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王思远徐强)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经济之声通过对随行企业家的回访,以企业视角,展示中美经济合作的丰硕成果、巨大潜力,也不回避面临的竞争和存在的矛盾。
第五期——《中美企业市值差距的背后》
80后、80万到165亿
打开随访名单,滴滴创始人程维是中方唯一的80后企业家;成立仅三年的滴滴打车也完成了从80万人民币起家的创业公司到估值165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的蜕变。访美之行,让程维重新审视中美互联网的距离和格局。
最初收到赴美邀请函,程维的反应是“不敢信、也不敢想”。但创业时的智慧和魄力,及作为达沃斯轮值主席经历的“大阵仗”洗礼,让程维和滴滴多了一分淡定,并一路在美国高奏凯歌:不仅收获对Lyft和linkedin两笔务实合作,还打了一手“智慧和诚意”牌,带回一批海外人才。
最大斩获是认可
程维:被整个市场所认可,特别是这次去美国,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能够参与其中,一定程度上被认可,我们其实是倍感幸运。
我们也在美国投资了美国的第二大打车软件LYFT,还有Linkedln。交流中,大家大多还知道滴滴,再多就不知道了,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过去的十几年互联网发展过程之中,更多还是美国的企业投资中国,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学习美国。现在中国在新的领域,像O2O,像出行,中国前沿一些企业开始有机会走出去布局全球,这是使我们深感欣慰的。
面上是4,面下是40
主持人:中国这次参加中美会谈中美企业对比,从市值来讲,美方是中方的四倍,但实际差距是40倍,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
程维:客观上讲,确实从市值到在全世界影响力,还是有差距的,这个我们要正视这个差距。
比如说很多的技术,都是美国发明,像日本的企业,很多中国的企业,在生产制造可能比最终市场性价比方面又胜过了美国,美国会投入新的研发和创新里面去。我觉得未来谁掌握真正上游的创新是最重要的。
这次也带回来了一些人才,在美国,其实更多还是华人前沿科研领域的专家,我们告诉他们中国现状以后,很多人还是很愿意回来的。
挖人才,不拼待遇,讲事业
主持人:相信他们的待遇也很高,你是怎么样打动他的?
我觉得真正打动他的是这份事业,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在一个巨大的机会里面,这些东西是在美国未必能够有的。
与习近平“零距离”接触,让程维听到主席对“互联网+”的肯定和勉励。尽管滴滴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但程维相信自己笃定的“共享经济”模式是正确的。
程维:过去十年、二十年经济增长模式在发生转变,全世界都在寻找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引擎。
过去市场经济的格局都是需要拥有财富要过上中等富裕生活,美国梦、中国梦,我们需要买房子,买车子,大规模的生产,但是整个地球资源不够了,人类开始反思。优步在美国出现,美国汽车上的文明,年轻人买车的意愿下降20、30%,这些都是共享经济对整个社会的改变,所以我们虽然有很多的挑战,但是我们站在历史潮流正向的一面。
程维眼中的美国顶尖互联网大佬
与程维擦肩而过的,还有一众美国顶尖互联网大佬。回味到兴头上的程维不时开起他们的玩笑:“中国女婿”扎克伯格最懂政治,木讷中暗藏大智慧;特斯拉的卓越,是因为马斯克“跳出了人类思维”。在他看来,中美企业最大的差距是:对创新的“孤注一掷”。
主持人:这次到美国也见了很多美国企业家,有没有让你觉得很有意思的人?
程维:扎克伯格是美国企业家里面最懂政治的。
主持人:怎么讲?
主持人:那会儿在背词儿呢。
程维:对,另外我们也感受硅谷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文化和特点,有些让我们深有感触的。像我们去了特斯拉。马思科伟大,因为他跳出人类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我们还在讨论怎么样做智能手机竞争的时候,人家在思考人类已经征服了地球,如何征服太空。伟大的事业都是需要很强的冒险精神,不能小富即安,中国方法不缺,钱也不缺,人才也逐步开始培养十几年也不缺了,企业家精神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再比如说苹果吧,见到库克,自己感觉怎么样呢?
程维:在会场上面,库克我们交流不多了,被周鸿祎缠住了,事后我去了特斯拉,柳青去了苹果交流。
我觉得更多还是创新精神。美国街上整个汽车工业其实是被日本打败了,美国街道上开的都是日本车。我参观特斯拉的工厂,特斯拉的工厂说实话不如比亚迪的厂房气派,不如里面的自动化程度那么高,特斯拉不是靠精细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赚钱的。美国最强大的企业都在投入下一代的汽车,像智能汽车、新能源加无人驾驶,他们认为这样的汽车一旦出现,是颠覆性的。
像Google的无人驾驶的汽车,开了三万公里了,很安全,更多是法律和伦理保险方面的问题,技术上面的瓶颈不再是挑战了,这种新一代的汽车一旦成熟,中国汽车工业用什么抵抗呢?难道只是关税壁垒吗?这是真正的差距,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165亿美元身价背后的一场雪
短短三年,滴滴和程维经历了“豹变”。滴滴从80万人民币起家做到165亿美元估值;程维也从一名普通创业者,变成一家“独角兽”公司的掌舵人;滴滴近一轮融资中,国家主权基金中投的加入成为资本方最高级别背书。创业“维”艰,回忆起一道道“生死劫”,程维最难忘的却是2012年冬天北京的一场雪:
主持人:滴滴从三年前80万人民币,现在做到160多亿美元的估值,有没有在这个过程当中,给您印象特别深的这样一些事情呢?
程维:太多了。我们很多同事进来以后说来滴滴三个月相当于过了一年,来滴滴干了一年,相当于过了一生。每天面临非常多的挑战你会觉得日子过得特别快,一周以前的事情变得很模糊,早期很难,未来只会越来越难。
主持人:开哪扇门的时候觉得最难的?
新闻链接:中国城市的创业创新环境排行榜
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最近正式公布。这份榜单以政府支持、产业发展、人才环境、研发环境、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创新知名度等八个单项为指标,对全国部分城市进行了排名。
结果显示,除去直辖市,在全国100个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中,深圳市在8个单项指标中斩获3项第一,蝉联桂冠,显示深圳是中国创业创新环境最好的城市。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深圳连续5年排名榜首。
排名第二位的是广州,这也是历年榜单中,广州一直保持的位置。广州的优势在于创新基础和创新环境全国领先,人才资源较为突出,市场环境稳定,城市创新知名度不断提升。
排名第三的是成都。前十名中,只有两个西部城市,成都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排名比去年提升了两位。
四到十名分别是南京、苏州、杭州、西安、武汉、郑州和青岛。其中,西安是另外一个西部城市,优势是人才环境和研发环境。而中部城市郑州的排名比去年前移两位,首次挺进十强,这要得益于郑州对于创业创新的政策、人力和资金倾斜。
而如果算上直辖市,一共104个城市展开整体测评和比较的话,前十名就变了。北京和上海和去年一样,继续位列前两位。天津总排名下降明显,由2013年的第5位下降至第8位,被南京、苏州反超。
另外,这次还公布了县级市创业创新环境的排名。结果显示,前20强全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作为苏南地区县级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昆山位列榜单第一。不过,与地级市相比,多数县级市的创新创业环境发展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