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舍小家为大家饭店改鞋店30年倾情服务子弟兵---中国文明网在铜川市耀州区,一家名叫“拥军鞋店”的小店虽不大,但商品摆放整齐、货柜十分干净,店里放着高低不同的6把椅子,方便进店的客人就座,货柜上面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奖牌、证书。这些都是鞋店老板赵秀梅老人的。
1943年出生的赵秀梅老人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要靠拐杖支撑。1985年,她和同样患小儿麻痹症的丈夫开了这家“拥军鞋店”,一干就是30年。这些年来,赵秀梅老人坚持免费给部队官兵送鞋垫、送袜子,夏季送瓜果,并给予士兵力所能及的帮助,她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拥军妈妈”。她常说“我卖货不是为了赚钱,国家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经商条件,我要自食其力,更要服务顾客,回报社会。”
1.舍小家为大家饭店改鞋店约法三章倾情服务子弟兵
一开始,赵秀梅就和丈夫约法三章:一是决不能赚子弟兵的钱。二是凡军人及其家属购买东西,一律按最低的价钱给他们。三是子弟兵来买鞋,给他们赠送鞋垫。不久之后,这家鞋店正式更名为“拥军鞋店”。赵秀梅以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诺言,当地子弟兵都喜欢到她这儿买东西,冬去春来,先后优惠金额达数万元。
2.30年拥军情送出鞋垫数万双
1960年,17岁的赵秀梅为寻找12岁时离家出走的大哥赵华钦,从河南老家只身来到铜川耀州区。“后来听父亲讲,哥哥可能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由于家人长期灌输哥哥信息,她对军人产生了无法割舍的亲切情怀。
为把对哥哥的思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1983年开始,赵秀梅走进了军人生活。“每逢新兵入伍,她都要买大红花、白手套、鞋袜、手绢等物品,到区武装部送给即将踏上征程的新战士;每年‘八一’或者春节期间,她还会到驻耀部队营房(驻军在时)、老红军光荣院慰问并赠送物品,与战士们一同欢度佳节,帮助老红军们缝洗衣服。”说起那一刻,83岁的老伴王钦堂老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那阵,老伴先后将两个儿子送去参军,我们当时经营不错的餐馆就没人管了,我当时还想不通……”满口河南话的王钦堂老人说起这些还有些不好意思。“俺觉悟低,通过老伴开导,俺也想通了。我有退休金,她有社保金,够花就行了,而后一合计,关了饭店就开了一家鞋店……”老人回忆说,当时名字叫“豫新鞋店”,意思是记着河南新郑的老家。“起初在经营鞋店时,俺俩就很明确:决不能赚子弟兵的钱、凡军人及其家属购买时一律按最低价出售、子弟兵来买鞋时必须赠送鞋垫的三项原则。后来经人指点,直截了当就叫了‘拥军鞋店’”。
30年来,赵秀梅送走一批批当地兵娃子,又迎来他乡一批批新兵。这一送一迎,赵秀梅都要给他们送鞋垫,据她讲,这些年来,仅鞋垫就送出好几万双。30年来,双双腿脚不便的赵秀梅和丈夫省吃俭用,用送鞋垫、送袜子等这种朴素方式,表达着自己真挚的拥军情怀,她与她的鞋店也因此荣获了多项荣誉。
3.即使赔本也要写好“诚信”二字
赵秀梅原来只在固定的批发点进货,后来上门的推销商也多了起来,赵秀梅货比三家,仔细挑选,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定货时宁愿多出点钱,也要进质量较好的。与她合作过的人慢慢熟知了她的性格,把质量好的货推荐给她,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她卖给顾客的鞋质量有了保证,信誉度提高了,销量也大了。
她卖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坚持薄利多销,顾客走上几家店,同样的商品对比一番,还是拥军鞋店价格低,最后还回到她的店去买。有年夏天,赵秀梅应一些顾客的要求进了一批廉价鞋,她给每双鞋只加价1.2元销售,一位熟人买走一双,几天后反映鞋底有断底现象,赵秀梅立即退还了那个顾客全部鞋款。她仔细检查这批鞋,由于价格低,质量确实不好,为了维护顾客利益,也为了店内名誉,她与老伴商量后将这批鞋全部倒进了垃圾台,损失了几百元,有人劝她去找批发商理论时,她却说“那个批发商也不容易,这个损失我认了。”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赵秀梅》、《最美“拥军妈妈”赵秀梅:约法三章30年倾情服务子弟兵》等稿件和材料综合,感谢陕西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一年又一年,赵秀梅坚持把诚实守信贯穿经营始终,赢得了顾客的广泛赞誉,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顾客纷纷评价的她的商品价格低,质量信得过,认为她心底善良,语言文明。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