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artofthein-crowdandreceiveexclusivepartyinvitationsandfabulousoffers.
FOLLOWUS
黄雅君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总监黄雅君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往年相比最特别之处在哪吗?今年是参加香港展的艺廊阵容最强大的一年。过去五年里,参展艺廊数量不断增加,但申请率仍然为94%,意味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参与2017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都是顶级艺廊。今年共有242家艺廊,其中29家是全新的参展艺廊,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
此次,我们将在香港展中引入全新板块“策展角落”(Kabinett)。该板块源于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策展角落展区让参展画廊在展位内的个别空间展示精心策划的展览。策展角落在艺廊荟萃(Galleries)的独立空间举办,包括个展、主题式群展、艺术装置、电影/录像作品等,同时也会呈现一系列艺术历史材料。
今年,我们将于香港艺术家伍韶劲合作,展出他的项目《25分钟后》(Twenty-FiveMinutesOlder),将极具标志性的电车改造成为活动相机暗室,创造变换的现实,使得乘客能够以全新方式体验香港。
我们非常期待在公共空间能够看到该作品,当地居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与艺术互动,感受艺术。
你认为当代艺术是否存在着所谓的趋势这一说?在全新的互联网语境下,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会关注新媒体艺术,探讨数字化带来的优势与弊端,你认为这是一种趋势吗?的确,我们在艺术展上看到更多新媒体艺术,例如视频、动画和新媒体装置艺术。在亚洲艺术文献库的展区中,NonnydelaPe?a还将展出VR项目。
CharlesRoss
ArtCentral艺术博览会总监CharlesRoss
今年,我们的参展项目非常精彩,包括与4A亚洲当代艺术中心合作的PerformanceX4A,将展出一系列国际和香港领先艺术家的作品,丰富多样,精彩纷呈。而且,我们是香港唯一举办如此独一无二表演项目的艺术盛事。另外,我们在装置荟萃板块中还将展出由才华横溢的香港参展人林志恒策展的项目,展出6个大型装置艺术。另外,在TalksProgramme(对谈项目)中,我们与AsiaSociety(亚洲社会)合作,发起多位当代艺术实践者之间的跨文化、跨领域的对话,其中包括国际知名艺术家、馆长和策展人。
媒体艺术是今年ArtCentral的另外一个亮点。MediaXMumm是ArtCentral移动影像板块,由Dr.LindaC.H.Lai策展,在MediaXMumm香槟吧通过四个屏幕呈现国际艺术家的视频作品,创造沉浸式体验。在互动式多媒体体验方面,尤里铃木为施华洛世奇创作的《Sharevari》是一个crystallophone(水晶马林巴),以此探索水晶作为乐器的可能性。
在F&B板块,奢华盛事的亮点为法式“游击”(pop-up)餐厅LeMarché,由OnDining的米其林主厨PhilippeOrrico掌舵。这间旗舰餐厅是一个创新休闲概念,旨在营造出欧洲充满活力的市集文化氛围,为到场宾客奉上沉浸式的美食体验。ArtCentral的StreetFoodCentra(l中环美食街)也将强势回归,奉上令人欣喜、备受青睐的Aloha、BreadandBeast、Brickhouse、Beef&Liberty、Initial、Mrs.Pound、Teakha和FernetHunter。
你对亚洲艺术市场印象如何?尽管全球经济总体而言充满不确定性,但亚洲市场对有趣、优秀的艺术作品的需求仍然坚挺,中国私人艺廊的不断扩张就是最好的例证。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到日本、韩国和东亚,我们看到整个亚洲的巨大潜力。某些媒介,例如摄影或印刷品,仍然在该地区不甚强势,但发展潜力巨大,对于快速成长的下一代新兴收藏家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并促进这个市场的成长和发展。
多媒体艺术成主流画廊跨界发展画廊在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的扶植推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今时代的画廊也不断在寻求新的模式,尝试突破地域、空间、媒介,来与艺术家、艺术作品和展览擦出全新的火花。
林明珠
艺术门画廊主理人林明珠可以先介绍一下画廊(上海、香港、新加坡)目前正在进行或者将要策划的展览吗?我一直都想要在自己的艺廊和艺术展上呈现国际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混合的作品。我认为艺术是一种国际语言,能够反映艺术家的环境和文化。在上海和新加坡,我将揭幕群展“重写的平面”和“物质化的条件”。前者探索重写的意义,作为自我更新的变化过程,新的轨迹印刻在过去的残骸之上。后者则期望揭示特定物质背后的感情因素。
可以与我们聊聊艺术门画廊未来的规划吗?艺术门画廊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大力推广本土艺术家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在这两块都有哪些具体的规划?我们总是在寻求机会,组织紧跟时代的当代艺术项目。在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艺廊,我们支持并强化当地艺术圈,同时也不断参与地区和国际活动。2016年12月,我在新加坡开设新空间,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苏笑柏的个展。新艺廊不仅展示了我们对新加坡的信心,更是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承诺。2018年3月,我还将在香港中环HQueen's开设新艺廊。话虽如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当然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艺术展继续探索更多地区,以此来激发世界各地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的对话。
你认为未来的艺术大环境会朝怎样的趋势发展?会越来越好吗?当今艺术世界的全球化程度前无古人。全新艺术展开创更新的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更多机会接触全球不同地区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这不仅对于公众而言是件好事,对于艺术家而言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在全球范围内接触更广泛的人群。我是香港出生的华人,在英国接受教育,因此亲身体验“跨文化”的生活,同时必须适应全新的文化环境。如今,不论是生活、学习还是海外工作,很多人都有这种“跨文化”的生活体验。我会很有兴趣了解艺术家如何面对同样的问题,将自己的文化背景跟不同的影响相融合,创造全新的艺术形式。
许宇
LeoXuProjects主理人许宇可以先介绍一下画廊目前正在进行或者将要策划的展览吗?此时此刻,国际政治形势的巨变造成了公众对于整个世界局势与进程游移不定的、紧张的、焦虑的、忐忑的情绪,针对这一状态我们特别邀请了来自美国、欧洲、中国等地的十多位艺术家,以绘画、摄影、影像等艺术形式来表达目前全球情势下的人们的这种情绪。
你认为当代艺术是否存在着所谓的趋势这一说?在全新的互联网语境下,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会关注新媒体艺术,探讨数字化带来的优势与弊端,你认为这是一种趋势吗?
LeoXuProjects与其他画廊相比,优势在哪里?LeoXuProjects一直以来追求的就是一种全新的符合这个时代标准的画廊形式。我更希望我们的画廊像一个建筑事务所,它可以去完成不同的使命,这也是我把画廊命名为“Projects”的原因。我希望真正令我们画廊生动起来的是一个个不同的项目,这也决定了我们画廊对空间的选择并非是不可脱离的,我们完全可以跳脱画廊原本的空间去展示作品。
选择合作的艺术家时,通常会有哪些标准吗?LeoXuProjects一直以来对媒介非常敏感,因此我们在合作艺术家时也希望能够寻找那些在不同的媒介领域,包括艺术绘画、装置、录像、表演都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能够在如今媒介已经非常多样化的时代下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家们。此外,我们对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一直以来都有很大兴趣。
美术馆多元发展寻求全新突破社交网络时代,传统美术馆亦在寻求全新突破。无论是拥有十多年历史的老牌美术馆,还是新落成的美术馆,在新兴媒介的冲击之下,无一不在寻求打破美术馆的传统模式,寻求更多的突破,将艺术普及给更多普通大众。
龚明光
上海当代艺术馆馆长龚明光首先,可以先介绍一下上海当代艺术馆目前正在进行或者将要策划的展览吗?上海当代艺术馆迈入第12年,也迎来了我们今年的首个展览“聚场——转媒体艺术展”,由艺术家杨青青策展,呈现包括许江、徐震、杨振中、杨福东等十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并同时推出“转媒体艺术+”的剧场、影像、音乐全新融合的表演活动。这种融合跨界与新媒体的全新的艺术展览形式也与上海当代艺术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可以与我们聊聊美术馆未来的规划吗?上海当代艺术馆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在这当中,我们始终都在不断摸索寻求改变,希望能够树立自己的特色。因此从今年开始,上海当代艺术馆也会进一步探索自身的定位,包括美术馆的运营模式,我们都在寻求新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跨界”的话题,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跨界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在今后我们也会更加支持具有创新精神并且在这些新兴领域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们或者展览项目。另一方面,上海当代艺术馆在扶持年轻艺术家方面也始终在不断努力,像是我们的“艺术亭台”项目,自2015年起,上海当代美术馆就在南京西路人民公园门口开启了全新艺术空间,在内容上涵盖戏剧、绘画、雕塑、行为、舞蹈、影像等多种领域,也为年轻艺术家在艺术中的各种创新提供一个实验橱窗。
赖素玲
震旦博物馆馆长赖素玲可以介绍一下震旦博物馆目前正在进行或者将要策划的展览吗?震旦博物馆的核心收藏是古文物,我们馆的核心使命是从料、工、形、纹四个方面推广古器物学。除此之外,博物馆也会不定期举办特展,之后计划的展览是“天空之桥”,从设计的角度切入,分为五个单元来呈现馆藏器物。与此同时,我们也会邀请当代艺术家们,以古器物为核心,用他们各自的作品与我们这5个单元的古器物进行对话。这种策展方式,以我们本身的馆藏为核心再辐射到其他的艺术领域,本身也是震旦博物馆之后的一个策展方向。
余光照
选择合作的艺术家时,通常会有哪些标准吗?相比起选择合作的艺术家,艺仓美术馆会更着重在展览本身,去寻找可以转化成让公众能够参与与体验的展览。
拍卖行聚焦亚洲成为新中心过去几年,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家们的收藏习惯也日趋国际化,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更涌现了一批年轻并更具品位的收藏家,这也令亚洲艺术市场尤其是香港,将成为继纽约、伦敦后的全新艺术中心。
魏蔚
佳士得拍卖行亚洲区总裁魏蔚2017年春季,全球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形势怎样?伦敦每年开春的时候都有两大板块:刚刚落下帷幕的西方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与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这也拉起了全球拍卖的序幕。通过这两大板块,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伦敦的市场还是很稳健,目前可以看到去年的经济形势以及脱欧并未对欧美大板块造成太大影响,尤其是亚洲表现出来非常强劲的势头。
去年佳士得亚洲市场的拍卖成绩如何?佳士得2016年成交总额达到了54亿美元,其中亚洲大约占了1/3份额,2016年也是佳士得亚洲首次在全球总成交额中占比突破30%。这也得益于如今亚洲区的藏家越发全球化,几乎在全世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就全球来讲亚洲藏家也是最活跃的藏家版块,收藏的品类也及其丰富,并且实力非常雄厚。
近年来越来越多亚洲尤其是中国内地的买家正更积极参与全球拍卖,他们主要会对哪些艺术作品或是艺术家比较感兴趣?就个体角度来说,亚洲藏家们还是会对某类板块更感兴趣,但就群体而言,他们的收藏兴趣极为广泛,从家具、装饰到珠宝、油画……几乎都有涉及。当然目前亚洲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80后藏家,他们与他们的前辈又有所不同,他们通常都具有非常宽广的知识面,并且对当代版块更感兴趣,同时也更有自己的见解与偏好。
JonathanCrockett
富艺斯拍卖行亚洲区副主席JonathanCrockett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富艺斯拍卖行去年的表现如何?去年11月,富艺斯首次将艺术、设计和珠宝拍卖引入亚洲,之前已经在香港举办了两次腕表拍卖,实现了引人注目的创纪录总额。我们11月的销售总额超3.89亿港币,突破了5000万美元的目标,在我们的成长轨迹画上了重要的一笔。
相较去年,2017年富艺斯拍卖行有什么新计划?能否跟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对于我们独一无二的销售主张,国际市场反响非常积极。我们将在2017年持续这样的士气,继续创新,将更多新模式带入香港。今年春天,除20世纪当代艺术及设计、腕表和珠宝拍卖会之外,我们还将举办“WarholinChina”(沃霍尔在中国)拍卖会。
你对去年的中国艺术市场印象如何?有没有特别关注哪位艺术家或哪件作品?亚洲对艺术的欲望愈发强烈,在过去20年里更是成指数增长。中国市场持续快速发展,迎合中国收藏家的品位和需求仍然是我们的团队的优先事项。从分布特征来看,有经验丰富、收藏一线艺术家作品数十年的收藏家,也有二三十岁的新兴收藏家。收藏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兴趣点也各有不同。从新兴华人艺术家,到知名国际大师,他们购买的艺术作品丰富多样,不受年代、地理位置、类型、媒介或其他标准的限制。随着科技的进步,不论香港、伦敦还是纽约,世界各地与艺术的接触都愈发全球化,亚洲地区收藏家的品位也不例外。兴趣和趋势很难再以地理位置去描述或定义。整体而言,对一线艺术家罕见、重要作品的需求仍然很强,中国买家对摄影和设计等新兴类型的参与有所增长。
富艺斯拍卖行在亚洲的未来规划如何?自首席执行官EdwardDolman两年前执掌富艺斯以来,在亚洲地区持续扩张业务便一直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香港设立亚洲总部之后,我们在亚洲地区的团队人数已经翻番,在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均设有办事处,目前正积极寻求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家较小规模的拍卖行,与大型拍卖相较而言,我们更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希望我们的销售能够继续吸引市场注意、令市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