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底第一次接触BLM,以后每年都使用BLM做战略规划,有收获,有困惑。
2019年5月,应邀参加华为大学“超级CXO”培训,系统学习华为的DSTE体系和BLM方法,对从战略到执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今年的规划季,重新听了一遍当时的录音,依然有新的收获,有新的困惑。
总结以备忘,蓝色的部分是自己的思考和认知。
一些基本认识
什么是战略
战略是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所做的方向性选择、重大取舍和所采取的关键举措,以及对资源分配优先次序的锲而不舍的承诺。
长期目标:战略立足全局、未来。以全局视角看局部,以终为始看现在。
选择:方向性选择、重大取舍、关键举措。
资源:决定资源分配优先次序。
锲而不舍的承诺:战略是一定要实现。
企业治理就是实现两个端到端
第一个端到端是横向端到端:从市场客户的需求开始,一直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终止。
第二个端到端是纵向端到端:战略是由少数人制定出来的,落地一定到每个员工的行为上。从战略到执行有两重含义:
1、大家对战略有共同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行动去落地。
战略与执行
重新认识战略到执行的重要性:缺少了执行再好的战略都是一纸空谈。
2008年华为检视公司问题:TOP1为战略的清晰共识及有效执行。华为高层认为,”不是战略定义的不好,是战略执行的不好。因此要借鉴业界最佳实践,系统地提升战略执行力。”
华为要做一件事一定要落地,这就是锲而不舍的承诺。
2008年引进IBM的BLM,花了3000万人民币,实际上引进的是思想的创新。
在日本代表处和印尼代表处试点,随后建立了DSTE流程,打通了从战略到执行。
为什么要建立流程?
1、没有流程只是事件(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有流程才能一直去做、例行去做,才能持续改进;
2、有流程就不是人治,而是法治。
这就是流程的力量,制度的力量。
DSTE,从战略到执行流程
DSTE:DevelopmentStrategyToExecution
其中,
第一部分:制定战略规划。华为4月启动战略规划(SP)到10月份。
第二部分:制定年度业务计划与预算,实际上是战略规划如何落地执行,由战略导出重点工作和关键任务。业务规划(BP)从11月到3月(实际基本春节前完成),通过主管述职确定(华为的财年从4月开始)。
第三部分:战略的执行和监控,实际上就是重点工作的执行与监控,用到的是绩效管理。
两个重要输出:
1、战略规划的输出。
2、预算规划的输出。
两个闭环:
第一个闭环:对事情的闭环(通过管理、执行与监控,对管理重点工作实现闭环)。
第二个闭环:对绩效的闭环,一个是组织绩效,一个是个人绩效。对绩效的闭环就是对人的闭环,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闭环里面。
只有有了流程,就可以例行来做,就可以持续改进。就不是人治而是法治。
BLM:BusinessleadershipModel
引进BLM的原因和益处:
1、执行要落地,需要有统一的语言、工具和方法。BLM解决了华为全公司从战略到落地的统一语言和统一方法;
2、BLM的方法论非常强调执行。把执行提升到和战略同等的地位;郭士纳去IBM之后发现IBM战略非常强,差距在落地;
3、BLM是一套逻辑性非常强的结构化方法。结构化强才容易学习,才能学会。
BLM模型
BLM的基本原则
以差距为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关键业务问题
战略与执行紧密结合——重在结果
终年持续不断——组织学习是持续不断的过程
领导力与愿景/使命/价值观
1、眼界决定境界
全球视野,顶级人才圈
坚定不移学习美国及西方的科学管理和研发创新
仰望星空,多喝咖啡,持续和业界级公司对标:SpaceX等创业公司
2、定位决定地位
只有定位No1才能长期生存
《心胜》:看得到的公司一定可以干掉,字典里有第二就未战先输了
案例:2006年,几乎没有任何胜算,绝望到希望
定位:No1
产品:先学后超
人才:挖人
3、思路决定出路
先学后超;
创新:客户需求驱动+技术驱动。下一代的产品降维打击!
执行力:让对手闻风丧胆的执行力来自价值分配和绩效管理
鼓动、激情、胜利:不管多么困难,搞定!不管对手是谁,干掉!先见、先决、先行。
差距。有了差距才有动力。
打开BLM秘诀的钥匙就是差距。差距源自不满意和不满足。BLM的起点是差距,终点是关闭差距。
1、和自己比较有差距。(自己有追求)
2、和竞争对手比较有差距。
3、和业界标杆比较有差距(做到业界第一,要有使命感有追求,和使命感比的差距)。
差距包括两种类型:
1、业绩差距(看到、想到但是没做到。要么是方法不对,要么是人力不够);
2、机会差距(没看到没想到方向和机会)。
业绩差距要做根因分析,重点是向内看;机会差距要向外看。
包含两部分:过去的目标和结果差距,未来的期望和现状差距。
BLM的逻辑综述
向外看的第一站就是市场洞察。市场洞察帮助我们从外面寻找机会,分析未来客户的需求会发生的变化,价值如何转移。
市场洞察有五看(看环境、看行业趋势和发展、看客户、看竞争、看自己)。
战略意图是通过市场洞察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本质上是定目标。最长远的目标是愿景(目的和意义);第二层级是战略目标,三到五年,支撑愿景;业务目标,是近期的短期的目标,包括路径和节奏。
战略要面对未来三到五年,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创新是面对未来不确定的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创新就是对未来客户的需求和未来价值转移的预判。因此方向大致确定之后就进入创新焦点。
创新焦点包括三个内容:业务组合(一类:目前成熟的业务或者产品,这是现金流;二类:快速增长的业务要尽快占领市场;三类:面向未来的业务,提前布局和探索的业务。三类业务需要有非常好的组合才能保证长期有效的增长,战略的目的就是保证长期有效的增长);创新模式(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
战略的落脚点是业务设计,业务设计是战略四个模块最关键的一个模块。业务设计有六步:
客户选择:向外寻找机会(前面要尽量不要约束自己,扩大喇叭口。业务设计的时候要收缩,做选择,确定服务哪些客户群体)。
价值主张:到底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选定的客户实现他的主张。价值主张换句话说就是客户为什么要选择你的理由。
价值获取:钱怎么回来,包括盈利模式。
业务活动范围:哪些自己做,哪些合作伙伴做(例如苹果:只做设计、芯片、操作系统)。
战略控制:哪些点一定要控制住,控制不住会被别人卡脖子或者导致利润降低。
风险管理:对于高中风险要主动规避,对高风险要有应急的措施。
战略四个模块最关键的一个模块是业务设计,业务设计六步最关键的是价值主张。
由战略导出关键任务,通过组织能力(组织、文化、人才)完成关键任务。
关键任务完成之后差距就关闭了,因BLM的此起点是差距,终点是关闭差距。
BLM注意事项
1、在这个过程中,战略和执行是一张皮,制定战略过程中同时就考虑落地,因此对执行的需求同时就出来了。例如HR的三支柱变革:共享中心、HRBP、人力中心,其中HRBP就是在战略过程中参与进去,同时考虑执行落地和需求。
2、方法论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不是串行的,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每一个活动都要看能否关闭差距。所有的关键任务全部落地也关闭不了差距(差距是有财务指标),需要回到前面,可能从市场洞察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检视。
BLM起点:战略目标要求
战略核心回答的问题
1、我们要去哪里(战略意图、领导力)。战略是以终为始。
2、我们现在在那里(差距分析、市场洞察)。涉及到两个差距:业绩差距(能力不够或者方法不对,向内看,通过根因分析导出关键任务。看当前);机会差距(向外寻找机会,面向未来)。总结: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当前,一个未来。
3、怎么去(创新焦点、业务设计、战略执行)。
华为战略管理理念
1、追求长期有效增长
2、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
3、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4、强调机会对公司发展的驱动,抓住战略机会扩张,敢于胜利才能善于胜利
5、聚焦主航道,检查压强原则,厚积薄发,“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6、开放、竞争、合作,构建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目标要求
来自上一级的输入,或来自初始假设的目标(BLM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是串行的)
华为目标分为三个:底线、达标、挑战
华为的目标一定要有挑战性
案例:手机业务
最初,贴牌摩托罗拉,因为华为在联调和测试硬件设备时需要手机,没有手机不完整。
08年想卖掉手机给摩托罗拉。金融危机没有卖掉。
14年对手机的要求(研发和渠道能力不具备)为控制节奏,保证利润,当年的目标是100亿;15年年底达成200亿,翻了一番。
16-19年战略目标,200亿→500亿。
目标:促进能力建设、激发潜能(能力和目标的潜力是相符的)。
差距分析
BLM的基本原则之一:以差距为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关键业务问题。
几个关键词
差距:做每一活动都要回过头来看看能不能关闭差距
共识:没有达成共识就无法落地
关键:排序,抓住关键差距,资源和能力有限需要进行取舍
机会差距:因为未识别或重视不足而错失的市场机会的量化评估,填补机会差距需要有新的业务设计。机会差距→业务设计→关键任务。
业绩差距:由于执行不到位导致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量化陈述,需要通过高效执行填补,一般是内部管理问题。业绩差距→关键任务。
差距贯穿BLM的每一个环节。整个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关闭差距。如果关闭不了需要回到前面的环节重新开始做。BLM是以解决差距为目标,从战略到执行的一致性逻辑思考。
四个要点:
1、管理团队必须对关键差距形成共识。共识贯穿前后。无共识则无法落地。
2、机会和机会差距不同,只有真正考虑要做的才能上升为机会差距。
3、业绩差距和机会差距有可能重合。
4、差距不是主观评价,要拿实际业绩数据说话。差距一定要从感知到量化!
市场洞察-分析机会差距
市场洞察:
机会差距向外看,这套方法帮助我们由没想到和没看到到想到看到。
市场洞察非常重要就是两件事:1、市场有变化吗?有未来吗?2、如何变化(未来走向哪里)?市场洞察的目标是: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些改变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是“赛道的变化”
最佳场景是牵引,最差场景是风险保障,要选择最可能场景。
市场洞察基于数据、工具和机制
市场洞察:经营数据、行业数据、BI信息支撑
数据:基于事实
信息:通过数据进行整合、推理;定性分析,描述数据背后的故事
洞察:关键发现、推荐建议、下一步举措。“洞察”当名词用,可以理解为洞见。
五看-看环境:价值转移驱动因素分析(可能导致价值转移的要素分析,防患于未然)
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factors)
经济因素(economicfactors)
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factors)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factors)
五看-看行业:价值转移趋势分析(已有或出现苗头的价值转移趋势)
市场规模、变化趋势
市场特性变化趋势:政策、产品、技术、渠道、客户……
客户细分和客户需求变化趋势
购买者行为变化趋势
……
五看-看客户:五看中最关键的部分
一定要细分客户。只有细分客户才能看到他们核心需求是什么和如何发生变化。
我们不能服务好所有客户,只能服务好一部分客户,而且在服务这部分客户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客户洞察要点:抓住客户的核心需求(买什么?为什么买?为什么选择我们?为什么选择竞争对手?)。
找到市场空间。案例:可口可乐的肚子份额思维,可乐的占比变为客户每天饮品的占比。
客户群有无可能发生变化、客户的本质需求有无可能发生变化、需求的实现手段有无可能发生变化
需求管理的范围: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五看-看竞争:从端到端的价值链看竞争
全价值链上看竞争(波特五力):客户、人才、供应商、资源、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所有的以上需要动态来看,随时更新。
四个同心圆:直接竞争对手;间接竞争对手;微弱的竞争对手;未来的竞争对手。
所有关于竞争的分析,一定从客户的角度来看。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要翻个底朝天。可以从以下18个竞争情报要素中选择重点3-5个进行。
1.利润;2.市场占有率及趋势;3.产品系列;4.产品质量;5.新产品上市计划;6.客户和关系;7.价格和成本;8.增长策略;9.财务安全;10.原材料供应商;11.能力(产能);12.合作伙伴和盟友;13.战略控制点和商业模式;14.组织结构;15.奖金结构和评价标准;16.人的特点与文化;17.收购和投资;18.问题
五看-看自己:差距和优势
重要的是站在客户的视角看自己和差距和优势。需要做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
可以通过商业画布。有九个域,每个域和竞争对手对比。
五看-看自己:组织、人才、文化氛围
既要看外部,也要看内部能力的差距。
组织:现有组织对支撑业务的优劣势分析;新业务发展对组织有哪些新的要求;组织的职责、目标、考核机制、评估体系应该做哪些优化?
人才:面对未来业务发展,有哪些关键的能力短板?需要哪些关键岗位和人才需求?现有人才盘点和评估?人才的需求?人才政策?
氛围与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否落地生根?组织氛围能否有效激发员工追求高绩效?氛围与文化是否匹配新业务发展需求?氛围与文化有无落实到制度、流程和日常工作行为中?
市场洞察总结:
从数据和表现中洞察背后的机会。市场洞察的核心价值:带来确有实据的业务新知。
战略洞察力是一个主管最主要的能力之一。
洞察管理:建立起信息源、IT系统和管理
信息源:外脑、第三方信息、内部信息、客户第一手信息
IT系统:外部IT系统接入、市场洞察信息平台
管理:确定洞察范围、建立团队、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初始假设、例行收集与分析数据、阶段总结和评估、洞察结论应用
根因分析-分析业绩差距
业绩差距的关键是根因分析。准确定位根因是关闭差距的基础。
如何找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5Why(丰田前社长大野耐一)。
寻找差距产生根因的关键:向内归因、关键少数(最核心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追根究底(多问几个为什么)。
根因分析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
1、可以阻止问题重复发生
2、可以满足实现我们的目标(关闭差距)
3、实施者有能力可落地执行
战略意图
战略意图本质上是定目标,目标一定要有挑战性!
目标有三个:愿景(奋斗方向)、战略目标、业务目标。
愿景:对整体业务、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蓝图。纲领意义、情感契约、现实但有挑战性、是组织的定位
战略目标:3-5年后的业务特征和关键指标体系
业务目标:主要发展路径与节奏,业绩可衡量的指标
战略意图都是以终为始,是超越现状的。
本组织的战略意图要承接上层组织的战略意图。经过市场洞察之后再次刷新战略意图。
战略意图的常见问题
过大。自身能力不够,使得战略执行动作变形
过小。不敢投入,失去机会
没有实现路径的核心策略分解。没有按照产品、区域、客户群进行分解分析。
收入和投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
创新焦点
创新焦点的核心是对不确定性的前瞻性判断
对市场洞察中不确定性的前瞻性判断,从“没想到”到“想到”
未定论的部分在创新焦点里面以战略专题方式,决策是否立项研究
已定论且决策完成的部分,需要执行,落实到业务设计中
创新焦点包括三部分内容
1、未来的业务组合模式
2、创新模式
3、资源的有效利用
两类创新
创新有两大类:持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
华为:从1到N的创新转型到多做0到1的创新
业务组合
三个成长的地平线
H1:核心业务,要利润要现金流,要减员增效
H2:成长业务,快速占领市场
H3:新兴业务,不能用收入、利润来评估,因为在探索,需要用一些过程性的评价指标
隐含的哲理:世界的新陈代谢
华为追求的是“一定利润水平上的成长最大化”。
任正非:持续有效增长,当期看财务指标,中期看财务指标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长期看格局以及商业生态环境的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商业成功永远是我们生命全流程应研究的内容。管理要权衡的基本问题是现在和未来、短期和长期。
明确未来的业务组合战略,重要的是“组合”。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增长,三个阶段都要有。
企业的资源的重点是投入到H2。
创新的三种典型模式
介于中间的是业务模式创新,创新用于重建和企业扩展
开源永远比节流重要!
创新领域
产品创新:特斯拉、苹果、高通
服务创新:星巴克、淘宝、亚马逊、携程
业务流程创新:IBM、GE、支付宝
业务模式创新:百度、阿里巴巴、摩拜单车
文化和管理创新:迪士尼、宜家
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721资源分配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相对稳定之后二把手负责成熟业务,一把手负责成长业务,三把手负责创新业务
鲜花长在牛粪上,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切入点(客户关系、客户需求理解、销售存量等)
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是一套结构化的商业选择,也可以理解为创新商业模式。
业务设计需要每年进行刷新:可能需要一个新的业务设计(产业价值在转移),也可能是对现有业务设计的刷新和改善,也可能现有业务设计不变,主要是内部能力和效率的优化提升。
战略的落脚点是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回答几个基本问题
客户选择:谁是我们的客户
价值主张:客户选择我们的理由
价值获取/盈利模式:我们如何能够赚钱
活动范围(关键业务):界定哪些活动由我们完成
战略控制(持续价值增值):哪些能力和活动必须由我们完成。关键的战略控制点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利润流失的点,别人卡脖子的点
风险管理:识别和规避风险
客户选择
客户选择是双向的。
选择客户的标准:价值驱动、竞争驱动、兼具时效性。
充分细分的维度下进行取舍。识别价值客户、潜在客户。小客户≠低价值客户,小客户往往是利润贡献价值客户。
客户选择与公司资源匹配和管理的方法相对应。优质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
价值主张
用客户的语言来回答。价值主张是客户能够从你这里得到的和你的竞争对手不同的特性。是客户为什么选择我们的理由。
价值主张有三个关键点:
1、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2、我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与竞争对手对比的独特性是什么?
3、对客户的增益是什么?
价值主张选择要素:$APPEALS(Price、Availability、Packaging、Performance、Easeofuse、Assurances、Lifecyclecost、Socialinfluences)
一句话描述价值主张:我们提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对手无法做到或者没有我们做的这么**
价值获取
价值获取是我们怎么卖出去并挣钱:产品规划(价值获取)→产品开发(产品定价)→产品销售(销售价格)
把握价值转移趋势。独特价值带来产品溢价;内部运作协同带来成本降低。
不是可销售清单,而是基于客户的解决方案组合后的盈利描述。做好产品组合管理,整体获利而不是每个局部都获利。
盈利模式越清晰越具体,对后续的指导价值越大。
同时思考和布局未来如何才能更好地盈利。
活动范围
定义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明确经营活动中的角色和范围,确定哪些自己做哪些合作伙伴做。
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品牌、制造、渠道。哪些自己做,怎么做;哪些别人做。
战略控制
怎样保证自己在价值链中持续有存在价值?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1、把控利润;
2、防止被卡脖子;
3、保持长期竞争力的能力。
战略创新的出发点是客户视角,落脚点是产业控制力的提升。战略创新的落脚点必须是产业链控制力提升,不考虑产业链控制力提升的战略创新是无效的。
战略控制力的案例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外部风险、内部风险
风险应对:规避、承受、利用、减小、分担
关键任务和行动举措
关键任务:为支持战略目标达成,确保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组织所需重点实施和管理的工作。如果不实施或实施失败,将可能导致战略损失或战略失败的工作。
关键任务标准:
2、聚焦关键的少数
3、长短期兼顾
4、一般需要跨部门协同完成
5、一般非日常例行工作
两类关键任务:
机会差距/业务设计→关键任务
业绩差距/根因分析→关键任务
两类关键任务要颗粒度一致
导出关键任务步骤
1、对应机会差距、业务差距,按照一致的维度对应和展开,导出关键任务;
2、将关键任务分解行动举措;
3、自检和修正关键任务分解树,明确目标和责任人。
最终得到关键任务分解树。
关键任务、行动举措的描述
一般情况按照动宾结构:动+定+宾+目的
定语是为了缩小范围
关键任务的特征:聚焦关键、彰显个性、强调内因、定量原则、达成共识、关闭差距。
例如:继续加大前沿研发的战略投入,避免颠覆创新的冲击;。建立项目型组织,落实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
关键任务的筛选和排序
1、根据差距关闭贡献度(重要性)、可行性、可衡量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按照1,3,9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