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10:30,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6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市政府秘书长戴力作新闻发布,2020年亳州药博会筹备工作综合协调组办公室主任张秀忠、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局长王险峰、2020年药博会组会委会办公室主任祝文山出席新闻发布会并接受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修薇主持此次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政府秘书长戴力就2020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6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工作情况作主题发布。
市政府秘书长戴力
一、亳州基本概况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国土面积85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63.4万人。
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3700年前商汤王的建都地,是中药、白酒、老庄三大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五禽戏之乡,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4A级旅游景区7处,曹操地下运兵道、花戏楼、尉迟寺遗址等名扬国内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2项,二夹弦剧种、华佗五禽戏、涡阳老子传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亳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区域中心城市,承东接西,贯南穿北,自古就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美誉。境内拥有5条国道和18条省道,京九、徐阜铁路和济广、南洛、泗许、济祁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商杭高铁穿境而过,引江济淮入亳工程全面开工,亳州机场获批建设,亳蚌城际铁路先期施工段已完成,阜淮蒙城际铁路今年开工建设,亳蒙高速获批立项,涡河高等级航道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亳州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闻名全国的中华药都,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国唯一的国家中药材检测中心,拥有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通过GMP认证的药业生产企业达190家,落户了57家全国中医药100强企业,5家企业获批配方颗粒生产试点,被列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正着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素有“华夏酒城”之誉,有以古井贡和高炉家为代表的白酒生产企业130多家,年产量约占全省的1/3。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油、商品用材林生产基地,年粮食总产约100亿斤左右、约占全省的1/8;市和县区食品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32家、总投资118亿元。是新兴能源城市,已探明煤炭储量53亿吨、占全省的17%,全市规划建设16对矿井,其中已竣工投产矿井3对、在建2对,核定年生产能力1280万吨。
亳州建设加快、发展提速。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的工作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市连续4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连续5年获省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称号,连续3年获省稳增长贡献奖,连续4年获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好”的等次,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在2020年度国务院大督查及专项督查中予以“免督查”的市、享受国家企业债券“直通车”激励措施支持的市。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49亿元、同比增长9.4%,总量新超过2个市、居全省第9位。上半年,在省通报的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有16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八位、9项居前五位、5项居前三位、1项居第一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二、药博会历史沿革
为促进中药材交易,1985年9月9日,亳县县委、县政府立足亳州中药材贸易优势,组织举办了第一届中药材交易会。2020年成立地级亳州市,继续举办中药材交易会。1991年始逐步加入了学术、文化等活动内容,初步形成了亳州药交会经贸、文化、学术三大主要版块构架。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致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我省举办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至此,我市每年9月9日同期举办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成为投资合作、对外交往的第一平台,引资引智引技的首要抓手,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是国内外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医药知名品牌展会之一。
三、本届药博会有关情况
2020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6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将于9月8日—12日在亳举行、9月9日举行开幕式。本届药博会由中国中药协会、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公司主办,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独家承办。以“中医药,让人类更健康”为主题,精心安排了经贸、学术、文化三大板块9项活动,其中经贸活动3项,学术活动2项,文化活动4项。与往届相比,本届药博会突出了以下3个方面特点。
一是抓实疫情防控,突出安全办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药博会组委会毫不放松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原则,制定了《2020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6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指导各分项活动承办单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对活动承办单位、宾馆、酒店、活动场馆管理单位开展了疫情防控工作培训。做到了从嘉宾达到亳州后,住宿、餐饮、活动安排全流程疫情安全保障,安排了药博会期间疫情防控专用隔离点以及充足的医疗力量和流调团队,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务求办会实效。受疫情影响,本届药博会的筹备模式由往年的尽量扩大办会规模调整为“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上为主”,在控制线下办会规模的原则下,为确保药博会办会质量和实效,加强了线上会展与宣传推广的力度。首先开设线上会展模块,参展企业与参展观众可以通过药博会官网完成参展与观展流程,并与意向合作企业开展及时连线沟通交流,降低了参展和观展成本。其次加强活动宣传推介,在往年传统媒体宣传报道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均开展时线上视频或图文直播,通过多渠道、多维度、大密度的全平台宣传报道,提高药博会的影响力,引导人们通过多渠道参与药博会,促进资源交汇合作。
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嘉宾莅临亳州参加出席2020年亳州药博会,也欢迎全球的中医药从业者通过线上线下多个平台和渠道参与药博会,希望我们精诚合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中医药,让人类更健康”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2020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6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内容
亳州报社记者:本届亳州药博会活动安排与往届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
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局长王险峰
本届药博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创新、务实、高质、节俭”的办会宗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上为主”方式举办。
本届药博会,精心安排经贸、学术、文化三大板块9项活动,与去年相比,优化保留了华佗诞辰1893周年祭祀活动暨华佗邮票发行仪式、2020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开幕式暨中医药文化展演活动、2020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展、酒类产品展、制药机械展巡展、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暨中国(亳州)投资环境说明会、2020年全国健身气功五禽戏网络视频大赛暨第十二届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开幕式等5项传统优势项目。新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暨2020年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活动、长三角一体化中医药发展论坛、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年会暨产业发展学术报告会、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亳州分会场等4项活动。出于疫情防控、高效节俭方面的考虑,在确保“减量不减质,增效不增项”的前提下,压减9项活动。
亳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请介绍一下药博会的筹备情况?
2020年药博会组会委会办公室主任祝文山
方案制定及落实情况。药博会总体活动方案已于8月19日印发,9个分项活动的细化实施方案也已经完成制定并按序时进度落实。
客商及贵宾邀请情况。受疫情防控的客观因素影响,今年药博会严格控制线下参会规模和邀请人员范围。全国关心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人士可通过药博会官网参加网上药博会。
招商招展情况。目前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展区451个标准展位已全部招满,参展企业275家,其中制药机械展275个,中医药展176个。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展区已经完成招展企业90家,折合标展208个,其中制药机械展30个。招商工作也正在持续进行之中。
下一步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是做好药博会开幕式的具体筹备,督促指导各分项活动加快筹备进度,确保圆满完成本届药博会的筹备,确保本届药博会各项活动都能顺利进行。
市场星报记者:目前,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2020年亳州药博会筹备工作综合协调组办公室主任张秀忠
2017年1月,省长李国英在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亳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把亳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之都”。此后,我市开始着手编制规划,经过近三年的修改完善,经省政府同意,2020年1月13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了《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我市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新时代中医药精神,深入贯彻实施《新药品管理法》,加快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呈现出了规模稳步提升、潜力快速释放、链条愈发完善的良好态势。
一是高质量发展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加快推进规范化种植基地、种子种苗组培繁育基地、“十大皖药”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初加工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设,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0.4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36万亩;基地纳入省级统计监测企业154家,规上医药制造企业完成产值329.5亿元,实现税收6.11亿元。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2019年我市线上线下中药材交易额约782.9亿元,亳州市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6.3亿人民币、占安徽省的77.8%。
二是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进一步释放。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密集出台中药产业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持续做大中成药,做精中药饮片,做优植物提取,做专延伸产品,释放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全市共有涉药类“专精特新”中小企其中药业类3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21、安徽工业精品企业9家、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积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吸引生物制药品种落地,目前有60个品种经第三方评估后符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并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三是高质量发展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与白酒深度融合发展,推出37°亳菊、壮酒、华佗神功、动力源等保健药酒。推动中医药与文化旅游及养生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四期工程、华佗百草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形成了一批以“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为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我市获批首批国家中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坚持医药并重,做强健康服务业,强力推进中医药“四名”工程,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坚决补齐“药强医弱”短板,我市先后被授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地级市)、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