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821

以色列已有62人因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死亡

高层动向

短缺药品保供稳价近期工作

“终结艾滋病流行快速通道”城市网络研讨会在浙江宁波顺利召开

疾控动态

天津市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试点行动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湖南省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培训班在郴州召开

科研动向

少喝点酒,有大好处!JAMANetwOpen:削减酒精摄入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生酮饮食不是神,可减脂但减寿?两项研究证明:生酮饮食能有效减脂,

但会导致葡萄糖耐量、空腹血糖等指标变差,且长期生酮会加速衰老

NatCardiovascRes:科学家揭示人类肥胖和心力衰竭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舆情信息

智飞生物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启动Ⅰ/Ⅱ期临床试验

父母沉迷手机有损孩子心理健康

四大策略应对抗生素耐药性

人体肠道内发现新抗生素

个性化深部脑刺激能减轻帕金森症状

《柳叶刀》发布第三版痴呆症防治重大报告

适度玩电游或有益心理健康

新方法唤醒大脑休眠干细胞

为治疗神经发育障碍提供潜在策略

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4年“最美医生”

全新治疗方法为尿路上皮癌患者点亮新希望

热点追踪

2024-08-20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悉,该病例是一名33岁的菲律宾男性公民,无出国旅行史。此人在18日因出现发烧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返回目录>>

西尼罗河病毒可以导致人类罹患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西尼罗河病毒常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人类、马和其他哺乳动物都可能被感染,在非洲、欧洲、中东、北美和西亚等地较为常见。

2024-08-20国家卫健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

近阶段,国家和省两级共同发挥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作用,加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与供应保障,提升分级应对处置能力,统筹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各项工作。

2024-08-17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8月6-8日,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在浙江宁波举办了“终结艾滋病流行快速通道”城市网络研讨会。会议由艾防中心副主任刘玉芬主持,来自浙江、江苏、云南三省及宁波、苏州、昆明三市的卫健委、疾控局和疾控中心领导、专家,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国际艾滋病护理提供者协会专家共30余人参会。

2024-08-20天津市疾控中心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多病共防策略,根据《市疾控局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试点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有关要求,确保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公共卫生技术落实落地,市疾控中心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所于2024年8月16日召开了“天津市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试点行动启动会”。和平区等6个试点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局分管负责同志,试点区疾控中心分管负责同志、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市眼科医院、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有关负责同志,60个试点学校、幼儿园分管负责同志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市疾控局副局长杨光明,市教委二级巡视员、体美劳处处长张健青,市疾控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处副处长陈威出席会议,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明月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由市疾控局副局长杨光明发表讲话,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全力做好新时代学校卫生工作,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坚持做好关口前移,综合施策,切实提升学校卫生工作成效。通过本次试点工作的实施,固化和强化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主要常见病的综合防控成效,形成先进经验在全市以至全国范围内推广。

然后,市教委二级巡视员、体美劳处处长张健青发表讲话,指出要狠抓各个角色责任落实,医生、老师、家长和学生要各负其责,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考核范围,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共同发力,以实打实的举措,系统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随后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刘忠慧科长,从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的意义,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试点行动目标、20项具体举措等方面一一进行解读。接下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李丽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杜蓓分别就对试点学校和幼儿园提供技术支持情况进行介绍。

最后,和平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孙莹、南开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楠分别进行了工作经验交流。

本次会议,明确了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试点行动的任务与目标,推动各试点区主动探索、积极作为、扎实有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防控工作,为我市新时代学校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08-21湖南省疾控中心传防科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和疫情处置能力,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水平,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月14日-16日在郴州市成功举办了2024年全省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培训班。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湛志飞,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钟茜园出席开幕式,培训由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科副科长戴志辉主持,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分管领导及科室骨干共180余人参加培训。

开幕式上,湛志飞指出近年来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公共卫生风险日益凸显,大家要深刻认识到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要加强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和疫情研判,掌握发展趋势,做好应急准备。钟茜园书记表示培训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充分展示了我省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力,对于帮助提升基层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培训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动物疫控中心、湖南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的多位专家进行授课,内容涵盖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形势、流行病学特征、风险评估、调查处置、病媒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等最新理论和技术。

理论培训后,参训人员分成22个小组开展了登革热疫情处置桌面推演,演练过程涵盖流行病学调查、应急监测、蚊媒消杀、风险评估、追踪溯源等多个环节。通过分组答题、总结讨论等环节,加深了参训人员对登革热的认识,帮助大家将学到的调查处置新理念和新经验运用于实践中。

通过本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我省传染病防控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8-20生物谷原创

来自韩国高丽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减少慢性重度饮酒者(长期酗酒者)的酒精摄入量或能显著降低其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

近期,一项发表于《JAMANetworkOpen》杂志的研究揭示了酒精摄入与心血管健康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来自韩国高丽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团队发现,对于长期过量饮酒的个体而言,削减酒精消费量能够显著降低遭遇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先前研究中的空白,还为酒精与心脏健康关系的讨论增添了新维度。

研究题为“ReducedAlcoholConsumptionand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AmongIndividualsWithPreviouslyHighAlcoholConsumption”。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利用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服务的健康检查数据库,追踪了21,011名年龄介于40至79岁之间的长期过量饮酒者,记录他们在2005年至2012年间两次体检间饮酒习惯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与持续过量饮酒者相比,减少酒精摄入的个体罹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23%,其中心绞痛和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尤为显著下降。这种保护效应在不同子群体中均保持一致,即便考虑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合并症的影响,以及体力活动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

生酮饮食虽能有效减脂,但是存在多种副作用,包括降低葡萄糖耐受性、增加脂肪氧化和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且长期生酮饮食会诱导细胞衰老!

但是!这种看似“无痛”的减肥方法,真的“无痛”吗?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免受节食和运动的痛苦,但是,它对身体造成的“痛”却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指出了生酮饮食的副作用,包括肾功能减退、心脏负担增加等等。

生酮饮食对身体的改造更为“粗暴”

在一项最新的随机对照实验中,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生酮饮食与单纯限制自由糖摄入对健康成年人的葡萄糖耐受性、脂质代谢、外周组织表型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该成果发表在CellReportsMedicine上,题为“Ketogenicdietbutnotfree-sugarrestrictionaltersglucosetolerance,lipidmetabolism,peripheraltissuephenotype,andgutmicrobiome:RCT”。

研究发现,无论是限制自由糖摄入(指食品和饮料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和果汁中的糖)还是生酮饮食,都没有显著改变参与者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PAEE)或其它能量消耗组成部分。其次,与中等自由糖摄入组(MODSUG)相比,限制自由糖摄入组(LOWSUG)和生酮饮食组(LOWCHO)的参与者在第4周和第12周的体重和体脂均有所减少。这表明,无论是通过限制糖摄入还是采用生酮饮食,只要总体能量摄入减少了,就能观察到体重和体脂的下降。

尽管两种饮食限制都能通过减少能量摄入来减少体重和体脂,但它们对代谢健康的影响却不同:

1.血糖调节机制:

●在生酮饮食组中,第4周时观察到了空腹血糖水平的降低,但同时餐后血糖反应增加。这表明生酮饮食可能会给胰岛β细胞带来额外的压力,长远来看,可能削弱身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相较之下,限制自由糖摄入对血糖和胰岛素反应的影响较为温和,未引发显著的代谢波动,显示了对血糖稳态的保护作用。

2.血脂与心血管健康:

●生酮饮食在短期试验期间提升了载脂蛋白B(apoB)和餐后甘油三酯(TAG)的浓度,但这种影响在第12周后逐渐减弱。然而,长期的高脂肪摄入可能依然对心血管系统构成隐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反观限制自由糖摄入的参与者,他们在整个试验过程中LDL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水平持续降低,这表明该饮食策略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维护,减少动脉硬化的可能性。

3.肠道微生物群落:

●生酮饮食在第12周时显著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β多样性,尤其是降低了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这一变化可能与脂蛋白的异常有关,暗示生酮饮食可能对肠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限制自由糖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相对较小,保持了肠道生态的相对稳定。

4.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代谢:

●生酮饮食增加了骨骼肌中的PDK4蛋白水平,同时降低了AMPK、GLUT4和胰岛素受体水平,这些变化可能解释了为何生酮饮食会降低葡萄糖耐受性,表明该饮食模式可能干扰肌肉的正常代谢过程。此外,生酮饮食还改变了脂肪组织中关键代谢基因的表达,如脂蛋白酶(LPL)和脂联素(Adiponectin),这可能影响脂肪的存储和利用。

●相反,限制自由糖摄入增加了肌肉糖原浓度,对肌肉组织具有积极的代谢影响。

5.内分泌与行为反应:

●限制自由糖摄入降低了空腹瘦素浓度,而生酮饮食降低了空腹和餐后FGF21浓度,同时增加了空腹GLP-1浓度。这两种饮食方式似乎都增加了机体对甜食的渴望,这可能与瘦素和FGF21浓度的下降有关,提示了饮食干预可能对食欲调节激素产生较大的影响及波动。

综上所述,生酮饮食虽能有效减轻体重和体脂,但其代谢效应更为复杂,包括但不限于降低葡萄糖耐受性、增加脂肪氧化、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影响肌肉与脂肪组织的代谢基因表达。相比之下,限制自由糖摄入在维持血糖稳态、改善血脂状况和保护心血管健康方面展现出更为温和且有益的效果。

长期生酮饮食会诱导细胞衰老

研究发现,无论是活力充沛的年轻小鼠,还是步入老年的同伴,在经历了生酮饮食的不同阶段后,它们的心脏、肾脏、肝脏乃至大脑等关键器官中,细胞衰老的迹象变得尤为明显。一个显著的衰老指标——SA-β-gal酶活性被广泛检测到。

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酮饮食显著提高了小鼠器官组织中p53蛋白的水平,特别是其磷酸化形式,这与p53的转录活性增强有关。同时,p21蛋白的水平也显著增加,而p16蛋白的水平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p53-p21信号轴在生酮饮食诱导的细胞衰老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p53蛋白积累的奥秘在于caspase-2酶的激活,它催化了MDM2蛋白的裂解,而MDM2原本的任务是监控并降解过剩的p53。随着MDM2的失活,p53的寿命得以延长,进而加剧了细胞衰老的进程。此外,研究还发现,生酮饮食激活了AMPK(一种调节能量平衡的酶),促进了p53的磷酸化,增强了p53的活性。使用AMPK抑制剂能够阻断这一连锁反应,避免p53的过度激活及其下游效应子p21和SA-β-gal的表达。总而言之,生酮饮食通过激活caspase-2酶,导致MDM2蛋白失活,以及AMPK的激活,这两者均导致p53的积累,诱导细胞衰老。

令人鼓舞的是,生酮饮食诱导的细胞衰老是可逆的。当小鼠从生酮饮食转换回正常饮食后,细胞衰老标志物的水平会降低,这表明,适时调整饮食模式可以缓解生酮饮食可能带来的长期不良影响。研究还显示,与持续生酮饮食相比,间歇性生酮饮食可以防止细胞衰老的诱导,可能是一种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生酮饮食引发的细胞衰老现象不受小鼠年龄的限制。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小鼠,生酮饮食都能诱导细胞衰老,这表明生酮饮食对细胞衰老的影响独立于年龄因素之外。

综上所述,生酮饮食虽能有效减脂,但是存在多种副作用,包括降低葡萄糖耐受性、增加脂肪氧化和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且长期生酮饮食会诱导细胞衰老!这提示我们,生酮饮食可能不适合每个人,通过限制自由糖摄入和减少总能量摄入等或许是更健康长久的方法!

2024-08-19生物谷原创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肥胖对“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HFpEF)的机体肌肉结构的影响。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CardiovascularResearch上题为“Myocardialultrastructureofhuman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揭示了肥胖如何改变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力衰竭——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HFpEF)的肌肉结构。

HFpEF占全球心力衰竭病例的一半以上,在美国,每年因此导致的心力衰竭案例超过350万。最初,这种心脏病形式与高血压有关,随后患者机体会发生过量的肌肉生长(肥大,hypertrophy)。近20年来,HFpEF频繁出现在严重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中,但至今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开发新型疗法的关键障碍在于对人类心脏组织的深入理解不足,仍不能识别到底是哪些具体结构出现了异常。鉴于HFpEF患者的住院率和五年内高达30%-40%的死亡率,理解病因变得尤为迫切。

医学博士DavidKass强调,HFpEF(心衰伴保留射血分数)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健康状况,它牵涉到多个器官的功能失调,患者的体验与心脏功能衰退的症状极为相似。然而,HFpEF的独特之处在于,患者的心脏泵血能力并未受损,问题出在其他方面,导致了心力衰竭的表现。以往尝试用常规的心力衰竭药物来控制HFpEF往往收效甚微,但令人鼓舞的是,原本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药物在这一领域展现了积极的疗效。

具体来讲,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共转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transporter2inhibitor)是目前唯一一种被证实有效的HFpEF药物,其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机体症状,还能降低患者长期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终点。减肥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如今已经被测试,并发现其能改善HFpEF患者的疾病症状,而且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研究来确定是否类似的硬终点(hardend-point,死亡率降低,因心力衰竭而住院)或许就是可能的结果,因此,这些药物已经被证明不仅对于糖尿病患者有效,而且对于HFpEF也有效。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研究人员从25名被诊断为因糖尿病和肥胖所引起的不同程度HFpEF患者机体获得了一小块肌肉组织进行研究,同时将其与14名心脏被认为正常的器官捐献者机体的心脏组织进行比较研究,他们利用电子显微镜来分析所获取的肌肉组织,这种显微镜能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显示机体的肌肉组织。医学博士MariamMeddeb说道,与传统显微镜观察心脏不同,电子显微镜能帮助我们将图像放大到其大小的4万倍,这就能提供肌肉细胞内部非常清晰的图片,我们称之为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比如线粒体能作为细胞中的能量工厂,而肌节(sarcomeres,肌纤维单位)则能产生能量。

研究人员发现,在大多数患有HEpEF的肥胖患者的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超微结构异常,比如线粒体肿胀、苍白和破坏等,同时还存在很多脂肪滴,而且其肌节看起来也很破碎。这些异常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无关,而且在并不太肥胖的个体中并不太突出。Kass博士表示,这些结果或许有助于那些试图开发HFpEF动物模型的个体,因为其揭示了科学家们想在微观水平上所产生的东西,同时这也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减肥是否会逆转这些超微结构异常,从而改善HFpEF患者的治疗结局,就好像目前利用多种药物疗法所进行的那样。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HFpEF发病背后的分子机制,同时也能清晰阐明肥胖在心脏病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能提供一种新型靶点帮助科学家们开发让数百万HFpEF患者获益的新型疗法。

这篇综述中,研究人员阐明了以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为特征的Tpex细胞如何转化成为反应性耗竭CD8+T细胞,从而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祖细胞耗竭CD8+T细胞(Tpex细胞)由于其自我更新和快速增殖的独特能力,如今已经成为了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关键组分,而且这些细胞在扩张和分化成为功能性耗竭CD8+T细胞已经展现出了巨大希望,也能显著增强临床治疗结局,理解并利用Tpex细胞或能彻底改变人类对抗癌症的免疫疗法策略。

肿瘤免疫疗法能利用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靶向作用并清除癌细胞,这或许就对外科手术和常规疗法没有反应的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尽管其极具潜力,但免疫疗法的有效性经常会受到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耗竭的阻碍,从而就会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减弱和肿瘤进展,基于这些挑战,在克服免疫耐受性方面阐明祖细胞耗竭T细胞(Tpex细胞)的关键角色对于推进癌症免疫疗法策略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都至关重要。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Biology&Medicine上题为“Revolutionizingtumorimmunotherapy:unleashingthepowerofprogenitorexhaustedTcells”的综述报告中,来自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祖细胞耗竭CD8+T细胞(Tpex细胞)在肿瘤免疫疗法中的特点和潜力,这篇综述中,研究人员阐明了以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为特征的Tpex细胞如何转化成为反应性耗竭CD8+T细胞,从而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2024-08-20环球网

8月20日,智飞生物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项目启动会议在河南顺利召开。河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郭万申,智飞生物董事长、总裁蒋仁生等出席会议。

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智飞生物在肺炎疫苗矩阵中布局的自主研发重磅产品,是目前国内已获批临床试验的最高价次的同类产品,也是智飞生物聚焦前沿技术、增强源头创新的成果。

创新突破:为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更广泛保护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2021年,肺炎链球菌是全球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和死亡比例最高的病原体,估计导致9790万发病病例和50万死亡病例。该疾病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采用肺炎疫苗预防该疾病并减少细菌耐药性,尤为必要和迫切,WHO也将在全球接种肺炎疫苗以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列为优先任务。

肺炎链球菌有90多种血清型,但造成侵袭性感染的血清型相对集中在部分型别。智飞生物自主研发的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涵盖了26个血清型别,覆盖范围更大,可以提供更广泛的疾病防护。该产品顺利上市后预计会极大地降低婴幼儿与老年人群中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的发病风险,为预防疾病、保障公众健康、减轻医疗负担提供有力支撑,是创新性疫苗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若该项目进展顺利,将与智飞生物已上市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以及现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智飞生物在肺炎疫苗市场的竞争力。

矩阵强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

智飞生物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投资孵化为补”的创新策略,依托三大研发生产基地、一个创新孵化中心以及多个研发中心,已构建起多糖和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平台、基因重组技术平台、灭活技术平台及多联多价技术平台等九大技术研发平台,广泛覆盖多种疫苗开发路径。而围绕这九大技术平台,智飞生物形成了结构清晰、布局合理的八大产品矩阵,包括流脑疫苗矩阵、肺炎疫苗矩阵、肠道疫苗矩阵、成人疫苗矩阵等。

除肺炎疫苗矩阵外,智飞生物在其他产品矩阵管线内同样布局了多个重磅产品,产品研发和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研发进展实现突破,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竞争优势显著突出。截至目前,智飞生物已公告在研项目31项,多款重磅产品研发进入临床中后期,预计1—3年内自主产品上市数量将明显增加。

近期,智飞生物自主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预灌封包装)已通过注册现场核查,目前正处于技术审评阶段;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毕赤酵母)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是同价次进展最快的产品。此外,加上15价肺炎结合疫苗、组份百白破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福氏宋内氏痢疾双价结合疫苗、ACYW135群流脑结合疫苗,公司共有6个产品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这些产品的上市,将进一步丰富智飞生物的产品管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澎湃强劲的动能。

赛道拓展:业务版图全面升级

智飞生物以“防未病治已病,守护人类健康”为使命,除预防领域外,还积极布局“治已病”领域,与实控人蒋仁生共同投资成立重庆智睿投资有限公司,在重庆巴南打造了重庆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智飞生物“预防+治疗”一体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布局,主要面向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致力于前沿生物医药、先进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智睿投资已孵化十余家科创型企业,主要瞄准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向,在研创新项目50余项,其中赛立奇单抗有望在今年上市。在未来10年内,智睿投资预计将有10—20个产品上市。据悉,智飞生物将持续推进集团内外部资源整合,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帮助上市公司获取先进的研发技术、创新专利、优质产品,拓宽公司业务版图,增强公司综合竞争优势。

智飞生物表示,公司将继续秉持“社会效益第一,企业效益第二”的宗旨,积极践行“防未病治已病,守护人类健康”的使命,持续发力技术创新,专一、专注、专业地聚焦创新研发,充分考虑民众健康需求,为民众带来更多优质、安全、可靠的创新产品。

2024-08-20科技日报

研究负责人、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谢里·马迪根解释说,当儿童的情感和身体需求一直被忽视,或反应不当时,会增加他们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在最新研究中,马迪根团队研究了1000多名9—11岁加拿大儿童的数据。这些孩子还接受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包括焦虑、抑郁、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9—11岁这个年龄段是大脑发育的敏感时期,且与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

但随着新抗生素越来越少,细菌对现有药物的耐药性却与日俱增,人类应对细菌的“武器库”日渐捉襟见肘。《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2019年,全球约127万人死于耐药细菌感染。英国政府2014年委托的一个专家小组提供的数据则显示,到2050年,细菌感染每年可能导致多达1000万人死亡。

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科学家正想方设法在“抗菌战役”中重获优势。有些人希望利用人工智能(AI)的力量,帮助抗生素更好发挥作用;也有人寄望于遏制细菌耐药性的演变。

挖掘“小而美”抗菌分子

科学家此前往往专注于寻找广谱抗生素,一些作用范围较小的分子因此被遗漏。包括美国东北大学微生物学家金·刘易斯在内的科学家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小而美”的抗菌分子。

在研制对抗莱姆病的抗生素时,刘易斯团队就发现了潮霉素A的新潜能。1953年,礼来公司首次注意到,潮霉素A会干扰细胞内制造蛋白质的核糖体。但大多数微生物无法吸收它,导致其治疗效果很差。然而,导致莱姆病的伯氏疏螺旋体拥有一种独特的表面蛋白,可吸收潮霉素A。美国Flightpath生物科学公司正在利用潮霉素A,开发治疗莱姆病的药物。

此外,刘易斯等人也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抗生素Teixobactin。这种药物能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来杀死某些细菌。目前,该药物正在进行动物毒性测试,有望很快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AI“专家”大显身手

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工程师塞萨尔·德拉富恩特在内的一些科学家,则将抗菌药物筛查工作“托付”给了AI。德拉富恩特利用AI在已灭绝动物中发现了抗菌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师吉姆·柯林斯担心肽分子尺寸较大,进一步利用AI发现了具有抗菌潜力的小分子。

科学家使用抗生素和微生物的真实实验数据来训练AI算法,以预测在数千万种已知化学物质中,哪些分子可能杀死细菌。

在AI加持下,柯林斯团队发现了化合物halicin。试验结果表明,halicin成功治疗了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艰难梭菌的小鼠。鲍曼不动杆菌可感染肺部、伤口、血液和尿道;艰难梭菌则主要感染肠道。研究人员还利用AI发现了化合物abaucin,其专门对付鲍曼不动杆菌。

组合疗法有效打击

另一种选择是“鸡尾酒疗法”,即多种药物协同“作战”给细菌以有效打击。科学家已经将这一技术用于导致结核病的细菌。两种药物协同“作战”,可阻止细菌对任何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鸡尾酒疗法”里还包括一些本身并非细菌“杀手”,但有助抗生素更好发挥作用的分子。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微生物学家罗南·麦卡锡说,这些分子最有希望发挥作用的地方在于干扰细菌的交流或聚集能力。尽管干扰可能不会完全杀死它们,但可让抗生素甚至免疫细胞到达细菌聚集处将其消灭。

麦卡锡等人发现,草莓中发现的一种化合物山奈酚可干扰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并使微生物对原本可能是亚致死剂量的抗生素粘菌素敏感。亚致死剂量指的是尚未出现死亡但能引起行为、生理、生化和组织等方面的某种效应的毒物剂量。

高效诊断减缓耐药性演变

快速准确地诊断感染原因,并鉴定出有效的抗生素,也可减少抗生素用量并减缓细菌或病毒耐药性的演变。

美国博德研究所分子微生物学家罗比·巴塔恰里雅指出,他们其实很少遇到完全无法治疗的生物感染。但当人们病得很重,检测结果又迟迟未出时,医生会开广谱抗生素或尝试多种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速细菌或病毒的耐药性传播和发展。

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保尔森团队正借助微流体和显微镜方法,研究单个微生物的生长和分裂情况,以及它们对治疗的反应。目标是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血液样本诊断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今年6月,瑞典科学家开发的一项类似技术获得1000万美元的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大奖。这项技术能在约45分钟内,辨别造成尿路感染的“罪魁祸首”是细菌还是病毒,以及哪种抗生素最有效。

科技日报北京8月19日电(记者张梦然)人类肠道内平均含有约100万亿个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都在不断争夺有限的资源。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在微生物的争夺中看到了开发新型抗生素的潜力。合作团队调查了近2000人的肠道微生物组,发现了数十种潜在的新型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有朝一日可能为人类自身对抗耐药细菌作出贡献。研究论文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各处寻找候选抗生素:从尼安德特人和猛犸象等灭绝生物的基因信息,到实验室内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的大量细菌基因物质。

鉴于细菌进化速度很快,团队推测,鼓励竞争的环境(如人类肠道)可能蕴藏着大量未被发现的抗菌化合物。该团队专注于肽类物质,即氨基酸短链,它们之前已被证明有望成为新型抗生素。团队通过计算,“挖掘”了超过40万种蛋白质。

研究发现,这些分子的组成与传统抗菌剂不同,构成了一个新类别,它们的独特性质将有助于理解和扩展抗菌剂的序列空间。

在找到几百种抗生素候选物质后,团队选择了78种来测试实际细菌。他们将抗生素物质合成肽,然后将细菌培养物暴露于每种肽中,等待20小时,以查看哪些肽成功抑制了细菌生长。该团队在动物模型中测试了这些抗生素候选物质。

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测试肽都起了作用,能抑制有益菌或致病菌的生长,而主要候选药物普雷沃菌素-2被证实具有与多粘菌素B相当的抗感染能力。多粘菌素B是目前用于治疗多重耐药性感染的、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生素。这表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中可能含有未来可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科技日报北京8月19日电(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19日发表的一项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传统脑刺激方法相比,使用个性化神经信号的适应性深部脑刺激,可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持续时长减少50%。

深部脑刺激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操作之一。医生会放置一种称为神经刺激器的医疗设备,再通过植入的电极,将电脉冲发送到大脑中的特定目标(脑核)。深部脑刺激可广泛用于帕金森病等晚期运动障碍的治疗。但是,传统的深部脑刺激通常采用标准化方法,无法对患者的活动或症状产生响应。因此科学界对新一代适应性深部脑刺激很感兴趣,这种方法可实时检测患者的神经信号来自动调整刺激。

研究团队表示,虽然他们的方法改善了晚期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但患者在脑刺激之外仍需要适当的药物治疗。未来,团队将在更大的范围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以验证这种方法的效果。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比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植入电极,用设备将电脉冲发送到大脑中的特定位置,往往可以改善一些神经性疾病的症状。此次,研究团队为患者植入电极后,先记录下患者日常生活时的大脑活动信号,然后为他们量身定制深部脑刺激方案。试验证明,个性化方案对深部脑刺激的效果有显著改善作用。不过,这一试验仅仅有4名志愿者,未来还需要更大范围的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姚尧受聘为第三版报告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首次代表中国学者参与第三版报告撰写工作。姚尧介绍,作为本年度痴呆症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第三版报告凝聚全球专家共识,为我国痴呆症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建议。相较于第二版报告涵盖受教育程度较低、听力受损、高血压、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身体活动、糖尿病、过度饮酒、创伤性脑损伤、空气污染和社会孤立等12项痴呆症风险因素,第三版报告新增了未经治疗的视力丧失和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两项风险因素。姚尧说,如果在儿童时期科学控制上述因素,有望预防或延迟近一半痴呆症病例发生。

此外,第三版报告评估了抗淀粉样蛋白-β抗体药物治疗等新兴的痴呆症疗法,探讨了生物标志物在痴呆症诊断中的潜力,提出要扩大高质量痴呆症护理服务的覆盖面,强调避免社会孤立、改善老年人友好社区的重要性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痴呆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不容忽视。”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永晨建议,全社会要共同做好痴呆症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基层全科医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发挥更大作用。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郭清表示,第三版报告为痴呆症健康管理指明了方向,与“533”健康管理工程的理念不谋而合。“5”代表“5G”,即通过大数据、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创新健康服务模式;第一个“3”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内涵,即“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原则;第二个“3”是指“三全”,即“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2024-08-20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韩国《东亚日报》19日报道,一项研究显示,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5小时会使患痴呆的风险增加44%。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该研究是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项目中40.7万名年龄在37—73岁间的人群数据,耗时13年得出的。研究开始前,他们未被诊断出患有任何脑部疾病。13年间,有5227人患上痴呆症,6822人得了中风,2308人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研究人员在分析他们的生活习惯后发现,日常看电视3—5小时的人群患上痴呆症的风险比每天只看不到1小时的高15%。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5小时的人,痴呆风险增加44%,中风风险增加12%,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28%。

2024-08-21科技日报

通常认为,电子游戏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游戏障碍列为一种健康问题。但关于电子游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现有科学证据并没有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强有力的关联。

由于2020年至2022年游戏机短缺,日本的零售商用抽签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两种不同的游戏机。日本大学研究团队此次利用这种随机分配评估了电子游戏对压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他们调查了97602人(其中8192人参与了游戏机抽签),他们的年龄在10—69岁。调查收集了受访者是否参与抽奖、拥有游戏机的情况、游戏偏好、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等信息。

团队采用一种专为推断调查数据因果关系而设计的机器学习算法,发现拥有一台游戏机和在其中一台游戏机上玩游戏,都会改善心理健康。但每天玩游戏超过3小时的人不再获得同等益处。研究还发现,拥有游戏机能提高生活满意度,减少心理痛苦。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生物学研究所联合发现一种唤醒休眠神经干细胞的新方法,为自闭症、学习障碍和脑瘫等神经发育障碍提供了潜在的新疗法。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细胞对于唤醒大脑中休眠的神经干细胞至关重要。

在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大多数神经干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但一旦收到特定激活信号被唤醒,它们就会产生新的神经元,帮助大脑修复和生长。

为了研究这种激活,研究团队将目光转向了果蝇。与哺乳动物类似,果蝇的神经干细胞在被唤醒之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团队使用放大倍数为10倍的超分辨率显微镜,检查了果蝇休眠神经干细胞的标志性微小纤维结构。这些细微结构的直径约为1.5微米,一种特定类型的Formin蛋白可激活这些细丝并使其组装。

团队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会释放一种名为“折叠原肠胚形成”或“Fog”的信号蛋白,这种蛋白会引发连锁反应,包括激活Formin蛋白通路来控制肌动蛋白丝的运动。最终,这些过程会唤醒神经干细胞,使其脱离休眠状态。然后它们开始分裂,产生有助于大脑修复和发育的新神经元。

随后,神经干细胞中的受体蛋白GPCR,会对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Fog作出反应,激活控制神经干细胞中肌动蛋白丝形成的信号通路。GPCR蛋白家族已成为治疗各种人类疾病的主要药物靶点——34%的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药物针对该蛋白家族。而此次了解该信号通路如何控制神经干细胞再激活,有望为利用现有药物治疗神经发育障碍提供一种潜在策略。

神经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能自我更新的细胞。在成年人中,大多数神经干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长期以来,科研人员都在摸索唤醒这些休眠干细胞的方法。此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小小的果蝇,找到了激活休眠神经干细胞中标志性微小纤维结构的关键——一种特定类型的蛋白。再继续追溯,则可以发现,我们已经熟悉的GPCR蛋白家族也在其中扮演角色。这意味着现有的药物或许就能发挥作用。如果成年人的大脑也能“再生”,神经系统疾病也就有了治愈的希望。

2024-08-20新华社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泛凝聚建设健康中国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4年“最美医生”。

朱兰、姜楠、陈静、翁心华、余家军、林丽珠、邓桂芳、李伯藩、侯新琳、毛里夏里甫·哈帕10名个人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老年护理团队光荣入选。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仁心仁术为人民健康服务,有的致力于推动医学科技创新,长期奋战在医学科研第一线;有的专注于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优势,积极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有的投身于妇女儿童健康事业,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增进妇儿健康福祉;有的扎根于农村社区服务农民健康,用无私的奉献夯实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有的立足于鼠疫防控工作岗位,以敬业的态度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有的倾情于老年护理工作,全心全意关爱照护老年患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最美医生”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医生”证书。

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纷纷表示,要以“最美医生”为榜样,立足岗位、钻研医术、弘扬医德,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大力普及科学健康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

2024-08-20新华健康

近日,在西安举行的一场尿路上皮癌疾病科普及治疗进展沟通会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种铁教授与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秦卫军教授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高危因素、预防手段以及最新治疗手段进行了深入交流。

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影响下尿路(膀胱和尿道)和上尿路(输尿管和肾盂)的严重且常见的癌症。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生存率尤为低下,迫切需要新的疗法延长患者生命。

据种铁介绍,80%-90%的尿路上皮癌是膀胱尿路上皮癌,而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膀胱癌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也高于乡村。秦卫军也强调了预防尿路上皮癌的重要性。他指出,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吸烟、减少职业暴露,并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有助于降低尿路上皮癌的发病风险。

对于尿路上皮癌的早期发现,种铁教授指出,血尿是其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尤其是无痛性、全程性肉眼血尿。他强调,一旦出现血尿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在治疗手段方面,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新型治疗方式。

种铁提到,新型治疗方式,即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譬如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维恩妥尤单抗通过精准靶向Nectin-4抗原,将化疗药物直接送达肿瘤细胞内部,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他介绍,Nectin-4在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表达率高达90%以上,这使得维恩妥尤单抗成为治疗尿路上皮癌的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为尿路上皮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此外,种铁还介绍了免疫联合治疗的趋势。他表示,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的不断发展,免疫联合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将成为未来尿路上皮癌治疗的重要方向。通过精准检测患者的肿瘤特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THE END
1.2024年帕金森特效药最新进展!帕金森氏症帕金森病治疗神经系统...2024年帕金森特效药最新进展!咊慧爱生活 2024-11-27 12:37 ·北京 0 咨询:157-1298-6852(微信同步) 在湖南长沙有个 67 岁的钱女士。钱女士动作变得很慢,走路也不稳,在当地医院被诊断是 “帕金森病”。之前,钱女士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西医常规治疗,但是没啥明显效果,肌肉萎缩还有不能正常走路的问题还是老...https://m.163.com/dy/article/JI0IOBEQ0556AN3N.html
2.盐酸帕罗西汀:帕金森病患者如何战胜抑郁和焦虑?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还会加重患者的运动症状,降低其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评价盐酸帕罗西汀片对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了6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患者均符合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https://weixin.91160.com/h5/wecontent/doctorarticle/detail.html?id=538491
3.头豹:2024年中国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行业概览关注数据局微信公众号,击数据局公众号“报告下载”菜单,获取网盘链接下载。 或者加入数据局知识星球,获取更加优质的服务: 附件下载 头豹:2024年中国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行业概览-患病负担全球占比36.5%-治疗方案由多巴胺替代转向精准诊疗前景如何?.pdfhttp://www.shujuju.cn/lecture/detail/28830
4.世界帕金森病日:科学治疗促进“帕友”身心降4月10日,上海瑞金医院2024年世界帕金森病日公益科普活动现场。(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由于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治愈,一些患者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放弃治疗。对此,陈生弟表示,通过及早开展对症治疗,并在规律的随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延缓症状发展,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http://www.xinhuanet.com/gongyi/20240412/19cbddc50bfd4d668e94701810b71ea5/c.html
1.吃药无效?2024年最近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来了,医师建议:赶紧收藏!帕金森病,这一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疾病,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患者及其家庭。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很多患者反映传统西药治疗效果有限,甚至出现了耐药性。那么,面对这一困境,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 答案是肯定的。2024年,随着中医学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一种全新的中药治疗方法应运而生。https://www.meipian.cn/51zen70s
2.2024年帕金森氏病治疗行业现状:全球市场规模达51.2亿美元帕金森病(PD)是最复杂、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影响老龄人口,随着病情的发展,老年患者会出现迟钝、僵硬、肢体震颤、姿势不稳等主要临床症状,因此帕金森病的治疗重点在于维持患者的活动水平和优化生活质量。 2024年全球帕金森氏病治疗市场规模达51.2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6.5%。 https://www.globalmarketmonitor.com.cn/market_news/2924936.html
3.2024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试题4.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卡左双多巴缓释片,每片含卡比多巴 50mg,左旋多巴 200mg,关于卡比多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转变为多巴胺,与左旋多巴药效叠加 B.抑制单胺氧化酶,减慢左旋多巴的代谢而延长作用时间 C.增加左旋多巴在脑组织中脱转变为多巴胺而发挥疗效 ...https://m.oh100.com/kaoshi/yaoshi/tiku/233058.html
4.帕金森病屡获新突破,美国仍有192项在研基金支持(2024)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因为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且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目前缺乏一种简单、准确的测试方法来在早期确诊PD。 疾病进展的预测:PD的发展速度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科学家们尚未能够准确预测疾病的进展路径,这对于治疗策略的制定和患者预后的评估构成挑战。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f42a8492993c
5.2024MDS大盘点:帕金森病最新内容荟萃帕金森帕金森介绍2024年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大会(MDS)于9月27日-10月1日在美国费城召开,作为该领域的最顶级会议,2024 MDS聚焦学术热点,汇聚前沿进展,为全球学者和参与者展示和交流领域内最新学术进展提供了极佳的平台。以下为今年MDS的重要进展,带您先睹为快! 甲磺酸沙非胺与雷沙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国帕金森病伴症状波动患者的...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3725624.html
6.一周两篇!GBD探究不同地区帕金森病负担,发文思路再+1GBD数据库周报...研究背景:众所周知,中亚面临着各种生态挑战,这些挑战构成了帕金森病 (PD) 的主要风险因素。这项研究调查了中亚的帕金森病负担,该地区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数据特别稀疏。 方法:本研究以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GBD 2021) 为基础,调查了中亚和中亚地区与 PD 相关的生命损失年数 (YLL)、残疾寿命 (YLD) 和残疾调整...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988917/article/details/144113373
7.2024年全球与中国帕金森病治疗市场供需及竞争现状分析帕金森病治疗市场报告是对全球与中国区域市场发展概况与趋势的研究分析。依据报告中对帕金森病治疗产业规模的分析部分,2022年,全球帕金森病治疗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人民币),中国帕金森病治疗市场规模达 亿元,报告预测至2028年,全球帕金森病治疗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亿元,预测期间内将达到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https://changsha020187.11467.com/m/news/6061963.asp
8.2024年中国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行业概览:患病负担全球占比36.5%...帕金森病是由纹状体多巴胺减少和神经元内蛋白异常聚集引发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数患者无家族病史。根据Hoehn-Yahr分级可将患者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期用药以运动并发症治疗为主,用药包含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COMT抑制剂和抗胆碱能抑制剂等,中晚期患者的运动并发症治疗需在早期患者治疗方案基础上对用药疗程...https://www.leadleo.com/report/details?id=6629fe6f5e81457a76ba8263
9.2024年帕金森病最新治疗方法介绍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也在持续更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下面,王世龙医生将为大家介绍几种目前最新且正在广泛研究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 1.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前沿领域。其核心策略是通过干细胞移植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从而...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1996413927426
10.2024年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症取得新突破,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案有哪些...帕金森病,简称“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PD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但5%的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下的患者中。帕金森病影响全球超过610万人,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可表现为非运动和运动症状。 2024年利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症取得新突破 目前有几种类型的干细胞被用于治疗散发性帕金森病。一些干细胞衍生疗...https://www.hjtdsm.com/ganxibao/27158.html
11.疾控工作动态周报(2024年第15期)很多人一旦减到目标体重就会停止减肥。实际上,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维护,包括药物治疗,就像高血压或心脏病一样,目前还没有能够真正治愈肥胖的方法。 2024年2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1】,全世界肥胖总人数突破10亿大关,也就是说每8个人里就有1个人肥胖...https://www.yascdc.com/Article/View?id=14092
12.新大纲2024军队文职药学第二部分(第一篇)一、抗帕金森病药 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左旋多巴的复方制剂、金刚烷胺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二、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 中枢性拟胆碱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十章、中枢兴奋药 一、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 咖啡因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https://www.zjjks.com/bmzd/81494.html
13.2024年人体干细胞治疗费用与临床效果评估,人体干细胞多少钱一针...人体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前沿的再生医学技术,近年来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小脑萎缩和帕金森病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公众对干细胞治疗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本文将探讨2024年人体干细胞治疗的费用以及其在小脑萎缩和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https://www.qm120.com/yyk/zkxbgxb/article/348849.html
14....医院开展“2024年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在2024年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由云南省医院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云南省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承办,联合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神经外一科举办的“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抗帕”大型帕金森病健康义诊活动于2024年4月11日上午9点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https://www.ydyy.cn/Subject/XWXX/Article/4438dcff-9258-40fa-8f0b-e295d098bc71.htm
15.2024年最全甲型流感病毒预防与护理指南(症状+常用药物+与普通感冒...功能主治: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脑炎后的帕金森综合征、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反应、一氧化碳中毒后帕金森综合征及老年人合并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征。 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亚洲甲-Ⅱ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本品与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合用时可促使机体产生预防性抗体。对于流感患者推荐 48 小时内服用,...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7782581
16.20241009最紧要降:现代医学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程度2024-10-09 最紧要健康:现代医学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程度 2024-10-09 20:24 更多 14:28 2024-11-26 最紧要健康:掌握『秋冻』这几点 让你整年少生病! 13:58 2024-11-25 最紧要健康:秋冬换季时节 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原因有哪些? 12:39 2024-11-22 最紧要健康:小心这种病严重可致瘫痪!一所学校发现七十六...https://jrgz.gdtv.cn/tv/821df265d2f3e7d0178dd2cb0e7b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