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写下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上海,这座曾经闭塞的江边小县城、解放前满目疮痍的半殖民地,如今已成为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现代化城市。上海正怀揣着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梦想,向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勇前进。
70年的历程是壮丽的,70年的发展是宏伟的,70年的前行是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成了城市的主人,上海也经历了从金融、商贸城市,向综合性工业城市的功能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乡建设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率先基本建成了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新时期,上海始终“撸起袖子加油干”,打下坚实硬件基础,积累丰富管理经验,正走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路上。
2018年浦江两岸全景图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城乡建设用了四个十年,迈出“破陈出新”、“全面腾飞”、“建管并举”、“以人为本”的四大步,实现了伟大跨越。
春到人间草木知
蓄势待发破旧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上海跨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不得不面对厚厚的历史欠账: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5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47平方米,家用煤气普及率仅38.70%,全市每天有400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苏州河和黄浦江,苏州河全年黑臭,黄浦江水黑臭期每年达150天左右。
困则思进,城市建设成战略。为改善城市环境,政府部门和市民展开了广泛讨论,“解决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公用设施供应短缺等突出问题,实施城市改造振兴”成为全市共识。“实行逐步改造老市区与积极建设新市区相结合的方针”写进了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1986年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自身功能定位:上海既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
1991年建成通车的南浦大桥
穷则思变,多措并举筹资金。改革开放前30年,上海平均每年基础设施投入不到1亿元。1985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市财政体制从中央统收统支改变为定比分成,1988年国务院同意上海实行财政“基数包干,一定五年”的财政管理体制。1986年,上海对外商投资企业开征土地使用费,1988年,上海首次以土地批租形式出让虹桥经济开发区第26号地块。1986年,上海市成立“94专项”基金,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88年,上海市成立上海城市建设基金会,集中管理政府用于城市建设和维护的各类资金。财政的活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1980年~1990年,全市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投资达到225亿元,相当于前30年总投资的7倍。
陈则思新,创新机制破障碍。确立“住宅建设实行国家统建和企业自建相结合,住宅建设和城市改造相结合,新建和挖潜相结合”的原则,1984年起,上海每年征地1万亩,住房商品化改革、试点出售公房、推行侨汇商品住房、外汇商品房建设等陆续开展,将住宅建设与旧区改造紧密结合。1981年~1990年的10年间,上海共完成住宅投资131.63亿元,相当于1949年~1980年总投资的7.6倍。建筑业体制改革也实现了由计划分配向市场调节过渡,建筑市场逐步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
慢则思跑,艰苦奋斗还欠账。多年来,上海建成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包括上海铁路新客站一期工程、虹桥国际机场候机楼、沪嘉和莘松高速公路、延安东路隧道(北线)、黄浦江上游饮水一期工程、浦东煤气厂一期工程等,开工建设南浦大桥。其中,沪嘉高速是我国大陆第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速公路,改写了上海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88年8月开工建设的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污水治理工程,投资16亿元(含世界银行贷款1.45亿美元),是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建设的市政工程。1990年建成的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场一期工程,改变了上海垃圾分散处置为主的历史。
到1990年,上海城市道路长度达到1663公里,面积1787万平方米。拥有排水管长度1892公里,污水处理量40.5万吨/日,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10年间,上海建成住宅40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31年前总面积的1.8倍,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6.6平方米。
东方风来满眼春
建设发展大变样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开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上海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由后卫变前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方针全面推行,大规模、快节奏、高强度的城市建设迎来新的飞跃。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关切民生,旧区改造大奇迹。上海利用土地批租加快旧区改造和住房建设。1991年上海颁布《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住房商品化发展方向;1998年上海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住房市场化配置成为供应主渠道。在土地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的共同推动下,上海房地产市场逐步发展壮大,为上海旧区改造和住宅建设注入大量资金。到2000年,上海累计出让土地面积1.755亿平方米,竣工房屋约11600万平方米。全市7.2万户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在1999年提前解困,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从1990年的6.6平方米提高到11.8平方米。
春风又绿浦江岸
城市生活更美好
2000年~2010年,上海着眼于扩大改革开放新形势,以举办好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继续将加快城市建设放在先导型、基础性战略地位,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通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了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战略目标。上海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努力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夜景
三港两网,基础设施成骨架。上海加快深水港洋山港建设,建设浦东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虹桥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及第二跑道工程,塑造4座航站楼、5条跑道亚太航空枢纽港格局。
同时,上海完善城市快速路网,突出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体系。建设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铁路南站等一批场站设施,构建“2主3辅”共5个客运站格局,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到2010年,以三港两网为重点,上海枢纽型、功能性和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能力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市域道路(含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人均道路面积提高到18.13平方米;黄浦江越江桥隧达23处,中心城形成“4桥12隧”格局,其中全市高速公里里程达到776公里;轨道交通网建设,形成12条线、运营线路总长452.6公里的基本网络,在世界大城市中名列前茅。
改善民生,城市生活更美好。上海市在中心城区范围启动二级旧里以下成片房屋改造。“十五”期间,上海共拆迁各类旧房2765.9万平方米,动迁居民32.8万户,其中二级旧里以下700万平方米,受益28万户;“十一五”期间,为满足迎世博会重大市政和重点旧改项目的需求,上海改造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343万平方米,受益12.5万户。同时,上海明确住房建设“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房为主”,建设市级基地徐汇区华泾基地、闵行区浦江基地和南汇区航头基地。到2010年,上海基本形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保障房体系。
为处理环境问题,上海实施四轮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苏州河为重点的中心城区河道整治、近郊黑臭河道整治和郊区骨干河道“万河整治”行动,推动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基本实现体系化,建设中心城区大型公共绿地和郊区“人造森林”,相继建成延中绿地、辰山植物园、滨江森林公园、徐家汇公园、炮台湾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大型公共绿地,内环线内基本实现出门500米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逐步建立起上海特色的都市绿化系统。10年中,上海新建住宅达到3.81亿平方米,居住房屋总量达到5.26亿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3平方米。市民整体居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乡一体,二元结构得破解。上海推进郊区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2001年,上海推进郊县试点城镇建设,试点实行土地计划单列。2005年,上海确定市域“1966”四级城镇规划体系,将市域范围内的城镇规划确定为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左右新市镇、600个中心村,新城建设形成一定特色。
骏马奔驰一路春
全球城市开新篇
进入新时期,上海进一步落实“建管并举”的方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基层治理,弥补城市管理短板,打开城市管理的新篇章。
再补短板,城乡环境换新貌。上海坚持多元共治,2016年~2017年,全市累计整治“群租”4.62万户,整治率97%,全市累计挂牌“无群租小区”5704个。以城市有机更新理念推进旧区改造和旧住房修缮改造,由“拆改留”转为“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更加突出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文脉传承,更加突出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
三全四化,城市管理走新路。上海以“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和“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为着力点,推进“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实施14大项42项重点任务,创建美丽街区215个。
上海还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和执法力量下沉,各区单独设置区城管执法机构,实现“区属街管街用”“镇属镇管镇用”的模式,创建标准化大队18个、规范化中队228家、示范中队35家,建成5303个社区工作室。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全覆盖和全连通,包括一个市级数字化中心、16个区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214个街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和5902个村居工作站,全市划分5204个责任网格、40260个单元网格。管理范围包括部件5大类87小类、事件8大类57小类,信息系统中录入1400多万个部件信息。“城市大脑”、“神经末梢”、“神经元系统”得以探索。尤其是通过“进博会”保障,以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确保了首届进口博览会圆满成功。
转化动力,城市发展换新能。上海推进长三角发展一体化,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通铁路、国省干线和省界断头路建设、G1501沿江通道、G228、G320、G346等项目按计划推进,全面推进长湖申线、平申线等长三角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加强区域能源互保供给,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编制《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
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新建建筑实现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6年起,全市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工业建筑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或装配率不低于60%。
深化服务,行政审批出新政。上海认真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等工作,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发挥作用。2018年,上海通过对项目、流程、事项的全覆盖改革,推动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上海的施工许可指标综合评价指数为67.71分,帮助我国施工许可指标排名提升了51名。
2019年,上海制定出台《2019年上海市优化施工许可营商环境工作总体安排》,重点针对供排水接入、竣工验收、现场质量管理等重点难点环节出台了17个细化配套政策,使项目落地明显提速。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土地到获取施工许可证,平均审批时限缩短到22.5个工作日。上海以“一网通办”为核心,初步形成了建设工程联审平台“一站式”开发建设、实施和服务的框架体系。
70年来,上海城乡建设的成就令世界瞩目。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超过36.7平方米;全市道路总长度18546公里,其中城市道路总长度5224公里;人均公园绿地8.2平方米。2018年,上海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28650吨/日。同时,枢纽型、功能性和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2018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1763.43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73047.9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201.02万标箱;市域快速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各类基础设施迅猛增长,对重塑上海城市功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确立上海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地位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70年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党的领导,得益于党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决策;70年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上海全体干部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得益于广大市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奉献;70年的巨大成就,还得益于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重大建设上的鼎力支持。
面向未来,上海的城乡建设,还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履行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国家使命,服务好全国和长三角地区发展大局,助力上海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新跨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上海的城乡建设,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励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续写新的历史篇章!
福建洛江稳步推进燃气安全整治
2024-11-1510:02:44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稳步推进燃气安全全链条整治,打出燃气安全整治“组合拳”,着力提升城镇燃气安全水平。
川渝广安共享体育基地
2024-11-1411:28:41
川渝广安共享体育基地位于四川省广安市,项目占地约308亩,总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计划新建“一场三馆”,即1个2万个座位的中型体育场,4000个座位的中型体育馆、2000个座位的游泳跳水馆和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综合训练馆,还布局有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三小球”场地等体育设施。
数说住建
2024-11-1410:47:27
数说住建。
保护“绿色文物”留住乡愁记忆
2024-11-1410:34:52
古树名木历经风云变幻,阅尽世间沧桑,它们是活着的历史,构成了独具魅力的春城形象。周恩来总理亲手种下的油橄榄、海埂公园连绵数里的百年桉树群、金殿公园内400余年树龄的紫薇……云南省昆明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各类古树名木。目前全市共有古树约5.49万株、古树群147个,涉及58科、140属、约270种。
政策红利叠加湖北楼市回暖
2024-11-1314:55:59
湖北省县市楼市止跌回稳态势初现。11月2日,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表示,目前天门、黄冈、仙桃、十堰、黄石、潜江、鄂州7个市商品房销售已经回正,49个县市商品房销售实现正增长,12个县市实现商品房投资、销售“双回正”。
节目预告“好房子”大家谈地方行|山东淄博坚持“一个标准”棚户区旧貌换新颜
2024-11-1220:04:37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确定了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开展“好房子”建设,不断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努力让人民群众住得健康、住得安全方便。中国建设报“‘好房子’大家谈·地方行”节目来到山东淄博,看看如何将拆迁安置、商业开发及180套人才房纳入一个社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淄博的“好房子”。