄悄改变生活”。看似在宣扬“有钱大家一起挣”,实际是典型的声东击西,编造弥天骗局者正是想要赚取他人口袋里的钱财。郝某某等人曾明确说,益万家发展“消费会员”的范围,就是下岗职工、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甚至是低保户,这就是他们所谓的目标人群,这些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且经济收入偏低,求利心切,这就给骗子钻了空子。郝某某等人在发展会员时强调不得吸收公务员等职业者,就是怕这个骗局被一些明眼人看穿。

2005年1月23日,某银行向西安市公安局报案,称郝某某的两个账户异常交易,截至2004年12月22日,共进账5000余笔,累计金额1.4亿余元,涉嫌犯罪。西安警方经过缜密调查,查明了这起集资诈骗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大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郝某某、蒋某某、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报注册公司,在一无资金,二无任何合法收入和利润的情况下,以“消费积分”为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现金积分”方法进行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依法判处郝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蒋某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20万元;张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5万元。其他同案人也分别以集资诈骗罪、窝藏赃物罪获刑。郝某某等人不服判决,提起上诉。2008年8月1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

本案中,益万家公司为自圆其说,偷梁换柱套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的条款,公司商务代表、商务主管介绍“消费会员”入会等工作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收取积分款8%的佣金,看上去冠冕堂皇,使许多商务代表以为得到的收入是合理合法的,一些会员为将非法收入合法化,还帮助公司作假。殊不知,“空手难套狼,非法难合法”,益万家公司根本不具备吸收社会资金的资格,所谓的商务代表、商务主管提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佣金,必定是非法所得。郝某某正是利用善良人们的求富心理,打着“有钱大家赚”的旗号,在无任何合法收入的情况下,玩弄空手套白狼的低劣手法,专门骗取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经济收入较低的下岗职工和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的钱财。希望广大群众擦亮眼睛,认清骗子的本质,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选自《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汇编》)

6、“四招”敛财3.35亿元——丽水市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屠夫出身的张某,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在丽水市当地算得上是一位能人。他曾担任过位于丽水市区相对富裕的灯塔村党总支书记,是丽水市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江西省永新县丽新龙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江西省景德镇名人岛置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的董事长,市、区两级人大代表。

就是这样一位能人,凭借其身上的光环,在2002年至2006年4月期间,以投资开发水电站、入股房地产等名义,以借款、入股的形式,按月息15‰~20‰不等支付利息或者分红,单独或伙同其妻子金某及公司经理叶某,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690人、3家单位非法吸收存款3.35亿元,至案发时仅偿还了842万元。

1、利用乡情,向本村村民集资。张某担任丽水市莲都区灯塔村党总支书记是他身份转变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起点。2002年至2006年3月期间,张某以投资江西省永新县永新宾馆有限公司、江西省永新县丽新龙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江西省景德镇名人岛置业有限公司、七星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等名义,按18%的年息向灯塔村的170名村民集资或借款,共计4938万元。

2、扩大范围,向个人和单位集资。张某在灯塔村范围内的集资额远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因而他将目光转向社会公众。2002年至2006年4月期间,张某以投资上述四家公司的名义,用房产、店铺以及其他资产作担保、抵押,按15‰、19‰、20‰不等的月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49人、单位3家吸收存款,共计1.94余亿元。

3、输送利益,向银行员工集资。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张某以江西省永新县丽新龙江水电开发工程建设需要资金为由,以自己担任董事长的江西省永新县丽新龙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按20‰的月息,向丽水市某农村合作银行的47名员工及其家属等吸收存款614.5万元。

4、公开设点,向社会公众集资。2005年8月,张某因资金周转困难,与叶某商议,在丽水市花园路设立集资点,由张某聘任叶某担任丽水市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经理,以叶某个人作为借款方,并以张某为法定代表人的三家公司提供担保,按月息20‰向社会集资。

截至2006年4月初,该集资点共向社会公众424人吸收存款8529万元,其中以叶某的名义集到的存款有6963万元,张某直接吸收存款1566万元。叶某将所吸收资金中的5258万元汇入张某和金某的账户,由金某具体负责核对上述存款数额,并开具收款收据,帮助支付利息,再按张某的要求将存款汇到指定账户。

2007年6月,张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同案犯叶某、金某也受到相应的惩处。

丽水地处瓯江水系,水力资源丰富,直接促生了大规模的“小水电产业”。小水电利润丰厚,但投资金额也不低,单靠一家一户难以支撑其资金需求,因而高息借款成为融资的主要手段。此后,随着房地产业在丽水崭露头角,民间集资这一模式更加狂热地得以复制,从最初的亲戚带朋友,逐渐演变成全民集资浪潮,各种围绕着集资的骗局也伴随出现,演绎了一出出人间悲剧。集资者破产关门,身陷囹圄,参与者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并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张某等人明知自己没有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资格而擅自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理应受到法律严惩。同时,国务院1998年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也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参与非法集资并不受国家法律保护。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应遵守法律所规定的游戏规则,谁也不能例外。

7、生态园里的阴谋——华西股份公司出售原始股集资诈骗案

2003年至2005年期间,西安市的一些公园里、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的家属区,一批兜售原始股的业务员进进出出,主要向老年人散发宣传资料,声称销售原始股,表示公司已在陕西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很快将公开上市,购买者届时将获利丰厚,并承诺上市前购买的原始股每股每年可获得0.3元的分红。

贺某在1999年注册成立了杨凌华西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并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1年至2002年12月间,贺某开始对外宣传即将成立杨凌华西高科技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即华西股份公司),并称该公司很快将上市获得高额回报,以此向社会公众预售华西股份公司股票。2002年12月,在贺某的操纵下,由华西绿化工程公司发起、挂名股东虚假出资注册成立了华西股份公司,贺某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随后,贺某即虚构公司良好业绩和前景,以转让华西股份公司股权名义,疯狂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2001年至2004年初,华西股份公司共向657名投资者募集资金980余万元。

1、虚假注册公司,构筑作案平台。华西股份公司的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合计3400万元,出资人包括华西绿化工程公司等四家公司及贺某等二人,而实际上这些出资人都是贺某拉来的挂名股东。贺某还伪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掩盖华西股份公司只是空壳公司的事实。

2、聘请中介人员,高额提成激励。贺某聘请专门的中介人员帮助宣传兜售所谓的原始股,规定公司股票每股卖2、6~2、8元,业务员每股提成1.2元,虽然2004年以后每股提成变为0.9元,但公司集资的股票款中仍有30%~40%被作为提成分配给了业务员。高额提成比例大大激励了业务员为其卖命,不惜采用坑蒙拐骗等各种手段拉客户。

4、虚构经营状况,大肆蛊惑群众。华西绿化工程公司、华西股份公司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书载明,华西股份公司拥有20余个高效益项目,利润空间超大,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资产将达8000余万元,盈利将达300多万元。此外,贺某还经常带投资者到公司农业基地和“乌鸡项目”参观考察。事实上,华西股份公司基本没有资金,其经营费用基本都是依靠集资款,集资款中也只有极少一部分投入到实业生产中,收益无几。如华西股份公司的7个生产基地中有3个根本未投入资金,另外4个也仅投入53万元,“乌鸡项目”所有投入资金也只有区区6.99万元,由于所养乌鸡几乎全部死亡,基本没有任何效益。

5、假借挂牌交易,诱骗群众上当。贺某骗术得逞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其成功在原陕西省技术产权交易所进行挂牌,将华西股份公司的有关信息在该交易所屏幕上不断显示,造成该公司即将公开上市、上市前股权交易繁荣的假象。许多投资者都是在看到这一情况后,作出了投资的决定。事实上,华西股份公司在该交易所挂牌只是符合披露公司信息的条件,并不能交易股权,这一点却被贺某故意隐瞒。

2005年4月,一些投资者找公司要求分红,发现贺某已不知去向,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2005年12月,贺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事拘留,2006年1月被逮捕。

2007年4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该案。法院认为,贺某虚构公司情况、集资用途以及公司股权已获准挂牌交易等事实,以公司即将上市以及投资能获得高额回报为诱饵,未经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向社会募集巨额资金,仅将其中的60万元投入到公司生产活动中,在明知公司无力归还集资款时,又试图采取转让公司的方法逃避返还资金,在主观上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使用了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符合集资诈骗罪的要件。2007年4月,法院作出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贺某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30万元。

股票永远都是一个迷人而又多少有些可怕的字眼,买卖股票往往代表一夜暴富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是一步步本金亏尽,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普通老百姓面对投资股票的高利诱惑,应该要保持平常心,扪心自问为何这种好事会摊到自己头上。经过理性的拷问和简单的了解,就会知晓骗局的真相,从而审慎抉择,保护自己。

有些投资者发现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后,不愿意相信被骗事实,或者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替其辩护,心存幻想能收回自己的投资,最终的结果只会让损失更为惨重。本案中,2004年4月证券部门查处华西股份公司非法发行股票以后,贺某又新生伎俩,与投资者制定了退股和回购协议,承诺在2006年底如果公司没有上市,将回购之前所出售的股权,一些投资者竟然再次相信贺某,与其签订有关协议,令其得以苟延残喘,继续实施违法行为。因此,参与非法集资的投资者在获悉真相后要及时醒悟,悬崖勒马,避免血本无归。

8、草根PE的骗局——上海黄某私募股权基金非法集资案

当创投企业受热捧时,“80后”的黄某与李某等人合谋发起所谓的创投企业吸收社会公众资金。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黄某伙同李某、王某等人先后注册成立上海汇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汇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九家投资管理公司,以投资者参与公司发起设立可得到无风险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共计1.3亿余元。

在私募基金概念炒作如火如荼之际,黄某对其吸引资金的方式进行了“升级”。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间,黄某纠集张某在上海成立德浩企业,在天津注册设立德厚基金公司,以招募私募基金的名义,以签订协议、承诺8.4%的固定年收益为诱饵,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4800余万元。

至案发,黄某等人所筹集的1.78亿余元款项除部分返利、归还投资款及投资外,大部分资金被用于炒股、提现、出借及购置房产和个人消费,并挥霍殆尽,造成参与者经济损失8500余万元。

在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2003年7月至2006年1月间,黄某等人利用租借的办公地点招揽客户,采用低吸高抛的方法,非法买卖、转让三家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收取客户资金1944万元,从中非法获利838万元。

2、分红派息,抛砖引玉。在明知公司并无盈利的情况下,黄某等人欺骗、利用其他股东并以“董事会决定”的名义,在上海、安徽等地设立多家无投资价值的公司,还将投资人的出资款用于支付所谓的“投资分红”,通过借新还旧或挪用本金等方式向投资者兑现每年10%的分红以及超额回购,制造公司机构庞大、实力雄厚、业绩良好的假象,以获取投资人的信任。

根据举报线索,证券监管部门对黄某等人以创投、基金为名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开展了调查,并移送公安机关。2009年5月,黄某被刑事拘留。法院审理认为:黄某作为汇乐公司等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予以处罚。黄某在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无证券经营资格的情况下,经营非上市公司股份,从中非法获利,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也应依法予以处罚。黄某犯两罪,依法予以两罪并罚。

2010年12月,黄某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1000万元。李某、王某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

私募股权基金是向特定人募集资金或者向少于200人的不特定人募集资金,并以股权投资为运作方式,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最终通过上市、并购、管理层回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属高风险行业,广大投资者要谨慎参与创投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不要被高额回报蒙住了双眼。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退休金和多年节衣缩食留下的积蓄是安度晚年的保证,不宜用于高风险的投资。

9、梦断“加盟经营”——四川加加连锁超市集资诈骗案

2004年12月,陈某等人通过谋划成立四川加加连锁投资有限公司,经营商品批发、零售等业务。2005年3月,他们正式开始实施圈钱计划:在没有真实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响亮地打出了“整合成都市保健品市场”的口号,虚构公司投资拍摄电视剧、开发矿山、上市的事实,虚假宣传连锁超市利润大、回报高,采取“加盟经营”的方式,与投资客户签订开办协议,约定合作到期后优先收购或转让股份,还可获取高额回报,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地进行非法集资诈骗活动。随后,陈某伙同公司总经理王某、副总经理兼客户资源部总监王某甲,在无真实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招募业务员到菜市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主攻中老年人。公司业务员向客户大肆宣传保健品连锁超市经营模式,并隐瞒公司一直亏损的真相,在多个地区全面开展非法集资诈骗活动。

加加公司部门经理和主管仲某等11人在通过种种迹象获知公司并未真实投资开发矿山且清楚了解到客户的投资不可能有公司许诺的高回报、高利润的情况下,仍在陈某、王某和王某甲的授意下,竭力诱骗客户投入资金。

到2007年4月案发时止,陈某等14人共非法集资诈骗8600余万元,仅报案的受害群众就多达2711人,无法返还数额高达6700余万元。

1、虚假出资,高利诱惑。加加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以及个人所占股份均是虚假出资。为欺骗投资客户,公司与投资客户签订开办协议,约定合作到期后除优先收购或转让投资客户股份外,还可获取年息12%~24%不等的高额回报并且三年返还本金,加加公司就是这样以高额的利益吸引投资客户。

2、选点行骗,游乐送礼。首先,选择陈旧小区、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下手,不定时开展免费活动。其次,以“公司信誉度好、销量好”为由,召集中老年人到农家乐免费游玩,发放小礼品,采取“一对一”服务方式,针对不同性格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诱骗更多投资客户参与集资。

2007年6月,陈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年8月被逮捕。其余同案犯相继落网。

法院认为:陈某等14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应予严惩。在该案中,陈某、王某和王某甲三人作为加加公司的负责人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了非法占有集资款,积极策划、组织并实施犯罪活动,系主犯,仲某等11人作为部门经理或主管,受陈某等人的领导,直接实施了虚假宣传和骗取客户资金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从犯。

2009年5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陈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王某、王某甲因集资诈骗罪分获有期徒刑十五年、十三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仲某等11人分别被判处九年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20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罚金。

非法集资活动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在于高额回报的诱惑和不法分子的高超骗术,以及普通百姓风险意识的欠缺和投资渠道的受限。四川加加公司主要是利用中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青睐,采取虚假宣传的手段,并施以小恩小惠,诱骗投资客户上当受骗。加加公司员工为追求高额薪酬,也对非法集资诈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在提醒警惕诱惑的同时,也告诫那些助纣为虐的公司员工们:为一己私利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10、网络传销害人害己——宁夏石嘴山市网络传销集资诈骗案

2007年初,石某、吴某、杨某、刘某、高某等人先后在武汉市、重庆市等地密谋,虚拟网上电子基金,以传销方式销售该基金。石某将私募基金主要内容、新智网视屏专题等网络文摘下载到自己的U盘中。石某、吴某、刘某编制“韩国利仁国际投资集团”网站,虚构该公司海外背景、投资前景,并发布一系列关于“韩国利仁国际投资集团”的虚假信息。其后,石某、吴某、刘某等人以每股360元、每天5%的高额返利为诱饵,以“发展成员提成奖”、“中心领导奖”等鼓励投资者发展下线。吴某、刘某负责网上答疑、划款、网站日常维护和后台管理。石某、杨某、高某、匡某负责发展投资者,骗取集资。

2007年2月至3月间,石某等人用化名、曾用名在宁夏、四川、湖北、重庆等地通过他人发展投资者,以传销方式“拉人头”,销售“韩国利仁集团私募基金”。截至2007年5月,共骗取人民币1200余万元。上述款项除返利、提成670余万元外,其余被石某、吴某、杨某、刘某、高某、匡某分赃并挥霍。

家住石嘴山市的刘某听信虚假宣传,明知是非法传销,不但自己购买基金,还伙同他人先后在宁夏大武口、惠农、平罗、银川等地以传销的方式发展人员购买基金。截至案发,刘某等人在宁夏地区形成了200余人参加的基金传销网络,非法募集资金670余万元,返利及提成320余万元。其中,刘某以传销方式,自己或通过他人发展投资者非法募集资金41万元,获利3.8万元。

1、虚构海外背景,编制虚假信息。为了能让投资者放心掏钱,石某等人设立“韩国利仁国际投资集团”网站,虚构该公司海外背景、投资前景,并发布一系列关于“韩国利仁国际投资集团”的虚假信息,骗取投资人的信任。

2、高额返利诱惑,进行网络传销。石某等人虚拟网上电子基金,以每股360元、每天5%的高额返利为诱饵,以“发展成员提成奖”、“中心领导奖”等鼓励投资者发展下线,以这种传销方式销售该基金骗取资金。

石嘴山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案后,决定立案查处,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11、虫草劫——四川成都康福贝尔公司集资诈骗案

2003年8月,许某、陈某等人以虚假出资成立康福贝尔公司的名义,通过在居民小区、商业广场等地散发宣传资料,组织客户联谊会和各种免费活动等方式,对外宣称康福贝尔公司能培植优质虫草和生产虫草系列产品,客户投资合作销售该公司产品每年可获约占投资额30%的红利,投资购买的产品可委托该公司代管,也可自行提货销售,协议到期后将退还投资本金,未销售完产品可按原提货价退货,以此吸引客户与该公司签订《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和《认购产品托管书》。因康福贝尔公司经营后期新增集资客户逐渐减少,陈某等人另行成立贝德公司承接康福贝尔公司业务和客户,并开展新的集资活动。截至案发,贝德公司尚有未返本退单的集资户共2176户,集资金额3011万元,扣除已付客户领取产品的金额,实际获取客户资金2572万元。

1、利用空壳公司进行非法集资。集资主要针对中老年人,通过各种免费活动等形式,向集资对象散发宣传资料,对外虚假宣传康福贝尔公司实力。

2、以返利分红做诱饵欺骗投资者。各公司均宣称能培植虫草并能生产虫草系列保健品,产品性能超过野生虫草。投资该公司产品一年内获取年利30%以上,产品可委托该公司代为保管,也可提货销售,到期后即退还本金,未售完可退货,以此吸引投资者。

3、设立所谓“监事会”。为进一步获取集资人信任,康福贝尔公司以对该公司经营活动及财务收支进行监管为名成立客户监事会,监事会的实质是向客户宣传康福贝尔公司是有实力的公司,监事会要对公司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客户到该公司投资,本金安全且分红有保证。

2004年10月,因集资户发现不能如约取回本金和红利,部分群众向公安机关报案,陈某等八名被告先后落网。2007年8月,四川省高院对被告人陈某、许某、刘某分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十三年六个月、十一年六个月不等的徒刑。

1、谨防对中老年人的诈骗术。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想获得高额回报、急于求成等心理,精心设计一连串的骗局,结果使众多老年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还将积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养老钱全拿出来投资,结果是血本无归,生活无着。

2、盲目追求高额回报不是生财之道。本案中康福贝尔公司进行虚假宣传吸引客户投资,谎称投资回报率30%以上,让许多人踏上了投资创富、血本无归的不归路。敬告广大善良的人们切莫追求无厘头的高额回报,存钱不易,理财更需谨慎!

THE END
1.公安部公布5起传销犯罪典型案例社会关注反传销网公安部公布5起传销犯罪典型案例 自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传销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网络传销和涉及重大民生问题、打着重大政策旗号的网络传销以及线上线下结合、多地作案的传统聚集型传销为重点,成功侦破了一批重大案件,打掉了一批全国性、区域性传销组织,严惩了一批传销...http://www.chinafcx.com/html/flfg/cxaj/21760.html
2.必看轻钢别墅骗局套路大全(包含被骗案例)可合同里却巧妙的写好“按照市价进货”“先预存XX万货款,然后按照比例进行返还”,或者按照“销售的标准”来制约经销商。而这种情况就算告上法庭也无解,因为合同里的规定就是这样的,作为骗子厂家,他完全是按照合同履行职责的,无违法行为,最终这笔钱就落入了加盟骗子公司的腰包。https://www.meipian.cn/2atytkia
3.媒体揭秘湖北骗局内幕:骗子公司背后有律师团骗子公司有律师团 合同写得很专业 从来不骗本地人 孝感人李某做过多年的加盟公司,前后做过7种产品,按他的话说,基本上每半年换一个项目。 李某介绍,其实所有的加盟骗局,都有共通性:它不仅有着传销般严密的组织、精心的策划,还套用了中奖骗局之于人们一夜暴富的诱惑,它更拥有前两者所不具备的优势貌似合法的外衣...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205/02/t20120502_23288718.shtml
4.如果加盟被骗了怎么办,加盟公司最怕什么投诉法律知识被骗了怎么处理? 加盟案例大同小异,如果你也有类似遭遇,请保持冷静,及时收集好相关的证据:1.加盟合同及收款凭证;2、保存好聊天记录及转账记录截图;(提醒大家: 很多招商加盟打着免费的幌子,或者找理由骗你的保证金等等。加盟行业的入行门槛低,建立行业壁垒难,易于仿制。这导致现在市面上仿造鹿角巷的骗子很猖獗,加盟...http://m.110.com/flzs/888197.html
5.山东有50多个XX大帮扶企业加盟被骗的加盟商,血本无归,我们想联名状告...山东有50多个XX大帮扶企业加盟被骗的加盟商,血本无归,我们想联名状告他们公司骗子公司还我们血汗钱该怎么办想联名状告他们公司骗子公司还我们血汗钱该怎么办?山东有50多个XX大帮企业加盟被骗的加盟商,血本无归,我们联名告他们公司骗子公司还我们血汗钱该怎么办?承诺...https://www.findlaw.cn/183300/wenda_29124208.html
6.揭秘知名奶茶店加盟新骗局!180余人被骗上千万揭秘知名奶茶店加盟新骗局!180余人被骗上千万 1、一出手就是能骗到上千万元,快招公司铤而走险 餐饮的低门槛,一直都是创业者的首选。 而许多“骗子公司”就盯上了这些创业者,因为快招生意真的是一门暴利生意。 正如,上文说到的,杜某等6人,从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短短一年多,就骗到上千万元。http://www.redsh.com/view/20230913/121607_2.shtml
7.如何避免搜索到假加盟信息?6个网站帮你快速识别找项目变容易了,想要不被骗却更难了。 百度搜出来的官网是假的,排队的门店是做出来给你看的 ; ...鼠标放置在V标识上,就可以查看认证的主体公司名称信息。创业者们可以和品牌官方微博,公众号上的公司认证...体验下侦探般的快感,利用这些小技巧和“神器”来识破套路,看看你心仪的项目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子加盟...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35084-1.html
1.“国际货代公司”专骗外商连续作案12起物流ASK近年来,随着跨境贸易的蓬勃发展,国际货代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混水摸鱼,利用外商对中国市场的不熟悉,实施诈骗行为。近日,执法部门打掉了一个以“国际货代公司”为幌子,专骗外商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精心伪装 骗取信任 ...https://www.guigangbj.com/zblog/?id=5083
2.揭秘中国10大行业骗子骗局五花八门最赚钱理财案例理财频道又如珠宝钻石加工加盟骗子,号称可教生产钻石和珠宝,好的时候一家甚至可以赚到四五千万元。有些老骗子甚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买了七八套豪宅。在中国,各种各样的连锁加盟骗子公司有上万家之多。 8、造假骗子 此类骗子主营造假,而且假得没有人性。比如,危及人的生命的假酒、假饮料、假食品,以及关系...https://www.p5w.net/money/lcal/201409/t20140912_760599.htm
3.中国常见骗局及应对参考比如席卷2亿元以上的“麦肯基”洋快餐微小型店铺连锁加盟项目,比如珠宝钻石加工加盟骗子,号称可教你生产钻石和珠宝,好的时候一家甚至可以赚到四五千万元。有些老骗子甚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买了七八套豪宅。在中国,各种各样的连锁加盟骗子公司有上万家之多,有些甚至形式上比正规的加盟公司还要正规。 https://www.oh100.com/ahsrst/a/201701/235072_3.html
4.警惕开发骗局!微信小程序加盟“政府扶持,官方授权”骗子说:“我们是腾讯的代理公司 还有政府扶持,马上签约有优惠” 去年6月以来,这个犯罪团伙就打着“腾讯公司的代理公司”、“微信小程序服务中心”的名号,邀请商家参加“小程序推介会”。 在会议上,他们鼓吹注册一个小程序需39600元,但由于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现有7个优惠名额,马上签约就能优惠20000元。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328302
5.轻钢别墅代理骗局水有多深?广东湖北上当案例教您如何分辨真假那么接下来小编通过以上广东、河北的案例交给大家如何分辨公司对于轻钢别墅代理加盟的骗局识别。 一般做轻钢别墅代理的骗子公司会拥有以下的特征,大家一定要仔细分辨! 1、在网上遍地的打起20万建一栋豪华别墅,代理拿出厂价、超低价拿材料的字眼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同时您一定需要在网上搜索公司是否与与您联系的公司一致...https://www.bieshu.com/news/4321.html
6.加盟公司虚假宣传,加盟被骗该怎么挽回损失?很多都是鱼龙混杂的,再加上现在实体经济并不是那么景气,从而就导致了这行业中的骗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小吃,服装,以及各种各类的饮食加盟,成为了行骗的人的重要目标,近两年来,加盟受害的人越来越多,涉及的加盟骗子公司就不计其数了,,当加盟骗子狂妄地叫嚣着“你奈我何”而加盟被骗者无助地哭诉着“投诉无门、维权...https://m.64365.com/wenji/72341/
7.受骗人怒揭干洗加盟骗局全套陷阱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这些号称在香港等地的总部、公司或机构在其号称的香港等地的干洗加盟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人员编制、办公地点、业务事实等,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皮包公司或皮包机构。 3.使用欺骗性的图片。比如,干洗加盟骗局骗子们会找几张和其公司根本无关的老外的照片或聘请一些国外的无业人员拍一些照片,然...https://www.yjbys.com/chuangye/news/549072.html
8.加盟被骗常见套路,加盟费退还需要哪些条件?邓英夫律师三:夸大公司名头 大多数都挂着一国内外合法注册,挂着集团、连锁加盟总部、国际集团、国际连锁机构等令人崇敬向往的“头衔”!打着国际品牌或者国外背景的公司越有可能是骗子。 请明星代言圈钱公司:利用公众的信任,让明星说假话、做伪证、为垃圾产品做虚假广告。 https://m.66law.cn/lawyers/s2012982933f44_i1163536.aspx
9.5800名加盟商被骗超4.4亿元,餐饮加盟诈骗案69人被抓浦江头条发布会上,上海检察机关通报了相关典型案例。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则郑某申请立案监督案牵涉的合同诈骗案,被害人数多、涉案金额超过4.4亿元,这也是上海市首例“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 该案中,申请人郑某系外省市某奶茶店铺负责人。2014年7月起,被告人金某、刘某某等人成立A公司从事餐饮招商加盟活动。为牟取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65526
10.哆哆熊童车加盟骗子?现代网络很嚣张小心被骗哆哆熊童车加盟骗子?现代网络很嚣张小心被骗_北京时间 温馨提示:网络因为快捷受到大家的喜爱,使用度也越来越高,但是近期哆哆熊益智儿童玩具童车体验馆发现不少的不法骗子利用网络骗取创业者的加盟费后就不见踪影,哆哆熊益智儿童玩具童车体验馆提醒创业者小心网络骗子。 https://item.btime.com/03e7m3csjpjov9ub1rijvfcu3bf
11.警惕加盟骗术!揭秘微商代理诈骗的核心与防范方法然后第二天,他们会进行一两次小额购买,让受害者信任他们。此时,之前从受害者那里购买过产品的骗子会假装对产品感兴趣,并表示希望成为代理商。此时骗子会以公司“同行之间不做销售”等借口,诱惑受害者继续付钱升级为“分销代理商”。为了发展下属,受害者很有可能会咬牙付款升级为分销代理商。 https://m.bjhwtx.com/h-nd-187064.html
12.新天地超市加盟提示您犯罪团伙出没小心被骗佟先生进了七、八万元的各色货物,可等点货时他才发现,好像遭遇了“组团忽悠”。这是发生在吉林真实的案例,七、八万元就这么被骗了,你说这只是老板自己的问题吗?别把创业想得天真,如今骗子套路太深。在仔细讲述上述新闻前,我先问大家三个问题: 你真的打算自己经营超市吗?http://www.24xtd.com/article-item-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