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月华透过层层梧桐如残雪般洒下。月下的戏台,__________中让人不能自已地回想起曾经的悭锵音韵。街道两旁红红的灯笼,柔柔地洒下光辉,笼罩着七里山塘。恍惚间,千年前的胜景__________在这里停留,模糊了岁月的沧桑。石板街上的店铺,古朴中透着雅致;橱窗里双面绣上的小猫,扑着蝴蝶,__________。走过新月般的小桥,依水而建的小楼伴着脉脉河水,__________着昔日的繁华与风情。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与梅花相似,是一种无形的。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内部的人格的香气。可叹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芳香。现在,让我们放下一切缠缚,停歇一切狂心,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让我们都能观闻从自性中流露出的梅香吧!
A.“现在”是副词,“我们”是代词,“回观自我”“心灵的花园”都是偏正短语。B.“让我们都能观闻从自性中流露出的梅香吧!”一句中,“流露”作谓语。C.“我们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就很难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人格的香气。”是假设关系复句。D.画线句有语病,正确改法是去掉“的品质”。
【题目】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清·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苍浪。
【题目】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②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③,疾则苦而不入④,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
【题目】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1953年到2020年,从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见证着时代变迁。相比以往,此次普查最明显的变化是电子化。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方式,首次开发自主填报小程序,首次探索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十年之间,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涌向生产生活的方方而面,人口普查也成为其拔节生长的新场景、新实践。
(摘编自央视网2020年11月1日)
(材料二)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取普查员电子登记方式和自主填报两种方式进行。首次增加身份证登记,实现普查数据与部分行政记录的关联打通,对提高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加大了对行政记录和大数据的应用,依据公民身份证号码,将普查登记数据与部门个体教据进行比对,解决现场登记中人口的漏报问题。
普查员提供扫描专属二维码,并指引住户自主填报,其流程如下:
1.填报住户信息,包括户别、住所、类型、住房建筑面积、住房间数。
2.新增住户人口,点击“添加”按钮可以新增本户成员。
3.填报个人信息,通过点击住户人员姓名,进入个人信息填报页面。
4.整户信息上报,本户信息填写完成后,需由申报人确认并签署姓名,勾选“本人郑重承诺”后提交上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1月3日)
(材料三)
第一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开展好人口普查,有助于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等状况,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此次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指标设置上大体相同,但也有些变化,主要是增加填报公民身份号码。另外,此次普查的数据采集手段由以往普查的使用纸表登记,改为使用平板电脑或个人智能手机登记,登记完成后实时直接上报数据,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
对于采集的数据是否存在泄露这一问题,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介绍,数据的采集主要用于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以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普查全流程都将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严禁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1月02日)
第一步:
第二步:填报住户信息
第三步:
第四步:填报住户个人信息
第五步:提交上报整户信息
竹笋印象
仇士鹏
①春日,天空中淅淅沥沥地洒下雨丝,竹笋悄悄地从土里冒出了头。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浑身充满力量的竹笋便猛地抬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在荣誉墙的格言上写道:“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④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候的我们,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淳朴。
⑥“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所以才能冠名“竹林七贤”,为历代隐者所钟爱。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一想起这件事就会皱起眉,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⑩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1】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内容。
段落
竹笋生命的阶段
外形
品质
②
刚出土
如巍峨的金字塔
A
③~⑤
幼年
B
无比笨拙,天真淳朴
⑥~⑦
长大后
不妖不艳
C
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
③最终让我们记住的,不是流量的多少,而是流量背后的优秀作品以及美好的人和事物。承载着正向价值的流量,才值得被不断涵养和传播。因此,要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
④收视率之于电视剧、码洋①之于出版物、票房之于电影,都是评价作品以及人和事物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互联网时代,则是流量。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用户需求。从流量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用户对什么类型的内容感兴趣,研判传播的广度和效果,了解当前文化流行趋势,并据此调整产品与内容,使之与用户需求更加匹配。
⑥互联网自有其评价机制,但艺术规律、道德准则、法律准绳等,并不会因流量多家而随之交化。对待流量的正确方式,是挤去泡沫,把真实的流量作为客观评价标准之一,同时结合内容品质、价值含量、美誉度等更多元的衡量维度,全面评价事物。
⑦流量只有符合人类的理性常识和价值坚守,才会迸发出更为持久的生命力。互联网平台上,热搜不断、网红辈出,大量如飞絮般飘过的明星八卦、话题炒作只能短暂地占据人们的注意力,最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有底蕴、有积极作为的“流量”。我们最终记住的,不是流量的多少,而是流量背后的优秀作品以及美好的人和事物。
⑧同时,流量中所蕴含的巨大效能,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用价值规范流量的基础之上,用流量创造更大价值。正能量代表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与渴望。从这个角度来说,正能量和大流量天然契合,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有助于在互联网时代凝聚共识,让网络空间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⑨互联网时代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伦理问题,如何看待流量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政府监管、舆论监督、平台自律,挤去了不少流量泡沫,人们对流量的认知也越来越理性。流量是流动的、变化的,有其峰值,也有其生命周期。凭借品质和价值的支撑,流变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承载着正向价值的流量,才值得被不断涵养和传播。流量向善,方能长流。
【题目】作文。
一棵枯树旁长着一株紫藤萝,一段篱笆边长着一棵牵牛花,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