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要从一滩水里面取水,除了跪着舔可就没别的方法喽。
明显能看得出这个留言有很强的戏谑色彩,不过,这也引发了我的另外一个思考。我为该留言做了下面这样一条回复:
这个脑洞开得够大。如果不用“滩”作为量词,还有什么词更合适吗?值得想一想。
之后,就陆陆续续有读者做了一些留言,谈应该用什么词来作为量词,修饰限制这个“水”字。我在看读者留言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尽可能找到更多的可以用来修饰限制“水”的量词。主要有如下常见表达:
一滴水一口水一碗水一杯水一桶水一升水一吨水一壶水一缸水一瓢水一瓶水一锅水一畦水一池水一摊(滩)水一汪水一泓水一湾水……
然后,回到上海中考作文导语这个具体语境,看看用哪一个量词更为合适。
“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这句话的主语是世界,宾语是水,在“水”之前,还有定语“无形”,这些都构成对“水”所使用的量词的限定条件。
虽然有“纳须弥于芥子”的说法,但一般而言,会默认为“世界”是大的,而不是小的。再加上“无形”这个限制,所以,前面所列的那些量词,直到“一锅水”之前,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排除,要么是太小,要么是有形。
那“一畦水”“一池水”如何呢?固然比前面的那些量词大一些,但也大得有限,把世界假如成这样的数量级的水,仍显别扭。因此,也要排除掉。
那“一汪水”如何呢?虽然“汪”的本义是水深而广,比如汪洋大海。但“汪”在做量词时,常用的语境是一汪清水、两汪眼泪、一汪鲜血等,用这个表示液体积聚的“汪”做量词时,不再让人有“水深而广”的感觉,而偏向于小水洼。《通俗文》中解释:渟水曰汪,意指污浊的小水坑。所以,“一汪水”从大小上来说与“世界”这个表达不大相符,而且,“污浊”这个意思也不大能让人接受,毕竟世界之水不可能只有浊水。
那用“一泓水”如何呢?“泓”的本义是水深而广。而且,“泓”又确实可以做量词来使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清水一道或一片叫—泓”,所以,虽然“泓”在大小或者形状上符合要求,但却只能用来修饰清水,这就欠点意思。毕竟,就如上段所讲,世界之水不能只有浊水一样,显然也不能只有清水。
最后只剩下“一湾水”,“一湾水”既没有明确大小,也没有明确清浊。不过,稍微欠缺一点儿的是这个“湾”字本义是“河水弯曲处”,在大多数人的感觉里是有形的,而不是无形的。这就比较遗憾了。
最终用哪一个好呢?多方比较之下,我倾向于用“泓”,虽然“泓”常用来说清水,但也不是一定。比如,“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唐李贺《梦天》)“晓过扶桑水一泓,下视中州尘九点。”(北宋张方平《瑶池宴曲》)“勿笑一泓水,能生六合云。”(南宋刘克庄《宿山中十首其六》这些诗句中的“一泓”虽然很大可能是清水,但也没有完全明确一定是清水吧。
我不知道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人,在讨论这个作文导语时,是否曾经有过我这么多的纠结。不过,我不纠结他们是否纠结,因为我在纠结用什么量词的过程之中,其实是在相当程度上加深了对这个作文题目的理解。
“我也是个取水人”这个作文题,是一个比喻性的题目,通过导语的解释,学生应该意识到这个题目是要写关于成长的话题。只不过是用“水”来作比而已,一说到“取水”,这就涉及在哪里取水,取什么水质的水,取水的数量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取水等多种问题的思考。而以上这些问题,其实在前面考虑量词的使用时,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翻来覆去地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恰恰就是作文立意剪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