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市场营销学提出“实战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解决好理论与实践各环节之间的层次过渡和逻辑关系问题,尤为重要的是要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构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模块。在传统的营销学教学中,有关实践的教学模块绝大多数是在实验室内通过模拟的形式进行的,严重地影响了营销活动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限制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教学,本项目提出了“实战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体会并参与各类营销活动,提升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战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营销教学在授课方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量的实验教学,但实验教学仅仅局限在实验室内,通过模拟的形式进行,学生无法体会到真实的营销活动,未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项目结合目前营销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入手,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改革:
(一)理论课上增加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学习国内外名校名家有关的经典理论、前沿知识,并与任课老师的讲授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进行视频及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关键词:高校;营销;课程;教学法;创新;研究
一、高校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法的必要性
21世纪新的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全球经济加速一体化进程,科技更新日益加快,信息传播高速进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知识的更新也是非常之迅速。因此,21世纪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同样要求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尽快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深入发展,高校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改进,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人试图从我国市场的实际出发,结合入世后的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大胆提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法,试图解决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不能迅速动手做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追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也就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做笔记。实践证明,即使老师备课认真,讲课精彩,而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一定好,学生将来的动手能力不一定高,这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改革了课程教学方法,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逐渐开始注意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社会实际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但也无法满足今天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案例教学虽然改变了传统的纯粹灌输式教学,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研究问题。但学生还是不能将自己融入到真正的企业活动中,去体会每一个营销角色。因而高校原有的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要求。虽然通过案例教学能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通过教学实践
证明,仍然不能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大多数学生还只会说不会做。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无法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要,所以,要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探讨,根据其课程教学的特点与要求、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等,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创新探讨,以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及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先进性、前瞻性,保证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熟悉本国的市场情况,也要求熟悉国际市场的规则。不但要求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有具体运作的能力。即既能说又能作,符合新世纪人才的要求。
(四)当前企业也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迅速适应企业营销岗位的要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引进人才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迅速适应岗位角色的要求,不但能分析市场,而且能把握市场、运作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五)当前就业的压力也要求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要按照培养综合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高校市场营销专
业毕业的人才增强就业竞争的能力。
(六)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有操作市场的能力,反过来也会促进毕业生探索和总结市场营销规律,促进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促进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和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的营销水平。
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发展过程与教学现状
三、“三位一体”教学法的特点和创新性
四、“三位一体”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五、“三位一体”教学法的实施和注意事项
笔者认为“三位一体”教学法符合当前市场对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要求,但要实施贯彻该方法必须要做到:
(一)各级学校领导重视,这是实施新办法的重要保证。我们的教学改革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二)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法,也要求高校营销专业课的主讲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技巧。要求教师也要了解营销实践,熟悉企业市场运作。
(三)准备比较丰富的营销情景题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该分步走,第一步,将题材的要求告诉学生以后,让学生扮演营销活动中的角色完成营销任务,使学生亲临其境地去体会营销角色;第二步,让全班的学生来评价模拟的效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第三步,播放多媒体软件,加深理解。
(四)在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法时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理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系统科学性。市场营销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营销理论的教学也必须适应营销实践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教学的内容上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安排,保持内容的先进性,使学生学到最新的、适用的市场营销知识。
2.案例的本土化,即尽可能地使用我国自己的成败案例。本国企业的案例对于学生的理性感受要多一些,而对于国外的案例相对于学生感觉遥远。因而,我们在选择课堂案例时,要克服过去使用大量西方企业案例的做法,多选用国内企业的案例。同时使用本国的案例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一些本国企业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观察、研究本国企业营销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责任意识、使命感。
3.老师准备的主题要有针对性、现实性。要针对当前营销市场的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提出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对市场营销学这门科学的理解和重视。
4.注意学生模拟角色的轮换和涉及不同的行业,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色去理解企业营销的含义,增强真实感,能适应不同行业的要求。
目前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手段与方法问题,但这些专家、学者大多数只是强调案例的运用,而并未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营销岗位角色,以此增强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而我们知道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使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的宽松的教学环境。通过对企业营销问题进行模拟决策,情景角色模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ducationandSocietyinAmerica,FredM.Hechinger&GraceHechinger,May2000,McGraw_HillBookCo.N.Y.
[关键词]中职教育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资料,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为基本目的。对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营销学科,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联系市场实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该积极倡导,有效实施。
一、什么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所谓市场营销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工商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市场营销活动)的客观描述。
明确了什么是营销案例,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呢?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市场营销学本来就是实践的产物,这一点从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就是来自于对企业实践经验的和提升,如著名的市场营销观念及BCG矩阵图等首先就是由企业提出来的。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以及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市场营销理论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行为指导;反过来,企业的实践对营销的理论提供实证分析的基础,同时也对营销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推动了营销理论的更快发展。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该课程的教学通常需要案例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挑选案例一定要严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营销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案例分析法中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挑选的案例一定要是近期发生的;其次,挑选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甚至是本地区企业的典型案例,这样学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会产生亲切感,更有感染力。最后,挑选的案例要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方法、观点。
2.课堂实施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由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转贴于
3.课后检验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发挥好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营销教学中的作用,还应注意如下问题:
1.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是导演、教练,学生是演员、选手。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参与讨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2.鼓励创新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好事,教师要加以鼓励,而不应对学生设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学生加以批评。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杨丽佳.市场营销案例与实训[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孙全治.市场营销案例分析[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路线图
2.品牌美誉度和业务定位
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探讨2个关键因素: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男生和女生之间只认识了1天,没有感情基础,即便钻石很具吸引力,但是女生会因为钻石和男生结婚吗?即便是,也会收了钻石和男生说Bye-bye。男生的一厢情愿导致求婚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再来说女生,女生是否到了适婚的年龄,女生心仪的白马王子是哪款,现在有没有中意的男朋友,想要什么类型的求婚场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预热,不培养,不了解,就贸然行动的结果可想而知。
同样的,每当企业来找PWA做直邮营销活动策划和执行时,往往不考虑自身的品牌接受度和产品特性分析,直接忽略消费者的购买心里路线图,从认识-》认知-》了解-》接纳-》购买-》信任-》忠诚,希望客户直接从认识就到购买。
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更倾向于接纳哪种沟通模式呢?说到这里,不得不崇洋媚外一把。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成功直邮营销案例,都不会一上来就以结果为导向来和消费者沟通的,取而代之的是先以各种营销活动了解客户的消费模式,科学的规划营销活动的周期,循序渐进的丰富营销活动的内容,小心翼翼的收集客户的价值信息等。
很多品牌商会问,我只是想让消费者来体验我们的实体店啊?浏览一下我们的产品啊,买不买也没有关系,但是消费者不是傻子,您的营销目标和您的直邮创意和活动内容一定是一致的,他们会出卖你的真实想法,一旦消费者摸透了你的别有用心和急功近利,除非是必需品,没得选,不然,消费者只会敬而远之,直接跳过就来HardSales的沟通模式,只会导致消费者不接纳你,不相信你,品牌美誉度自然也直线下降。届时,品牌再要翻身重新赢回消费者的口碑,那所花费的精力和代价不言而喻,结果如何还真是个未知数。
PWA建议,品牌商先练好内功再说,体现在循序渐进的培育建设好自身的品牌形象,逐渐通过市场的反馈明确自身的业务定位和受众人群分析。如果企业处于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不管37二十一就期望直邮营销活动能够给企业带来销售绩效,那真是异想天开了。在这里,PWA也建议品牌商可以多学习借鉴国外的直邮营销以及直复营销的案例,学习先进的理念。
一句话送给品牌商们,品牌建设是百年大计,品牌是否能做好,关键还是在掌舵人的理念之差上。
品牌商的美誉度是指品牌在现阶段市场中的知晓度和知名度。
品牌商的业务定位覆盖,产品功能和价格,产品是否能满足客户需求?是否是客户所需所想的产品?地域差异化伴随的消费者习惯,人文因素,竞品环境等?潜在消费者的特征,分布等
关键词:公益营销;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声誉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推进,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打破了国界,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抛开单纯为销售而销售的行为,而是从消费者的内心出发,搭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并且具有社会公信背景的平台,实施人性化的营销活动,这种行为便是“公益营销”。
公益营销虽然在我国刚刚兴起,但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企业在运用公益营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或是对公益营销真谛认识上的不全面,往往造成了负面结果的产生。要想充分发挥公益营销的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作用的形成,我们就必须要打破传统观念的牢笼,深入的了解公益营销的概念和内涵。本文将通过说明公益营销产生的渊源,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揭示公益营销的内涵及特点;然后,结合案例说明我国企业对公益营销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最后,为企业认识和运用公益营销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文献综述
Varadarajan和Menon第一次将公益营销从实践引到学术研究并首先为公益营销下了定义,他们将公益营销定义为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Andreasen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延伸:从企业收益的角度认为,如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所进行的营销活动对企业的销售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都可以被称为公益营销。黄中俊介绍了公益营销的概念,分析了公益活动作为企业营销整体的优势,阐述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公益营销的成功实践,提出了我国企业公益营销的实施策略。张宏艳介绍了企业公益性营销的概念及作用,并从公益性原则、实施关键点、应避开的误区三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公益营销的改进建议。卓高生介绍了企业公益营销的概念,阐述了我国企业公益营销的现状和作用,分析了我国企业开展公益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王建明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善因营销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了宝洁、联合利华、联想等六家企业公益行为案例,分析了中国企业社会公益行为现状,并给出了企业开展公益活动的建议。
三、公益营销的产生根源及内涵
一般而言,美国运通公司被认为是公益营销的开创者,该公司于1981年将其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与公益事业――“修复自由女神神像”相结合,只要消费者用运通卡购买运通公司的产品,运通公司就相应地捐赠一美分用于修复自由女神象,这项营销活动使得新卡持有者迅速上升了45%,到1983年,该公司共为此公益事业捐赠了170万美元,超过其原预期目标的3倍多,而美国运通卡的使用率也比前一年同期提高28%。这被认为是企业第一次有意识、主动的运用公益事业来进行营销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公益营销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1.公益营销的前提是企业社会责任。公益营销是在企业社会责任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在其运用过程中企业也不能够脱离社会责任。公益行为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是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来传导的。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在很好的履行了基本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进行的公益营销,才能够为其带来长期、稳定的利益。
2.公益营销的基础是公益活动。在一个成功的公益营销策划中,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树立了企业形象,不知不觉中使消费者对其产品或品牌产生偏好。因此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只是单纯的慈善事业,而是通过营销人员精心设计,消费者能够在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企业的品牌,触摸到企业的产品。
3.公益营销的对象是消费者。公益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其最终目标无疑是消费者。企业希望通过公益营销在公众(潜在的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声誉,从而尽可能争取使其潜在消费者向消费者转变。同时提升企业现有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以降低营销成本,吸引新的消费者。
4.公益营销的核心就是信任营销。企业希望通过公益营销在他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企业。在公益营销过程中企业与消费者既有合作又有互动,从而逐渐建立起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四、公益营销认识误区的实例分析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益营销的做法已经十分普遍。但在我国公益营销活动才刚刚兴起,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公司实践中的一些较为常见的错误思维方式和观点进行列举和分析。
受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我国一些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时,仅考虑到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把公益事业与增进企业效益结合起来,到最后往往是变成了“无名英雄”。这样做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将会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社会福利的进一步增加。
我们从这一案例中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做公益要说到做到,不可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半途而废,否则,事实败露对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用金钱来挽回的,它毁掉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其次,农夫山泉公司公益营销运作的不够娴熟,缺乏持续的消费者沟通,公益活动不是一个单纯的动作,而是表达企业对社会持续的回报,因此需要持续与消费者沟通,一是告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美誉度,二也要通过持续的沟通,告知消费者此项活动的进展,便于消费者监督。
公益营销是把“双刃剑”,开展公益营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企业的伦理思想和企业家的道德观念。企业家应在充分认识公益营销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商业伦理观,强化和谐经济观,正确地开展公益营销。
五、结论
公益营销作为一种较新的营销手段,它把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加以联结,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认知、购买意愿和品牌忠诚度,这是一种“双赢”乃至“三赢”(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消费者)的营销策略。通过上面对公益营销产生根源和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企业在进行公益营销时应遵循的原则。
1.转变传统思维,积极借助公益营销,管理企业形象,争取自身合理利益。
2.切记,企业社会责任是公益营销的前提。只有那些履行好企业基本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够通过公益营销获得长期、稳定的利益。
3.公益营销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不能弄虚作假;同时还应该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公益营销运作经验,改善自己的营销能力。
4.企业应该将公益营销视为企业商业战略,遵循长期性原则。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企业良好的形象、品牌声誉,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投入。
参考文献:
[1]Varadarajan,P.R.&Menon,A.Cause-RelatedMarketing:ACoalignmentofMarketingStrategyandCorporatePhilanthropy[J],1988
[2]Andreasen,AlanR.Profitsfornonprofits:findacorporatepartner[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6,(Nov./Dec.):47-59.
[3]黄中俊.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公益营销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09(03):82-83.
[4]张宏艳.谈谈对企业公益性营销的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