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郭翔宇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日前,美国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包括了我国大量输美水产品。关税大棒挥舞之下,占世界水产生产总量六成的中国水产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在刚刚闭幕的2019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上,我国从业者纷纷表示,“世界水产看中国”已成各方共识,中国水产业有底气有韧性有办法应对贸易摩擦,将用实力赢得国际市场。
5月10日,美国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关税大棒落下之时,一种中国消费者并不熟悉的水产品——罗非鱼却因此意外走红。作为美国进口贸易量最大的中国水产品,罗非鱼和鳕鱼、墨鱼等水产品一同被纳入关税加征之列。
与网友们自发发起的“多吃罗非鱼”号召不同,身处其中的罗非鱼产业从业者们却多少显得有些“淡定”。
本月17日到19日在珠海举行的2019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上,难以回避的一大话题便是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罗非鱼路在何方。面对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名海外展商同台竞争,中国参展商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场烹饪罗非鱼的方式推广自家产品,与众不同的清香气息很快吸引了不少意向客户。
记者:你吃的是什么鱼啊?
意向客户:罗非鱼,做成酸菜鱼的罗非鱼。
记者:好不好吃?
意向客户:味道很好。
记者:和以前吃的有什么不一样?
意向客户:比以前好吃多了,以前有泥腥味,现在的产品都没有泥腥味了,肉质比较滑。
茂名罗非鱼协会会长王伯顺坦言,加征关税的消息刚一公布,确实曾短暂引发从业者们的担心。不过,很快就有来自美国的客户主动要求承担由关税加征带来的成本,明确表示不愿意放弃与中国供应商的贸易关系,他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王伯顺:美国客户陆陆续续也在下订单,希望把生意先做起来,不要断,他们也来承担一些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记者:承担的比例是多少?
王伯顺:采购商承担的比例比较大,我们只承担20%。
记者:他们进口的需求还是很大吗?
王伯顺:很大,我们的产品不容易让别的产品取代。
除了罗非鱼,我国多种输美水产品也承受着加征关税的压力。这对于经营品类多、出口量大的大型水产企业而言,如何避免“船大难掉头”是更大的挑战。
事实上,从去年中美贸易争端出现之时,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已经开始调整生产策略。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是大型跨国水产品生产企业,该公司市场总监李贤峰说,不少企业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打开了新市场的大门,已经成功化挑战为机遇。李贤峰表示:“从去年开始,我们的销售策略已经调整,把重点转向了国内市场。这两年我们国内市场的成长十分快速,我们在产品的结构上也在做一些适当调整。”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全方位开放,我国水产行业在国际市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在今年的展会上,与会者在交谈中虽然多了对中美贸易战的忧虑,但互相依存、互相需要仍是绝大多数参展外商的坚定共识。
5月10日起,美国政府对中国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上调加征关税税率,中美经贸摩擦升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实现了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中国政治体制也成为外界谈论中国的最大焦点,而外界的议论、尤其是西方的看法反过来又影响了不少国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0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经济稳中向好趋势明显,未来加速结构转型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