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析研判生猪今年后期价格形势,更好服务民生保障,根据省发改委价格监测局通知要求,六安市发改委近期开展了专项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全市当前生猪生产势头良好,市场价格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猪生产势头良好
一是畜牧业生产优势突出。六安市是畜牧业大市,人民群众素有养殖传统,畜禽饲养数量一直位列全省前列,加之自然资源丰富,畜禽品种众多,地理位置优越,已创建13个部级、37个省级、82个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畜禽饲养量综合排名全省第五位。域内霍邱县是我省第一生猪饲养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50强县之一。
二是生猪产能基本稳定。从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监测数据来看,1-7月份,全市规模猪场生猪存栏分别为100.3万头、98.8万头、95.7万头、95万头、99万头、95万头、96万头,每月育肥猪出栏也基本维持在14.2万头。从新生仔猪数量看,上半年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当,预示下半年生猪上市量不会比去年少。从中大猪数量来看,7月份规模猪场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7%,8月份生猪供应和猪肉产量将稳定增加,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当。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市生猪存栏131.5万头,较去年同期、也是近两年最高值151.9万头,同比下降13.4%,较近两年最低值2020年9月的119.7万头,增长9.8%,与2020年以来的全市生猪存栏平均水平133.6万头基本持平(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共888家,其中霍邱县434家,生猪存栏98.97万头、同比增长1.46倍)。
二、市场价格波动明显
一是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据调研了解,生猪养殖成本主要为仔猪成本、饲料成本以及防疫和环保成本。其中,仔猪和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0%和30%,目前玉米价格为1.5元/斤,同比增长37.2%。据霍邱县顺淮牧业负责人反映,当前育肥猪配合饲料达3200元/吨,规模化养殖场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头均成本增加约100元,粪污处理成本增加约50元。疫情前生猪养殖成本约为每公斤12-13元,当前每公斤养殖成本增加至16-17元,涨幅约36%。
二是生猪价格波动较大。2022年第1周,生猪价格约为17.6元/公斤,后持续下跌,至第12周跌至最低价12.8元/公斤,后续缓慢反弹,至第25周恢复至16.8元/公斤,26-27周,生猪价格快速攀升至24.4元/公斤。猪肉价格年初约为30元/公斤,一路震荡下调至12周20元/公斤,后续一直稳定在25元/公斤,第25周开始上涨至30元/公斤,7月底开始回落,目前是20.2元/公斤。猪粮比价由1月份的5.75:1一路下跌到6月初的4.9:1,6月猪粮比价略微反弹至5.18:1,目前为7.5:1,生猪价格在养殖盈亏点以上,利润在合理范围内。7月份价格过快上涨重要原因是社会餐饮逐步放开,猪肉消费明显增加,拉动猪价快速上涨,同时市场存在非理性的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现象,部分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渲染涨价氛围,短期内加剧了市场惜售情绪。
三、下半年将延续平稳态势
自2006年7月至2022年3月,经历四轮猪周期,猪价波动基本遵循四年一轮的周期性规律。从周期性角度来看,猪肉需求相对稳定,猪价波动主要受供给扰动。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猪周期,均伴随着猪病蔓延、环保政策等外部催化,导致生猪产能被动缩减。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自繁自养母猪的养殖利润处在亏损期,养殖利润平均亏损达279元/头,高于2014、2018年两轮周期下的平均亏损74元/头、27元/头。本轮猪周期供给端收缩源于养殖户深度亏损后的产能去化,行业现金流受损幅度远高于过去几轮猪周期,影响后续补栏意愿。从调研情况看,今年4月起,在政策密集收储、疫情催生囤货需求、叠加物流运输不畅等因素影响下,猪价结束年初以来的持续下行态势。短期来看,由于市场需求相对偏弱,9月开始,下游需求有所恢复,猪价进入上升周期,前期压栏情况将逐步缓和,转为陆续出栏,预计三季度猪肉价格将高位震荡,四季度迎来需求旺季,猪价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
二是引导养殖屠宰加工等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保持正常出栏节奏、不压栏囤货;同时建议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市场理性交易,适时投放猪肉储备给市场“降温”,并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严厉打击故意渲染涨价氛围、制造恐慌情绪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