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总人数:共回收调研表格113份。
2、应用分类:用于养生11人,药食联用2人,药食交替2人,食疗94人,病后康
复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数:具有应用保健食品前后对比数据的材料72份。
者填写后直接寄给协会。
5、调研涉及产品:均为美罗国际产品,灵芝菌丝体胶囊、香杞胶囊、松茸胶囊、仙
叶胶囊、慧源胶囊、新慧通胶囊、慧清胶囊、玫瑰胶囊、仁美营养胶囊、和中胶囊、
红钙D将囊、欣舒宁胶囊、桑菊灵芝茶、多糖蛋__粉……等。
二、调查主要内容与结果:
(一)、产品应用定位:
1、养生:单独应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养生、防衰、强生(防
感冒等疾病)。
2、药、食联用:在应用明显毒性药物的同时,加用可减轻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
如肿瘤化疗时,加用灵芝系列产品。
3、药、食交替:在应用具有依赖性(成瘾)的药物时,为减轻依赖性,开始服药时,
同时加服于药物相似功效(如镇静、安眠)的食用菌类食品,然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
最后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脱药物的依赖。
4、病后康复:在病后或手术后,应用保健食品加快体力恢复。
5、食料:对一些长期“药疗”无效的人群,干脆放弃“药疗”,改用“食疗”,用
保健食品进行全身调理,让体内慢慢增强抵抗力,从而获得康复。
(二)、经济对比
对72例保健食品应用前后有药物治疗作对比的人群,进行了经济负担分析,72例
在应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药物治疗花去医药费共计208、4352万元,人均花费2、
8949万元,但结果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暂时缓解的人仅20人,占27%,
其余均无效。这72位消费者因药疗效果不佳,停止用药。改为食疗,共花费25.1573
万元,人均消费0.3494万元,取得显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
16.6%。
月。
三、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应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应用定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定位不当往往会有违反食品管理的有
关法规之嫌,但消费者是讲实效的。因此,这次调查出现了五种应用定位,这是消费
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食疗”与“药疗”关系的结果,是群众自发的创举。
这五种定位,从我国传统“食疗”的观点分析,应该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学的,
对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而应该从全方位
(包括饮食、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来进行综合治疗。因此,五种定位中提
到的“药食联用”、“药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学的“药、食”结合。癌症的化疗药物
公认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抗结核药亦是公认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
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实际上“药、食”
结合应该是今后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中的“食疗”,有人会认为是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是违规、是误导消费
者,这实际上是对“食疗”的认识问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指出“为医者,当洞察
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为治疗之首选,以食治
病由来已久。现在科学进步了,却否定了“食”与“治”的关系。把“药”作为治病
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药治”无效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次
调研中采用“食疗”的消费者,都是“药疗”无效后才改用“食疗”的,是消费者处
于绝望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食疗”。《现代医学报》07、3、27题为“望闻问切、
把脉中医”一文中,谈及中医是否伪科学时,引用了一位普通群众的一段话“科学不
时最高目的,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并不重要,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
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舍弃中医的理由,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多一种选
择,对病人来说不是更好吗”对待“食疗”,笔者认为也应该持有这种观点,“药疗”
不是万能的,多一种“食疗”对病人来说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