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是开拓中国市场最直接的方式,这是我们首次参展。”第七届进博会期间,一天下来,冼子鑫准备好的厚厚一沓名片就剩下几张,他对这次展会的效果感到满意。
冼子鑫是非洲的华侨华人,他和家人带着乌干达咖啡前来参加进博会。其展台位于“非洲产品专区”,这里汇集了来自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马拉维、贝宁和埃塞俄比亚等12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26家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相较上一届有明显提升。
2024年,是中非关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为深化双边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农业也一直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要利益交汇点,随着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农产品进口已成为中非双边贸易的新亮点。
进博会,则是这些跨越万里、漂洋过海的非洲特色农产品撬动中国市场的一个“跳板”。
“非洲风味”多个产品首次亮相
“非洲产品专区”占地225平方米,可以看到上一届进博会上的“明星产品”贝宁菠萝,还有南苏丹的野生蜂蜜、乳木果油等。而且马拉维花生、莫桑比克夏威夷果和腰果等最新准入产品也首次在进博会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冼子鑫所在的展台面积不大,架子上摆放着罐装、袋装的咖啡豆,而且还有加工厂的照片。他介绍道,他们家族祖籍在广东,20世纪80年代到非洲扎根发展。“我们是第三代华侨,家族企业的生意涵盖旅游、餐饮还有运输等,前两年开始涉足咖啡行业,成立了‘NobleChoice’品牌。”冼子鑫表示,这次来参加进博会有一种“使命感”,想让更多人了解乌干达咖啡。
非洲是咖啡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咖啡生产区之一,咖啡豆以花香和果酸著称。此前,借助进博会,埃塞俄比亚咖啡在国内提升了知名度。据了解,目前乌干达是非洲第二咖啡出口国,该产区主产罗布斯塔豆和阿拉比卡豆。
而参展企业此次将有机蜗牛食品带到进博会,主要还是想测试中国市场的反应,通过免费品尝的方式了解反馈情况,之后再制定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
现场工作人员还透露,进博会期间莎市将与上海康健进出口有限公司、熙厨餐饮签订合作协议,之后消费者可以在熙厨餐饮体验南非特色产品。
“中国大市场”变“非洲大机遇”
不为人知的是,这次进博会上有的产品亮相背后也花费了一番功夫。
除此之外,部分非洲产品在中国还缺乏一定的认知度。多位受访企业都提到了这点,冼子鑫介绍,相比于欧美地区市场,产品对于中国市场的出口指数上升速度较慢。
尽管如此,受访对象均认为,对非洲国家来说,中国仍是重要的市场,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口,对产品存在多元化的需求,而非洲的特色产品能够弥补中国本土所缺少的产品。
而这次进博会期间,除了帮助企业带着展品前来参展,莎市也在留意和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合作的机会。南非特色产品在前期进行中国市场验证时成本可能会比较高,而跨境电商或许能够帮助降低成本。
冼子鑫则在考虑未来针对中国市场制定产品的本地化标准,之后也或将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者开设公司等等。
关税待遇政策助力拓展市场
进博会上这些非洲特色农产品的展示正是中非贸易往来的缩影。非洲特色农产品走俏中国市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近年来,中非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非洲农产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国。今年前9个月,我国自非农产品进口额达4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连续8年实现正增长。
其中,芝麻是我国目前自非进口第一大农产品,也是受我国给予非洲国家零关税待遇影响最深的农产品,20年间进口量从不到200吨快速增长至近百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办期间,我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同非洲多个国家签署有关农产品输华的合作文件。
在本届进博会现场,就有专门寻找非洲农产品的采购商。来自湖北的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便想在进博会上找到非洲农产品合作伙伴,其意向采购的产品倾向于非转基因大豆、花生等。
“我们这几年注意到国内消费者对健康、有机食品的需求,想找找非洲的供应商。”该企业负责人已经逛了好几家非洲企业展位,“这些供应商必须要掌握一手货源,这样在国内销售也能保证一定的质量和价格优势。”
本届进博会期间,中非农产品合作也结出了硕果。据报道,在11月8日举行的中非食品及农产品贸易洽谈会上,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的采购商与南非、加纳等11个非洲国家的供应商,进行了超80轮次洽谈,在咖啡、红酒、坚果等非洲特色农产品达成多项合作。
据银柿财经不完全统计,9月24日以来,已有20家上市公司发布上调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公告。
仅针对投行业务的罚没金额就达到1.05亿元。
上城区投促局近期还计划赴多地招商,邀请全国的优秀企业了解杭州、了解上城。
运营商派息率稳步提升背景下作为红利资产投资价值凸显,通信行业仍具备较高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