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天山,闯老山,25年行程20万公里,为官兵义务修表7万块;到珍宝岛,他,一腔热血洒长城,爱国拥军百折不回,写下了令人称道的拥军传奇故事
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个人价值趋向面临严重考验。可沈阳市法库县依牛堡乡修表个体户何恩福却凭着对军人的一片痴情,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拥军之歌。25年来,他自费行程20万公里,先后到过27个省(市)、自治区,义务为官兵修表7万余块,无偿培养两用人才500余人,个人减少收入30多万元。他被官兵们誉为“拥军典型”,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凭着对军人的一腔热血,他萌生了为官兵免费修表的念头
何恩福是个“拥军模范”的后代,早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就曾亲眼目睹他父亲是如何为解放军修理枪炮、传递情报,又如何被国民党抓捕严刑拷打、珠连全家的……几十年过去了,他始终认准一个理儿,子弟兵是为人民的,人民要特别地关心和爱护他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何恩福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不仅脱掉了贫穷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也许是因为生活好了,埋藏在他心底的愿望才得以实现。1985年,一场洪水冲垮了辽南大地上的民房和庄稼,关键时刻亲人解放军挺身而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何师傅得知这一消息,悄然心动:天灾苦了众乡亲,但也苦了子弟兵,我是一个手艺人,难道不该在这个节骨眼上去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一次次历险惊心动魄可并没有动摇他为兵服务的信念
1986年5月3日,何恩福带着修表工具和零件从家乡出发,准备到老山前线为战士修表。一路上长途奔波,风餐露宿,他克服了水土不服、语言不能、高温酷暑和疾病折磨,一边行走一边为沿途官兵免费修表,直至7月4日才到达老山落水洞。由于旅途劳累,何恩福一下子病倒了,头晕眼花,嗓子肿得说不出话来,体重下降了10公斤。何师傅被送进了野战医疗二所,因为面容枯槁,被医务人员误认为从越南逃过来的难民,后来得知是从万里之遥的东北特意来为战士服务的,无不表示钦佩。
何师傅很快就成了官兵们最受欢迎的人。在老山战区,与外界几乎隔绝,战斗非常激烈,战士们的表摔坏、震坏、受潮和生锈的很多,可战场上没个钟点又怎么能行呢?何师傅的面前堆了一大堆表,他夜以继日地连干了一星期,将一百多块表完好如初地交还给战士们。边修表他边和伤员唠嗑,老山官兵们的英雄事迹让他振奋不已。他觉得自己能为战士们做点什么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一次,从前线下来一个重伤员,手里死死攒着一块带有血迹的手表,护士说那是他对象的定情物,表壳在战斗中炸飞了,里面全是鲜血,问何师傅能不能修。何恩福迅速拿出修理工具,精心地修好了表,把它重新戴在伤员的手腕上,正在进行抢救的伤员微微露出了笑容,不久之后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部队官兵见何师傅如此劳累,就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开了腔:“还剩主峰上的战士没有接受我的服务,请你们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创造一个机会,哪怕是到那里见上他们一面,也算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不行,那样大危险。”任凭何师傅怎样哀求,接待他的人就是板着脸不同意。何师傅找到了军长,软缠硬磨了大半宿,最终,他才被准许了。
何师傅至今仍清楚记得:那天早上天空雾气蒙蒙,上路前,炊事员特意为他制作了家常面和鹌鹑蛋,为防意外,两名随从人员把他夹在吉普车后座中间,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又缓行,何师傅感觉到流弹在耳边“嗖嗖”直响。下车向老山主峰攀行时,不仅要提防天上的炮弹,还得防止脚下打滑,以免跌倒在地雷阵里被炸得粉身碎骨。到了主峰,何师傅亲眼看见身边的三位战士中弹倒地,他流泪不止,战士们硬是把他拖进了猫耳洞。
经历了战场血与火的洗礼,心灵被震憾,灵魂受净化,何师傅更坚定了为祖国为军人无私奉献的决心。在我国西南边陲,分布着很多兵站,何师傅早就听说,那里的官兵生活异常艰苦,但是,因为高山缺氧,环境恶劣,很少能有外地来客到此光顾,表坏了根本无处修理。何师傅为兵服务情真意切,6月下旬,他从新疆转至青海,第一杆子就插到了总后驻青海兵站部,兵站领导见何师傅态度十分诚恳,便派出专车和人并备好常用物质,送他们从格尔木向唐古拉山进发。
这是一支被军委命名的近4000里的“文明青藏线”,据说当年唐僧带领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去西天取经时走的就是这条路,有“生命禁区”之称谓。连续几天的长途跋涉,他真正品偿到了什么是“苦”的滋味。开始,每天走一个兵站,行程百余公里,歇上一宿,觉得还能挺得住,可一过昆仑山口,他的感觉便加重了:张口喘气,四肢乏力头脑不清,昏昏欲睡,所有的不适症状都向他一块袭来,幸好医务人员早已备好了氧气袋,走一程,吸一吸,情况就会有所好转。可是,等他“到了五道梁,见不着爹和娘”之说的五道梁兵站,他却实在支持不住了,先后昏迷过去了3次,若不是随从人员的特别治疗和照顾,他也许真的进了“鬼门关”。就是这样,何师傅每走一地总忘不了自己的“职责”,有时既便是插着氧气管也要坚持把战士送来的一块块手表修好。更让人折服的是,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兵站,何师傅还拖着虚弱的身体带着急救物品,为世界层脊上的官兵做了一场光荣传统报告。
真情动人心他的高尚举动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苦点、累点、危险点,何恩福都不怕,他爬山越岭连续走了两天,疲倦得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路旁边休息一会。可老何刚坐下,一个流里流气的年轻小伙,看他随身携带的修表箱上面写有“学习雷锋,义务修表”几个字样,便嘲笑他说:“老头子,这么大岁数了,还学什么雷锋,我看你是一个骗子。”说完就踢老何的修表箱。老何拿出自己的证件给他讲理,可这小子不由分说给他一拳,把老何打倒在地。还有一次,何师傅到了一个地处偏僻山沟的部队,在营门口摆开了他的修表工具箱,没想到引起一个长年在此修表的个体户的嫉恨,原来他修一块表想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一天能挣五、六十块,可何师傅一来,他几天没接到一个活了。一天晚上,老何饭后外出散步,刚走不远,冷不防围上来4个人,动手要打,幸亏不远处几位军人相救,才使他得以脱险。
何恩福这些年得了不少外号,什么“神经病”、“傻子”、“假积极”。他心里反问自己,我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拥军有什么错?我是一名个体户,已经60多岁,一不是图名图利,二不是借此升官发财,我做点好事招谁惹谁了?令何师傅高兴的是,虽然拥军的路上遇到了各种讽刺、挖苦和打击,但更多的人还是给予了他理解和支持。
有一年夏天,何恩福背着工具箱到西安,想转车去青海,由于天热中了曙,何师傅躺在一家店铺的外面起不来了。一名中年人关切地问他怎么了,当他听说何师傅要去边疆给部队义务修表,不禁肃然起敬。他用湿毛巾敷在何师傅的额上,买来药品给老何服下,又叫来一辆出租车,把他送进旅馆。等何师傅病好后,这名中年人又想方设法买来火车票,一直把他送上火车。1998年12月,老何去张家口地震区修表,因天气寒冷,过度疲劳,不幸患上了重感冒。消息传开,救灾部队官兵、村里干部和乡亲们都不约而同地来看望他,大家把最好的营养品送了过来。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年轻小伙整整守候了老何3天3夜,直至他的病好后才离去。正如何恩福说的:“我这些年走南闯北,跑了这么多地方,如果没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说不定咋回事了,从另一方面说,我这是沾了拥军的光啊。”
地方政府对何恩福数十年如一日拥军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2004年的“八一”,在沈阳举行的拥军先进个人座谈会上,时任沈阳市市委书记的张国光同志在听完他的事迹介绍后,当场指示有关部门的领导说:“有这么好的拥军模范,这是我们沈阳的骄傲,一定要把他好好宣传出去。”中午就餐时,张国光特意走到何恩福身旁给他敬了一杯酒,并称赞他说:“你的行动很了不起”。何恩福每次出门,只要民政部门的领导听说,就鼎力帮助,热情欢送。1999年,老何要去驻澳门部队修表,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杨钟惠听说后,在老何临走时,特意把他请过来摆了桌送行宴,并为他购买了车票,将老何亲自送上火车。回来时,又召集有关人员为他举行了欢迎仪式。
“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展室”拥军路上他又普下新的篇章
抚摸着老山英雄纪念章,何恩福的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这位普通的农村老汉在深思: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进程中,如何培养一种精神?就像保卫祖国的战士们体现出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心念一动,何恩福就开始行动了。他在这以后的拥军过程中,一边为驻军指战员服务,一边为当地群众做爱国主义报告,还一边收集爱国主义资料。1996年8月,为了展示官兵的风采,把那些可歌可泣的让人难忘的英雄事迹告诉大家,让大家更细致地了解解放军的英雄事迹,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刚刚回到家中的何恩福,取出家里仅有的4000元储蓄,腾出自己孩子结婚住的两间住房,整理好在全国各地军营中、战场上收集到的近千件实物、资料,办起了一个独特的“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展室”。拥军的路没有尽头,何恩福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和他一同前进。
为了把“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展室”办出特色,为了让更多的人从根本上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让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十几年来,何恩福专访了上百个英雄人物、先进集体和个人,参加过上百次座谈会,在拥军服务的同时汲取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以传承文明。他也曾多次到丹东、抚顺、沈阳等地,广泛搜集有关抗美援朝、平顶山万人坑、雷峰纪念馆等教育基地的各种纪念品、历史资料、图片以及国防教育的鲜活教材等,在沈阳参观红岩魂展览时,他还特意收集了红岩魂的历史资料和一些爱国拥军方面的书籍。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何恩福家庭进行寻访时,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赠送的一面面鲜艳的锦旗。“技高艺精誉满军营”“千里迢迢赴军营一片真情慰军心”、“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锦旗上的一句句赞语,是对何恩福的最高褒奖。由此,记者不仅由衷感叹:20多年来,何恩福在为官兵免费修表的道路上历尽艰险,他的行为不仅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拥军,更是以自己的行动一路播撒着精神文明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