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未来发展是一种完全依据新思路的创造性的设计,这种未来型设计也许不能为当代人们所接受,但它是人们对今后生活的美的憧憬,是未来社会图景和人们新生活形态的设计。因此,这需要不断的探索未知,不断地寻找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语言,不断地了解设计的发展趋势,才能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己。
一、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以往产品设计相比,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在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质量和效率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把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人机工程等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绿色与仿生产品设计的发展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股国际性的设计思潮。由于全球性的生态失衡,人类生存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重视,开始意识到发展和保护环境、设计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绿色设计与我们常说的生态设计概念相同,源自于人们对现代技术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制造材料选择和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和可回收性设计。产品绿色设计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工艺改变过程。主要是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工艺,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2)废物的回收再生。主要是提高产品的可拆卸性能。(3)改造产品。主要是改变产品结构、材料、使产品易拆、易换、易维修,使所有的能源消耗最低。(4)对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设计,这点是当前设计师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二)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也是当今国际上的流行设计趋势,广泛应用于材料、机械、电子、环境、能源等设计与开发领域。仿生学是以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构建技术系统,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或类似生物系统特征的学科,它不是纯生物学科,而是把研究生物的某种原理作为向生物索取设计灵感的重要手段。大自然生物中存在许多丰富多彩的外形、巧妙的机构、结构和系统工作原理,值得设计师去研究和探索。
三、家族化系列产品设计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把相互关联的成组、成套的产品称为系列产品,在功能上它有关联性、独立性、组合性、互换性等特征。系列产品主要有四种形式:成套系列、组合系列、家族系列和单元系列。家族系列产品是由功能独立的产品构成。例如意大利设计师Fiocco设计的厨房小用品系列,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家族系列中的产品不一定要求可互换,而且系列中的产品往往是同样的功能,只是在形态、色彩、材质、规格上有所不同而已,这和成套系列产品有相似之处。在整体统一的设计中,寻求恰到好处的多样性、变化性。例如设计师Maggioni设计的小垃圾箱系列,功能都是装垃圾的,但它们的外形和色彩有所区别。家族系列产品在商业竞争中更具有选择性,更能产生品牌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更有选择性,市场需求加速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对产品功能、形态、色彩、规格等综合需求质量的提高上。系列产品对于柔性化生产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巧妙地解决了量产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使产品能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因而系列产品设计也是目前广为流行的设计趋势。
四、个性化产品的发展
当今社会,人类不同的需求、欲望和价值观(下转第81页)
(上接第57页)念,在设计领域中将占更重要的位置。今天提出来的个性化产品,是基于人类文明的进展,提示我们要认识到人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是互不相同的,人人都有权利参与社会生活和共享社会文明发明、创造的一切成果。繁忙的经济社会强调理性,人与人之间缺少了感情性的交流与沟通。所以在设计中使理性与感性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和谐相处。并且注重设计的非统一性,突出个性与特色,强调创意与创新,这也是产品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它可以提供给不同人群展现个性的空间与平台。凡是符合于产品内在结构和功能的,并且能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广大人民喜爱的设计,都会受到大家的认可与欢迎。
参考文献
一、以意象为目标的造型艺术是产品设计最本质的人性化特征。
具有抽象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最大特征,以“意象”为前提的产品造型设计正是这种人性特征在设计中最本质的表现之一。工业化的过程,其实是人类提炼和运用自然资源,使之成为能被人类运用的对象的过程。这些对象,本是自然界不存在的,是人类理性思维和意象的物化。因此,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产品造型设计,同样具有这一属性。它不是对自然地简单模仿和再现,而是提炼和归纳,是信息的汇集。“意象是想象之中的艺术,是经过提炼与归纳的形态。如图1所示的“太极沙发”,就是融合了流水、流沙以及中国太极图等诸多自然或抽象的信息之后的设计作品。“意象”具有景象汇集功。“意象”产生和存在于工业设计的审美活动之中,形成工业产品设计的雏形,它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产品造型设计越来越侧重于意向的表达,其实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期,往往存在过多的简单模仿,现今逐渐走向侧重于表现气韵的意象造型;二是由于生产能力的提高,早期对于技术和科技和刻意渲染的设计,逐渐走向理性和内敛。早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与现在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设计师很多时候用夸张的造型刻意高调渲染产品的技术性。比如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高技术风格”,就是以复杂繁琐的按钮和指示灯来体现其中所包含的“高技术”(如图1:20世纪五十年代罗维设计的收音机)。在现今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一般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门槛已经不是问题,产品造型的发展也必然迈向更高的层次,体现更深的精神内涵,意象造型成为必然趋势。
二、意象逐渐成为审美艺术和现代美学体系的核心,产品造型设计亦然。
意象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构成“意象”的要素有很多,如推理、想象、产品认、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目标人群等。早期的工业设计,设计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具象指标上。“意象”正在成为审美艺术和现代美学体系的核心,造型艺术将越来越向这个方向发展,是对审美本质的回归。要真正实现产品的“生活化”,就是要使产品造型设计艺术化,而艺术化的本质应该是意象造型。与设计产品有关的诸多要素在设计师的心灵中的交融、升华,“意象”正是这一过程形成产品造型的最初形态。“意象”之美直接关联到产品之美:一方面,“意象”体现了设计师对拟设计的工业产品的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不断融合。
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意象回归也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回归。
从中国的传统美学来看,“意象”是想象中的艺术,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灵魂。产品造型设计是设计师将头脑意识中的产品艺术化、人性化、物化的过程,它直接服务于目标人群。设计过程中的“意象”实际上就是设计者意识中各种信息汇总加工后的产物,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的成效。产品造型是造型艺术,传统的书法绘画也是造型艺术,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传统的造型艺术作品是作者内在情感和生活经历的表达,而产品造型是设计师内心情感、个性与目标人群的需要综合作用得出的形态。
关键词:绿色设计消费行为
一、绿色设计的内涵
对于产品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求,其基本思想有两点,一是强调发展,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与文化水平;二是强调持续,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和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不断增值、永续利用。
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和内容,也就是被国际上普遍承认的“3R”设计原则:“Reduce(减少)”、“Recycle(再循环)”、“Reuse(再利用)”,即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许平,潘琳:《绿色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1,第50页。)在21世纪的今天,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观念上的变革。
通过试验测试,Guardianlamp比正常夜灯节约电能60%以上(图2)。不仅遵循了绿色设计的“Reduce减少化”原则,同时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关怀人的情感需要,有效的节约了能源,达到了真正的绿色设计之目的。
Snowlight(图3),是基于“Reuse(再利用)”原则,以废弃啤酒瓶为原料,融合人性化设计的一系列灯具设计。将回收来的啤酒瓶打磨后喷上白色的漆,透出莹莹的白色光源,不由让人回忆起儿时打雪仗的情景,充满了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二、绿色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产品绿色设计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产品的材料选择;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1.产品的材料选择
一方面,不仅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与产品功能之间的适应性,即产品应满足功能、使用性能以及经济性要求。另一方面,还应具有很好的环境协调性,即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同时对环境污染小,低能耗的材料。因此,在产品绿色设计中应首选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辐射性的材料。
高尔夫钉(图4)是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在钉子的使用周期过后,即便散落在高尔夫球场,也可以自然降解与草场融合,对环境不造成任何负担,使设计达到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2.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产品绿色设计在结构设计方面,除了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外,强调结构的易于拆卸和回收处理。传统的产品设计,一般不考虑产品的组装关系的可逆向回转,甚至有一些产品根本不能拆卸,或者拆卸难度大,导致拆卸成本增加。为了降低产品的装配和拆卸成本,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产品结构和外形,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类型,或者是结构设计更加利于拆卸和分离,减少拆卸难度,提高拆卸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
“夹子”垃圾桶(图5),像夹子一样,由两个相同的半桶状部件及一个圆形的按钮卡接而成,非常容易拆卸和组合。当垃圾桶的把手收拢时,底部就会打开,垃圾就轻易地被倒出,从而增强了产品的可操作性,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3.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就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产品零件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性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部件材料资源、能源的最大利用,并且对环境污染最小。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是可回收设计的主要目标,其途径一般有两种,即原材料的再循环和零部件的再利用。
种子雪糕棒(图6),就是在雪糕棒内置种子,吃完雪糕的时候,可以把雪糕棒插入泥土中,种子发芽过程中,雪糕棒的主干也会在土壤中慢慢降解,从而达到材料循环再利用的绿色设计之目的。
三、从消费文化理论看绿色设计发展之趋势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它从经济到政治,从观念到行为,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人们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要求既无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这就是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符合“三E”和“三R”,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Equitabl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再生利用(Recycle)。
那么从绿色消费的角度而言,21世纪产品绿色设计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1.经济化:产品设计应朝向轻、巧、薄的方向发展,尽可能使用少的资源达到同等使用功能。追求大众化,避免极度个性化,提升整体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成本。
2.材料绿色化:产品材料能迅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回归物质循环体系而不对环境造成影响和负担,或者分解后副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负担很小,这样才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达到人―产品--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3.可回收化: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其废弃之后的处理方法,尽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和简化结构,以提高产品相容性及可拆解性,进而促进回收与再利用。
4.多功能化:通过产品的更新、升级或者更换少数零部件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可以大幅降低生产制造和使用后抛弃时资源的耗用及污染。因此随着未来绿色消费普及化,应考虑耐用且易于维护、可拆卸组合的多功能产品。
四、结语
任何一种产品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消耗资源和并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无可避免的,在产品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加强产品回收体系,从而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提高绿色消费水平和能力,达到产品绿色设计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或青:《绿色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第13-18页。
[2]李茜,刘宁,陆根法,吴小庆:《环境保护科学》,2009.35(3):37-39。
关键词:小家电豆浆机设计流程发展趋势
小家电的特点在于机身相对较小,耗电量相对较低,而且能够较好的服务家居生活,因而已经成为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家居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于小家电的类型以及功能多样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小家电设计开发已经成为实现家电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
1豆浆机功能概述
2豆浆机设计开发流程概述
本文以小型家用豆浆机的设计研发为例,系统的论述小家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如下。
2.1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考察用户对于豆浆机的潜在需求和分析竞争产品的优劣。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对于豆浆机的容量、配方、口感、外型、价格等各方面的需求,将调查结果汇总整理并形成市场调研报告,进而为豆浆机的设计研发提供第一手的信息资料。
2.2豆浆机的造型设计以及机械结构设计
现阶段对于豆浆机等小家电的造型设计通常是采用设计软件pro/e构建豆浆机造型,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于外观、视觉美化的要求。在造型设计结果提出并评审通过后,对造型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分件。为了便于实现豆浆机的批量生产,因此应该将整体造型分解成多个零部件,一般来说,分为:塑料件、五金件、电器件等。这些零部件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焊接等方式组合在一起。在设计时,拆分的零部件组合安装方式,以国标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为指导,产品要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爬电距离、电气间隙距离等要求。
(2)部件的结构设计。对部件进行结构设计主要是使得各个部件能通过螺钉、卡口等方式进行连接组装,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功能性的产品。在部件的设计中需根据各个零部件的不同功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常用的塑料件材料有PP、ABS,加热杯体使用不锈钢304。
(3)设计部件的标注。这一步工作主要是针对设计完成的3D零部件以及二维图纸进行尺寸标注、公差设定、表面处理方式等一系列工作,并撰写完善技术要求说明。
2.3模具制作
模具的制作主要是将设计好的零部件投放模具,从而实现后期该零部件的大批量生产。投模时,为了确保设计质量,应对模具结构、模具材质、水路、分型面、镶件等设计进行细致的讨论研究后再进行模具制作。前期设计问题较少,可以大幅度减少后期改模、修模的次数,从而保证模具寿命,一般塑料件模具寿命为几十万件,可保证产品从上市到下市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零部件供应。
2.4预研实验调试
2.5样机试产以及设计产品的批量试产
3小家电行业发展趋势探析
(2)功能及生产方面。在小家电的功能设计上,发展趋势为:功能多样化,口感好,营养高;操作方面更加的简易;生产上,制作周期减短,生产成本更低;外观方面,正朝着流线型、卡通型以及亲和型的趋势发展。
(3)新技术的应用。在小家电设计的发展上,更应该注重对新技术的开发利用,逐步引入类似于触摸屏操作、预约功能等技术,实现小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操作,提高小家电产品的科技感和带给消费者的使用舒适感、便捷性。
4结语
当前我国制造业领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小家电产品的设计研发,这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小家电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张,更应该完善小家电的设计研发流程,通过总结小家电的发展状况与技术水平,充分了解小家电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小家电产品的设计工作,并积极引进开发新技术,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提升小家电的整体技术含量,以推动小家电产品应用开发的不断发展。
[1]张静.飞速发展的厨卫小家电——盘点2011年家电圈中的厨卫小家电行业[J].家用电器,2012(1).
关键词:信息时代;产品;交互设计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在同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用户的精神需求,让用户在享受网络技术便捷性的同时,通过数字化的交互过程使用户心理上也得到满足,因此,产品的交互设计应运而生。
一、交互式产品的意义
二、信息时代下产品交互设计的需求
在信息时代下,对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造物过程,需要融入美感与艺术感。工业产品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生活需求,而纵观产品的设计发展史,所有的产品设计无一不是为了解决工业技术与人类文化艺术之间的问题而产生,这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合理规划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产品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产品设计已经从原来的物化形态设计逐渐发展成为“非物质”产品设计,交互便是一种人与产品之间实现功能性满足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很多高科技产品中,功能太过复杂、操作太多繁琐,造成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障碍。所以,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愉悦感,这种愉悦并不能单纯的依靠产品外观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人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产生的。用户在判断一个产品是否符合其使用要求的过程中,更重视感觉上的刺激,着也表示在设计产品时不能仅仅依靠物理外观来取悦用户,交互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
三、信息时代下交互产品的设计体现
(一)技术方面的体现
(二)感觉方面的体现
四、结论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用户对产品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更大,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扩大,用户不仅能够参与产品设计过程,还能够直接与产品开发者实现沟通,开发者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实现产品的快速改进与换代,这在传统产品设计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信息时代,用户不仅仅是产品的消费者,还是产品的贡献者与设计者,未来的产品会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1]蔺娜,姜冰.同质化时代下的情感体验设计――以移动通讯终端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