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海人彻底破防了,一些人觉得这就是一起彻头彻尾的闹剧,在大家小的时候去买保险,有一个保险叫做婚嫁金。
存9000块钱,18年后可以10600块钱,这就是一些上海人发出的吐槽,而且这种事情不是个例,从这个保险的问题进行延伸的话,大家就能清楚的看到。
利息的上涨跟不上生活的变化,物价的上涨跟不上工资的涨幅,社保最低指数这些年一直在上涨。
可是大家工资上涨的基础却在原地踏步。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在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观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2010年左右,一些打工人跑到广州电子厂去打工,每个月领5000块钱左右的工资。
现在是2024年,一些打工人跑到广州电子厂还是5000块钱左右的工资。
甚至前几天某学校的招聘会上给本科生开出了3000块钱的工资,一些网友感慨。
我们的工资不单单是不上涨的问题了,好像开始向后倒退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数据,大家通过数据可以做一个观察,月工资最低标准一共分为了四个档次。
其中上海的最低工资居全国首位,标准是2690块钱,其他的一些地区有2490的。
甚至可以看到安徽最低工资标准第四档是1780块钱,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数据心里面会怎么想。
坦白的讲,看到这些工资的标准,很多网友心里面都叹了一口气。
现在我们的物价确实跟上了涨幅,但是大家的标准工资却没有提升,标准工资就代表了你的福利和待遇。
加班工资都是和月标准基础工资相挂钩的,基础工资越高,加班给的钱也就越多。
如果将这样的现象联系到工厂企业。
那么大家就会很清楚的明白,即便你加班够多,可是基础工资低,依然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说白了,你加班再多也不挣钱,基础太多了,就是恶性循环。
压力能不能转化成动力我不清楚,但是压力肯定能够转化成病例。
我也看到华南农业大学招聘会现场有网友爆料给出的薪资待遇标准,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
本科月薪三千块钱到四千块钱左右,我们现在的物价,一个人如果每个月挣几千块钱,能不能买车和买房,大家心里面有一个标准答案,说白了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福利待遇如果不提升的话,大家购房和结婚的愿景会进一步下降,最后还是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越是没钱越努力,越加班越挣不到钱,生活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最后这种压力没有转化成动力,可能就变成了病例。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工资上涨的比例没有显著的提高,可是大家缴纳的基础社保却在一步步上涨。员工觉得挣不到钱,企业觉得负担太重。
员工埋怨企业工资低,企业觉得员工待遇高,这就变成了一个双向的对抗,最后成为员工和公司之间的拉扯。
上海最低工资的标准,2690块钱。
上海社保最低缴纳金是2700块钱。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一个企业给员工开的工资,实际上要比员工真正拿到手里的钱要高出了一大部分。
而这样的比例,很多员工不清楚,可是企业却是付出了真金白银。
很多企业觉得负担重、压力大,自己给员工开的工资也不低,员工到手的钱和公司开的实际支出有差异。
最后就变成了企业不满意,员工也抱怨,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家也在感慨。
一个公司的支出成本,其中员工的工资都占据了一个非常大的比例,如果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利润,真的是压力巨大,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