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一书中,也论证了金融市场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反复性。
一起来复盘历史,找寻线索。
1
回顾A股2000年以来的牛市
第一轮(2005/6-2007/10),上证指数28个月涨幅501.01%
第二轮(2008/10-2009/8),上证指数9个月涨幅101.44%
第三轮(2012/12-2015/6),上证指数30个月涨幅163.62%
第四轮(2019/1-2021/12),上证指数35个月涨幅49.37%
第一阶段是孕育准备期
超跌后风险偏好逐步修复。这一阶段宏观基本面或许仍在下行,企业盈利增速还在找底,但因为种种原因预期向好,风险偏好开始提升。这个阶段市场整体偏震荡,有时进二退一,为牛市全面爆发做准备。
第二阶段是全面爆发期
戴维斯双击。这个阶段基本面拐点出现,企业盈利触底回升,盈利和估值均上行,形成戴维斯双击,市场信心和赚钱效应持续,牛市全面爆发,这个阶段市场涨幅最大。
第三阶段是泡沫疯狂期
此时盈利增速已趋于平缓,失去第二阶段的加速度,但以散户为代表的增量资金仍在加速进场,股市流动性如潮水涌动,推动市盈率走向市梦率,构筑市场泡沫,形成最后一冲。
2
复盘四轮牛市的共性
行情起点前的状态
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当牛市行情到逐渐走到顶部之后,估值和换手率会接近底部时期的2-3倍,股债性价比大幅降低。
行情启动的催化事件
牛市启动前,市场大都处于极端低迷状态,事件的催化成为市场向上的拐点。一般而言,市场启动和见顶的催化事件可以分成三大类:
1、融资政策(IPO、再融资、重组);
2、资本市场政策(监管、交易成本);
3、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
行情期间宏观层面的共性
2000年以来的四次大牛市期间,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2次上行,1次下行,1次深V反转;流动性3次走向宽松,1次逐步收紧。
总结共性特征,会发现牛市的到来与经济、通胀、流动性等单一变量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经济预期向好与流动性宽松至少具备其一。当经济和企业盈利下行的时候,如果流动性宽松和风险偏好抬升的速度快于前者,那么资产价格可能仍然会上升,比如2013-2015年的这轮牛市。
当流动性收紧,但经济持续向好或者风险偏好抬升,那么资本市场的表现可能就会继续表现良好,比如2005-2007年的这轮牛市。
当经济上行、同时流动性也宽松,那么市场的表现就会比较优异,比如2008-2009年的这一轮牛市。
可以看到,市场的演绎逻辑是复杂的,牛市的到来和后面牛熊的转换,也都不是由单一的或者纯粹外生原因导致的,市场微观结构的变化、周期钟摆的方向转换都是长期积蓄的力量。3
历次牛市中涨幅最好的板块
牛市不会对所有行业一视同仁,统计四轮牛市中领涨行业及涨幅:
过往十多年间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轮牛市的领涨行业,每一个时代的核心资产,都是由与这一时代发展趋势高度匹配的产业所孕育。
第一轮牛市
第二轮牛市
第三轮牛市
第四轮牛市
2019年后中国传统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加速,消费升级逻辑演绎,长坡厚雪的白酒医药崛起;进入2021年,“双碳”政策下,碳中和产业链接棒上涨。
整体来看,前两轮牛市期间,我国处于工业制造时代,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当经济和企业盈利向好主导市场上行时,与经济关联度高的周期性行业往往表现突出,呈现总量式扩张的特点。
但是后两轮牛市,随着中国开始步入智能制造时代,新一轮朱格拉周期逐渐开启,结构化行情特征更加显著,在产业升级、科技浪潮、能源革命的催化之下,更多新兴产业的公司得到市场的认可,行情轮动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