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贵药出山·厚积‘亳’”发贵州中药材产销合作交流会在被誉为“中华药都”的安徽亳州召开。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次中药材产业合作的盛会,更是贵州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一步。
活动现场
此次交流会由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主委,原省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组长王世杰,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婉贞,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涛等领导共同出席,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安徽亳州已连续举办39届全国中药材交易会和17届国际中医药博览会,覆盖中药材、食品、保健品、药膳、香料等大健康领域产品的展示展销,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逾千家企业参展,已成为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贸易、文化、旅游、学术交流金牌展会之一。此次交流会的举办,正是贵州中药材产业积极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参会嘉宾
交流活动上,亳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婉贞致辞,她对远道而来的贵州代表表示热烈欢迎。珍宝岛药业董事长方同华表示,中药材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与贵州深化合作的强烈愿望。
关岭县作产业推介
在签约环节,“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与“贵州江口梵净山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成功签署GAP基地共建合作协议;“亳州市易涵农产品有限公司”与“贵州德瑞堂中药材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成功签署药材采购协议。
签约仪式
会议指出,要坚持市场导向,提升道地药材产销能力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需提高优质药材生产能力,注重生态种植和质量管理,完善仓储物流和质量追溯体系,严格监管生产环节。同时,拓展产销渠道,参与全国中药饮片采购,推动产地市场建设,促进种植基地与制药企业合作,加强贵州道地药材宣传。
强化保障服务,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至关重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项目跟踪,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项目顺利签约、开工、投产、见效,助力贵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据统计,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00万亩,培育10万亩以上种植大县33个,打造万亩单品49个、1000亩基地328个,天麻、石斛、淫羊藿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太子参和薏仁米等赢得全国市场定价权;培育省级龙头企业7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主板上市企业8家;56个中药材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大方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区域性良种(天麻)繁育基地”。据行业统计,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产量产值居全国前五,贵州已成为全国主要的中药原料供应基地。
贵州馆
此次贵州中药材产销合作交流会的成功举办,犹如一股东风,为贵州中药材产业搭建起了一个展示、交流和合作的广阔平台,为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