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按照教育部此前要求,今年第三批试点十七个地区,包括江苏、河北等地将在今年秋季启动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下,不再是传统的文科、理科两大类,学生拥有了更多选择权,选择科目时可以个性化组合。
随着高考报名开始,各地高考改革的进程和走向也牵动着学生和家长的心。按照此前教育部要求,今年第三批试点十七个地区,包括江苏、河北等地将在今年秋季启动新高考改革。
改革在考试科目和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做出重大调整,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改革后,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权,选择科目时可以个性化组合。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招生改革是“指挥棒”,“指挥棒”改了。过去那种固定班次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改变,学生自主权变大。推动了素质教育,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
最早2014年改革的上海和浙江,考生已于2017年完成新高考。作为第二批试点之一的北京,已于今年8月份出台改革方案。
改革的重大变化之一,在于考试科目的调整。从2020年起,本科招生录取实行“3+3模式”。高考不再分文理科,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必考之外,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历史、物理等六科中自主选择三科参加考试。其中,语数外满分各150分,其余三门任选科目各100分,总分仍为750分。
值得注意的是,选考科目以等级折算赋分的方式计算成绩,共分为5等21级。比如,某同学在某门选考科目中排名20%,则对应B1等级,折算为85分计入总成绩。
北京市教委规划处处长姚林修解释说:“打破了文理分科,所有的学生,六门考试,理化生史地政,要从中选三门。各门之间用等级折算的方式,每级之间分差三分,让大家只要是自己达到一定的级就可以,不必非得达到分数一分一分地来竞争。”
在录取方面,去年北京将本科二批和三批进行合并,效果良好。姚林修介绍,北京此次将在2019年把本科一批与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让本科院校在一个平台上招收生源。“这有利于学校突出自己的特色,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好的生源。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我们也要为学生在志愿填报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未来考试院会出台具体的一些办法。”姚林修说。
对于山东青岛市今年升高二的学生来说,这个秋季很不一样。他们将是第二批试点的山东省中,高考改革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高二学生李岱颔说,“3+3”自主选科的方式,更能让她的优势得到发挥:“我选的是生物、化学、历史,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个新高考当中的一个受益者。如果选理科,覆盖面比较广,但是我的物理不是非常突出,又非常喜欢历史,新高考之后,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优势来搭配。”
青岛五十八中副校长吴峰介绍,全校700多名高二学生,每个学生都要从六门课程中选择三门作为高考考试科目,算起来一共有20种选择。为了保证教学稳定性,五十八中采取“定二走一”的走班模式,也就是语数外三科不走班,在另外选择的三科中,固定两科组成一个班级,另外一门学科进行走班。吴峰举例说:“比如,有的学生选了物理、化学和政治,因为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单独组班。我们就把选物理、化学的同学单独组班,那么这批同学就要去走政治这一个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